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现代汉语中的“天”概念
_天_的语义认知浅析_温世明
大 众 文 艺大摘要:“天”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见字,其语义内涵相当丰富,用法极为广泛,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角度分析天具有多面语义系统,这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天;语义认知Abstract:Tian is a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 in Chinese culture with a variety ofmeaning in different context.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Tian contains abundantconceptual semantic system.Key words :Tian;Cognitive Semantics引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反映该文化的隐喻关键词,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性词汇,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整个概念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
(束定芳:214)“天”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见字,其语义内涵相当丰富,用法极为广泛,比如,“天人合一”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因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角度分析其语义系统对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语言意义以整个网络的形式出现。
Langacker 指出,某一个词项的归约意义必须包括其所涉及的整个网络,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节点。
(束定芳:76)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项不是包括了一个固定的、有限的和独特的语言意义表征,而是提供了一个到达无限多的概念和概念系统的路径。
词是通过灵活的、开放和依赖语境的方式来激活相关的概念系统的。
Croft 和 Cruse (2004) 区分了词义内容的几种情况:多面义(Facet)微型义(Microsenses) 和观察方式(Ways of Seeing)。
(束定芳:79)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天”的概念意义系统。
“天”的多面语义系统:天指代人体部位:天是个会意字,通过下图的甲骨文我们可以看出,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天”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
绪论第一节现有研究成果概述“天”作为汉语中的基本词汇,有着极强的稳定性和构词能力,在人们日常交际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七、概念,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很多学者对“天”做了重要研究。
笔者通过维普科技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福建师范大学网上图书馆以及中文搜索引擎对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进行穷尽式搜索,收集到学术论文577篇(详见附录)。
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如下表所示:类别成果数量“天”的语言学研究论文37篇“天”的哲学研究论文212篇“天”的宗教研究论文44篇前人思想或文学作品中有关“天”的研究论文248篇“天”的争鸣研究论文18篇一、“天”的语言学研究(一)“天”的含义研究朱习文从“天”的异名入手,通过异名中所包含的语素看古人对天的认识1。
苏天运从《山海经》中“刑天”的神话故事入夢,通过“天”与“大”的对比,研究“天”字的字形;比较不同学者对“天”字在六书中的归属问题的看法,研究“天”字的字构;分析“天”字字义的演变,研究“天”字的字用;从周王自称“天子”说起,研究“天”字的文化2。
张利红从本义之天、天空之天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天”的含义,从文化和哲学等外部因素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了“天”语义产生的原因3。
朱丹通过对“天”字的字形、字义反映出的信息进行研究,发现了“天”字的三种哲学含义4。
(二)“天学”研究这部分研究成果主要是学者们对“天学”的研究;“天学”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天学”与“理学”的对比研究;“天学”与“儒学”的对比研究等。
李生龙认为中国古代天国神话、有关天文的神话和典故是我国古代文学谲怪瑰丽这一风格的重要成因1。
陈俊民立说于“西学”原型、追寻明朝晚期士大夫同传教士“会通中西”的哲学深意,分析了晚明士大夫、传教士群体的学术旨趣的“近代”意义2。
王剑认为,由于西方传教士肤浅的把“天学精神”与“儒学理论”会通并且当作两种文化互相交流的基础,使之成为明嘉隆以后中西文化交流的障碍。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古代汉语中“天”的概念
A b s t r a c t : I t h a s b e e n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s e ma n t i c n e t wo r k o f T I AN ( HE A VE N) i n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b r o a d e n s i t s
c o g n i t i v e me c h a n i s ms b e h i n d T I AN ( HE A VE N) i n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s mi n d s r e l f e c t t h e i r p e r c e p t i o n o f t h e
学术界 普遍认 为 ,作为 中国古典哲学重 要 概 念之・ 的“ 天”有 五种含义: ( 1 ) “ 物质 之天 ” , 即天空 ; ( 2 )“ 主宰之 天 ”或 “ 意 志之 天 ” , 即 宗 教 中有人 格 和意 志 的 至 上神 ; ( 3 )“ 命 运 之
天” , 即人 的运气 ; ( 4 )“自然 之 天 ” , 即 唯物 主义哲学 家所 说 的 自 然; ( 5 ) “ 义 理之 天 ” 或“ 道 德之天” , 即唯心主 义哲 学 家所 说 的宇宙 的道 德 法则 ( 冯友 兰 ,1 9 9 8:1 0 3 ) 。“ 天 ”在 中 国古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e a v e n a n d h u ma n b e i n g a s we l l a s t h e i r y e a r n i ng f o r a b e t t e r l i f e .
说“天”
说“天”[摘要] “天”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意义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天”的词义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开始时本只是用来表示概念,表示一种事物的名称,而经过主观和客观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隐喻等认知方式的作用下,“天”被赋予了抽象的概念,具有了文化符号的性质,成为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
[关键词] 天;语义演变;文化符号一、“天”的语义演变“天”《说文解字》释为:“天,颠也。
至高无上,从一、大。
”许慎将“天”字析为从“一,大”有一定的错误。
根据甲骨文“天”字写为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突出的是人的头部。
实则天的本义为人的头盖骨,王国维《观堂集林》中释有“古文天字本象人形。
……本为人颠顶,故象人形。
……所以独坟其首者,正特着所象之处也”。
王国维在这里指出“天”字的本义为人颠顶,即人头的最高处,乃人的头盖骨,后也泛指人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
”这里的“天”即为人头,“刑天”则是砍头的意思。
现在我们也将头盖骨俗称为“天灵盖”,这里的“天”即为本义。
“天”也是古代一种刑罚的名字,是在犯人的额头上刺上字。
《集韵》:“天,刑名。
剠凿其额曰天。
”“有时意义和形式都有共同性,有时只有形式或意义有共同性。
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在人们的记忆里唤起一切可能跟它有这种或那种联系的词。
” 《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由于人的头盖骨位于人体的至高处,再加上其半圆的形状极似头顶高高在上的苍穹,古人便通过相似联想由此将“天”引申出自然界的天。
“天圆如张盖,地方似棋局。
”这便是古人的“盖天说”,即我们现在熟知的“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最早见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
”相传为上古庖牺氏即伏羲所创,周公自殷商传承下来的,后来便以这一理论解释宇宙并形成万物之态。
“天”的喻义研究
“天”的喻义研究作者:戴卫平于红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2期翻开任何一部词典,我们都会发现每一个词条下面都罗列着几个甚至几十个含义。
这些词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这一词的意义范畴。
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中心义项,其它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例如隐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
隐喻意义丰富的词经常是基本范畴的词。
汉语词汇中的多义词数量非常大。
越是基本、常用的词汇,它的义项就越多,由本义引申出的喻义就越丰富。
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表示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事物和概念,所以基本词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词汇成分。
基本词因其被普遍使用和自身的稳固性,作为词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汉语中的“天”一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天”的隐喻用法在汉语中普遍存在。
《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以“天”开头的词语多达170个。
如“天外有天”,这些词语中的“天”大多被赋予了“天”之外的喻义。
“本义往往是一个词汇所具有的原义,而喻义往往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是人类认知时跨概念域映合的结果。
”(王寅,2001:228)本义与喻义之间主要的语义联系是隐喻性的,这是由人类具有隐喻性的思维特征所决定的。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意义之间的每一种联系都是有理据的。
本文以汉语“天”为例,研究“天”的喻义。
文中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摘引了大量与“天”相关的词语,其目的是为了显示“天”的喻义为数众多。
语言中的有些隐喻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字面意义和转义在心理上已经分离到感觉不到两者之间还有联系,它们的内部结构已经成为类似定型词汇,语言使用者也意识不到其为隐喻,而且不存在使用和理解的问题。
这类隐喻中的概念融合已呈相对静止状态,或者说在融合过程中,源域被目的域所覆盖,两个概念领域的映射消失。
汉语中大量的有关“天”的隐喻用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
成语中“天”的语义分析及文化意蕴
成语中“天”的语义分析及文化意蕴汉语中“天”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其语义也很多。
成语以其简练的格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广泛运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文以带“天”字的成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成语中“天”的语义,进而探讨语义背后的文化意蕴。
人们对“天”的认识主要包括客观物质“天空”和主观想象“天神”两大类,其中对“天神”这一语义的认识主要是受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影响,但这一语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淡化。
标签:“天” 成语语义文化汉语中“天”字的语义十分丰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提及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在中国古代的所有信仰中,可以认为天地是最神圣的”[2];提及中国史学,会想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提及中国医学,“可以认为中医学是以‘天人合一’为理论核心”[3]。
可见,“天”的语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文、史、哲等领域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它集中地、典型地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4]。
成语像活化石,以其固定的格式,承载着文化信息,活用在当代社会,传达着语言背后古老而真实的民族文化。
一、成语中“天”的语义归类本文以《中华成语大辞典》收录的成语为主,以《汉语成语大词典》收录的成语为辅,语义分析则以《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类。
本文共收录汉语中有“天”字的成语280个,根据语义的不同分为十一类。
前十类按照成语的数量从大到小排序,具体如下:天1:“天空”,表示此类语义的成语165个,如“海阔天空”“水天一色”等。
天2:“天神,主宰者”,表示此类语义的成语53个,如“承天之佑”“天作之合”等。
天3:“神所住的地方”,表示此类语义的成语16个,如“在天之灵”“天上人间”等。
天4:“天然的,天生的”,表示此类语义的成语13个,如“浑然天成”“天灾人祸”等。
天5:“自然界”,表示此类语义的成语9个,如“人定胜天”“物竞天择”等。
说文解字:天的概念南普陀论坛
说文解字:天的概念南普陀论坛说文解字:"天"的概念一、人的头上有片天“天”字的下面是一个“大”字,就是一个站立的人。
上边的一横是指头顶。
所以就是头上有片天之意。
1.天,颠也《说文解字》中对天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为“颠也”。
颠即指头顶。
正是由于“天”字中含有头顶的含义,因此古代很多跟头有关的用词都会有个天字。
在中医里,管头痛病也叫做疾天症,也是用了天有头顶的含义。
2.“天”与“帝”“天”字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至高无上。
如我们常说的“老天”、“上天”、“天帝”,都是这个概念。
至高无上的定义在于老天有“好生之德”,这个“好生之德”表现在“帝”这个字上。
天为天之体,为本体;帝为天之德,就是所谓的德行、功能,它的功能就是指古代的生殖崇拜。
二、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1.修身是一切的基础天与人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天”字的造字就是由“大”和“一”组成,“大”字就是人的正面像,是指人的身体。
《大学·中庸》里曾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也好、治国也好、平天下也好,做一切事都是从修身开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条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线索:由“天”延伸到“修身”,而修身既包括个人修养,也包括对养生之道的感悟,最终就是人对生命的感悟。
“天人合一”就是人的身体要首先遵循天道。
这样来理解“天人合一”就顺理成章了。
2.疼叫妈、苦叫天“天人合一”绝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就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痕迹。
典型的例子就是“疼叫妈、苦叫天”。
我们挨打的时候都会叫喊,回想一下,我们会叫什么?通常都是叫“妈呀”。
人的身上只要一疼,就会本能地叫“妈”。
这是为什么呢?用中医的理论来趣解一下:脾主肌肉,而脾胃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就扮演着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无论家里人谁生病了,母亲都会跟着难受。
所以,人的身上一有痛楚了,就自然会引发到母亲头上。
肉体受到痛苦会使人本能地叫“妈”,而心灵受到痛苦和伤害就会叫“天”。
中国文化中“天”的几层涵义
中国文化中“天”的几层涵义首先,“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自然。
中国古代人们将自然界的天空视为“天”,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在自然界中,“天”是最为辽阔、神秘的存在,包括蓝天白云、星辰日月、雷电雨雪等天象。
人们往往以“天”来描述自然景观中的壮美瑰丽,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用“天”形容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其次,“天”在哲学思想中有着超越存在的含义。
中国哲学中的天道观念认为存在于自然之上的是“天道”,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超越实体。
这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存在,传统哲学家将之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品行相对应,认为一切个体应当服从天道的指导。
古代哲学家孔子主张“天命”,认为人应遵循“天命”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而道家则认为天为道之宗,主张追求虚无无为的境界与天体合一、追求与“天”融为一体,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思想。
此外,“天”还在道德伦理观念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天被看作是宇宙的至高者,是至高、至大的存在。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掌管着一切,因此强调顺应天命,遵循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中的“仁”、道家思想中的“无为”等等,都是基于顺应天命来发展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尊崇天命、顺应天道的观念,使人类行为具有道德背景,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结来说,中国文化中的“天”具有多重含义,既是自然界中的天空和天象的象征,也是哲学思想中的超越存在,更是道德伦理观念的象征。
它是对大自然中壮丽景色的描述,也是对超越存在的崇敬和追求,更是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之一。
天表示天空自然或神灵
天表示天空自然或神灵天,一词承载了丰富的意义,既可指代广袤无垠的天空,也可象征着神秘的神灵。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天一直是人们无法掌握但又崇敬的存在。
本文将以“天”为主题,探讨其在历史、文化和信仰中的重要意义。
一、天在历史中的角色天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古代文明或现代社会,都有着对天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古人通常将天与自然相联系,将掌管自然变化的天象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例如,在中国古代,天帝是最高神的称呼,象征着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力量。
帝王觉得他们是上天派来的,拥有统治者的权力。
而在古埃及,天神霍魯斯被视为太阳之神,被尊崇为国家最高的神明。
二、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不同文化中,天往往象征着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在西方,天往往与自由、宽广和和平相联系。
天空是人们心中自由的追求,是人们向上、进取的象征。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是掌管天空的主神,象征着力量和智慧。
在东方文化中,天则被视为阴阳五行中的一部分,象征着秩序和宇宙的法则。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曾称天为“上帝之道”。
三、天在信仰中的地位天作为一种神圣之力,在信仰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泛神论还是单一神论,都离不开对天的信仰。
例如,古代希腊人相信天神掌管着自然界的一切,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相信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各种宗教仪式中常常会提及对天的敬畏和祈求。
此外,天也被人们视为连接人间和神灵世界的媒介,通过向天祈祷和祭祀,人们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四、现代对天的诠释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天及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天依然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神秘的向往。
科学解释了天空的形成、天气的变化和星体的运行,但对于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命运,依然存在诸多疑问。
因此,人们对天的追求从宗教层面转变为科学探索,试图揭开宇宙的秘密并了解人类的存在意义。
结语:天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既代表了宏观自然界中的广袤无垠,也象征着人们内心追求的层面。
无论在历史、文化还是信仰中,天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从汉字论“天”与“神”
从汉字论“天”与“神”瘟疫有眼睛,生死皆有定。
中华民族可谓是最敬爱神的民族。
什么是“天”?什么是“神”呢?其实,“天”即是“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与守护者。
一谈到“神”、“上帝”,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中各自强调的唯一的“神”(God)的概念。
在最崇敬神的中华民族历史中,从创世的盘古、造人的女娲、飞升的大道、得道的真仙、修出三界的罗汉、大慈大悲的菩萨、普度众生的佛陀,乃至天地山川、圣贤英魂,茫茫神州大地,可谓是万物有灵。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总讲举头三尺有神灵,从生老病死、婚嫁姻缘、生儿育女、学业仕途、福禄运势、吉凶成败,事无钜细,均有不同层次的神明在安排。
神,无所不在。
只是,究竟何为神?在中国人的直观印象中,神有着美好的、人的形象,这当然跟女娲神按照自己的形象抟土造人直接相关。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神传汉字的文化铺垫中,将神的涵义蕴藏在“神”字的结构中。
图1:神字的三种字体“神”字,左边的“示”,象征上天、神和天地阴阳之道对世间的点化、启示。
右边的“申”,是“神”字的本字(见图1)。
在甲骨文、金文、小篆均有此字(见图2);从汉字象形、会意的特质来看这三种“申”字的字体,是两个相反相成、相生相化而又变化莫测的“人”的形象--源于神,模仿神像而造的人的形象。
图2::申字的三种字体此外,在甲骨文、金文、小篆这三种“申”字(看图2)与太极之间,就象形而言,其神奇的联系显而易见。
这大概是本轮中华文明渊源与道家的一种微妙折射吧。
那么就“道”而言,其于传统文化中有三重含义,其一是指道家所认识的宇宙本源、真理大道。
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二是指被称作“道”的神,如“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等,都是从“神”的角度来描述“道”。
其三,道还可以指遵照道家之理修炼的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天道与神造化了宇宙万物,祂的形象和信息无处不在。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古代汉语中_天_的概念_贾冬梅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读古代汉语中“天”的概念 贾冬梅,苏立昌(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 古汉语中的“天”存在概念借代,如代天空的特征、天气气候、星辰、自然界等,以及概念隐喻,如人的心是天、地位高权势大者是天等。
研究证实,存在借代—隐喻连续体。
“天”背后的认知机制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 天;概念借代;概念隐喻;地位;权势Abstrac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emantic network of TIAN (HEAVEN) in ancient Chinese broadens its scope through conceptual metonymies HEAVEN FOR FEATURES OF SKY, HEAVEN FOR WEATHER AND CLIMATE, HEAVEN FOR STARS, and HEAVEN FOR NATURE, and conceptual metaphors HUMAN HEART IS HEAVEN, A PERSON OF HIGH STATUS AND POWER/MATERIAL OF HIGH IMPORTANCE IS HEAVEN, etc. The study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metaphor-metonymy continuum.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behind TIAN (HEAVEN) in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minds reflect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being as well as their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Key words: TIAN (HEAVEN); conceptual metonymies; conceptual metaphors; status; power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13)03-0010-07一、引言学术界普遍认为,作为中国古典哲学重要概念之一的“天”有五种含义:(1)“物质之天”,即天空;(2)“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即宗教中有人格和意志的至上神;(3)“命运之天”,即人的运气;(4)“自然之天”,即唯物主义哲学家所说的自然;(5)“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即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宇宙的道德法则(冯友兰,1998:103)。
中国文化中“天”的几层涵义
这标志着中华文化由先前自发的(无意识的、本能的)原始形态,升进到自觉、自省、自主方向的全新阶段,一扫此前文化思想传统中的神秘性(即鬼神的不可知性)、荒诞性(即无厘头性)、非理性(即生物化的本能性)、原始性(即无系统性和逻辑性)。
故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中华文明史上,以及世界文明史上的作用,都是划时代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信然也。
③其他宗教里的神都是宇宙的创造者,而中国上古宗教之神只是管理宇宙和下民,并不创造宇宙。
中国上古神话中,宇宙是由半人半神的盘古化生而来。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三国·徐整·《三五历纪》)中国先民认为宇宙是化生而来,不是创生而来。
此“巨人化生天地论”很值得玩味,它与后世人本主义文化的形成与促进,以及由孔孟所开创的将“仁心、德性”作为基本的生命文化体系,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3.指本体之天。
此“天”是形而上的义理(哲学)之“天”,是本体-宇宙论的“天”,是生命之“天”,即生命之别名,是主体之“天”,即主体之别名。
在儒家,尤指道德之“天”,即德性之别名。
形而上的义理(哲学)之“天”,在中国上古时代的思想中,由来已久,渊源流长。
此“天”可一直追溯到中华文明肇始之初的伏羲画八卦。
“古者伏羲氏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古者包牺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天的名词解释
天的名词解释
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理解的“天”是指大气层。
“天”好像是倒扣在人们头顶上的透明的罩子。
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在它上面运动的,风、霜、雨、雪变幻着的天空。
大多指的是包围在地球外面的一层大气。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蓝天是光线折射的缘故。
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组成,雨后,我们见到的美丽彩虹就是被分解了的太阳光。
大约在距离地面十五公里左右的地方,由于太阳光散射,所以人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蓝色。
从天文学上来说,“天”的概念是天体以及它们所在的字宙空间。
“航天”就是这个普遍的“天”。
日月和星星,还有地球,都叫作天体。
说文解字:天
说文解字:天tiān【名称来源】汉字里的“天”是一个极具文化意味的字,因为它反映了我们中国作为种植业文明最大的特征:看天吃饭。
民间有很多诸如“老天爷”“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这所谓的“天”,就代表着一种类似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一般全知全能、主宰一切的存在。
中国古人朴实的信仰是一种自然崇拜,也就是对“天”的崇拜,哪怕是封建王朝中“只手遮天”的帝王,也只能被称作“天子”。
可见,古人眼中的“天”,代表着一股神秘的力量。
【字形演变】【本义】无边无际的高天从“天”的甲骨文看来,是一个直直站着的人“”,脑袋上顶着一个“方框”()。
上面这个“方框”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讲“青草”的“青”()字时提过,下半部分的“”指供小草扎根的大地,也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平面。
回到“天”字,当这个“无边界的平面”出现在人的头顶上时,有着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在古人心目中,以人作为丈量标尺,“头顶”即“力所能及的最高处”,而这个平面,便是比“力所能及的最高处”还要高、且无法触及的地方。
“天”字所代表的“高”,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高,还有“高明”“厉害”的意思。
像一个笼罩天地、遍盖四野,将万物压在自己之下、永远跑不出去的罩子,所以“天”又代表着一种神秘、难以言说且不可挑战的“权威”。
人们作为一种扎根在地上的陆行动物,自古都对天空有所向往,即使是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在知道宇宙的存在、且能够乘坐火箭和宇宙飞船飞出地球的基础上,也只能探索离我们很近的行星,更别说科技水平低弱的古人。
曾经的人们使用过很多方法探索天空。
制作翅膀、建造高楼,就是为了探索所谓的“天外之天”“楼外之楼”,“天”这种硕大、无边无际的空间,对人们来说一直是神秘莫测、又催人无限神往的领域——因为难以探知,自然也就难以掌握、乃至无法跨越了。
关于天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天字的研究报告摘要“天”字作为一个古老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汉字中“天”字通常表示自然界的万物,土地、海洋以及天空。
同时,“天”字还代表着很多的抽象概念,例如时间、宇宙、命运等。
从宋代开始,中国的官方文化追随“天人合一”的道路,认为“天命”的概念是统治千秋的根源,而“天”字也成为了国家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本研究报告将分析“天”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探究其文化和历史地位,同时还将研究其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
引言在汉字中“天”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字,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影响着人们的信仰、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
之前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天文、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但关于“天”字的综合研究还十分有限。
因此,本研究计划从“天”字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全面探究这个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变特点。
“天”字的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天”字意味着大自然和宇宙,还包括对宗教信仰和思想的影响。
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天”字指代了大气层和天空,也包括了地球上的天文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从宗教信仰方面来看,人们将“天”字作为与神灵有关的概念。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字代表的是一种神秘的力量,是能够掌管人类的神灵。
从思想上来看,“天”字不仅仅作为宗教信仰的体现,还代表着人们对时间、世界和生命的理解。
例如,在古代中国,“天”字与“命运”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天命”、“天意”等。
“天”字的语用特征在语用上,“天”字在古代中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概念。
在汉字的发展中,“天”一词从一开始就是天象的代称,随着时代的演变,它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在文化上,人们将“天”字作为宏伟壮观、无穷无尽的象征,人们的天性和社会规范都以“天”字为基础。
在宗教信仰方面,“天”字则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属性。
在政治方面,“天”字被用来表示天赋和权力,是帝王统治的重要理由。
“天”字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天”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它被视为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象征之一。
天”字的起源与内涵
天”字的起源与内涵天”字的起源与内涵转载▼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字形对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旧字形造字解说早期甲骨文在人(大)的头上加四边形指事符号(古人用四边形或五边形代表无边无际的天宇。
参见“日”* 、“旦”* 、“众”* ),表示头顶上的空间。
造字本义: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晚期甲骨文将表示的空间的四边形改成两横指事符号(即“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
金文将(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太初、混沌状态),突出“太空”的含义。
篆文承用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大”写成。
基本字义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
~际。
~罡(北斗星)。
~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
~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气。
~冷。
4. 季节,时节:冬~。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
~宫。
7. 自然界:~堑。
~时。
~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然的、生成的:~然。
~性。
~职(应尽的职责)。
~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
~伦之乐。
详细字义◎天〈名〉(1) (会意。
甲骨文字形。
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
本义:人的头顶)(2) 同本义天,颠也。
…颠者,人之顶也。
以为凡高之称。
——《说文解字注》(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4) 古代的墨刑。
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天,刑名。
剠凿其额曰天。
——《集韵》(5) 《其人天且劓。
——《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天,至高无上。
——《说文》天,气也。
——《论衡·谈天》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神话四则·形天》天似穹庐。
对天字的理解
对天字的理解"天"字在汉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深刻的字符,具有多重涵义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天"字的一些理解:自然天空:"天"字最基本的意义是指自然天空,包括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
在古代文学中,"天"常常被用来描绘大自然的宏伟和神秘。
宇宙、天地:"天"也代表着宇宙、天地。
在古代哲学和宗教观念中,"天"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是整个宇宙的根本。
天命、天道:"天"还含有命运和宿命的意味,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掌握和对天命的敬畏。
"天道"指的是宇宙的规律和自然法则。
上级、尊贵:在封建社会,"天"常被用来表示上级、尊贵的存在。
例如,"天子"即指皇帝,表达了对君主的尊崇。
人心、心灵:在文学中,"天"有时也用来指代人的心灵和思想。
例如,“天人合一”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社会秩序:在古代社会伦理观念中,"天"被用来强调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治理。
"天下"表示整个社会的领域。
节气和时令:"天"在二十四节气中也有特定的含义,与自然的季节和时令有关,例如"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总体而言,"天"字是一个富有哲学、宗教、自然和社会多重内涵的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不同的语境中,"天"字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反映了中文文字体系中的丰富和多样性。
天在中国含义
天空之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具有多重含义。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天”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天”的含义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现,同时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既可以是指自然界中的天空,也可以是指宇宙、神灵和命运等抽象概念。
在古代中国,人们往往将“天”视为万物之源,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和根源。
同时,“天”也被视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是人类无法掌控和干预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们常常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与“天”沟通,以祈求“天”的庇佑和保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指人类与天地万物合一的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人类不是独立于自然的存在,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界的存在和重要性。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让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是一个多重的概念,既体现
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探究和思考。
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天的分析报告
天的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天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其定义、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综合收集和分析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天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解天的基础知识和深入了解其重要性的参考。
目录1.引言2.天的定义3.天的特点4.天的分类与研究方法5.天对人类的重要性6.结论1. 引言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宇宙中的星球、恒星、行星、星系和宇宙其他各个部分。
对于人类而言,天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天的定义、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天的定义天是指宇宙中各种天体和其间的空间环境。
它包括了宇宙中的所有星球、恒星、行星、星云、星系和黑洞等。
天是广阔、神秘且充满未知的,由于人类的技术限制和认知局限,我们对天的认识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
3. 天的特点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广阔无边:天宇浩大,以自己无法现实的广度和无边界性而闻名。
人类探索已经能够触及的范围仍然微不足道。
- 多样性:天容纳了各种各样的天体和物质形式。
不同天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宇宙的多样性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广泛研究的对象。
- 时空的变幻:天空中的天体运动和宇宙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类通过观测和记录这些变化,揭开了宇宙和天体之间的奥秘。
4. 天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天的研究可以分为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两个主要领域。
4.1 天文学天文学主要研究和观测天体的位置、运动、结构和演化等。
它包括几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 行星学:研究行星、卫星和类地天体的形成、结构、演化等。
- 恒星学:研究恒星的起源、结构、演化和死亡等。
- 星系学:研究星系的结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
-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
4.2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研究天体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现象,通过观测和实验来揭示天体物质的性质。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 天体测量:研究天体的亮度、光谱、辐射等物理特性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 知语 言学角度解 读 现代 汉语 中的 “ 天" 概 念
贾冬梅 , 苏立昌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外语系, 北京 1 0 0 0 7 0 ; 南开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天津 3 0 0 0 7 1 )
摘 要 :从 认 知语 言学角度 对 中国传 统哲学 中的概念 “ 天”及 其语义表 达特征 所做 的研 究表 明 : 现 代 汉语 中存在 以 “ 天, ’借代 高位置、 气候 、星辰 、宇宙空间与自然界 以及 以 “ ’隐喻 高程度 、大的 现 象、 自 然形成的现 象、 时间、好、人 文 活动 场所、人 与生俱 来 的特质 和地 位 与权 势 的认 知 机 制。 这一 系列认 知机 制显示出人 对世界 的认 知一部 分 受到古代 思想 文化 的影 响 ,一部 分 由现 代科 学技 术 思 想塑造。 究其 源,有的概 念 隐喻 映射 源 自 人们 对始 源域 和 目 标 域 的相 似体 验 ,有的是人们对 始源 域的体验 与文化信仰 和丈化设 想相 结合 的产物。 关 键 词 :天 : 概念借代 概念 隐喻 ; 恒定原 则
ma p p i n g s a r e b a s e d o n t h e s i mi l a r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b o t h t h e s o u r c e d o ma i n a n d t h e t a r g e t d o ma i n , wh i l e o t h e r s a r e
2 0 1 4 年9 月
Se p. 2 01 4
天 津外 国 语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第2 1 卷第 5 期
V0 1 . 2 1 No . 5
r e v e a l s t h a t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s e ma n t i c n e t wo r k o f HE AVEN i s c a u s e d b y c o n c e p t u a l me t o n y mi e s h e a v e n f o r
h i g h l o c a t i o n, we a t h e r a n d c l i ma t e , s t a r s , s p a c e a n d n a t u r e , a n d c o n c e p t u a l me t a p h o r s h i g h l e v e l i s h e a v e n , b e i n g b i g i s h e a v e n , a n a t u r a l l y f o r me d p h e n o me n o n i s h e a v e n , t i me i s h e a v e n , b e i n g g o o d i s h e a v e n , t h e p l a c e wh e r e a p e r s o n wo r ks a n d l i v e s i s he a v e n , a n i n h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h u ma n b e i n g i s h e a v e n a n d a p e r s o n o f hi g h s t a t u s a n d p o we r i s h e a v e n . Th e c o g n i t i v e me c h a n i s m b e h i nd HEAEN i n mo d e r n Ch i n e s e s h o ws t h a t t h e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hi ne s e p e o p l e ’ s c o g n i t i o n o f t h e wo r l d i s b u i l t b o t h b y t h e i r c r i t i c a l i n h e r i t a n c e o f t he a n c i e n t c u l t u r e a n d b y t h e i e r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s t ud y a l s o in f d s t h a t s o me c o n c e p t u a l me t a p h o r i c a l
Ab s t r a c t :Th e p a p e r s t ud i e s t h e c o g n i t i v e me c h a n i s ms be h i n d HEAV EN i n mo d e r n Ch i n e s e . Da t a a n a l ys 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