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破获特大团伙销售假药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破获特大团伙销售假药案
作者: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02期
假药销售四步走:前台接话,医生戏码,主动出击,核单配送。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经侦大队破获团伙销售假药案,千人上当,涉案金额超过两千万。

案情:千人上当,涉案金额超两千万
“一口紫苏油,等于五十瓶深海鱼油!”老郑今年70岁,长期受高血压困扰。

看到广告后,他马上拨通免费热线。

电话那头自称“杨医生”的男子告诉他,紫苏油软胶囊就是专门针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过一次至少得吃一个疗程,否则没效。

在“杨医生”的一再保证下,老郑一买就是一千多元。

吃了一个月,老郑觉得身体没什么起色。

正当他怀疑自己可能买到假药时,“杨医生”又打来了电话。

面对老郑的抱怨,他出言安慰:“看来您这病是陈年顽疾了,再吃一个疗程肯定有用。

”听“杨医生”这么胸有成竹,老郑被唬得不疑有他,又买了十盒药。

然而,这一次他腹泻又头痛,身体比原来还差。

老郑的确被骗了,而且不是惟一受害者。

从2011年5月到2013年7月,这个假药团伙共骗了上千人,销售额高达两千多万元。

“紫苏油胶囊”只是这个团伙旗下的药品之一,另一种畅销药叫“双歧三效”。

这药专治胃病,胃溃疡、结肠炎都能治,还能预防早期胃癌!广告还把这药和酸奶作对比,说酸奶里的有益菌含量低,没法治病,但这“双歧三效”的有益菌多,对付胃病没话说。

2013年7月,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经侦大队当场抓捕这个犯罪团伙——他们打着公司的名号,在吕岭路的一栋居民楼里租了两套房子,整日闭门不出专心行骗。

调查:主犯卖药十六年,称“保健品都这样卖”
这些受害人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医生”,其实是一群话务销售员。

细听对话,你会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自己卖的是“药”,而是把保健品的效果夸大了十倍百倍,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让人觉得他们卖的就是药,而且卓有疗效。

像“杨医生”这样的话务销售员共17名,无一是真医生。

真正的幕后主使者,是两家公司的成立人——周某与郑某。

周某从1997年就开始干药品推销,十四年里换过四个老板。

2011年5月,他辞职和郑某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打着批发零售食品的名头,干的还是卖药的老本行。

隔年5月,他们又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把业务拓展到了“健康咨询服务”。

他们销售的药品大多是从武汉等地购进。

有些是没有药准批文的假药,比如“双歧三效”、“紫苏油软胶囊”和“东方宝”;有些则是真药,比如“乌龙养血胶囊”“益气消渴颗粒”和“参茸大补膏”。

挑选药品时,周某最看重的就是“无效”——什么效果都没有,就相当于什么症状都适用。

因此,他们在媒体上做宣传时,把真药假药都混着卖,一律吹嘘成“旷世灵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老人常见病。

从胃痛胃酸胃胀,到头疼脑热高血压,他们都能治。

周某狡辩自己“主观恶性不大”——“现在保健品都是这样卖的。

”他坦言,除了三种真药外,他们实际上是把保健品和食品也当药品来推销。

“现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比较乱,有关部门管理也松,被查到不过是罚款。

”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保健品虽然不能治病,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


骗局:“名医”编药品来历,20元假药翻10倍卖出
和一般卖假药团伙不同,周某等人从来不和受害者面对面沟通。

他们既不搞“讲座”,也没租店面,而是隐蔽行事:一面在媒体上大肆宣传,请大家拨打“400”开头的免费热线;一面又在居民楼里租了房,让接线员们电话销售。

因此,广告就成了他们骗局的“前哨战”。

周某推销药品多年,深知要吸引人来买药,药品本身要“高端上档次”。

因此,他为所有药品都详细编写了“前世今生”,在媒体上吹嘘得神乎其神。

以“乌龙养血胶囊”为例,光是莫须有的发明人“连教授”的故事就编了足足一页纸:“连教授1928年出生,是明朝皇帝御医的第八代嫡孙,还当过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专治各种心血管疾病,这“乌龙养血胶囊”就是他独门炼制的特效药……”
事实证明,传说的效果很好。

很多来电者都是冲着“连教授”的名头来的,还希望能见教授一面。

这也难不倒周某,他给话务员支了个招,无论谁想见药品研制者,都说“教授年纪大了,近日已经闭门不出,您忍心打扰他吗?”除了“连教授”,周某还陆续请出了“诺贝尔获奖者”“二十年老中医”等专家,通通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经过包装,进价20元左右的假药至少要卖198元,身价瞬间翻了十倍。

每卖出一盒药,销售员一般能抽成5元,其他利润基本上都进了周某和郑某的腰包。

根据《药品管理法》,周某等人销售的药品有三种是假药。

以“双歧三效”为例,明明是只有“卫食证字”的食品,却在包装盒上标注了“适应症状”,包括“胃痛、胃胀、呕吐”等等。

换句话说,就是告诉食用者这药有哪些疗效。

这完全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因此该药被认定为假药。

揭秘:销售链条完整,定期督促患者吃药
广告做好了,接下来就得靠销售员了。

一般来说,通过免费热线打进来的电话会统一由两名前台接起。

她们会记录个人信息、关注药品名称,并告知来电者“待会会有医生打电话给您,进行专业咨询。


接下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话务销售员们的“医生”戏。

在公司里,无论男女老少,所有的销售员通通自称为“某医生”,这是为了让对方误认为在和专家对话,从而产生信赖感。

公司环境一定要安静,营造出“医院”的感觉。

很多人一听说是医生打电话来了,立马就会说出自己的病情,让话务销售员有机可趁,抓住一个症状大肆借题发挥。

比如郑阿姨说自己有胃病总冒酸,那“杨医生”就会说这是因为胃里的有益细菌不够多,控制不了胃酸分泌,长此以往会腐蚀胃壁,最好的方法就是吃一个疗程的“双歧三效”。

同时话务销售员们还主动出击。

每一个“医生”都会保留详细的客户名单:买了什么药,几个疗程,什么时间买的等。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与客人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客户投诉也好,回购也好,都由同一个人负责,避免露马脚。

二是销售员可以定期督促客人吃药,客户快吃完药了,就鼓励他们接着买。

最后,核单和配送人员出场。

他们要核对客人的邮购地址,并告诉他们如何把钱汇到指定的账户。

快递取货也由他们联系,一般都会争取在两三天内将药品送到客户手上。

真相:销售员没学过医,培训一月成“医生”
要成为“杨医生”,至少要经过一个月的专业培训。

公司组织过两三场大型的课程,其他则是发教材自己看。

员工培训教材可以说是销售员的宝典,所有问题都有“模板”。

来电者若想问疗效,销售员可以细分到每个疗程,比如第一期吃完头不疼了,第二期吃完眼不花了;来电者若想见广告里说的“专家”,销售员则自称是专家的学生,教授高龄退休已经不看诊了。

还有,礼品不能直接送,销售员一定得先“请示领导”,然后放下电话等个一两分钟再告诉来电者这个“好消息”。

有时销售员也需要随机应变。

有一次,买过某种药品的赵先生找到销售员高某,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国内某药房的同类药品价格更低,他不想再从高某这里回购了。

这个问题不在员工手册里,但高某回答得很巧妙:“你说的那种药我们这儿有客户吃过,但效果不好。

它们的有效成分含量低,才5毫克,我们可是有10毫克呢。

”赵先生还在犹豫时,高某又趁热打铁:“你不是刚吃完一个疗程吗?第二个疗程我都按地址给你寄过去啦,老规矩,还是货到付款嘛。

”就这样,赵先生轻而易举地又被骗去了一千多元钱。

被捕后,大部分员工都坦承自己“怀疑”公司在卖假药。

高某曾遭遇过客户投诉,她偷偷让对方把药停了——“我害怕他们会真的吃出事来。

”还有员工当面问过周某,公司是否有出售药品和保健品的资格?周某回答说,药是厂家生产的,他们只是帮着卖,没关系。

虽然如此,员工还是选择沉默。

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他们每天的通话记录都会被全程录音,一旦被主管发现自己说漏了嘴,后果不堪设想。

平日里公司大门都紧锁,除了员工谁也进不来。

判决:公司被判赔千万,两主犯各领徒刑15年
近期,思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法官认为,由于销售的药品分为真药和假药,应该区别判决。

就销售“双歧三效”等三种假药的行为而言,应以销售假药罪论处;而“乌龙养血胶囊”等虽然是国药准字号药品,但公司并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依法也不得擅自销售,因此构成非法经营罪。

据查,两家公司的假药销售额约357万元,真药销售额高达2311万元,同时构成销售假药罪和非法经营罪,法官判决罚金1100万元。

同时,主犯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罚款140万元;郑某有期徒刑15年,罚金130万元。

他们两人参与的销售额都在50万元以上,属于法律规定的“特别严重情节”。

包括话务销售员在内的其他员工则依照涉案金额大小,情况严重程度不同,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四年,罚金一千元到六万元。

法官提醒:看病到正规医院,莫把保健品当药
保健品非药品,但现在一些无良商家抓住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把一些“三无”保健产品的效果吹得天花乱坠,骗取消费者钱财。

最终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带来极大的身心危害。

提醒广大市民:身体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药房看病买药,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专家,不要轻信“隔空问诊”,以免上当受骗,贻误病情。

链接:八标准鉴定假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以下药品为假药或以假药论处:
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3、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4、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5、变质的;
6、被污染的;
7、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8、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保健品与药品
保健品又称为保健食品,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替代药品。

保健食品包装盒的左上角必须标示“小蓝帽子”,即保健食品标识、批准文号及批准部门。

标有“国食健字”、“卫食健字”等批准文号的都是保健食品。

同时,保健品包装上不能标注“适应症状”。

药品批准文号标有国药准字H(Z、S),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