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情境教学法,即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具体事物为载体和凭借进行的历史教学。它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运用该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把握两点就好了:第一,选择好教学内容;第二,确定恰当的教学模式。选择好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前提。因此我们需要做到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来选取最佳切入口。我们都知道,每一册书均由若干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又分若干节。
在历史课堂中引入情境,首先应根据所选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那么,怎样才算是对教材进行重组呢?笔者认为,只有经过高度概括与归纳后,才会达到高度精练,才能被称之为重组。例如:讲《世界近代现代史》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说过:“各个国家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化和政治,从而各个民族的一般发展的历史,也许还是最重要的是和其他历史相比较而言,作为考察这些社会发展的一般动因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制度解体;阶级矛盾尖锐等。上述四项内容并非独立存在,只有按照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才叫重组。这样一来,可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筛选,再加以合理地整合,形成完美的结构框架,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效益。确定恰当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将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确切地说,应是将教师和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表演或直接参与历史活动,并且使得学习内容呈现更为
直观,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过,学生毕竟没有真正走进课堂,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老师始终都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千万别忘记“备”字的真谛。
运用这一方法的原则是:“理论依据充实可靠,操作程序严谨周密,全过程保持稳定,教学目标切实可行。”有人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理论依据=现实情况×理想模型+现实情况-理想模型。其中,现实情况是指学生实际水平,而理想模型是指你心中所期待的学生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理想状态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情境教学法,尤其是启发诱导法必须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前提。总之,情境教学法是历史教学领域里一朵绚丽奇葩。倘若你愿意尝试,那就请尽情去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