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总结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开发保护与再利用问
题总结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搜集与调研,简要对工业遗产现
状问题进行论述并对成因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来改善我国今后工业遗产的相关开发。
关键词:工业遗产;业态;外溢效应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制造成本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升,曾经的城
市支柱产业由传统制造业转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大量的工业企业外迁,众多工业
厂房遭到废弃,随着城市用地边界的扩张,原本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厂房被容
纳进都市圈,被孤立在城市当中,成为城市中的“飞地”。
近些年我国开始重视
对工业遗产的改造,通过对其进行建筑改造,产业置换等手段,使得工业遗产在
为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服务的同时,成为工业历史的载体。
然而,由于我国的工业遗产开发起步时间较晚,最早的工业遗产诸如798创
意产业园、田子坊创意街区等都是自我发展为主。
2006年《无锡宣言》发布以后,政府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并颁布相关政策开始对工业遗产的开发
利用进行引导,导致工业遗产自我发展的情况消失不再。
由于缺少对工业遗产业
态开发选取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周边等因素的考虑,这就造成我国工业遗产发展成
为千篇一律的情况:地区特色属性较弱、资本逐利性较强、自身稳定性差,极易
形成“二次破产”状况:业态更迭速度快、工业遗产使用率低下等。
一、工业遗产现有问题
(1)工业遗产定位单一
从2006年《无锡宣言》发布至今,我国的工业遗产系统化研究已经开始15年,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众多具有重要
影响力的成功案例,推动我国在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上的相关研究,但
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我国现状的工业遗产定位过于单一,满足不了不同使
用群体对工业遗产的使用需求。
对于周边人群而言,工业遗产代表着当地的一种“场所精神”,即某一时期该地区的工业在过去某一时期的发展史,承载着当地
居民的时代记忆。
而对于外来游客而言,工业遗产是一种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渠道,在感受沧桑宏伟的工业建筑同时,体验独有的工业发展历史。
但是我国的工
业遗产开发模式过于单调,业态选取同质化严重,定位单一。
据相关统计,截止至2018年,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工业遗产数据库中已进行
保护与再利用的工业遗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工业遗产业态选取主要集中在
文创园,占比达到47%,而作为公共服务类的城市公园仅占比3%,同时通过相关
调研,发现现有的已开发工业遗产中往往出现某一业态所占百分比过高,从而导
致改造后工业遗产被单一业态所支配,往往出现在某一时期人群使用频率过高,
但其他时间段闲置的状态。
(2)工业遗产缺乏对新模式的尝试
通过对沈阳已经保护与再利用后的工业遗产进行业态构成情况的调研,发现
现状的工业遗产业态选取属于一种共通性的开发,在对保护后的工业遗产进行业
态选取时没有通过详细的策划,而是通过对现有的工业遗产调研以及成功案例的
借鉴,并没有细致分析成因,导致工业遗产的业态也形成一种复制粘贴式的还原,相关开发模式也经常采用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创意产业园模式,毕竟相对于新的
开发模式进行尝试能否使得投资开发商投入资产回本、增值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意味着存在大量可能的偶然性事件,且要预先了解和明确针对所有
这种可能行的反应,费用是非常高的”(引自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译自:克莱因(1980)《“不公平”契约安排的
交易费用决定》。
)。
因此,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开发商更愿意花费更少的代价去
复制一种已经成功的案例,即目前我国已经成模式开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
整体改造投入少、难度低以及资金回笼快,在项目运营期间发生变故时,能够将
资产转向其他用途。
(3)过重的文创比例
目前,文化创意成为了工业遗产改造后的首选业态,这种现象很容易解释:
文化产业本身就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又是第二产业发展达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工业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同时,文化创意能够根植
于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工业文化,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通过艺术创作者进行相关
创作,在形成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同时,达到对当地文化传播的作用,通过相关文
创产品使得工业历史与文化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从这两点来看,文创与工业遗产这两者本是完美契合的。
但是,通过对部分
工业遗产调研却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旅游旺季,前往工业遗产旅游的人群数量
众多,人气旺盛,但是在非旅游季节中,却人迹罕至,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
的背景下,全球文旅遭到重创,文创产业占比过重的工业遗产首当其冲,外来游
客数量减少,而附带文创价值的产品价格往往高出周边物价的平均水平,导致带
有过重比例文创的工业遗产在疫情期间不仅仅丧失了外来游客,同时也遭到了周
边居民的排斥,从而削弱工业遗产的使用性。
二、原因分析
(1)定位不明确
我国现状相关规划编制往往从宏观层面去确定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并进行定位,而工业遗产改造正是在基于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已经明确的条件上,从这点上
来看,依据相关规划改造后的工业遗产在很长的时间内应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
运营环境,因此,投资商往往会以此为投资目标并依据自身实力进行专业性投资,从而达到工业遗产再利用得到价值最大化。
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我国现阶段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后往往出现业态
更迭速度快、占比不稳定以及使用率差等问题,开发商的会对现有的政策规划解
读出现偏差可能会占一部分原因。
但同时通过对我国工业遗产相关规划进行解读,
发现不同规划对用一个工业遗产具有不同的定位、条目较多以及职能分散,对于工业遗产定位难以把控。
这就要求相关规划编制人员在对工业遗产进行相关功能定位时,不能凭借主观意愿去定义,需要结合实地调研,参考其他相关规划,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2)公众参与不足
公众是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后的重要使用者。
工业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的工业发展历史,因此工业遗产对于公众包含三种功能,向外来游客宣传当地独有的工业发展史、体现周边居民独有的场所精神以及改造后的固定使用人群因此在对工业遗产业态选取时,不应当只考虑外来游客业态需求,更应当收集作为使用主体的当地居民开发意愿。
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下,单纯以外来游客为主的工业遗产失去主要客源,人气稀少,众多商户搬离,损失严重。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工业遗产尚且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考虑到相关规划政策的同时,更多的需要注入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引导以及开发商的选取偏好,更应该的是从周边环境出发,加大对周边居民意见收集,真正的生活秀带并非只是针对外来游客,而应当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学科协同参与制定,从而总结出最适合的工业遗产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仲丹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之动因研究
[2]刘宇.后工业时代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姓名:王泽(1996.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南省郑州市,单位:沈阳建筑大学,职称:2019级城市规划硕士,研究方向: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