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着。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国需要统一思想,明确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繁荣的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
国的基本价值体系,意义重大。
然而,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提出多年,但其实
施效果却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存在着一些困境,本文将会从两
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
一、基础教育中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种子工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其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
国家未来希望的基础。
然而,当前基础教育中,除了填鸭式地进行知识灌输外,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很不到位。
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概
念并不明确,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的体现素质的实质内容;此外,基础教育正面临
着一定程度的知识化、功利化、应试化的问题,学生被过多地灌输应试化的知识,而很少
有机会接受信息批判、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缺乏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应该在教育中渗透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以深入浅出的方法,为学生普及正确
的价值观、人生观。
另一方面,要改变教育的方向,把握教育的本质,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德情操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社会生活中必备的素质。
二、公民素质的不同
一些公民素质的低下,引发校园内的不良风气、不平等对待等问题。
在这些现象中,
存在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公民素质的低下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
认同,导致公共领域的相互尊重等问题。
这些行为使人怀疑其是否有一种公民的认同感。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公民素质的教育,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法,首先要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需要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加
强公平公正,社会共同品质的培育等手段,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感召力。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需要在教育中深入浅出地传递正确的价
值观、人生观,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实质和内涵。
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更多地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公民行为的规范,引导公共领域的互相尊重,共同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