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比较轻重》。教材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掌握基本的排序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理解轻重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轻重概念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天平、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球、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轻重不同的物品,记录卡,画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故事《小熊买水果》引入,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小熊为什么会累,引出轻重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

讲解如何使用天平和比较轻重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5分钟)

分组进行,让幼儿操作轻重不同的物品,用天平进行比较,并

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各小组分享比较结果,讨论如何根据轻重进行排序。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比较轻重

2. 内容:

轻重概念

比较方法:天平、观察

排序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轻重不同的物品,进

行比较并排序。

2. 答案:

家长辅助幼儿完成作业,记录比较结果,引导幼儿进行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2. 拓展延伸:

通过生活实践,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比较轻重的方法,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比较方法,如体积、长度等,丰富幼儿的

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4.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

5.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有效性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轻重概念,能够运用比较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1.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轻重概念进行排序。针对此难点,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和示例,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排序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应通过清晰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确保幼儿能够熟练运用比较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如故事《小熊买水果》,使幼儿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创设富有悬念的情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轻重概念。

四、例题讲解的清晰度

1. 讲解过程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2. 结合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轻重的区别。

五、小组讨论与分享的有效性

1. 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幼儿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均衡。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六、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1. 作业题目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语速适中,确保幼儿能够听懂。

2. 在关键环节使用强调的语气,突出教学重点。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清晰明了地讲解,结合实物演示。

3. 随堂练习:5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表达。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幼儿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景,使幼儿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创设悬念,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教案反思

1.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和可检测性。

2.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吸引幼儿兴趣,是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是否有助于幼儿思考。

5.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和讨论时间。

6.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