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成都中考满分作文《出发》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四川成都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回放】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ー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满分60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出发
山城的冬天多雾,解放碑常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远处歌舞厅的霓虹灯红得狰狞,给清晨的薄雾平添一层血色。

这是1939年的秋天。

他背着一个破包袱,心中惴惴不安。

他刚从征兵站出来,怀里的军装还是崭新的,可他不敢穿上,他不敢想象家中老母看到这军装会作何反应。

两年前,他的哥哥也穿着同样的衣服离开了家,从此音信全无,直到两个月前,哥哥的阵亡通知书被寄回了家。

大哥离家仿佛就在昨天,他仍记得大哥通红的眼眶和抓住他的肩膀时微微发抖的双手。

那天晚上,大哥郑重地向母亲了一个头,那轻而沉闷的响声,在他的心里却重若千钧。

而今,他也将像大哥一样出发了。

他进了家门,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母亲那扇窗还亮着柔和的灯光。

他抱紧了怀里的军装,小心翼翼地掀开门帘,母亲端坐在蒲团之上,面对着一盆花树无声地转动着一串佛珠,那花树之下安放着大哥的阵亡通知书。

他站在母亲的身后,母子俩就这样长久地沉默着。

半晌他长叹一口气,便生生地将眼泪憋了回去:“娘啊,胜利是人山血海填出来的……我得去填,
必须填啊!不然没活路……"他强行忍住了喉头的哽咽。

母亲停下了手中的佛珠,微微仰了仰头,深深吸了口气,声音却轻缓柔和:“打你大哥穿上军装,我就当他已经战死了……儿啊,你要保重自己,保住家乡!”他再也忍不住汹涌的泪水,重重地跪在地上,满腹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只得学着大哥的样子郑重地向母亲了个头,佛珠应声而断,散落一地。

还未拂晓,他已经穿好军装,整装待发,队伍里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军歌:“上战场为家为国去打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
一股热流涌上他的心头。

“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他跟着唱起来了,千千万万的战友唱起来了,四万万同胞唱起来了!
“出发!”伴随着这道命令,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霞光万道。

他出发了,带着大哥的遗愿,带着腔热血,带着必胜的信念出发了,他的目的地是前线阵地,他的前方是血色山河。

大哥的身影逐渐与他融为体,他以一去不回的姿态奔赴一场劫难,气宇轩昂,义无反顾。

后记:他是我的太爷爷,2015年9月3日,曾带着他大哥的阵亡通知书,登上抗战老兵受阅方队彩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

今天的考场作文题目,触发我心中最深的情感,让我想起家里三代人讲述了几十年的故事,让81年前那一场悲壮的出发再现于我的笔端。

【高分解密】
立意高远,鼓舞人心。

考生别具一格地援引太爷爷的抗战故事作为写作素材,讴歌血战到底、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歌颂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通篇充满爱国主义的正能量。

文中军歌的引用让人热血沸腾,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描写精彩,画面生动。

考生大处着眼,高处立意,但又巧妙地小处落笔,细处聚焦,避免了很多作文空喊口号、言之无物的毛病。

值得肯定的是考生叙事描写的功夫,大哥阵亡的背景,小弟参军的缘由,前因后果交代明白,叙事清楚,“报名参军”“跪别母亲”“慷慨出发”几个场景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沉浸其间。

后记中的交代尤其巧妙,避免了虚构之嫌。

【名师解题】
2020年四川成都卷的中考作文题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考生发挥。

“出发”和“到达”都既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又蕴含哲思。

《盼望》是一首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这首诗描写了轮船起航时起锚和返航时抛锚两个场景,起锚意味着一段旅程开始了,抛锚意味着一段旅程结束了。

考生可以从生活小事着手,选取合适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出发”或“到达”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出发”和“到达”之间是存在密切关系的,先有出发,再有到达,到达之后,会再次出发,驶向另一个目的地。

出发即到达,到达即再次出发,周而复始。

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联。

这道作文题属于独词类命题作文,写作此类作文题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构思。

如选择“出发”为题目写作,需思考:谁出发,从哪里出发,出发去做什么,途中有何收获?如选择“到达”为题目写作,需思考:谁到达,从哪里来,到达何处,怎么到达的,途中有何收获?
【真题解读】
2020年四川成都卷中考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给材料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同的是,今年给出了两个题目,更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择。

近几年四川成都卷中考作文题目材料均出自教材,或课文,或课外诵读古诗词,或名著导读,对接教材、考生比较熟悉,容易下笔。

本道作文题的材料出自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文短意丰。

诗人艾青描写的是海员的生活。

起锚和抛锚,是一次航行
的开始和结束,“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具象而生动地描摹了海员出发时的欢愉和激动,对航程的憧憬与盼望,对远方的向往与期待。

“拋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是回归的喜悦,是凯旋的高歌,是到达目的地的成就感,是对故乡的归属感。

两种盼望,都充满了欢乐。

“出发”“到达”是独词类题目,没有设置任何审题障碍,有利于考生发挥出真正的写作水平。

这种全命题作文比半命题作文指向更明确,更利于阅卷。

独词类作文题目可以用追问的方式来实现快速构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谁出发?从哪里出发?出发去做什么?会遭遇什么?为何出发?这一次出发有何收获?谁到达?从哪里来,到达何处?怎样到达的?到达后的心情与感受是什么?
“出发”和“到达”这个二选一的命题存在密切的思辨性。

“出发”即“到达”,“到达”是“新的出发”。

因为是二选一,因此,考生可以重点写“出发”或“到达”,但也可以将二者关联起来,比如“带着微笑出发,我们就能到达人生的顶峰”,“到达了中考考场,我们就应当自信、勇敢地奔赴高中”,“出发时,一路不顺畅,但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等等,这样写就显得富有哲思。

【命题特点】
从形式上来看,近五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除2017年为给出开头的材料作文,其余年份均为给材料(提示语)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作文材料,2015、2016、2017、2020年均来自课本,分别出自李白的《送友人》、莫怀戚的《散步》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及九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这体现了成都市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取材课本的基本特点。

从内容上看,2015年的“挥手自兹去”突出的是告别过去,2016年的“散步”强调的是寻求精神的自由,2017年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意在引领考生静心思考人生,2018年的“答案”则侧重引领考生总结、反思人生,2019年的“从____到____”意在引领考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园题,今年的“出发”或“到达”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思考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这些题目都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自我的成长,思考人生的道路,寻找生命的“答案”。

【考题分析】
人生在“出发”和“到达”中交替,这两者其实是统一的,好的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到达,有好的出发会有更好的达到;这两个点在学生的成长中时常遇到,感受很深,学生容易下笔。

【思路导航】
每一个阶段,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出发,也是一次到达。

出发时的满怀信心,满怀希望,满满的计划和打算都给自己追逐梦想的出发加足动力,出发后路上的努力和奋斗可以作为写作的点。

到达是一种喜悦,到达是一种幸福,成功的到达给人生增添精彩,正常或有些遗憾的到达给自己增添成长的认知,这些都可以是切入的点。

【思路导航】
1、从兴趣爱好出发。

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了一次画展,“我”被栩栩如生的画迷住了,于是决定学习绘画。

妈妈给“我”报了绘画班,“我”在绘画班认真听课,放学回家也会挤出时间练习画画,哪怕练习的过程很单调、枯燥,
“我”也坚持。

这是“我”在绘画之路上的出发,相信有一天“我”会在这条路上有所收获。

2、为国为民,不断“到达”。

责任直达,是人生的铺路石,如范仲淹、顾炎武、周恩来等以天下为己任,为自己的理想铺路;使命必达,是人生的不老松,如屈原、杜甫、王进喜、“两弹一星”元勋、钟南山等,执着为民,成就美丽的人生。

【构思角度提示】
1、写成长经历。

比如,刚读小学时,妈妈让“我”独自走进教室,后来,“我”胆子变大了,去到陌生的环境再也不会感到害怕;读初中时,爸爸带“我”去参加社区活动,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学会了关爱他人。

2、老师的关怀让“我”充满自信地出发。

比如,“我”参加比赛,老师鼓励“我”、帮助“我”,让“我”克服自卑心理,最后“我”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比赛的舞台。

3、中考既是目的地也是新的起点。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后,“我”即将到达目的地,而这也是“我”新的出发点-一开启高中生活。

4、写爬山的经历和感受。

比如,“我”与父母一起去爬山,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坚持”是联系“出发”与“到达”的桥梁。

出发并不意味着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坚持,你就只是“出发”了而已。

【写作思路】
作文材料出自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出发”与“到达”——战斗与胜利,一个真正的斗士,就应该像海员那样,出发,与困难战斗;到达,怀揣胜利的喜悦。

我们可以着眼于题目的字面义,也可以着眼于其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此类独词类题目,可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挑选一两个层面,对题目进行扩充,明确立意、选材指向,将题目具体化。

此题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立意:
1.写一个关于“出发”的故事。

清晨,我踏着歌声,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读书。

一路上,花香鸟语,晨练的老人,忙碌的环卫工人,摊的小贩……生活不容易,生活充满了阳光。

2.向明天出发。

明天是希望,是归宿。

今天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培养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格。

3.让心到达。

在这个烦躁的社会,我们应当让温暖到达心底,不再冷漠麻木;让希望到达心底,不再“佛系”;让责任与使命到达心底,不再“无所事事”……
4.到达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我们有了勇气、毅力、执念、恒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到达又成为新的出发的起点。

因此,今天,我们带着理想、信念和爱出发,就是为了明天的到达。

【考场得失】
此次作文,审题没有难度,人人都有话可说。

但在出新、出彩和深广度方面,就鲜有佳作了。

写记叙文,不少考生拘泥于题目的字面意思,编述有关“出发”或“到达”的故事,又缺乏适当的抒情、议论来提升立意;也有一些考生写议论文,则对“出发”或“到达”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事例堆砌,事理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