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 》试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无氧阈2,运动技能(P130)3,血压(P52) 4,射血分数5,赛前状态(p153)6,运动性贫血7,恢复(P166)8,姿势反射(P123) 9,心力储备(P50)10,基础代谢(P88)12,进入工作状态(P156 ) 13,最大射养量(P77)14,红细胞比容15,氧容量16,有氧耐力17,氧脉搏(P72) 18,条件反射19,呼吸商20身体素质21,兴奋性
二、填空题
1,肌肉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2,正常人体血浆PH值约为7.35-7.45,剧烈运动时,人体血浆PH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造成的。

3,心肌收缩性的特点有(不发生强直收缩,全或无式的收缩,和依赖外源性钙)
4,氧气在血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5,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消化)
6,人体直接能源物质是(),既能进行有氧代谢,又能进行无氧代谢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7,影响肾小球过滤作用的因素有(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2滤过膜的面积和3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
8,皮肤的散热方式有(辐射)和(传导)(对流)和(蒸发)
9,肾上腺髓质能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激素
11,感受弱光刺激的细胞是(视感细胞)感受强光的细胞是(视椎细胞)
12,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理是(自然条件反射),准备活动是指(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
13,影响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和(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
14,通常根据(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15,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16,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是建立(条件运动性反射)
17,影响血液粘汁性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18,减压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射)调节,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19,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两个阶段
20,评价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常用指标是(血乳酸)
21,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2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适宜刺激)和换能作用
23,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
24,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呼吸)(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作用)
25,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安静状态)和(定量负荷状态)和(最大负荷状态)26,过程中人体技能变化规律包括(赛前状态)和(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和(疲劳)和(恢复)
27,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装态)28,疲劳产生的原因有(衰竭学说),(赌赛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抑制性学说)(突变学说)
29,红细胞的这要技能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和(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30,牵张反射包括(建反射)和(肌紧张)
31,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和本体感受)的运动条件反射32,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呈并联系关系,因此可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腱梭与
梭外肌纤维呈窜联系关系,因此可感受肌肉(力量、张力)的变化
33,反应速度的指标是(反射时,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动作)速度。

34,消化与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5,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将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36,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

37,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38,视调节主要包括(晶体状态的)调节和(瞳孔的)调节。

三,判断正误题
1,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与肌肉的收缩形式无关,(错)
2,同一个人动脉血氧含量大于静脉血的氧含量。

(对)
3,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

(错)
4,心电图可直接反应心脏生物电变化和机械收缩活动。

(错)
5,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来实现。

(对)
6,胃是人体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

(错)
7,心率和每分需氧量是反映运动强度大小的重要指标.(dui )
8,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出现的越早,而且反应越明显。

(对)9,力量练习专门性原则是指力量练习应与相应运动项目的结构和发力特别相适应。

(对)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

(错)
11,后负荷越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和速度越小(错)
12,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的本质是大脑皮质建立分化抑制。

(对)
13,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以及心输出
量均大于一般人。

(错)
14,红细胞数量越多,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越强,(错)15,肺通气机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决定性因素》(错)
16,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错)17,构成人体心脏的所有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错)
18,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对)
19,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腧量均有所增加》(错)
20,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dui )
21,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越强。

(错)
22,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对)
23,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能量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不明显。

(错)24,极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

(对)
25,肾脏具有保持水平衡和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对)
四,单项选择题
1,反应心脏功能的综合指标(B)
A,最大摄氧量和时间肺活量B,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
C、时间肺活量和氧脉搏
D、最大通气量和时间肺活量
2,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错误(B)
A、感受器具有换能作用,
B、腱梭属于外感受器
C、感受器具有适应性D,本体感受器属于内感受器
3,关于恢复的论述正确的是(D )
A、技能恢复仅发生在运动结束之后B,运动量越大恢复越快
C,恢复快慢与能源物质的种类无关D、运动量越大恢复越明显
4,能够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D)
A.PCO2降低B PO2 升高
C PH升高
D 体温升高
5,激素的作用特点是(C)
A 准确
B 迅速
C,高效能性D.有始动作用
6,机体负氧债能力可用于评价受试责的(B)
A,有氧耐力水平B 无氧耐力水平
C,氧供应能力D,氧气的利用能力
7,能够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现象的溶液是(D)
A,百分之三葡萄糖B ,百分之9的氯化钠
B,百分之5葡萄糖D,1.2百分之氯化钠
8,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钙)
9,血浆中最要的缓冲对是(碳酸氢钠/碳酸)
10,窦性心动徐缓的原因是(心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迷走神经
11,关于肾上腺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对所有血管均有兴奋作用,B 降低胃肠的紧张性
C,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D,心肌收缩力量加强
12,与常人相比,运动员在定量负荷运动时,不正确的机能变化是(A)
A,新率高,B 氧利用率高,
C、每搏输出量d、机能动员快
13、人类与其它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区别在于(d)
A、具有第一信号b、具有第二信号c、具有第一信号系统d、局有第二信号系统
14、短跑运动员有别于长跑运动员的主要机能特点是(a)
A、反应速度快b、神经系统灵活性低c、最大摄氧量大d、神经系统灵活性高
15、骨骼肌的等动收缩的特点是(d)
A、产生的张力不变b、产生的力量大c、收缩速度快d、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
16、最大用力吸气后再作最大用力呼气所能呼气的气量称为(b)
A、最大摄氧量b、肺活量c、最大潮气量d 、最大通气量
17、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其本质是建立在(b)
A、延缓抑制b、分化抑制c、超限抑制d、外抑制
18、关于感光细胞机能的描述正确的是(c)
A、视杆细胞感受颜色b、视锥细胞机能缺陷患夜盲症c、视锥细胞感受强光d、视杆细胞机能缺陷患色盲
19、关于肾上腺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对所有血管均有兴奋作用b、降低胃肠的紧张性c、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d、心肌收缩力量加强
20、可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现象的溶液是(c)
A、0.9%NaCL溶液b、5%葡萄糖溶液c、1.3%NaCL溶液d、4%葡萄糖溶液
21、运动性低血压多见于(d)
A、短跑运动员b、投掷运动员c、体操运动员d、长跑运动员
22、动作电位是(b)
A、钙离子平衡电位b、钠离子平衡电位c、钾离子平衡电位d、镁离子平衡电位
23、头部位置改变时引起的四肢肌肉张力重新调整的反射称为(a)
A、状态反射b、反正反射c、牵张反射d、升降反射
2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B、平均动脉血压等于舒张压加三分之一收缩压
C、脉搏压等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D、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即可认为是高血压
25、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c)
A、蠕动b、容受性舒张c、分节运动d、集团运动
26、快肌纤维的机能特点是(b)
A、收缩速度快而且不易产生疲劳b、收缩力量大但耐力较差
C、有氧氧化供能能力较强d、收缩速度、力量及抗疲劳能力均优于慢肌
27、自主性神经机能特点是(c)
A、惰性小b、灵活性高c、动员慢d、传导速度快
28、血浆中最重要缓冲对是(a)
A、碳酸氢钠\碳酸b、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c、碳酸氢钾\碳酸d、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
29、评价无氧耐力的生理指标是(b)
A、最大摄氧量b、氧债c、氧利用率d、最大通气量
30、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d)
A、糖皮质激素b、甲状腺素c、生长素d、胰岛素
31、评价糖酵解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b)
A、无氧阈值b、血乳酸水平c、肌糖元含量d、肌红蛋白的含量
32、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c)
A、胃b、口腔c、小肠d、大肠
33、运动开始阶段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a)
A、进入工作状态b、稳定状态c、赛前状态d、疲劳状态
34、关于超量恢复的叙述(b)
A、任何运动都会出现超量恢复b、能量物质不同,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C、运动量越大,出现超量恢复越早d、运动量越小,出现超量恢复越明显
35、每分肺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d)
A、潮气量乘呼吸频率b、功能余气量乘呼吸频率
c、余气量乘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乘呼吸频率
36、心肌发生“全或无”同步收缩的原因是(c)
A、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b、心肌有效不应期长
C、心肌是机能上的合胞体d、心肌兴奋性高
37、能够引起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c)
A、PH值升高b、氢离子浓度升高c、体温升高D、氧容量增加
38、状态反射的规律是:头部后仰,四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三、多向选择题
1、影响最大摄氧量生理因素:肺通气机能、心输出量、肌纤维的氧化供能能力。

2、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肌肉活动的复杂程度、赛前状态、准备活动。

3、肌肉的生理特性:收缩性、兴奋性。

4、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

5、状态反射的特点:头部前倾,四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头部侧倾,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

6、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包括:训练负荷的大小、练习方式、运动的训练的密度、训练的持续时间。

7、关于恢复的论述正确的是:定量负荷运动时训练水平越高,恢复速度越快;整理活动是促进恢复的措施之一;出现超量恢复程度与运动量大小有关。

8、关于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cd)
A、婴幼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侏儒症b、激素具有高效能行性
c、激素作用无特异性
d、是一种能源物质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BC)
A、专项训练与基本素质相结合b、力量练习要有针对性c、要结合运动特点进行练习
D、训练负荷要超过最大力量,即最大负荷原则
五、简答题和论述
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根据收缩及代谢类型,可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和慢缩氧化型。

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也可为快缩白、慢缩红和慢缩红三种类型。

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的直径较慢肌纤维大,含有较多的收缩蛋白。

快肌纤维的肌浆网也较慢肌纤维发达。

慢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较快肌纤维丰富。

二生理学特征。

1 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 慢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

3 肌纤维类型与疲劳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

慢肌纤维抵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纤维强的多。

三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作为氧化反应场所的线粒体大而多,线粒体蛋白的含量也较快肌纤维多;快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小,而且数量少,线粒体蛋白含量也少。

快肌纤维的无氧代谢能力较慢肌纤维高。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2 运输作用
3 调节作用
4 防御和保护作用
三.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 心脏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

反之,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

则收缩压减低,脉压减小。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2 心率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也就减少;
所以心舒期末,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则舒张压减低,脉压增大。

3 外周阻力(自己总结)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自己总结)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也就是有减小脉压的作用。

5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四.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即使安静已降到40次/分的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也可恢复接近正常值。

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窦性心动徐缓作为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

病理性增大的心脏扩张、松弛,收缩时射血能力弱,心力贮备低,心肌纤维ATP酶活性下降,不能承受哪怕是轻微的体力负荷。

而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

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而游泳和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1从事最大运动时,一般人和运动员的心率都可达到同样的高度,但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可增加,运动员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2经过训练新心肌的细微结构回发生改变,心肌纤维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3 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动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五..三大能源系统的特征?
人体在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磷酸原系统、酵解能系统和氧化能系统。

1磷酸原系统又称ATP—CP系统肌肉在运动中ATP直接分解供能,为维持ATP水平,保持能量的连续性供应,CP 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再合成APT。

ATP-CP在肌肉中贮存量很少,磷酸原在运动中的可用量只占1%左右。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虽然维持运动的时间仅仅6-8秒,但却是不可代替的快速能源。

2酵解能系统又称乳酸能系统,是运动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利用的能源系统。

在极量运动的能量供应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维持运动时间2-3分钟。

酵解能系统与磷酸能系统共同为短时间高强度无氧元旦提供能量。

中距离跑等运动持续时间在2分钟左右的项目,主要由酵解能系统供能;而篮球、足球等非周期性项目在运动中加速、冲刺时的能量亦由磷酸原及酵解能系统提供。

3氧化能系统又称氧能系统。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充分时,可以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

但其储备良丰富,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

成为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1泛化过程。

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内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

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

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

2分化过程。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逐渐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

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和连贯地完成完整技术动作。

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多余动作和错
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

3巩固过程。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

此时,不仅动作优美准确,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在环境变化时技术动作也不易受破坏,完成练习时也感到轻松和省力。

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巩固过程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一方面,还可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

另一方面,如果不再继续练习,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五点?
1,个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
2,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3.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4消除防御反射
5,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作用。

七.。

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一)能源物质的贮备1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TP和CP的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TP和CP的含量,以及通过CP再合成ATP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体内每千克肌肉中含ATP和CP在15—25毫克分子之间,在极限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 在10秒内就几乎耗竭,因此,这一时期的最大输出功率可用于评估ATP和CP的供能能力。

2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是糖无氧酵解能力的物质基础。

糖无氧酵解是指由肌糖原分解为乳酸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肌糖原的含量及其无氧酵解酶的活性。

(二)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
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包括参与代谢过程的酶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个器官活动的协调等。

血液缓冲系统对酸性代谢产物的缓
冲能力,以及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耐受酸性代谢产物刺激的能力都是影响糖无氧酵解能力的因素。

(三)氧亏在运动过程中,集体摄取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是衡量集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标。

八. 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1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增加造成的。

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大小直接影响到肌肉力量。

对于同样肌纤维数量而言,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功。

同样类型的运动单位,神经支配比大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强于神经支配比小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

3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

当需克服的阻力负荷小时,主要由兴奋性较高的慢肌运动单位兴奋收缩完成,此时运动员的肌纤维数量较少,随着阻力负荷的增加,兴奋性较低的运动单位也逐渐被动员,兴奋收缩的肌纤维数量也随之增多。

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极大地影响着肌肉最大肌力。

肌纤维处于一定的初长度时,会使收缩力增加。

另外肌肉被拉长后收缩,所产生的肌力远大于肌肉先被拉长、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收缩所产生的肌力。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6年龄与性别。

肌肉力量从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生自然增长,通常在20到30岁时达到最大,以后逐渐下降。

在性别方面通常在进入青春期后差异增大。

7体重。

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而体重较轻的人可能具有较大的相对力量。

除了上述原因,肌糖原和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毛细血管分布密度也会影响肌肉力量。

九.力量训练的原则
(一)大负荷原则(二)渐增负荷原则(三)专门性原则(四)负荷顺序原则(五)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六)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十.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1最大摄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

凡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均能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心脏的泵血机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肌组织利用痒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耗费,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

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及高原训练法等。

十一.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产生机理。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调整赛前状态(2)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3)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4)增强皮肤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比赛时体温过高。

2准备活动作用的生理机理。

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了兴奋性提高的痕迹,这一痕迹产生的生理效应能使正式比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的水平,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机体发挥最佳机能水平。

但痕迹效应不能保持很久时间。

另外,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前做准备活动,也会形成条件反射。

十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和原因。

(1)“衰竭学说”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

(2)“堵塞学说”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组织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机体内PH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