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

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

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

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

真宗践位,复旧官。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

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

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

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好学,工篆、籀。

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

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

比如“摄”“行”“署”“权”“守”等。

D.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

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皇帝的赏识。

B.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

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

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

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1, 【答案】
1.B
2.C
3.B
4.(1)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句首补主语1分,“代”“锡”“旧例”“特”)
(2)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逋”“严急”“被留系者”“籍”“蠲免”)
【解析】
1.试题分析:由画线部分的上文“建议陕西禁解池盐”“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
等同议可否”可知,梁鼎提出禁池盐的建议并施行,但谋划多失败,众多大臣上表反对,朝廷下令商议……画线句子中“鼎”指的是梁鼎,人名;“坐”,因……获罪;“度支使”官职;“本官”指的是原来的官职;“未几”是表时间的词语,不久的意思;“丁内艰”指母亲去世,为母守丧,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于是依旧通盐商。

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

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据此可正确断句。

2.试题分析:C项,“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错,应为“兼任官职”。

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有“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句意为“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情况,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

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3.试题分析:B项,“他在陕西为官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当。

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至道初……徙陕西”可知梁鼎在陕西为官是在宋太宗时期,之后任过殿中丞,“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多所蠲免”,可见“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是在陕西为官时所为。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
的赋分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的关键词和句式有:(1)此句是省略句,句首应补出主语;“代还”,重新回到朝廷任职;“锡”,通假字,通“赐”,赐给;“旧例”,惯例;“特”,特别。

(2)“逋”,拖欠;“严急”,严厉急迫;“被留系者”,被拘押的;“籍”,名词作动词,登记;“蠲免”,免除。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

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

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

调往陕西。

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

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

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

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

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

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

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
盐来的,卖不出去。

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

”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

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

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

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

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

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

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