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一、使动用法
1.定义
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
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
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
【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分析】
“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
【分析】
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
1.定义
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
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主语认为宾语有谓语的性状,或者说主语主观认为宾语怎么样,这时需要意动。


3.翻译形式:
意动一般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对.....感到.....”等。

4.举例说明
【例1】渔人甚异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分析】
“异”在这里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很奇怪)。

此句中,“渔人”是主语,“之”是宾语,这件事本身并不存在是否诧异的问题,而是“渔人”自己认为这个件事诧异、奇怪,这是“渔人”的主观看法。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王安石《伤仲永》)
【分析】
此句中“邑人”(同县的人)是主语,之作代词指“仲永”,是宾语,“奇”是谓语。

这里的“奇”是形容词表示“惊奇”,如果直接译为“同县的人都惊奇仲永”显然不通,“惊奇”是同县人对仲永的看法、评价,而并不是仲永自己就是“惊奇”的,所以这里要意动翻译为“以之为奇”,即:“对他感到惊奇”或者翻译为“认为他(仲永)很不一般”。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或“以其父为宾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