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发展研究——以西安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发展研究——以西安为例
段晓华
【摘要】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拟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计划.本
文基于西安金融发展条件与现状的实证分析,在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建设经验基础上,
进一步对西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科学·经济·社会》
【年(卷),期】2012(030)003
【总页数】6页(P42-47)
【关键词】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对策建议
【作者】段晓华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3
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经济的特征是区域化,其表现是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形成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计划。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这些
都为西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某一区域内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交易活动频繁,融通集散资金功能强,且对区域经济能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
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条件包括:首先应该有有利的区位优势,此指金融活动占有的
场所,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行政区位等;其次应该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
市为依托,城市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能牵动区域经济金融整体发展变化,同时金融机构数量多、集中程度高且具有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是区域金融中心应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标志性的条件。
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一样,其发展不存在排他性,从金融中心形成一般规律看,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若干个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中心城市一般都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
如:美国有国际性金融中心纽约,也有区域金融中心芝加哥、洛杉矶等;英国有国际金融中心伦敦,还有区域金融中心曼切斯特;同样日本有东京
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大阪、名古屋等。
这些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经验说明,经济发展加速加快了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这就在客观上为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我国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呈现多层次性,我国各主要城市在区域金融中心发展中所形成的竞争态势,促进了所在城市和地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由于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各地条件的差异,不同的中心城市应该立足于各地的实际选择各自相宜的目标与对策。
如广州提出的规划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联通港澳、面向东南亚、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20年,基本达到发达国家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水平,初步形成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互补、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广州市加大扶持措施,2007年2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广州金融业的意见》,2008年3月公布《广州市支持金融业发展意见的若干实施细则》,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金融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正局级的市金融服务工作办公室,建立金融工作联系机制,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南京根据自身的地理经济地位,提出构建鼎立三强(银行、证券、保险)、联动两区(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轴心的长江三角洲金融核心区,华东西部和沿长江而上的
广大地区),立足南京、面向江苏、辐射华东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近年陆续成立了
金融办公室,不断扩大金融开放程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财务结算中心落户南京,整合金融资源,适时打造具有独资或控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大型现代化金融控股公司。
成都早于2006年规划中就提出建设成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不断完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各种功能,形成以投融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金融资本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中介服务中心[1]。
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而且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西安也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推动下,对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必须是以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广的经济辐射力和较大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城市为依托。
如,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这些地区的经济、贸易高度发达,现代化水平高,由此促进了该地区金融中心的形成。
西安是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
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悠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
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
同时西安还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西安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详
见表1)。
可以看到,西安市近4年来,经济领域的各项指标逐年增长,而且在其他基础设
施建设、科教、交通、文卫等方面同样也有着长足的提升。
西安是西北中心城市,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工商业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西安人工环境美誉度和科技实力分列全国第四和第七,而陕西的综合竞争力则排在第21名。
(1)银行业蓬勃发展
目前,西安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西安已建立了在中央银行调控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相分离,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及广大城乡信用社及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国内所有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西安都设有分支机构。
截至2009年,西安市共有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和省一级的分行分公司机构近100家,营业网点超过1万个;2009年,金融业法人单位期末从业人数为66900余人。
金融机构数量、金融
市场规模继续保持西北地区首位。
199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14.2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47.4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6.40亿元。
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622.93
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3123.7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 123.29亿元,
分别比1999年的业务量增了7.5倍、9倍和5.3倍。
金融机构贷款明显增加,1999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786.2亿元,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达到4539.75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3753.55亿元,增长5.8倍。
银行业中,1999年银行业现金收入合计2125.8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324.52亿元。
2009年,银行业现金收入合计8577.6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419.20亿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6451.8亿元和94.68亿元(详见图1)。
金融业推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存贷款的增加,占服务业比重的增大,金融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加快西安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信贷支持及保障。
(2)证券业务规模增长并不断优化
近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推进和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引导,西安市的证券业同全国市场发展一样不断优化、改进证券操作规范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流通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短期融资通道,主要是票据融资和特种贷款融资。
允许经营稳健、盈利能力强的发行票据,对那些收益稳定、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的业务可以通过发放证券业特种贷款以充实短期资金。
二是拓宽长期融通渠道,主要依靠股票发行上市、特种存款融资、发行长期债券和增资扩股等方式。
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定量分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所需业务资金量的变化,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以满足自身短期和中长期的融资需求。
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注重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
证券领域资本市场日渐成熟,投资交易不断活跃。
1999年后,金融市场的管理不断完善,证券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体系壮大,投资项目增多。
2002年,证券业上市公司17家,上市总股本38.13亿元。
2005年,证券业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0.89亿元。
2007年,证券业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3.75亿元。
2009年末,西安共拥有上市公司22家,上市总股本115.27亿元,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147.54万户。
近年证券交易总量趋势见图2。
总体而言,西安市证券市场正处于变革时期,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投资理念的转型、监管手段的改变、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外资券商和境外投资基金的进入都将促使西安市证券市场转型的速度和程度。
(3)保险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西安的保险市场与西安的整体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保险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社会多层次需求提供经济发展风险保障。
1999年后,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争相拓展市场,机构遍布城乡,先后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类由60种增加到200多种,5家保险公司入驻西安。
2000
年后,多家股份保险公司在西安成立和开设分支机构,保险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进一步推动了西安保险业发展。
2007年末财产保险公司达18家,人身保险公司达11家,保险中介机构92家。
2009年末财产保险公司23家,人寿保险公司15家。
详见图3。
近年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具体如表2。
总体而言,金融业主要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1999年,金融业增加值为30.3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2%,金融业对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2%。
2000年扭转了连续四年的下降趋势,增长7.7%。
2007年增速为19.6%,到2009年增速为21.4%,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
2009年增加值为198.4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7.3%,比1999年高出2.1个百分点,总量比1999年增加168.10亿元,2009年金融业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了8.6%。
(1)货币市场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市场发展较快,市场交易量不断增
加,新型市场融资产品的推出,拓展了金融机构、企业融通资金的渠道,进而改善了融资格局。
西安是西北地区主要的货币集散中心,货币回笼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这表明西安经贸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由直接信贷规模控制,逐渐向规模控制与间接的市场调控相结合转换,公开市场操作也成为必然[2]。
(2)资本市场
证券市场中证券业改革步伐加快,经营状况好转,各项业务快速增长,证券机构经营趋好,证券交易大幅增长,上市公司改革进展顺利,资产大幅增值,至2009年末,股权分置改革进度加快,24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
有6
家公司利用股改进行了并购重组,化解了生存危机,实现了资产增值。
已完成股改的20家上市公司,股改后原非流通股份价值增长70.6%。
(3)债券市场
企业中长期债券融资发展迅速,在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满足生产和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发展迅速。
2009年6月末,全省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224.5亿元,累计兑付105.5亿元,余额119亿元。
(4)期货市场
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不断提高,经营业绩稳步上升,截至2009年,陕西期货代理交易7453.9亿元,较上年增长4 5.32%,期货客户保证金余额10.6亿元,同比
增长82.1%。
其中陕西省长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期货公司之一,拥有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期货交易所席位,可代理农副产品、金属等国内所有期货合约品种的交易;陕西大宗煤炭交易市场(英文缩写BCTC)是经陕西省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的全国性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市场。
BCTC
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煤炭电子网上交易的实现。
随着陕西金融市场的独断发展,金融机构认真执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银行信贷较快增长,证券市场规模扩大,保险业平稳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企稳回升、实现保增长的预期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近年来,西安金融业悄然兴起,特别是证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已远远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向周边广大地区辐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
认真把握握这—趋势,强化西安作为区域
金融中心的功能,对西安经济发展和整个西部开发实施都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金融中心定位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内与其他城市比较,能否发展为金融中心以及发展什么样的金融中心,这牵扯到众多城市或相近区域内的城市能否发展为金融中心、发展什么样的金融中心等战略性目标的确立,牵扯到众多城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时如何有效竞争、加快发展的问题。
根据前述资料和分析,本课题认为西安从以下的指标来看(见表4)有长项也有不足
之处,这就需要从战略角度提前制定好规划。
这里提出以下定位目标:
一是区域定位:立足陕西,辐射周边省份,打造西部的金融中心。
二是功能定位:重
点建设以特色市场为主、其他市场功能逐步跟进的特色型金融中心。
三是目标定位:从长期目标来看,要在未来10至20年内,将西安建设成为金融机构密集、金融
市场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服务高效、具有强大吸纳功能和辐射功能的西部金融中心;从中短期目标来看,要着力做强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做大金融市场,建设成为融资功能和辐射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聚集区[4]。
采用政府推进模式,这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通过政策推动形成;我国
经济发展采取了市场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考虑通过采用政府适度主导型构建模式加快推动金融中心的形成。
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有:政治与经济稳定,高效的金融机构体系,先进的通信设施和良好的监管环境。
虽然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自然过程决定的,但是监管制度和政府政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金融中心形成的早期阶段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从而加快金融中心自然聚集过程,使金融中心尽早跨入金融机构聚集和协同效应支撑的自维持发展阶段[5]。
西安市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时应该政府拉动与市场推动并举,省市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西安区域金融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提出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战略性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并制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
省市政府部门要转化角色、功能与理念,通过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高效的审批服务、积极的政策沟通与咨询服务等,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与良性发展。
主要包括金融制度、法律制度、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深化企业改革;健全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创建金融稳定环境;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降低金融机构负担;提供政策优惠,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信用建设,增强外部约束;营造良好金融秩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1)健全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创建金融稳定环境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强化金融风险监管,维护地方金融安全,是金融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境。
为此,要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监控、监管部门外部监管、地方政府协助监管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加大监管部门外部监管力度,有效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稳定机制和制度[6]。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良信用环境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构建:首先建立政府部门的信用监
管和公共服务、市场信用服务机构的商业化运作、行业组织的诚信活动与自律三方面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成立信用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另外进一步推进征信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以人民银行信贷管理咨询系统为依据,加强工商、税务、海关、司法、银行、保险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密切协作,归并整合各方所掌握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公正、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个人诚信体系。
同时,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和充实担保基金,构筑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用桥梁,为银行和企业之间资金的顺畅转化创造条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营造良好金融秩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当前困扰我国金融生态的一些突出问题普遍存在,诸如企业逃废债、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对金融活动非法干预、金融权力滥用、虚假财务信息、金融欺诈、金融恶性竞争等。
西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率先创建“绿色金融”,“生态金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4)加强金融信息化建设,创造金融发展的技术环境
信息化是西安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西安金融系统应充分发挥西安在西部地区信息“桥头堡”的优势,加强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信息产品的综合开发,以信息化快速促进经济金融化。
应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力支持银行电子化支付清算系统和银行卡发展,进一步提升西安银行业现
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加快支付网关建设,防范网络金
融风险[7]。
2008年,陕西省、西安市确立了“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将西安金融商务区落户于浐灞生态区内,构建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化
商务产业集群。
浐灞金融商务区作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的具体承载,注定与西部金融业一路前行。
依据国际化视野、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建设的理念,在权衡资源的情况下,西安金融商务区创造性地确立了自己的突破口,凝聚为“七大产业方向”:
——打造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服务能源化工业和现代农业,把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能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的区域性远期交易或期货交易中心、西部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和西北能源金融中心;
——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业,在西安金融商务区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的融资租赁中心; ——服务科技资源转化,大力发展科技型创业企业及中小企业股权登记与交易和融资中心;
——结合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将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西部区域性机构信用调查与评定中心、金融商务服务机构聚集区以及不动产金融中心;
——借助生态区概念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环境交易中心;
——凸显金融文化特色,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包括金融博览、金融文化旅游、金融培训、金融会议等功能在内的西部金融配套服务产业中心。
在今后的发展重点立足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引入金融机构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以及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信用评估等金融中介机构;引入一流商务配套,为区域提供完备的软、硬件环境和综合服务。
在现阶段西安金融商务区的初期目标是将金融商务区建成一个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配套服务机构,独具特色,拥有较强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能力,服务全省的金融功能区。
中期目标是以金融商务区为载体,协调与西安其他金融功能区的发展,立足
陕西辐射西北,共同将西安建设成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
远期目标是利用欧亚大陆桥和新丝绸之路核心城市的优势走向国际,推动西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相关文献】
[1]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唐旭.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D].北京: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7.
[3]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2009(2):17—22.
[5]杨德勇,等.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6]陈先勇.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7]颜蕾.构建和发展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政策思路[J].重庆工商院学报,2008(7):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