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
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 左=m右+m 码。
M
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漏斗酒精灯
滴瓶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
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
蚀),瓶口
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闻气体的气味
(c)量筒只能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2
(二八物质的加热
A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
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 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八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①检簣装置气密性
(六)、仪器的连接
三、气体的制取、收集、验满、检验、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包括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1
、发生装置
(1)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全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2)、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有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固固加热型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3)和固固加热型装置相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优点:装置简单,节省能源
2、收集装置
(1)收集方法 (根据气体密度、水溶性选择) (空气
的平均密度为2 9 )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女口02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女口02、C02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口H2
闍2把璇璃轩捕人權皮嵐的几屮帼3在璇璃rri:轻上胶疚許阳4用楼皮塞旌俚试竹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插入。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插入。
手拿容器,切勿抵桌面。
O2不需验满。
缺点:C1收集的气体比较潮湿,不干燥;O 2操作复杂 排空气收集气体优点:O 1收集的气体干燥;O 2操作简单 缺点:O 收集的气体不纯;O 2需要验满 (1)甲中没装任何物质,则为收集气体的装置,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都 可以收集,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 Q 、CO 从长管进,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从 短管进。
(2) 乙中装浓硫酸,则为干燥装置,要干燥的气体从长管进。
(3)
丙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则为除
CO
的装置,从长管进。
4、验纯 点燃可燃性气体 时•必须先要检验纯度, 如:氢气(H 2)、一氧化碳 (CO )、甲烷(CH 4)。
四、实验室制氧气 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1) 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用固固加热型装置。
(2)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气密性)装(装药品) 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 (3) 操作要点:O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试 管口。
O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O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放到 药品下加热。
O 刚开始产生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产生的气泡中有空气,不纯, 当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O 5反应完毕要先将导管移岀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 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4)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 4加热K 2MnO 4 + MnO 2 + O 2T 氯酸钾制氧气 2KCIO 3竺仝2KC1 + 3O 2 T 2.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丙
(1)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发生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2)反应原理2H2O2型至2H2O+O2 f
3、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O2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4>检验和验满
检验0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排空气法收集0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
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
3、反应原理:CaCO3 + 2HCI === CaCb + H2O + CO2 f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检验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0
排空气法收集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已满。
六、排水法收集任何气体时:若看到瓶口有较大的气泡冒出,说明已经收集满了。
非实验部分
一、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变化,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榨汁、过滤、吸附、沉淀、蒸馏、挥发、溶解、
稀释、胆矶研磨、蒸发结晶、海水晒盐等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爆炸、生锈、腐烂、发霉、酿酒、制醋、水的电解、除垢、杀菌消毒、呼吸、消化、
光合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一一颜色、状态、气味(色态味)、熔点、沸点(熔沸点)、硬度、密度(硬密
度)、光泽、吸附性、吸潮、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光吸吸挥导导溶延)等。
氯化钠做调味品
化学性质一一酸性、碱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 (稳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活泼性、金属活动性、分解性、毒性、腐蚀性 (助燃活 金分毒腐)等。
炭黑用于书写或绘画 、空气 1、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其他 丄 (2) 红磷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3) 由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 5 . 3、 目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一氧化碳( CO )、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0、二氧化 硫(SO ?)、PZO 5、PM2.5、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碳颗粒)等.(注:二氧化碳 CO 2不 是空气污染物)。
4、 温室效应—— CO 2 酸雨—— SO 2、NO 2 5、 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6、 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是:氧(O )、硅(Si )、铝(AI )、铁(Fe )(养龟驴,铁锅煮)。
生物体中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氧探亲(O 、C 、H )。
三、概念 1、物质分类
(1)红磷要过量,为了使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2、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有机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或同种物质构成。
(1种)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物质构成。
(多种)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种)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多种) 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一种物质。
如氧气和臭氧装在同 m ・ ” emmt, H ・ H H ・・・H 『J I B -* n ・・”FE iiH H ・・・H ” ”・・・ ■ ■ ” 〜H ■ ■ 一瓶中 ③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女口 高锰酸钾。
(2)蒸馏水、纯净水、冰水混合物、液氧、二氧化碳、干冰、五氧化二磷等属于纯净 ____ 矿泉水、自来水、井水、雨水、雪、海水、河水、清澈的湖水、盐水、糖水、清新的空气、 合金、煤、石油、天然气、牛奶、豆浆、各种饮料、溶液 (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 等都是 混合物。
3、 催化剂 作用: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反应速率。
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 物质燃烧的条件(3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0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5、 灭火原理(对应燃烧条件、使其中一个不满足即可)
(混合物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V L 非金属氧化物 碱 <盐
(1)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着火点”)
四、物质组成与结构
1、分子、原子、离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即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从而带上电荷而形成的。
(2)由原子、离子、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NaCI)等。
(含有带金字旁字的化合物)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剩下的。
(绝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物质由什么微粒直接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什么。
如:Fe由原子直接构成,保持Fe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Fe原子;
CO2由分子直接构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2 分子;
NaCI由Na+和CI-直接构成,保持NaCI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Na+和CI-。
(4)分子的特性: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注意: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隙增大,不是分子大小、体积变大)
(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另廿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1)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原子无中子,因此“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此说法错误)a /咲「质子一个质产带一个单位的正电筒
「原子核Q
原子]I中子不带电
I孩外电子一个电/带个眦忖的负电荷
由于同一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子中,
离子中,质子数二核电荷数二原子序数 农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二核电荷数二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二核电荷数二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质子数相同则为同种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化学性质相似
A B C D E
AC 为同种元素,ADE 化学性质相似。
(3) 、最外层电子小于 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大于等于 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4,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时,化学性质极稳定。
氦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时,化学性质稳定。
♦元責符号*
+元第名隊
*相对庶子质量 (4) 、
18 Ar
氮一
39.95
子中,
3、物质、兀素是宏观的;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是微观_____
宏观无“子”,微观有“子”;
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个数对个数;
宏观只讲种类,微观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7、元素符号的意义
(1)、一般有两种意义,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2)、如果某元素是金属、稀有气体,除了一般的两种意义外,还有第3种意义,表示“某单质/某这种元素”。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单质/铁这种物质。
He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氦单质/氦这种物质。
(3)、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了数字,只表示“几个某原子”。
女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8、离子符号的意义
(1)一般表示“某离子”。
如:H +表示氢离子。
(2)如果离子符号前有数字,贝U表示“几个某离子”如:2H +表示2个氢离子。
9、化学式的意义
(1)一般有4种意义
如:H 2 SO 4表示:①硫酸这种物质,②硫酸由氢、硫、氧3种元素组成,_
③一个硫酸分子,④一个硫酸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构成。
10、化学用语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
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如:2N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几个某原子;如:SQ 02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如:Mg2+
MgO
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
如:
11、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正价前,负价后(NH 3例^卜)。
价数交叉为角数,角数若有公
约数,莫忘约去要牢记,角数为1省略不写。
12、常见化合价
H(氢)、Na(钠卜K钾)、Ag(银)、NH4+(铵)+1 ; Ca(钙)、Ba(钡卜Mg (镁)、Zn(锌)、Cu(铜)+2 ; Fe (铁)有+2 和+3: 金属Al(铝)为+3 价;0H-(氢氧)、NO3(硝酸)为-1 ;SO占(硫酸)、CO32-(碳酸)、O2-(氧)-2;
13、(1)单质化合价为0
(2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14、元素化合价和离子符号书写区别
数值、正负相同,位置、顺序不同,化合价中要写“1”,离子符号不写“ 1
1 5、质量守恒定律(不是衡)
(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中在化学变化中可归纳为:6个一定不变,2个一定变,2个可能变
6个一定不变:①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②元素种类③元素质量④原子种类⑤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三不变)
2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
2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②物质状态
16、不能说一种物质中有另一种物质,或说一种分子中有另一种分子,或一种物质中含有
另外的分子,如CO2与02_
五、计算公式
1、以H 2 O为例
①H 2 O的相对分子质量=1X2 + 16X1 = 18
②H2O中H元素的质量:0元素的质量= 1X2:16X1 = 1:8
③H2O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16X1/18X 100%F88 . 9 %
④H2O由H、0两种元素组成
⑤一个H 2O分子中有2个H原子,1个0原子或一个H 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0原子构成。
⑥一个H 2O分子中共有(2+ 1)个原子
⑦一个H 2O分子中H原子和0原子个数之比为2:1
2、计算题中常用到的公式
化合物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X相对原子质量(1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打;「冲匚仝X 100%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或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廿X 100%
如:求44g co2氧元素的质量。
(2)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样品中该纯物质的质量/样品(或不纯物质)的质量X 100%女口:求100t质量分数为98%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带入方程式中的数字为纯净物的质量。
六、小知识
I、生活中遇到的“碘盐”“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中的“碘”、“钙”、“铁”及常说
的补铁、钙、碘等都是元素,不是单质、化合物、原子等。
2、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
3、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Ca2+)、镁(Mg2+)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Ca2+)、
镁(Mg2+)化合物的水。
4、区分检验硬水、软水的简单方法:加肥皂水。
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出现大量浮渣的为硬水。
5、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实验室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正1氧(正一洋),负2氢。
7、最轻的气体是H2,旦2是理想的高能燃料。
8、3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社会常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此外还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9、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II、CO有毒,但不溶干水。
因此“室内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的说法是错的。
12、缓解“温室效应”、提倡“低碳生活”,主要是要减少C02的排放。
具体措施: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氢
能源)。
13、用沼气做燃料与煤相比能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有SO 2/NO2/可吸入颗粒。
14、F62O3读:三氧化二铁或氧化铁
七、02、CO2、C、H2、CO、CH4
1、1个助燃性气体有:。
2
3个可燃性气体有:Hz、CO CH,
3个还原性物质:出(气)、CO (气)、C (固体)
2、3个可燃性气体H2、CO、CH4在空气中燃烧都为蓝色火焰。
3、C02
(1)C02固体是“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升华吸热)。
(2)CO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于灭火。
N 2也不支持燃烧。
(3)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H2CO3 (CO? + H?O === 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说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H z O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
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