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参加ERP世界网夏季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概念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欢迎参加ERP世界网夏季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概念分立?还是应用集成?---管理软件应用现状思考”。
本次论坛将于今天下午2:00正式开始。
所有嘉宾的讨论内容将进行同步直播,如欲查看现场图片,请点击左侧上部“现场图片直播”。
主持人: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提问。
主持人: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今天特邀嘉宾主持,中央电视台英语节目主持人季小军先生。
主持人:没说完我已站到这儿了,刚才是旁白,旁白者是叶达,可能大家都认识,我是中央电视台九套节目的新闻主持人,如果昨天晚上有人看过九套七点或者下午三点、五点新闻的话,有可能会看见我。
我看到刚才大家点头的人不是很多,可能看过这个节目的认不是很多,知道我的人也不是很多?/div>
主持人:今天会议的进程是这样,我们会邀请嘉宾到台上用三、五分钟陈述一下观点,我们的主题叫“概念分立?应用集成?”主要是谈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全面地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是不是我们提出的ERP 和CRM单独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是说必须要在应用方面做一些集成才可以满足企业用?/div>
应向东:感谢季小军先生的介绍,也感谢季小军先生为我们ERP世界所做的所有工作。
从ERP世界网成立开始我心里就一直非常感谢诸位,因为没有诸位的支持和帮助ERP世界网不能从去年非常成功地走到现在。
主持人:我们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会议在广州召开,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会议将在上海召开,可以说我们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都离不开在座的人士以及广大的业内人士、厂商、媒体、专家的支持。
今天外面夏日炎炎,ERP世界网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清凉的世界,首先对诸位远道而
应向东:我们第一届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会议在广州召开,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会议将在上海召开,可以说我们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都离不开在座的人士以及广大的业内人士、厂商、媒体、专家的支持。
今天外面夏日炎炎,ERP世界网在这里营造了一个清凉的世界,首先对诸位远道而
应向东: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陈启申教授,年龄也比较大了,还冒着烈日过来,在此我们大家是否也一并向他表示感谢。
应向东:ERP世界网信奉沟通决定价值的理念,我们的定位和作业方式都是非常清晰的,就是为厂商和企业创造一个沟通的机会、平台。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业内发展,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在此我盛情地邀请在座的所有人士参与我们九月份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信息化供需见面
应向东:并且预祝本次论坛获得圆满的成功。
期待大家今天在这个论坛上发表精采的真知灼见,谢谢!
主持人:谢谢应总,实际上我知道大家最近都非常忙,大家到我们的网上专区可能看到到场嘉宾名单和到场嘉宾有所出入,原因是我们已确定的嘉宾在昨天甚至半个小时前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到场,包括金蝶的金卓君、汉普行业咨询总监史文月,IDC的万宁等等,但是他们都派了代表来参加会议。
主持人:我知道今天到场的嘉宾也非常忙,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更是要感谢今天下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论坛的嘉宾,我还是要再次向各位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
主持人:我们今天第一场的活动现在开始。
原本按日程应由陈老师先讲,但陈老师提出想先听听其他嘉宾怎么讲的,所以我们首先请来自甲骨文公司的市场总监黄玮女士。
有请。
黄玮:谢谢大家,也非常感谢ERP世界网给我们这个机会。
甲骨文公司在ERP世界网上也支持了一些频道,我们非常认可这个平台,希望利用这个平台把企业信息化的消息传递出去。
黄玮:在接下来的三、五分钟的时间,我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甲骨文公司是怎样看待这个应用软件的,我们公司的观点是“应用集成”,甲骨文公司提出完整集成的电子商务套间,包括ERP、CRM等三部分。
黄玮:很多人可能都会问我们什么叫集成,我们说的集成就是两个概念,一是工作流上的集成。
即当你触发一个订单,一个订单就会通知给应收系统,通知给其他与订单执行相关的部门。
工作流是把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方式打破,让各部门可以协同工作。
黄玮:第二个集成概念就是打破信息孤岛,让所有的信息都存到一个完整的基础信息系统里。
黄玮:信息库里是唯一一个可以提供“信息真相”的地方,这个信息库发生了改变,其他任何部门访问信息库,该信息库里的信息是最新的版本。
而不是说各个部门都留一个拷贝,如果该信息版本是老,该信息则可能不真实。
黄玮:所以我们提倡工作流的集成,把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集成起来,第二我们提倡数据统一存在一个数据库里,可以同时向所有的业务部门提供唯一一份最新、最真实的版本。
国内在推广的过程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了我们这个概念,也就是因为这两个概念跟我们现在业务部门处理业务?/div>
黄玮:很多媒体朋友和客户跟我们说,你们推这个套件很大,中国客户达到这样的程度吗?可以告诉大家非常少的国内用户现在使用了套件,大部分的客户都是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选择一、两个模块,随着将来业务扩大,就会按照模块一步步地向上发展。
黄玮:我们在国内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套件客户很少,但是很多客户是以模块化的方式一步步走过来,我们觉得客户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个简单的汇报可以触发出各位比较高明的问题,在后续的讨论过程中欢迎大家随时指教。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女士的一番开场白,接下来我们有请末TurboCRM市场总监于光辉先生。
于光辉:不太善于做自我介绍,只是在业内做了很久,做过市场、做过市场代表、市场总监、销售总监等等。
于光辉:上次从台州回来,见到一个缝纫机企业,这个客户让我联想到我去年见到的一个山东的企业,他们在选择信息化的过程中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山东一家企业正好在做一个企业的内训,有一个机会使我们参与到企业中,跟他们的总经理做了一个交流。
他跟我说,几年前他们做新意化,花了?/div>
于光辉:所以每年他都会请很多的咨询师、供应商到他们的企业讲课。
他说他想听到的不是ERP、CRM等等概念,而是给我讲我的业务,一旦讲清楚了,他决策非?欤脱≡裾庋桓鲇τ谩N业笔币彩且蛭姓庋桓龌幔蟾攀峭砩暇诺阒硬趴颊庋慕沧蟾沤擦怂氖种右院螅堑淖芫
于光辉:当时在考虑到底怎样走,我总结了四句话,也许可以和今天的同行做一个共享。
从我们的客户来讲,在选择信息化手段的时候,非常简单只有四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回到业务中来,二是能用我听得懂的话讲,三是如何保障专业化的实施,四是如何跟我的业务同成长。
于光辉:其实在这四个要求的背后给我们提供了两大难题,一是我们的产品方案如何跟业务匹配,我们的产品如何满足他当前以及快速变化的业务成长。
另一方面对我们的交付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有一个区域机构就可以解决本地化的实施,并不是有一个销售就可以帮助他们把所有业务的?/div>
于光辉: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在产品方案和交付模式上必须要有一个创新,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先生,把自己的观点简明扼要地亮出来,接下来大家可能还有更深入的讨论。
下面有请高维信诚副总裁武瑞先生。
武瑞:主持人好,各位好,非常高兴通过ERP世界跟大家认识,今天的主题是概念分立还是应用集成。
作为一家咨询公司,高维信诚主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我们也认为客户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实质问题。
武瑞:从概念的角度看,我们认为IT行业其实是不断炒作新概念的行业,现在新概念太多,我虽然做了十几年企业信息化咨询的工作,但很多概念目前我也不是很清楚。
随着概念的不断推出,其实是信息管理逐渐深入、逐渐应用的结果。
以前很多概念都是跨年代的,像库存管理、MRP、MRPⅡ,而?/div>
武瑞:以前概念的推出都是里程碑式的标志,比如MRPⅡ考核了整个的计划,ERP更大范围地进行企业全面整合。
现在的很多概念实际很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如果我们把客户对及时性的要求提炼出某一部分炒作一个概念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武瑞:另外一个角度看,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分阶段来走,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时间、地点,看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及目前最急需的是什么,目前对国内的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成本,如何提高运作效率,所谓运作效率就是供应链的反映速度。
而ERP对目前绝大多数
武瑞:企业来讲是核心的,是做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
武瑞:有些客户可能说我们刚开始只是想把网络建起来,可以达到随时查询数据的目的,合适这远远不够,如果你没有集成化的平台,没有管理制约,即使用网络可以及时查到数据,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也是很有问题的。
武瑞:所以我们觉得在目前的状况下,首先是上ERP,把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好,再进行扩展。
第三步是产品研发、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第四步是企业战略管理即决策。
因为只有底层支撑才可以进行战略分析。
武瑞:从战略客户的角度看,对软件企业提出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软件厂商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样的平台下不断延伸,避免了因为重复更换系统不断地投入,形成所谓的IT黑洞。
武瑞:因为任何一个系统要用好都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如果磨合过程还没有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换平台的时候,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
武瑞:对软件公司第二点的要求是应该是开放性的,因为任何软件无论在全球的应用范围有多广,都不可能包罗万象。
武瑞: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在电脑化的设备方面,需要及时地底层数据集散式地抽取出来,进行监控,这就需要软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应用层面应该有很标准的接口,如果是封闭的系统,一方面你无法让用户在各方面应用都使用你的平台,一方面也没有这种能力。
武瑞:作为企业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在选择软件要考虑其可扩展性,一方面该平台要可以满足现有的需要,一方面在未来扩展的时候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第三要有标准的API接口,可以把各种优势产品集合在一起。
主持人:非常感谢武总,武总其实是从高维的角度对各位厂商提出了要求,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同意,接下来可以做充分的交流,接下来有请的嘉宾是浪潮集团通用软件的胡海根先生。
胡海根:谢谢ERP世界网,谢谢各位。
浪潮一直在软件信息化领域,去年政府推动ERP、信息化的力度比较大。
胡海根:“非典”之前我们与一百多位专家和很多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中国现在信息化的现状还是挺令人担忧的。
其中最深的感受有几点,第一好多企业的领导确实很重视,确实想搞信息化,有很多很高的要求,第二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胡海根:有些管理水平不错,提出需求,做整体的规划。
有些相对认识水平低一些,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东西,买软件的时候委托招标公司。
胡海根:第三很多媒体上写的一些成功案例的应用也只是部分成功,不是大的集成,可能是局部的应用,面向领导层时可能还集成不起来,很多信息还无法为领导服务。
胡海根:第四方面,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上用三、四个字母代表软件的词还是比较多的,很多用户非常迷惑。
胡海根:一个用户曾经说去年参加了五次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开始劲头十足,培训完后感觉很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概念的矛盾性比较多。
胡海根:尤其今年概念推出的频率更快,所以造成了很多用户的迷惑。
胡海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究竟怎么搞?对这个必要性要有所认识。
现在客户说你可能讲了很多的概念,但最后拿来的软件跟原来的很多软件差异不大。
胡海根:所以一些客户选择先上部分资金,把风险降到最低,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也逐渐回归理性。
胡海根:所以企业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看信息化到底要做什么,根据自己的规模、管理方式、行业特色,做好思考,根据自己的需求走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再根据这个道路一步步地走上去。
胡海根:另外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效益的分析,成功的评价。
现在对成功因素的判定也有变化。
胡海根:通软一直是务实地按照我们的任务、道路去推动,这几年在高端的控制在ERP领域取得了优势,尤其这次IDC公布的数据中,通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胡海根:随着我们的工作,把行业领头羊好的思想反馈回来,在给国内外企业提供服务中得到的经验也反映到我们的软件中,以便以后为中国信息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谢谢胡总,现在已有很多网友在提问,稍候我们可以就此展开讨论。
下面有请《计世资讯》的曹开彬先生。
曹开彬:谢谢ERP世界网的邀请,本来今天不是我来讲话,而是我们的领导,但他临时有事,主办方就把我推上来,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我们对ERP或者整个管理软件做过一些研究。
曹开彬:今天我首先想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很多是来自厂商的,我想问一下大家听过EAS或者RTE的有多少人?
曹开彬:举手的不多。
这次厂商来得可能多一点,我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友、金蝶一些概念提出后,曾经做过一个快速的调查,当时我们调查了一百多个样本,问用户你们听过EAS或者RTE或者URP 等等?
曹开彬:结果答案非常出乎意料,零个听过(调查时是概念推出一周)。
就是说用户接受一个新概念需要的周期是很长的,如果我们急于推出概念,用户接受起立是相当困难的。
曹开彬:像ERP,我们感觉今年尤其去年开始得到了用户充分的认可,但是ERP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从中国推出第一个ERP软件到现在已有七、八年,用户逐渐感觉到ERP的左右,现在我们又要推翻这个概念,树立一个新的概念,很多用户感觉很迷惑。
曹开彬:很多用户提出我们刚刚觉得ERP不错,现在你又说ERP不行,那么我到底要用什么?用户感觉到无所适从。
我们感觉推出一个概念要抓住一个时机,还要非常好地经营它,以便为我们整个行业做贡献。
曹开彬:另外今天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概念分立,一是应用集成,这两个主题确实很到位。
近年业界有几大有意思的现象,平台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套件是一个热门的词汇。
曹开彬:《计算机世界》从年初到现在光以“平台”的封面报道就不下三次。
我觉得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套件也是如此,各公司都在推套件。
曹开彬:那么我们想为什么“套件”“平台”出现频率这么高?我想其背后的本质就是集成,平台、套件都是要用户感觉到集成的好处,而这两者给集成提供了一个载体。
曹开彬:另外平台现在也特别混乱,各种各样的平台非常多,事实上什么样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什么样的平台是真正的平台?这需要业界厂商有很好的思索。
曹开彬: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曾经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叫做中国软件平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对平台的基本要素和动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在一些媒体上也有些报道,也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
曹开彬:最后我想讲讲我们对ERP市场的看法。
从去年开始可能很多ERP公司、管理软件公司都有一种感觉,市场需求非常大,增长量也非常大,很多公司这样跟我们描述火爆场面,我们所有的实施人员都出去了,技术人员也出去了,甚至在家看门的人都出去了。
曹开彬:同时现在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项目可能有二、三十个厂商竞争,导致价格战非常激烈。
曹开彬:一方面用户对ERP有所认可,但一方面他们对ERP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对ERP如何实施、风险如何、应该做什么准备的心理准备都是不足的。
曹开彬:这个时候我们厂商接了很多的订单,派出了各种各样的人实施,我觉得这里可能出现一个矛盾,你的实施人员可能和用户的期望值有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会使用户满意度降低。
曹开彬:这种降低对我们ERP产业是一定程度的损害,我们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这个时候,用户对ERP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满会表现出来,这是我们基本的看法。
谢谢。
主持人:谢谢曹开彬,在台上有国内外厂商的代表、评论机构的代表,我们下面要有请的是业内资深专家陈启申老师。
陈启申:我是做ERP普及教育工作的。
因为我不知道大家关心什么问题,所以很难讲要说什么问题。
就说说大家都比较关心的ERP是否过时的问题,ERP是××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
陈启申:他给了我一份材料,1990年4月12号,××发表《MRPⅡ下一代ERP》这是非常宏伟的思想。
ERP 体现了两个集成,一个内部集成,一个外部集成,内部集成包括产品研发的集成,核心业务的集成和数据采集的集成。
陈启申:但是在当时互联网的技术没有那么普遍,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实现内部集成、外部集成这样的设想。
陈启申: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公司,我觉得这些都是对Gartner提出的ERP的补充,刚才很多公司都讲了一个套件,把ERP、CRM都融在一起,这样管理整个的供需链。
所以现在无论提出什么样的概念都没有跳出这个圈。
陈启申:到MRPⅡ实现了物流和资金信息的集成,到了ERP要实现整个供需链所有信息的集成,包括对产品研发的集成。
从信息集成角度出发,英文的“三字经”还是很好理解的。
现在看企业要上什么东西,就是看企业需要什么。
陈启申:现在很多企业并不真正清楚自己到底需压什么,不知道管理要靠什么解决。
就像你去看病如果说不出来自己哪里不舒服怎么看出你是什么病呀。
陈启申:在软件企业炒概念的同时,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讲话应该有的放矢,我现在是无的放矢。
还是待会儿“答记者问”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到“观点交锋、观点互动”阶段。
事实上刚才很多网友已经提出问题了,包括概念分立是怎么分离,系统集成要怎么集成。
武瑞:应用集成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讲集成主要是看客户现阶段要做到哪一步,实际上很多企业刚开始已在信息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武瑞:但大多数的客户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电脑都联网了,有进销存系统、财务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生成报表,但是这样也存在问题,就是数据的准确性。
武瑞:因为不是集成平台,数据与数据间没有相互的咬合关系,即没有所谓的跳闸机制,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存在问题。
要上一个集成化的平台,不仅可以使数据实时,而且可以做到准确。
武瑞:数据做到准确和重要的原因是有很多的管理规则,规则使数据相互间有验证关系,这样的企业在规则的管理制度下可以达到适度控制的功能,又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分析功能。
武瑞:像SAP这样的高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在底层方面有很多控制系统,里面有很多数据,如果非让ERP 去管理五大控制参数,那根本不是ERP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过程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武瑞:但是ERP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接口功能,可以把控制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上来。
做成本分析和控制。
胡海根:对应用集成有两方面的意思,进行信息系统、业务集成共享这是一个层面。
对集团总部来说同样需要一个应用的集成,要对各个企业进行控制
胡海根:比如预算控制、指标控制、绩效考核控制、项目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企业应用集成的系统上,他们有一些信息,还要通过与集团总部的业务系统进行集成,
胡海根:这样整个集团才能够在各个企业资源优化的基础上,达到整个集团的资源优化,所以我认为集成还应该是两个层面上的意义。
于光辉:从我个人观点上我不赞成集成,我认为集成是未来的一个理想,不是现实。
为什么这样看呢?我最近三年跟上千个客户有过直接的沟通,跟上百个公司的老总有一个沟通。
于光辉: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或者管理能力的现状来讲,都处于非常低的阶段,从低的阶段的表现上讲,是信息的不规范,其实信息不规范的根本是规则
于光辉:二是把规则变成行动。
现在很多企业谈规则,我觉得规则是好解决的问题,但难点是如何把规则变成行动、变成工作的习惯,才是实现所有的可能。
于光辉:我今年年初去了平安保险的总部,它从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国内非常高的企业,他们谈到这样的问题,他说我们有非常好的规则,当时我讲是否每个人都按规则做。
他当时听了后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你一定没有这样做。
于光辉:我说你看进门写得很清楚,面带微笑、礼让三分,我说你今天站在门口,微笑的有多少,礼让三分的有多少等等,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个人经历了这些年信息化的过程,我越来越讲求客观。
于光辉:我一直认为难点是如何把这个规则变成能力,变成工作习惯。
所以说这个过程将是最难的事。
所以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客观地回到我们自身的角度上来,我们又有多少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这些规则,同时把这些规则变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