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
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文献综述
前言:江南作为中国的鱼米之乡,生产气候条件良好,物产丰富,这使得江南成为了适宜人居住的宝地。
江南雨水充足,河道纵横,多平原丘陵,因此江南的建筑多依山傍水完美的结合了周围的景物。
江南的富庶也在建筑中得到了表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精致细腻。
江南小镇的民居建筑更是诠释了江南建筑的美,苏州园林,周庄古居,透显了江南纤美玲珑的曲线。
正文:
江南民居的建筑美学:
江南地区指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东南沿海省份, 历史上的江南概念要大得多, 可以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或这些省的部分地区。
由于江南地区地形富于变化,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形态。
江南民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自然条件、相同的自然经济、相同的交通条件、相同的传统文化底蕴, 培育了大量的气质相同的水乡民居, 而各个地区因其微观环境, 建设者爱好的不同, 通过广大群众以及各阶层人士的不懈努力, 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水乡民居。
1.江南民居的布局
江南民居院落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 只是一般布置紧凑, 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 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 迎面正房为大厅, 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 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 房屋开间多为奇数, 一般三间或五间。
每间面阔3~4米, 进深五檩到九檩, 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 和院墙一起, 围成封闭式院落。
不过为了利于通风, 多在院墙上开漏窗, 房屋也前后开窗。
这类适应地
形地势, 充分利用空间, 布置灵活, 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 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现保留下来的以浙江吴兴县南浔镇新开河李宅为代表。
在江南民居中, 徽州居民则又独具特色,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它总体布局中的独到之处, 住宅倚山傍水, 溪水穿村而过, 两岸住户临水搭建的敝廊, 沿溪岸设置的飞来椅, 连接两岸的各式石桥或木桥,都各具特色, 充满了诗情画意。
2.江南民居建筑形式
江南民居还有一种建筑形式为两层砖木结构, 通常一户一个开间, 大约隔十几户人家就会开出一条长长的弄堂。
这是由于江南地区河网密布, 市镇繁荣拥挤, 宽敞的宅地不易得,因而在建筑布局、街道的走向上都并无定式。
民居依基地的大小、地势灵活布置, 通过安插天井来解决通风、采光、调整房间朝向; 街巷常随着河的走势延伸, 满足了人流通过的条件后, 并不追求街道的宽阔气派, 而是依地形时宽时窄地曲折前行, 形成与北方民居截然不同的建筑结构。
具有水乡特色的以绍兴仓桥直街的施宅为代表, 由于绍兴市区水网纵横, 临水而建的住宅自成一景, 这类宅居一般面街背河, 主楼不超过三开间, 有一两进天井, 厨、厕面河而设, 临水有外廊、码头等, 一切安排以河道交通和生活水源方便而定。
3. 江南民居的建筑结构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 不用梁, 而以柱直接承檩, 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 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 墙底部常砌片石, 室内地面也铺石板, 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 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 涂栗、褐、灰等色, 不施彩绘。
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 与白墙、灰瓦相映, 色调雅素明净, 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宏村建筑的美学
宏村,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走进宏村, 水绕过鳞次栉比的古建筑, 在身旁轻轻地流淌, 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古建筑是静的, 水是动的, 心却格外宁静, 景异常清新、优雅, 让身临其境的人们产生无限
遐思。
宏村最主要的建筑美学在于宏村人工古水系和精美的雕刻艺术。
宏村人工古水系是由西溪引水, 自水圳流向月昭后经水圳流向南湖, 南湖的出水, 一部分回流西溪, 一部分进人田野灌溉农田。
这样既满足了全村人的生活用水, 又合理利用, 灌溉了农田, 可谓是一举两得。
古徽州精美的三雕: 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也在宏村的建筑艺术细节中得以充分体现。
宏村现存的“明代民居1幢、清代民居132 幢”里, 宏村的“民间故宫”一承志堂和宏村宗祠乐叙堂里的雕刻艺术最为精美绝伦。
苏州周庄的建筑美学
苏州周庄因河成街, 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 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周庄“沈厅”为清式院宅, 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
南方炎热,“沈厅”屋檐深挑, 室内高敞, 以利隔热通风。
天井则尽量狭小, 避免过多阳光射入,升高宅院温度。
为满足用房需求,“沈厅”采用纵深式平面布局, 共布置若干进, 每一进设房屋三间左右, 配以浅小的天井或庭院。
这样, 在房间数与北京四合院相等情况下, 光照量却小得多。
由于宽度较窄, 屋内高敞, 取得较好的通风效果。
特别在炎热的夏天, 自然风经过窄长阴凉的住宅通道, 迅速降温, 使居住者获得大量低于自然温度的凉风。
浙江东阳卢宅的建筑美学
浙江东阳的卢宅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 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 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
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 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
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 照壁内卵石铺地, 青石须弥座, 8个石雕望柱, 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
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
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
三间的石牌坊, 上书“大夫第”。
“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 此寓意为“藏风纳气”。
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 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 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 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
倘若遇到暴雨, 水位达
男人额顶, 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
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 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 房间也十分众多。
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 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
江南建筑美学的三大神韵
“黑—白—灰”的建筑色彩。
江南水乡建筑历来有“粉墙黛瓦”之称, 配合水乡迷人的自然景色, 恰似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中国水墨画。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精辟地概括为“黑—白—灰”颜色基调, 这是江南建筑最具特征的色彩。
“轻—秀—雅”的建筑风格。
由于所处地域气候及建造工艺的原因, 江南水乡建筑追求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
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细部处理上, 如门窗、屋檐、门廊、梁柱、阳台、栏杆等, 也体现在建筑整体把握上。
“情—趣—神”的园林意境。
江南园林自成一系, 小巧灵活, 精彩绝伦。
“寄情于景, 借景抒情”, 是赏园之精髓;“园林理趣”包括园林酒趣, 园林奇趣, 建筑奇趣等, 是赏园之乐趣;“神韵之美”即进入画境、诗境的意韵, 是赏园之灵魂。
因此,“情—趣—神”是江南园林挡不住的诱惑和魅力。
结论:江南的建筑秀美清雅,江南的环境柔和俊美。
这人与自然的建造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江南。
江南建筑的美学在各个作者与读者的心里都有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观点——江南的建筑轻巧、秀美、雅致。
参考文献
[1]吕国伟.浅析江南民居的建筑设计风格[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12.
[2]李顺华.徽派古村遨宕村建筑美李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
报.2005-7.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01.
[4]林峰.《江南水乡》[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06.
[5]郑光复等.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