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位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像是深圳开拓精神的 象征,是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潘鹤雕刻而成的。 2.位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为87级校友赠送母校制作, 鼓励广大法大学子开拓创新。 拓荒牛是政法昌平学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同学之间、 社团活动最常用的聚集地。法大学子常说的一句话是“牛 前见”。 “拓荒牛,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是改 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拓荒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应具 有的精神。拓荒牛粗犷雄伟,重心向前,坚韧不拔,是刚 毅和力量的象征,是事业成功,吉祥和幸福的守护神。
深圳的世界之最
大芬村是世界上第一个油画村、 第一个将油画艺术品变成生活用品的 集中生产基地。 深圳市是世界上城市人口增加最 快、人口密度发展最快的城市,在短 短的三十年时间深圳市由仅仅31万人 (1979年)的边防小镇(并非是小 渔村)发展成为超过1200万人的超 级大城市,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 城市之一,人口密度直逼香港和东京。
小结:改革开放使深圳由小渔村变成了大都 小结 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 “前沿窗口”。主要得益于:一是国家的优 惠政策;二是外商的大力投资;三是打工者 的辛勤劳动。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 区和先遣队,带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 伐。如今,我国共建成6个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对带动 和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 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 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 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 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 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34岁了, 深圳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了。从一个渔 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 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 中城市前列,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 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然而,一个 令中国骄傲的深圳,是否可以不断更新 其崭新的面貌呢?思维总需要先行一步, 走在发展之前。驻足现在,回顾过去, 是为了深圳更加不凡的将来。
玉溪小学:卜显伟
了解深圳
•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
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 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 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 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 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29年的建设 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 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 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岁月流逝,深圳的改革开放已经30余载了。从以前仅有3万余 人的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到现在的拥有430多万人口、 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大陆城市前4名的现代化大都市, 创造了罕见 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深圳速度”。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这就是象征深圳精神的
拓荒牛
(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创新进取)
1982年,荒芜的深圳
优惠政策 企业入驻 终于有了人烟
可是还是很荒芜
再让我们看看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城市风光(一)——天王大厦
城市风光(二)——步行街
城市风光(三)——绿化
城市风光(四)——夜景
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经过改革 春风沐浴,往日的老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 势非凡的“地王”,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场内 川流不息的人群及华灯初上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一片繁 华欣荣的景象,无处不透露着勃勃生机。这些都得益于改革 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现在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家乡越来 越美好,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变化吗?作为家 乡建设的小主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改革开放以后, 传统的房屋结构 被淘 汰,农村的房屋全都 盖成二三层以上,样 式别致,色彩绚丽, 空气流通,采光良好, 还有精心培育的小花 园。城区居民住宅, 都是成片的新式的五 六层以上的楼宇,内 设若干单元套房(二 房一厅)、三房二厅、 四房一厅),旧式瓦 房已不存在。
昔日的深圳
昔日的渔村
Fra Baidu bibliotek 昔日的渔村
1973 渔民村早期的简陋住房
昔日的深圳
昔日的小镇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 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 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 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 改革开放前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农村 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泅渡出去打工,当时只有 1.8万人的沙井镇,逃港就达1万人,就是因为穷,他们逃到香港后,拼命工 作、赚钱。由于没有户口,他只能白天在山上睡觉,晚上才去工地上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