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 的遗体或遗迹。
③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石灰岩——主要 形成于浅海环境
页岩——形成于 静水环境
玄武岩——岩浆 喷发冷凝而成
(3)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物 海洋__无__脊__椎__动物 _脊__椎___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的植物 裸子植物出现,_蕨__类___植物繁盛
④结束:古生代末期,出现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消失。
3.显生宙——中生代
(1)时间: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意为“中间的生命 时代”。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A 5.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是有机圈层 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 层 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A.①⑤ C.④⑤
B.③④ D.①②
(2)演化历史: ①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早期:出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②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 早期:鱼类繁盛; 中期:出现两栖类;蕨类植物繁盛 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2.显生宙——古生代
(3)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到古生代后期出现联合古陆。 ②地质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③生物的演化:
B.② D.④
两栖动物的出现(古生代末期) 标志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 4~5 题。 4.图中所示 A、B、C 分别为
第5题,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 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生物圈是 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 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行星地球特有 的圈层,厚度并不是最小的;质量最 大的圈层是岩石圈;生物圈不仅仅由 生物组成,还包括其他物质;生物圈 占据着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故选A。
标志最终解体
新生代(5000 万年前)
经过5000万年 的分裂、漂移 七大洲四 大洋轮廓
现代 海陆 格局
知识总结4:地球的形成简史
1.46亿年前地球形成 2.地球形成初期温度很高,表面覆盖岩浆 3.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4.火山喷发,释放气体,形成大气圈 5.温度进一步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水圈 6.38.5亿年前,生命形成 7.5.4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进入显生宙 8.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 9.180万年前,人类诞生,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4.显生宙——新生代
(1)时间: 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意为“最近 的生物时代”。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代海 陆分布格局。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高低起伏的地势。 ②生物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 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人类在第四纪出现,成为代表性生物。 ③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
案例探究
意义
案例
确定其所在地 三叶虫只存在
层的年代
古生代
推断当时的地 三叶虫生长于
理环境
海洋里
推断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
即为_古__生__代形成的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
表明形成时是_海__洋__环境
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二、地质年代表
(1)概念: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 化呈现明显的__阶__段__性__。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 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划分依据:生命演化的阶段性。如某种生物的出现、繁衍或灭绝。
(3)时间尺度:宙> 代> 纪
(4)地质年代表
记忆技巧: 寒武奥陶志留纪; 泥盆石炭二叠纪; 三叠侏罗白垩纪; 古近新近第四纪。
三、 地 球 的 演 化 历 史
180万年前
2.5亿年前
5.4亿年前
38.5亿年前 46亿年前
1.隐生宙——前寒武纪
(1)时间: 自地球诞生(46亿年前)到距今5.4亿年。属于隐生宙,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 宙,约占地球历史90%。
知识总结1: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矿产的形成
冥古宙
出现有机质
前寒
海洋与陆地形成,
太古宙
出现蓝藻
武纪
大气成分变化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
重要成矿期(铁、金、镍、 无
铬等矿物)
知识总结1: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矿产的形成
古生 代
陆地上出现低 无脊椎动
对点演练
(2019·高考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
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B 据图可推断 (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地幔深度=地壳的厚度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练习检测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回答1~3题。
①太古宙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 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 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
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 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
考点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两种地震波的特点比较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横波 纵波
较慢 较快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
固体、液体和气体 化而变化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
的位置漂移。
3.显生宙——中生代
②生物演化植物: 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 动物:爬行动物盛行,代表动物恐龙,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 乳动物 ③地质矿产:也是主要的成煤期。 ④结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 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大气含氧量增加,由原始的无氧环境变为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③海陆变迁:海洋、陆地初步形成。 ④地质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金属矿成矿期,大量的铁、金、镍、铬 等矿藏出自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显生宙——古生代
(1)时间: 显生宙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早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时间跨度约 1.22亿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时间跨度约1.67亿年。
合古陆开始解体
兴盛
动物出现
联合古陆最终解
哺乳动物快速
体,地壳运动剧烈,被子植物高度
新生代
发展,第四纪出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
繁盛
现人类
的基本面貌
知识总结2:生物演化 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脊椎动物
孢子植物
知识总结2:生物演化
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泥盆纪
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B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
D 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C)
A.① C.③
考点一:地球的演化历史 一、地球历史的纪录
1.地球的历史:约有___4_6_亿___年。 2. 地层和化石
研究__地__层__是最主要的途径。
(1)地层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年轻 古老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 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对点演练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寒武奥陶志留纪;泥盆石炭二叠纪; 三叠侏罗白垩纪;古近新近第四纪。
C 1.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⑥⑤ D.③④⑤⑥
2.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
B 是 ( )
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4.4亿年前
知识总结2:生物演化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出现于三叠纪,兴盛于 侏罗纪,白垩纪末期 (距今6500万年灭亡)
消亡 爆发
3亿至2亿年前 的中生代 早期 (古生代晚期)
盘古 古陆
知识总结3:海陆格局的形成过程
三叠纪晚期 (2亿年前)
冈瓦 纳古

劳亚 古陆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 B)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层是软流层
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C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3.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下地幔
2900
地壳 地幔
外核
地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范围: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6-10km
33km
厚度:
地核﹥地幔﹥地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__生__物__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 部、__水__圈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__大__气__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___氮__和_氧__。 (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连_续__但__不__规_则___的圈层。
第6题,莫霍界面到地表 的部分为地壳,由图可 知,海洋中地壳没有缺 失;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 小部分;地壳位于莫霍 界面以上,为图中①层 和②层,软流层属于地 幔。第7题,地震波传播 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 堡界面上部附近,此后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 速减小。
(2)演化历史: ①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甲烷和氨气,缺少氧气。 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 代。 ③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1.隐生宙——前寒武纪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上的作用。 2、主要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特点。 3、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地质年代表和有关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地球的演化 特点。结合地球圈层的图文材料,分析地球圈层的结构及特点。 地理实践力:根据不同的地层和化石,分析地球演化的特点。
早古生代
等植物
物繁盛
地壳运动剧烈,海
脊椎动物发
陆格局多次变迁, 裸子植物开始
展,出现两栖
晚古生代 形成联合古陆
出现,蕨类植
动物并逐渐进
物繁盛
化为爬行动物
— 重要成煤期
知识总结1: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
植物
动物
矿产的形成
中生代
爬行动物盛行,
板块运动剧烈,联 裸子植物极度
鸟类、小型哺乳 主要成煤期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 环境。 ①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低__级__、越__简__单__生物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 向复杂进化的); ②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的或相 近的化石。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 生代地层。 ③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