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9 No09,2021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9月 Sept.,2021
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现实困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行动研究应以其发展性为现实追求,非功利性是其应然状态,调研 发现: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研究经历与学校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教师的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在研究中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对外在荣誉的功利性追求,即教师行动研究表现为非功利性应然状态与功利性实然现状间的 矛盾与对立。造成此种现实困境的原因是:当下的看客心态、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良的竞争生态、功利性价值取 向与唯理论式创新主义,以及成果呈现与评价间的时空断裂等因素致使行动研究存在偏向功利性取向的失衡状 态。为追求非功利性与功利性间的辩证统一,研究建议教师应主动转变发展与研究观念,以研究促进发展,以发 展提升研究;应矫正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间的主客地位关系,努力实现教师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应深入变革评 价与激励机制,导向教师行动研究步入正轨。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师发展;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9-0140-09
综合诸多定义来看,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以 自身为实践与研究的双主体,为解决其自身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情境化问题或现实化遭 遇,基于相关理论或理论上的指导而依据一定的 行动路径所进行的、能提高自身对所从事的实务 工作的理 性 认 识、改 进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状 态,最 终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在本质上 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与问题解决的意识性、内需 式、自主化 自 我 发 展 与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认 识 活 动。 因此,教师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反思性”“双 主体性”“行 动 性”“理 论 与 实 践 结 合 性”“合 作 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17](P367~398)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与应然诉求
行动研究滥觞于美国学者柯立尔(JohnColli er)在 1945年所主持的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 务与研究工作,[13]随后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 尔特·勒温(KurtLewin)将行动研究引入社会科 学研究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贺利斯曼 -林肯研 究所(HoraceMann-LincolnInstitute)首次将行动 研究应用在教育研究领域,此后行动研究在世界 各地得以盛行,20世纪 80年被引入国内后得以 迅速发展。[14](P223~225)
(二)追求 自 我 发 展 是 教 师 开 展 行 动 研 究 的 非功利性应然诉求
首先,应然与实然是哲学思辨中分析事物发 展与演变状态之“事实”和“价值”的分析话语,以 洛克(JohnLocke)、休 谟 (DavidHume)以 及 柏 克 (EdmundBurke)等 为 代 表 的 英 美 经 验 主 义 论 者 认为应然与实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从实然无法导 出应然,应然 也 不 能 代 表 实 然。[18]应 然 是 事 物 在
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杨卫安(1979—),男,河北保定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问 题研究。
1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培”阶段与“外烁”形 式,其在本 质 上 是 一 种 “预 期 教 师 化 ”,是 自 上 而 下式的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为职后教师的能力提 升指明了实践方向———教育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能由内而外地有效驱动[15]教师从观念与思想、理 论与实践等各维度实现全面提升,这是教师专业 发展的“后提”阶段与“内炼”形式,其在本质上是 一种“发展教师化”,是自下而上式的教师队伍建 设。教师行动研究对职后教师发展的效能值与 贡献值远超过普通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其意 义更为 重 大。对 此,全 美 教 师 质 量 委 员 会 (Na tionalCouncilonTeacherQuality,NCTQ)认为职前 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甚微,教师 教学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16]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价值与特点 教师行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被广泛采 用,与其在教育领域中所产生的重要价值密切相 关,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与催生作 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及其 20版本的印发有 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为高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师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7年度一般项目(17BGL258) 作者简介:邓纯臻(1988—),男,四川射洪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教师教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中开展研究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 学界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 探究,有学者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对行动研究之 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作出解析,[1]有学者主张 以实践哲学的理论观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倡 导实践优 位、强 调 实 践 理 性;[2]也 有 学 者 从 理 论 思辨的角度对教师行动研究的多元分类、[3]阶段 策略、[4]功 能 意 义[5]等 进 行 阐 述;还 有 学 者 以 实 践调研[6]和 案 例 分 析[7][8]的 形 式 总 结 了 教 师 行 动研究的困境与出路、[9]应用与效能[10][11][12]等。 这些研究成果在更新研究观念、丰富知识与经验 宝库、增强 理 论 与 实 践 融 合 度 的 同 时,也 可 作 为 学者及实务工作者宝贵的参考资料。而在调研 的基础之上对教师行动研究的应然与实然进行 辩证性分 析 的 研 究 不 多,故 此,本 文 对 基 础 教 育 领域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想期许与现状表现进 行分析,探求破除现实困境问题的应对之策。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9月 Sept.,2021
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现实困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行动研究应以其发展性为现实追求,非功利性是其应然状态,调研 发现: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研究经历与学校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教师的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在研究中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对外在荣誉的功利性追求,即教师行动研究表现为非功利性应然状态与功利性实然现状间的 矛盾与对立。造成此种现实困境的原因是:当下的看客心态、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良的竞争生态、功利性价值取 向与唯理论式创新主义,以及成果呈现与评价间的时空断裂等因素致使行动研究存在偏向功利性取向的失衡状 态。为追求非功利性与功利性间的辩证统一,研究建议教师应主动转变发展与研究观念,以研究促进发展,以发 展提升研究;应矫正行动研究与教师发展间的主客地位关系,努力实现教师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应深入变革评 价与激励机制,导向教师行动研究步入正轨。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师发展;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9-0140-09
综合诸多定义来看,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以 自身为实践与研究的双主体,为解决其自身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情境化问题或现实化遭 遇,基于相关理论或理论上的指导而依据一定的 行动路径所进行的、能提高自身对所从事的实务 工作的理 性 认 识、改 进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状 态,最 终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在本质上 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与问题解决的意识性、内需 式、自主化 自 我 发 展 与 教 育 教 学 实 践 认 识 活 动。 因此,教师行动研究具有“实践性”“反思性”“双 主体性”“行 动 性”“理 论 与 实 践 结 合 性”“合 作 性”“情境性”等基本特征。[17](P367~398)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与应然诉求
行动研究滥觞于美国学者柯立尔(JohnColli er)在 1945年所主持的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 务与研究工作,[13]随后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 尔特·勒温(KurtLewin)将行动研究引入社会科 学研究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贺利斯曼 -林肯研 究所(HoraceMann-LincolnInstitute)首次将行动 研究应用在教育研究领域,此后行动研究在世界 各地得以盛行,20世纪 80年被引入国内后得以 迅速发展。[14](P223~225)
(二)追求 自 我 发 展 是 教 师 开 展 行 动 研 究 的 非功利性应然诉求
首先,应然与实然是哲学思辨中分析事物发 展与演变状态之“事实”和“价值”的分析话语,以 洛克(JohnLocke)、休 谟 (DavidHume)以 及 柏 克 (EdmundBurke)等 为 代 表 的 英 美 经 验 主 义 论 者 认为应然与实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从实然无法导 出应然,应然 也 不 能 代 表 实 然。[18]应 然 是 事 物 在
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杨卫安(1979—),男,河北保定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问 题研究。
14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培”阶段与“外烁”形 式,其在本 质 上 是 一 种 “预 期 教 师 化 ”,是 自 上 而 下式的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为职后教师的能力提 升指明了实践方向———教育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能由内而外地有效驱动[15]教师从观念与思想、理 论与实践等各维度实现全面提升,这是教师专业 发展的“后提”阶段与“内炼”形式,其在本质上是 一种“发展教师化”,是自下而上式的教师队伍建 设。教师行动研究对职后教师发展的效能值与 贡献值远超过普通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其意 义更为 重 大。对 此,全 美 教 师 质 量 委 员 会 (Na tionalCouncilonTeacherQuality,NCTQ)认为职前 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甚微,教师 教学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16]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价值与特点 教师行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被广泛采 用,与其在教育领域中所产生的重要价值密切相 关,即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与催生作 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及其 20版本的印发有 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为高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 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师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7年度一般项目(17BGL258) 作者简介:邓纯臻(1988—),男,四川射洪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教师教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中开展研究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 学界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 探究,有学者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对行动研究之 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作出解析,[1]有学者主张 以实践哲学的理论观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倡 导实践优 位、强 调 实 践 理 性;[2]也 有 学 者 从 理 论 思辨的角度对教师行动研究的多元分类、[3]阶段 策略、[4]功 能 意 义[5]等 进 行 阐 述;还 有 学 者 以 实 践调研[6]和 案 例 分 析[7][8]的 形 式 总 结 了 教 师 行 动研究的困境与出路、[9]应用与效能[10][11][12]等。 这些研究成果在更新研究观念、丰富知识与经验 宝库、增强 理 论 与 实 践 融 合 度 的 同 时,也 可 作 为 学者及实务工作者宝贵的参考资料。而在调研 的基础之上对教师行动研究的应然与实然进行 辩证性分 析 的 研 究 不 多,故 此,本 文 对 基 础 教 育 领域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想期许与现状表现进 行分析,探求破除现实困境问题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