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变的“民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亘古不变的“民为本”
作者:杨虹
来源:《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2年第09期
苏州沧浪亭有五百名贤祠,“五百名贤”的选择标准就在于其德、其言、其行。
先贤名臣“有德有言,千载风徽”,范仲淹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因德才兼备被列入“五百名贤”中。
范仲淹一门三相,都秉持了他的为官处世之道。
其三子范纯礼,也是一代名臣,历任天章阁侍制、枢密都承旨、礼部尚书等要职,官至尚书右丞(副宰相)。
范纯礼受到父亲范仲淹“宁呜而死,不默而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熏陶,“为民请命”是他为官一生的写照。
原文再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
纯礼彝叟,以父仲淹蔭,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①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登其株连者。
②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日:“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③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原文1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
|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荫庇,担任陵台令兼管永安县。
修建永昭陵(的时候),京西转运使在一路(“路”为宋朝一级行政区划)摊派木石砖甓以及工匠劳役,只有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皇陵巡察使韩琦。
文史补给站
范纯礼最初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步入仕途。
宋朝实行恩荫制度,这是当时科举之外的另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其门客等享受此特权。
恩荫制度起源于汉代,到了唐代逐渐完备,至宋代完全走向制度化。
朝廷高官,凭借祖辈、父辈的余荫,经皇帝恩准,可以让子孙不经科举就能获取相当级别的官阶。
宋代恩荫名目繁多、范围广泛、数额庞大,尤其从宋真宗开始,官员荫补的范围不断扩大。
范仲淹当宰相是在宋仁宗时代,当时宰相可荫十人,所以他的四个儿子直接可以靠父亲荫庇当官。
范纯礼是他的三儿子,正是靠着这个恩荫制度,他得以进入官场,最后官至尚书右丞,也就是副宰相。
在宋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恩荫制度带来了诸多弊端,导致比较严重的冗官现象。
很多权贵和官宦子弟仅凭其祖辈、父辈的关系就可以做官,不少无才无德的官宦子弟也进入了朝廷官员队伍。
但是范仲淹的四个儿子,个个是俊秀英才,都继承了范仲淹的济世抱负和忠义情怀。
长子范纯祐,“性英悟自得,尚节行。
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
次子范纯仁,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父亲去世后他才出仕,元祐元年(1086)任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人称“布衣宰相”。
三子范纯礼,历任遂州知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四子范纯粹,“性沉毅,有干略”,官至户部侍郎。
范仲淹晚年,曾分别给予三位爱子一字评价(大儿子范纯祐身体不好,很早就去世,故未被提起),“纯仁得其志,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
范纯礼得其父亲的内刚外和。
原文2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译文
库吏偷盗丝绸,大多被判处死罪,范纯礼说:“因为纷乱的丝而杀人,我不忍心。
”(他)听任他们的家人立刻花钱买下(丝绸)用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
文史补给站
“吾不忍”三字充分说明了范纯礼“以民为本”的思想。
民本思想,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重民”“爱民”是范纯礼为官最主要的表现。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凡是能够尊重百姓,把百姓的“生”放在第一
位的官吏都受民拥戴,大多也为朝廷所赞赏。
范纯礼在永安县当官时,面对劳役赋税分配不当,提出异议,直言永安县已经负责平时陵墓的维修,不能再平均承担其他劳役赋税,他的抗言是对整个县百姓的维护。
第二件事情是面对偷盗丝绸的罪犯,他直言不忍心看到那些人被判死刑,他觉得百姓虽然犯了错但罪不至死。
法理之下有人情,他能够宽容他们的错误,敢于突破以往的做法,于是听凭他们的家人花钱把他们赎出来,并释放被牵连的人。
这是何等的勇气,不是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人肯定是做不到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很多时候,君主与民众处在利益的两极,民本思想旨在防止“中饱”阶层的形成。
如何有效避免“中饱”官僚集团欺上压下,是专制体制反腐败的重要任务。
在封建社会,虽然大臣们维护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忠诚于君主,但是对百姓而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非同一般。
原文3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
譯文
范纯礼沉毅刚正,曾布忌惮他,(便去)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
”
文史补给站
承旨,这里是官名,指枢密院承旨。
“五代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
”另外,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为该院长官,“掌制诏令撰述,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
宋元沿用其制。
王诜,能诗善画,因娶宋英宗之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因为他是左卫将军,所以有资格充任承旨。
曾布为什么挑起王诜和范纯礼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曾、范之间早生嫌隙,曾布想借王诜之手除掉异己。
曾布,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任宰相,他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布虽然不乏才干,但在《宋史》中却被列入《奸臣传》,他曾被卷入北宋后期白热化的党争,政治立场较为中立,在哲宗、徽宗二帝时期的政治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曾布和范纯礼之前有过节,在御史陈次升请求任免言官从宫内批示一事中,范纯礼和曾布针锋相对。
曾布反对不成,就想要降黜陈次升。
范纯礼在宋徽宗面前直言,陈次升无罪,只不过是“防柄臣各引所亲,且去不附己者尔”,最终宋徽宗搁置了曾布的提议。
当时朝廷财政亏空,宋徽宗知道后惴惴不安,但是作为宰相的曾布却对宋徽宗说:“不少议论的人担忧财政不足,这不是当务之急,希望陛下不要为此担忧。
”范纯礼当面直言驳斥曾布瞎说八道,为了个人私利,不体恤国事,把曾布说得面红耳赤。
从范纯礼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曾、范两人之争更多涉及北宋的党派之争,在党派之争中,两人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范纯礼作为旧党代表,由于刚正,得罪了曾布,于是范纯礼被诬告在接待辽国使节的宴会上直呼宋徽宗名字,宋徽宗下令将他贬官外放。
范纯礼后来又被卷入新党旧党的变法之争,余生郁郁不得志。
但是在党派纷争的宋代,能够始终保持刚正不阿的心性,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官宦当属范仲淹一家了。
范纯礼的为民请命,为国事抗言,不畏强权,使他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贤臣。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苏州五百名贤祠中,范纯礼的赞是这样:箴规绍述,申雪宣仁;惟刚与正,见惮枋臣。
范仲淹家族的墓地最后定在洛阳伊川县。
陵园内翁仲肃穆沉静,还有千株古柏,森森矗立,默默无语,守护这一门忠孝。
范仲淹曾赞严子陵“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范家先生之风,如今依然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