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美学史纲
哲学史一般以泰勒斯开始,而美学的历史却要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说起。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的学生创立了他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有着近乎于宗教义的秘密团体,他们相信灵魂不死,相信轮回,相信数字是宇宙间一切是事物的本质。
由于他们认为数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由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所以他们认为美就是:数字以数字之间的和谐。
那么在他们眼里什么是不美呢?不美就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不和谐。
他们发现了黄金分割率,并且认为这是美的最高形式,所以他们都在他们衣服的胸口的位置绣了一个五角星,因为五角星里包含了黄金分割率。
其实他们的最大发现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黄金分割率,而是他们发现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一边的平方。
毕达哥拉斯本人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他是萨摩岛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公元前528——前507年)。
有人说他生于一户小康人家,也有人说他是神
的儿子。
他的学派由科学家组成,然而却有着一套近乎与宗教的教义的教规,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并且不吃豆子。
可是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罗素就说他是有生人以来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美的规律也就这样第一次被这个伟大人物说了出来。
紧跟是毕达哥拉斯的是另外一个美学大师--苏格拉底。
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只是他哲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的敷业(从他的哲学中敷衍出来的学说)。
其实不止是他,几乎所有的美学家都是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生卒年同样不详(大约BC470——399BC)。
生的很难看,出了名的怕老婆,据说他老婆很凶,所以直至现在西方人仍在用他老婆的名字(桑提普)来形容悍妇。
他在雅典是个名人,到处演讲,并且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可是到最后来却因为他演讲被判处死刑。
他有两个徒弟很出名,一个叫色若芬(是个军人,《回忆苏格拉底》得作者),另一个就是大哲学家柏拉图。
他们两个都写许多关于苏格拉底的文章,文笔也都可以,可是两人关于苏格拉底的叙述却大相径庭,这就给后人理
解苏格拉底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因为很难确定哪一个描述的才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本人。
现在开始进入主题---苏格拉底美学。
苏格拉底认为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其本身合目的性,或者是简单的说成美就是合目的。
他认为一个东西美还是不美,是在于其自身是否是合目的性的而决定的。
比如,扇子和棉袄。
扇子在夏天能让人凉爽,所以扇子就是美。
棉袄能在冬天里保暖所以,棉袄就是美。
可是反过来的,扇子在冬天就是不美,棉袄在夏天也是不美。
所以他说:美就是有用的合目的的东西。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同样是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一般还被认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可以与中国的《论语》相媲美。
他认为美就是理念。
他所说的理念就是概念,或者说是一般约束事物的普遍形式。
比如手机,不论它们是什么牌子,不论它们是什么型号,它们都是手机。
因此,“手机”这个概念就是所有手机的普遍形式,“手机”这个概念就是理念。
到柏拉图客观美学的大概样子已经完成了,以后直至18世纪康德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美学家都是按照他所指定的道路进行美学研究。
对柏拉图美学的总结:一,他确定了美学的根本问题,即“美是什
么”的问题。
二,他告诉我们美不是什么个别的具体实在
而是理念。
三,既然说美是理念,是抽象的而非具体,
所以对美的研究只能是哲学。
其实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即广大又深邃而且很完整。
在这里就不多讲了,毕竟是美学史而非哲学史。
柏拉图虽然讲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可还有一个更根本问题是他所没有讲也将不清楚的。
那就是“美是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他的学生给出了一个答案,尽管不怎么科学,但在当时却足够的唬人。
他的这个徒弟叫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个极其理性的人,他的结论都是经过严格的研究和推理所得来的。
他不怎么相信他老师柏
拉图的什么所谓“理念”。
他只相信具体的客观实在,也就是一般具体事物。
他把这些一般具体事物称之为“第一实体”也就是他认为的“第一推动力”。
研究美也应该从这些“第一实体”开始,然后再总结,归纳。
亚里士多德说,事物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资料因,一种是形式因,而且形式因中包含致动因。
下面我解释一下:质料因就是事物是由什么东西做的,形式因就是这个事物是什么形式或者说我们把这个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
给个例子:比如,书,纸就是质料因,书就是形式因。
而且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
就比如书是由纸做的,而只是草木做的,所以他认为,书高于纸,纸高于草木。
这样的推理好么?这样推理的话就坏了。
新的质料因形成了新的形式因,新的形式因又可以形成新的质料因,一次次的推理,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动力”(即客观的一般具体事物)成了形式的形式也就是最高形式。
那这个最高形式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说它是神(聪明人就这样被自己的学说给整进去了)。
所以美是从哪里来的,从神那里来的!美是什
么呢,美就是神的目的。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基本观点。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是个极其伟大的人物,他死后,近2000年都没有出现一位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人物。
在他以后,几乎所有哲学以及科学上的发展都要先以否定他的学说才能前进(比如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扔铁球和木球,就是为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以后,康德以前是没有什么人物可以和他们的前辈(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的。
下面简单的简绍一些在他们耀眼光芒下的小星星:
贺拉斯(古罗马BC65—BC8年)
他认为美应该是给人带来愉快的感受
朗吉弩斯(古罗马213—273年)
强调了艺术和美的思想性,第一次产生了“崇高”的概念,美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使人思想上达到迷狂的境地。
普罗丁(古罗马205—270年)
他认为美的事物可以让人感到一种特质,艺术表现为心灵的美。
圣·奥古斯丁(古罗马354—430年)认为最高的美是上帝,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美。
代表作《忏悔录》《上帝之城》。
圣·托马斯·阿奎那(意大利1225—127年)
和圣﹒奥古斯丁一样,圣﹒托马斯阿奎那也是一个神学家,所以他的美学充满了神学观点。
美是第一眼就能让人产生愉快的东西,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神的艺术,所以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上帝的艺术品,美是对自然的模仿,即模仿神的艺术。
笛卡尔(法1596—1650年)
笛卡尔通常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鼻祖,他本人不但是个哲学家还是个科学家,现在我们熟悉的坐标几何就是他发明的。
笛卡尔从各种事物的关系入手,认为美是判断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他说:“当我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虚假的时候,这个思维的我必然是某种东西不可,我认为‘我思,故我在。
’这条真理是十分牢靠的,
怀疑论者的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无法把它推翻,于是我能够毫无疑虑的断定它是探求哲学的第一原理”。
他有最出名的话是: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莱布尼茨(德1646—1716)
美是明晰的混乱的认识。
他本人聪明,勤勉,简朴,有节制。
他的代表作《单子论》(Monadology),《自然与圣宠的原理》(Principles OfNatureAnd OfGrace)
夏夫兹伯利(英1671—1713年)
美是靠内在的眼睛来判断
真正的美是美化者而不是被美化者
哈奇生(英1694—1747年)
美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博克(英1729--1797)
美的事物能产生爱或者类似的情感。
美的特征是可爱性,崇高的特征是可怖性。
休谟(英1711—1776年)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是存在于观赏者的心理。
狄德罗(法1713—1784年)
美在关系。
狄德罗美学的核心是“对关系的感觉”
鲍姆加登(德1713――1762年)
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下面要将古典美学里最重要的部分——康德。
康德,德国人。
生于1724年,卒于1804年。
学术界的许多人都把他看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这完全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著作不论那一本都无与伦比,而且他的观点也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最出名的著作是他的“三批判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不过不论那一本都十分的艰涩难懂。
尤其是《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本身已经够难的了,中译本又被蓝公武先生翻译成了文言文格式,看了就让人觉得头大。
康德的美学主要包含在他的《批判力批判》里。
在美学上他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因为他结束了自毕达哥拉斯以来的客观美学时代,开创了主观美的先河。
即把美的问题由“美是什么”转化成了“审美是什么”。
审美是康德美学的核心,而审美的途径就是批判(康德的批判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判,而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或有何可能,所以康德的审美就是追问美是否可能,康德自己称之为“审美批判力”)。
康德的美学主要包含在《批判力批判》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由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审美判断力的辨证论组成。
其中分析辨证论又可分为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
康德说,首先审美是一种快感,审美的过程自然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审美需要四个契机,如下:
一,方式的评判能力。
一个这样的愉快的对象就叫美。
二,美是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
三,鉴赏是通过不带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表象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形式,如果
这个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在对象上被感
知的话。
四,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同感的前提下作为客观的东
西被表象着。
(共同感:有效规定着的使人愉快或
伤心的情感)
下面要说一下康德哲学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二律背反”。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属于他的哲学,在这里提起一是因为其非常重要,二是因为康德认为审美的过程包含着“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两个命题相互矛盾,每个都是显然能过证明。
就是说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都能够证明自己是对的。
康德给出了四个这样的命题;
一,正题是:“世界在时间上有一个起点,就空间来说,也是又限的。
”反题是:“世界在时间
上没有起点,在空间上没有界限;就是说时
间和空间双方面来说,他们都是无限的。
”
二,正;每一个复合体是由单纯部分构成的。
反;
每一个复合体不是由单纯部分构成的。
三,正;主张因果关系有两类,一类依照自然律,一类依照自由律。
反;只有依照自然律的因
果关系。
四,正;有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反;没有一个必然的绝对存在者。
批判书的这一部分对黑格尔的影响极大,以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是通过二律背反进行的。
黑格尔(德1770—1831年)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改变了人的世界观。
就比如在他以前人们看事情都是静止的,片面的,不联系的。
他让我们看事情要以运动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就宣称自己是一个虔诚的黑格尔信徒。
黑格尔的美学观点主要包含在他的《美学》一书里。
不过在说他的美学之前得先说他的一个概念——绝对理念。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理念,黑格尔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是有根本去别的。
看他自己怎么说:“一般来说,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是在,以及二者的统一。
”解释一下;概念即一般事物的概念,它被一般事物表象着,却不是一般事物。
就比如‘苹果’这个概念就不是真正的苹果。
因为概念不是一般具体事物所以它不具有实在性,可正因为没有了实在性,它也就少了一般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即具有一般事物没有的
广延性。
概念所代表的是在,即一般具体的事物,即真的苹果而非概念上的苹果,所以它没有概念的广延性,所以它具有概念所没有的实在性。
以及二者的统一就是说把他们统一起来就是理念。
或者也可以这样解释,理念是否定了概念里的非实在性,肯定了概念里的广延性,否定了概念所代表实在的局限性,肯定了概念所代表实在的实在性。
有点难懂,自己慢慢想吧,看黑格尔的书你更糊涂。
讲清了理念绝对理念就好懂了,绝对理念就是绝对的理念。
看看黑格尔自己的原话吧‘der begrif der idée,dem die idée als soche der gegenstand,dem das object sie ist’。
德语我看不懂。
中文的;绝对理念就是主观与客观理念的统一,概念以理念本身作为对象,把客观世界里的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
讲清了这个概念,黑格尔美学的就容易理解多了。
黑格尔说: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呈现。
那么呈现出的是什么呢?是艺术。
所以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这里就从“审美是什么”转化成了“艺术是什么”。
黑格尔的艺术观点:艺术可分为三个阶段;艺术的第一阶段,象征型艺术,最典型的为建筑艺术,特点;内容大于形式。
艺术的第二阶段;古典型艺术,最典型的为雕塑艺术。
特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第三阶段,浪漫型艺术,典型的浪漫型艺术有绘画,音乐,诗歌。
特点;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黑格尔所认为的艺术进化史可简单的写为;建筑艺术到雕塑艺术到绘画艺术再到音乐最后到诗。
其实黑格尔之后,西方美学也差不多走向了末路。
以后的美学发展几乎都是对康德和黑格尔的继承和发展。
我把在他们伟大光芒下的一些比较出名的小星星写在下面。
叔本华(德1788—1860年)
美是意志的客观化。
艺术则是把人从世俗中拯救出来的临时手段。
因为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所以他的美学也以悲观主义开始。
费西纳(德1801—1887年)
主张“自下而上”的美学,他是试验美学的创始人。
所谓试验美学就是通过进行一系列有目的的试验,最后得出统计结果和结论的美学。
试验是方法有三种;1,印象法;被试验者说出自己的印象。
2,表现法;过仪器测量被试验者的生理变化。
3,制作法;让被试验者自由创作。
克乃夫·贝尔(英1881—1960年)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形式而不在内容。
尼采(德1844—1900年)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形而上的活动。
他认为艺术的本源是酒神(迪欧尼索斯)精神。
他认为最美的人是超人,当然他的超人并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超人,而是处于人和神之间的人,是人的最高形式。
利普斯(德1851—1914年)
移情学派的代表人物。
移情学派是西方近代美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德国的F·费舍尔。
他们的学说是说在审美的时候人是吧自己的情感移到了事物上。
比方说,你看到一棵枯树觉的它在伤心,其
实是你在伤心,你把你的感情移到了枯树上。
弗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年)
艺术是无意识的升华。
代表作《梦的解析》
伯格森(法1859—1916年)
一个反对理性主义的哲学家,认为艺术是对实在更为直接的观看。
代表作《时间与自由意识》
杜威(美1859—1952)
美感来自人的生理与环境不断冲突产生的平衡。
艺术是人的经验。
克罗齐(意大利1859—1941年)
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我的解释;感觉,看事物的时候这能得到感觉,而非直觉。
从感觉里发现美才是直觉,因为美要表现出来,所以是表现,因为发现了美,所以是创造。
科林伍德(英1889—1943年)
真正的艺术就是通过想象表现情感。
由于其学说与克罗齐相似,被学术界成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说。
海德格尔(德1899—1976年)
海德格尔是现象学大师,他的美学也由其现象学而来。
现在先简单简绍一下他的现象学。
海德格尔认为他以前的哲学家都烦了同样的一个错误,即:在没有认识到究竟什么事存在的情况下就肯定了存在者的存在。
所以他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存在者为什么存在,存在者怎样存在。
其成为存在者的一种事物,它使一切存在者成为其自身。
他把传统哲学所谈论的所有对象的存在都转化为显示意义的存在,所以他的哲学为现象学。
他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人,进而产生出了“存在主义”。
他认为美是让人诗意的栖居,感受自身的存在。
其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在主观或客观的物体本身研究主
观或客观物体。
“根据解释学因素来规定解释之本质”、“通过审美,或者可以说,通过体验并且在体验的决定性领域中,艺术作品先就成了感受和表象的一个对象。
只有当艺术作品成为对象之际.它才变为可展览和可收
藏的东西”、“道说”。
萨特(法1905—1980年)
萨特是个文学家,所以他更强调直接感受,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审美是‘人类自由面目的呈现’。
阿恩海姆(美1904---)
他是“格式塔”美学的代表人物。
当一个对象的结构再大脑皮层引起‘场效应’,打破了神经系统的平衡及其生理场的对抗时,就在知觉中建立了一个“力的基本结构模式”。
当这种模式达到平衡时就产生了美。
他说的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我们看到月亮会想家是因为我们的脑中已经因为经验把月亮和家乡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把事物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格式,就是格式塔。
李
彪2009年10月5日星期一
修
改于2010年4月9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