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项伯正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项伯正名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空前巨著,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史学典籍和文学典籍中煌煌耸立、难以企及的一座丰碑,鲁迅先生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是基于《史记》的不朽地位,高中语文
课本节选了《史记·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鸿门宴》片段。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
“鸿
门宴”的故事,讲述的是:刘、项两大农民起义军在秦末农民战争后期由友军化为两大军事力量利益相冲突的敌军,刘邦处于劣势,宴会前,面临大军被击溃的危机。
宴会中,刘邦几遭
杀身之祸,然而最终逃脱,并且最后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高中语文参考书及其他多种教辅资料大多认为项伯在“鸿门宴”中扮演了奸细的角色,其在宴
会上的位置不合身份,且为刘邦成功逃出鸿门宴起到了重要作用。
笔者在授课时对此颇感疑惑,在此提出一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首先,项伯到底是不是一个奸细。
何谓奸细?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释为:给敌人刺探消息的人。
那么项伯是不是一
个给敌人刺探消息的人呢?《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
留侯张良。
张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史记·高祖本纪》:“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史记·留侯世家》:“居下邳,为任侠。
项伯杀人从良匿……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从这几处引文来看,张良有恩于项伯,项伯是为了“义气”来救张良,并非是“给敌人刺探消息的人”,因而,项伯
并不是奸细。
但项伯在客观上泄露了重大军情,可谓政治上糊涂至极。
项羽本人也并不认为项伯是奸细。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从这里看,项羽也是认可项伯的“义气”的。
后世魏征不矜名节,先事太子,后事太宗,成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关羽为“义”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人们不责备魏
征易二主、关羽违军令,大加赞美其人其事,却让为了朋友义气的项伯背负奸细的骂名,由
此看来人们也是有偏见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项伯在鸿门宴中的座位问题。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羽、项伯的位次最尊。
项伯为什么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呢?项伯是项羽的季父,身份无特殊之处,似乎不该在最尊之位坐着。
再回到《史记·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项伯是楚左尹,左尹是什么官职呢?查《古代文化知识精讲》(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令尹”条:战国时期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令尹
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的地位略高于右尹。
这意味着左尹相当于中央官员,项伯在项羽
军中应当是相当于中央楚王政权的特派员身份,因而完全有资格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
那么这样一个尊贵的身份为何在项庄舞剑时起身翼蔽沛公呢?因为项伯夜访张良时和刘邦约
为婚姻,两人结为了亲家,并且项伯让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为朋友都能讲义气
的项伯,保护亲家的安危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看项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项伯翼蔽,保护了刘邦,假如项伯没有翼蔽沛公,项庄的刺杀能成功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会。
原因有三:一是项羽之所以要攻打刘邦是因为项羽认为刘邦冒犯了他的权威,因而要“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项伯陈述刘邦没有冒犯他的权威,且其有大功而击之,不义,
项王答应了要善遇之。
二是刘邦至鸿门一番谦卑逢迎的说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的心理,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说明项羽已无杀刘邦之心。
三是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能看出项羽此时全无杀刘邦之意,因而项庄请求舞剑以助乐,项王还天真地许诺。
从以上三点原因看,假如项庄剑锋指向刘邦,也会被项羽断喝罢手,因为项羽自高自大、刚愎自用,别人不敢冒犯他,否则范增不用请示直接让准备好的人杀死刘邦就行了,何必让项庄舞剑来刺杀刘邦,多此一举?
假如项伯没有通风报信、泄露军情,项羽最终能成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不会。
项羽攻打刘邦,刘邦失败,落荒而逃,或死,天下并非会成立项氏王朝。
苏洵在《项籍》中曰:“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项羽系天下盟会之后,大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没有一统天下做王的野心,只有做称霸时世的英雄目标,这违背了历史的发展,不符合秦末百姓要求统一的愿望。
可以说,是历史淘汰了绊脚石——项羽。
另外,项羽自身的性格——自高自大、刚愎自用,决定了他必然走向孤立与众叛亲离,最后失败。
即使没有刘邦打败他,还会有其他人的出现。
由此看来项伯并非一个奸细,他是中央政府特派员,坐在尊位理所当然,他并非能起到左右鸿门宴的作用,即使他客观上不通风报信也不能最终改变项羽失败的必然命运。
项伯的出现只是历史的一个偶然,是一个政治头脑糊涂的讲义气的笑料,但让他背负两千多年的奸细骂名,还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