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中宁五小陈立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做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其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留下您真诚的帮助,让我们一同走进新课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下面我就从学段目标、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教参12页)、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主题、单元重难点、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教材编写意图、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九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主要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确定的。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见教参12页)。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开始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义、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联系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写作。
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是依据学段目标(三~四年级)和年段目标(本学期)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制定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三个方面来制定的。
⒈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五、第七单元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心中的秋天”。
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
际和写话训练:
《9古诗两首》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抒发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10风筝》体会秋天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11秋天的雨》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12听听,秋的声音》抓住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口语交际: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得快乐
习作:看图写一副秋天的图画
六、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⒈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七、教材之间的联系。
教材之间的联系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先说说纵向联系:本单元是以“心中的秋天”为主题。
二年级上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课文。
虽然两组教材都以秋天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内容,都有不同之处。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导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了:二年纪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重点是让学生感
受秋天。
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说的: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重点是观察、发现、探索、想象秋天,甚至能画、唱、说、写秋天。
九册和十一册是提升,呈上升趋势。
再说横向联系:
本组教材不仅围绕同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关联,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第十课和口语交际联系,十一课十二课和习作相联系。
教材内容互相照应,互相联系。
总之,本单元课文之间密切联系,层层深入;三册是基础,四册是提升,呈上升趋势。
八、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
有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自然让我们想到了本单元教材所处的地位和编排意图,有三点:
1、体现了教材之间横向和纵向联系。
(见前)
2、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着眼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组课文中有描写秋天的古诗,小诗,散等。
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要了解秋天,就必须走进秋天,观察秋天,发现秋天,想象秋天,写秋天,画秋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的去体验秋天,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现了课标要求。
3、将这组教材安排在第三单元与季节相适应。
因为这学期开学正好是秋季。
秋天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这样便于孩子们去发现,观察、了解秋天。
九、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古诗两首》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大概内容,感知诗意,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风筝》引导学生细心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走人情境,感受童年的快乐。
《秋天的雨》借助课文插图和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秋天,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一边读一边想象,再运用前几篇课文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十、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师们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制定,不同的教师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下面是我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1、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不断积累,重在理解和运用。
3、以读为本,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4、理解课文,要找主线。
5、口语交际,重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充分展示自己。
6、加强小练笔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谅
解并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