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
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
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
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
”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
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
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
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
不然,害滋大矣。
”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注释】:①陶安:字主敬。
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②蟫蠹(yín dù):此处泛指蛀虫。
③芟(shān):铲除。
稂莠(láng 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
④为力:奏效。
5.【甲】文出自《》。
(1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6分)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3分)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B.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C.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D.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9.听到传言后,【甲】文中“国人”与【乙】文中“御史”相似的做法是(1)(用自己的话
概括)。
对于这种做法【甲】文作者借由“_(2),(3)”一句表明了态度。
【乙】文中“太祖”则反思自身行为,认识到御史这样做也有君主的问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
(6分)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警示我们尽快远离奸佞之人。
B.【甲】【乙】两文都详细描写了传言产生的过程。
C.【甲】【乙】两文都分析了传言产生的根本原因。
D.【甲】【乙】两文都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6分)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精神空间却逐渐窄化,再加上知识的泛滥和网络的挤
占等种种原因,使得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是人们的共识。
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品质持续走低。
所以今天重谈经典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②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也就是说经典提供的经验,可以让人们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
由媒体、网络建构出来的生活世界,常常
..只是世界的表象,不足以映现这个世界的本质。
如果没有经典的烛照和指引,它们完全可能被人表现得毫无真实感可言。
③阅读经典还能帮助人关照自我。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有这样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中国的老子
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然而,人最难做到的恰恰
..是了解自己,正如范仲淹于《岳阳楼记》之抒怀:“微斯人,吾谁与归”。
阅读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判别什么是假真,什么是伪善,从而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原谅别人的不足。
④那么,如何阅读经典呢?
⑤牛津大学的社会学家经过20年的调查,确认阅读对人职业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音乐和社
交,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读书。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你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学起来就会特别带劲。
但遗憾的是,今天许多人读书只是为了符合别人的愿望,从生活中换回一些东西,比如学位、晋级。
须知读书不能总.讲有用没有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事,不是有用和没用可以一言道断的。
阅读经典要在观念上去除功利的考量。
⑥阅读经典还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静下心来慢阅读,这里的“慢”不仅指时间,更指心态,这样才能
造就一种“品质阅读”。
经典往往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
......是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能指引人找到自己的路。
但阅读经典是一件乏味的甚至艰苦的事情,你只有捅破这个乏味、艰苦的表层,进入到它的内里,才能感觉到一个无穷的世界在等着你,这个时候,你才会渐渐地喜欢上它。
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凝神静气,耐得住寂寞。
另外,面对众多经典,即使读不完也没有关系,因为从读过的经典中,你已学会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获得了智慧,这是最重要的,又何必求快呢?
⑦古人言:修身莫若养性,至乐莫如读书。
虽然当下经典阅读越来越边缘化,但是经典的魅力从来没有消退。
所以我们依然要读好书,读经典。
(有删改)
11.从语言严密性的角度来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可以删去的一项是()(3分)
A.常常
..是了解自己
..只是世界的表象 B.人最难做到的恰恰
C.须知读书不能总.讲有用没有用
D.在一定意义上
......是人类经验的高度总结
12.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8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蔡爷
①蔡爷教英语。
②叫蔡老师“蔡爷”一点儿都不矫情,人家活到95岁才仙逝。
这岁数可不就是爷爷辈吗?
③蔡爷是湖北人,但是长得很“东北”。
高个儿,红脸膛,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声音洪亮,走路大步流星,呼呼的,夹着一股风。
④蔡爷是校长捡的“宝”,确切地说,是顺来的“宝”。
蔡爷原来的工作单位在北京,他在政府部门上班,做法语翻译。
据说他家在新中国成立前经营钱庄,手下有好几个分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他在工作岗位上春风得意时,出身问题被翻了出来。
他被调派到了东北的一个空调机厂。
我们校长不知道在哪儿听到了消息,第一时间到火车站去接蔡爷。
蔡爷下了火车,糊里糊涂被我们校长请上小车直接拉到我们学校。
据说,那天蔡爷穿着一套藏蓝色的西装、白色衬衫,脚蹬擦得锃亮的黑色皮鞋,精气神十足。
⑤校长把蔡爷安顿好,对他说:“您就在我这儿教学吧。
法语眼下用不上,您教英语吧。
等过段时间,把家属也接过来,就在东北安家。
”蔡爷被校长求贤若渴的心情感动。
这真是人在难处拉一把,雪中送炭啊。
更何况能继续从事喜爱的专业,何其幸哉!蔡爷自然很乐意听从校长的安排。
⑥我是蔡爷的英语课代表,蔡爷对我也格外偏爱。
但我对他又敬又怕,只要瞄着蔡爷的身影我就立马绕着走。
⑦任谁第一眼看到蔡爷都会被他震慑住,用我们物理老师的话说,蔡爷气场强大。
他那眼睛巡视一圈,就把每个人都纳入眼球里了,谁也别想漏网。
上他的课,我们不敢有丝毫分神。
蔡爷讲课有三快:板书快,语速快,提问快。
你要充分预习和复习,要是没有做到这些而跟不上,蔡爷会不高兴的。
蔡爷不高兴就会拿眼睛瞪着你,让你浑身像被刺猬扎了一样难受。
⑧蔡爷教外语有他的秘籍。
他教单词、分析语法,至于课文,自己背去吧,仿佛那不是蔡爷的事。
而分析语法他竟然全都用英语。
那两年,我们班经常有外校老师观摩听课。
这是蔡爷显摆我们的时候。
当我们用流利的英语分析复杂的英语句子时,那些听课的老师往往目瞪口呆,蔡爷则一脸得意地昂着头,间或微微冲我们笑一下,表示很满意。
别说,跟蔡爷学英语,我的汉语语法也大大提高了。
⑨若干年后,我才知道。
原来,蔡爷中学毕业后家里是准备让他接手家族生意的,可蔡爷想读书。
蔡爷的父亲开明,同意了,但也有条件:“儿子,你要考上国家一流学府就接着念书,否则就给我回家老老实实做生意。
”那年蔡爷22岁,是成年人了。
他憋着一股劲儿,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老爷子没话说了,眼睁睁看着他儿子兴高采烈离开家门去京城读书。
⑩蔡爷考上北大是1947年,当年全国仅招收24名学生。
西语系考试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不及格的学生被淘汰出局。
四年后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班只制下蔡爷和一名女同学了。
蔡爷同时又修了第二门外语,英语。
蔡爷毕业证上有马寅初校长的大印。
⑪你得承认,蔡爷是个爷们儿。
(有删改)
如何阅读经典
14.第②段中加点词“矫情”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5.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突出了蔡爷衣着考究,生活很阔绰。
B.表现出蔡爷遭逢变故,却精神不垮。
C.暗含了对蔡爷当时穿着打扮的艳羡。
D.强调了蔡爷当时是十分有个性的人。
16.请根据第⑦、⑧段内容,推断第Ⓑ段画线句中“我”对蔡爷又敬又怕的原因。
(4分)
(1)
(2)
17.第⑧段中加点字“显摆”有“炫耀”之意,用在此处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4分)
18.第⑨、⑩段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6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9-22题(20分)
学校公众号推出“经典阅读系列”专栏,本期准备介绍的是七、八年级的读书分享活动。
请帮助小新完成采编任务。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主题: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19.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下列表述不正确
...需要修正的一项是()(3分)
A.阅读《朝花夕拾》让我了解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我喜欢《五猖会》,它把淳朴善良却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阿长写得活灵活现。
C.阅读《朝花夕拾》我发现原来印象中犀利的鲁迅先生也有温情与童趣的一面。
D.阅读《藤野先生》让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温暖和鲁迅贯穿始终的爱国之情。
20.活动结束后,小新对本场活动策划者王老师进行了采访。
请将下列采访片段补充完整。
(3分)
【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主题: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
21.为完成深度报道,小新准备参加该活动,并进行读书分享。
以下是他引用的书本内容: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
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
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1)联系本书的目录,以上引文最有可能在第篇中找到。
(2分)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部分)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同红色农民谈话
◇去西安的慢车◇苏区工业
◇汉代青铜◇“他们唱得太多了”
◇通过红色大门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真正的”红军
第五篇长征◇彭德怀印象
◇第五次围剿◇为什么当红军?
◇举国大迁移◇游击战术
◇大渡河英雄◇红军战士的生活
◇过大草地◇政治课
...........
(2)请结合本场活动主题,根据提示内容,帮助小新完成对引用语段的分析。
(6分)
提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品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
实的感受和印象,这当中也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22.本期栏目最后需要写一段80字左右的“编者语”。
请以“阅读经典能”为主要观点,结合阅读《朝花夕拾》或《红星照耀中国》的体会加以阐释。
(6分)
四、写作(60分)
23.“不可或缺”意思是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不可或缺的可能是某个人,可能是某种精神或品质,也可能是其他。
请以“生命中的不可或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