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 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
对嗓音危害最大的是用错误的发声方法。

声带是非常有弹性的肌肉,它的拉长和缩短用之于发低、高音,是很自然的,若你使劲不对或者歌唱方法不正确便会加重它的负担,所以必需使它在一个轻松自如的环境中,不刻意让它负重工作。

若要嗓音健康,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发声,使声带在正确的呼气支持下吹动发声,声音要始终唱在气流之上。

这种感觉就好比彩票摇奖时那个有数字的乒乓球一样,被气流吹起不停转动。

那气流正像我们的肺、肋肌、腹肌所控制的气息,那乒乓球就正像我们的声音,球的转动正如声音在振动。

唱在气流上的声音有弹性、轻松、婉转、优美。

关键词:发声原理美妙声音的标准科学方法嗓音健康
用人的声音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演唱方式叫声乐,声乐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的艺术。

经过自己多年对声乐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知识与经验,现在来把它们一一整理出来供交流与分享,目的也就是要秉承一个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每个专业学生与人士不容忽视的关键!我会从歌唱的气息,共鸣腔体,咬字等方面来论述科学的发生,希望每一位学习声乐与爱好声乐的人们用最科学的方法唱出最美妙的歌声。

声乐的原理: 咱们都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而物体的振动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

如:风吹动树叶沙沙响;玻璃被石子击碎;钢琴因为有人弹奏等等。

人的声音则是由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发出来的,声带振动发声所产生的声波,由空气传播到耳朵里,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了。

那么歌唱的原理就是:肺中的其通过小支气管、大支气管和气管,推进到喉,吹动声带振动成声,声音从喉进入到咽再从咽进入口腔形成嗓音。

同时声音上入头腔、下入胸腔形成宏亮的混合共鸣,使声音通畅、明亮、更加动听。

每个人自呱呱落地起,就无时无刻不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符号来同这个世界取得,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但这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的本能的声音。

而作为一个话剧演员,在舞台上面对千百观众,要把每个词清晰地送人他们的耳朵,要把每一种内心情感通过语言传达给观众,只凭自然的声音,没有科学发声的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

朗诵和念词都要尽先天的资本——声音的质和量……但在这先天条件之外,应该尽后天的技巧或方法。

寻求这种技巧与方先天条件,使大家可以知道,这些方法和技巧如被阐明起来,法的活动便是科学化.
充分地可以增加他的光辉,即使稍不充分,也可以补尝他的缺陷,诗歌与台词的效果,便能保持着他们一定的难度,这种科学化的工作,我们目前正感觉有迫切从事的必要。

我们戏剧学院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即寻找阐明舞台语言发声上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最终达到清晰、洪亮、起伏跌宕的发音和符合各自人物的声音造型,从而淋漓酣畅地表达人物情感,为塑造各种舞台人物形象服务。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一样,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可遵循,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我们教师来说,主要是解
决怎样把科学发声结合到舞台语言实践中去。

一、美妙歌声的五条标准:
声音的好坏应如何来评定,有没有标准?听人唱歌总是说某某好而某某不好;你说这个好而他说那个好,大多是凭感觉在评价的,这样常常会失误。

那么,声音的好坏究竟有什么标准呢?我总结了五点,即为五个字:点、润、灵、透、通。

五个字便于记忆也便于与五个要素形成对应。

(一)集中点
歌唱状态的五个点:呼吸支点——丹田;声音支点——口咽;集中点——前额;提起点——后背上部;声音释放点——硬腭前端上唇处。

1、呼吸支点——丹田(小腹)
呼吸时声音的动力,没有强劲的动力是不能支持震撼人心的歌唱的。

丹田的准确位置约在脐下三个手指的地方,通常说的“中气”、“底气”就是来自这个地方。

这部分肌肉要练的很有力量,再配合横膈肌、肋间肌等用它们来支撑气息。

有了底气声音就
有力度,也为声音的上下贯通奠定了基础,但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气必须吸得深,否则大田用不上力。

如果没有丹田的支撑,气就会吊在上面,这就谓之“中气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中气是衡量一个人身体好坏的标准之一。

可见气息对于歌唱和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故从事歌唱职业是世界十大长寿职业之一。

2、声音支点——口咽
世界着名的声乐教育家西班牙人加尔西亚(m?Garcia)一八九四年就曾说过“歌唱家真正的嘴应是口咽”。

着名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凯萨利Caesari也认为口咽是歌唱家的嘴。

大师们的认同,使我们认识口咽腔对于美好声音形成的作用很有帮助。

歌唱是咽腔要向后上方张开,后颈部要坚挺,声音要贴着咽后壁进入头腔,从头顶至前额的上方穿透出去。

同是一个脖颈,前面的喉部肌肉要放松,后颈部、咽后壁却是要用力张开,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喉部肌肉弱小不另一方;故喉肌不得用力,声带需要轻松自如的工作,而声带又在喉腔里,堪重负
面因后颈部肌肉较强大,又不担任发声任务,由于力量后移致使喉部负担减轻。

由于口咽是调节的共鸣腔体,通过调整变化使它成为声音的着力点,所以它是歌唱声音的支点。

有人认为声音的支点在上前胸,即穿上衣时第二颗纽扣的地方。

从理论上讲凡是支点一定是着力的地方,如:一座楼房它的钢筋混凝土大柱子就是支点;一张桌子它的四条腿就是支点??不是着力的地方不可能是支点,上前胸应该是比较松(挺而松)的地方,它不可能是声音的支点。

要是说这儿是声音的支点的话还不如说喉头是支点,因为声音是从这儿发出来的,也因为喉头是要完全放松的地方,所以它不能成为支点。

(练习:在下巴、喉咙、两肩放松的基础上将上腭连同上唇向上提起打开,并将小舌头向上提缩,又打哈欠之感,这时口咽就打开了。

做此练习时要用小镜子照着做,检查小舌头是否提上去了;口咽腔是否打开了;舌根是否像“小山坡”一样太高了「舌根要放下去,否则口咽腔是打不开的」;下巴如果紧了则会包起来「变形」;上颌「颧骨处」向上提起就会成微笑状态。

)
3、声音的集中点
从头顶至前额是声音的集中点,将身体各共鸣腔的声音集中于此,向上前方穿透出去,这种高位置集中的声音结实、干净、清脆、穿透力强。

如果要让学生们辨别集中与散的声音概念,可将手掌拍击桌面听其“嘭嘭嘭”的声音;然后用
一个食指勾起来用其第二个关节的顶端敲击桌面听其“叮叮叮”的声音,他们马上会告诉你后者是集中的声音。

可以做这个练习:深吸气,运用“丹田”支点支撑气息,两肋保持吸气状态,放松下巴、喉咙、两肩、面部,让声音从口咽腔后部上头至前额(集中点)。

4、提气点
歌唱前,当完成了吸气程序后,丹田向内收与向股沟收拢的臀部肌
肉相对抗,与此同时激起发声。

这一组对抗肌群共同将“气”从后背提至后背的上端,以保持喉部有足够的气压支持发声。

这后背上端的中央(颈椎骨的下方)即是提气点。

我国戏曲唱功常有“提气”一词,有的人误认为提气就是气往上吸,
造成气浅耸肩,后来又知道气浅是不好的,所以干脆不说“提气”了。

其实我国戏曲唱功的用气、用嗓及使用共鸣腔方面与意大利美声学派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黑头唱腔的发声,早几年中央电视台播的十大铜锤花脸的发声真叫绝。

遗憾的是我国戏曲数百年来,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未从科学原理上进行研究,全靠师傅传授。

“提气”的目的是为了使胸腔有足够的气压供发声用,讲“气”往后背走是为了将力量引向后背,而使前胸、锁骨、喉头放松。

(练习:要用上提气点首先必须学会使用气息支点——丹田,只要运用了呼吸支点——丹田与臀肌对抗才感觉到“气”提到“点”上去要,能将“气”运到提气点。

首先要按要求站好了。

)
5、声音释放点
此点位于口腔硬腭前面上门牙处。

但必须上口盖打开才会形成此点,当声音达到此点时,嗓音洪亮并能充分释放出来。

当硬口盖稍放下一点,声音就会闷一些,吐字也不那么清晰,嗓音也明显没那么明亮。

尤其是高音特别明显,音越高口腔开得越大,硬口盖抬得越高,所以使用好这个点对唱高音有很大的帮助。

(练习:下巴放松、稳定「即不往下拉」,将上颌往上充分打开,像打哈欠一样
「真打哈欠时下巴很紧」只是要完全放松下巴,后颈部坚挺有力。

反复练习打开,甚至完全符合要求才能练唱)
(二)圆润
润,是指声音润泽,一般形容甜美而灵巧的声音为“水灵灵”的。

好的声音如珠圆玉润,听着非常悦耳。

没有“水音”的声音是干巴巴的,当然不好听。

造成声音干涩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1、没有使用口咽腔共鸣,单靠或大多靠口腔共鸣。

2、没有在唱时带上所需要的感情(要以情带声)。

3、天生音质较干涩,这种情况较少。

即使是这样,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有效地改变它。

(三)灵活
灵,是指灵活、灵巧。

美妙的声音一定是灵巧的,润泽而灵巧的声音一定是甜美的,让人一听就喜爱。

灵,就是有弹性的声音,而要做到声音灵活,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再整个发声系统中该用力的部位一定要用力;该放松的部位一定要放松,否则声音不会灵活。

2、声音一定要在科学的气息支持下运行,气息始终托住声音,气息本身就有弹性,用对了气,声音就会有弹性 3、唱时要始终有激情,激情会带动气息,会使声音灵活。

就像你在看小品,看到精彩处自会哈哈大笑,这笑声就很灵活并能感染他人。

(四)透明
透,是指透明即明亮的声音。

美妙的声音如同一泓清泉,清澈透明。

这种声
音清晰度高,穿透力强,听起来悦耳,有助于歌曲吐字、情感的表达。

有的声音虽亮却尖锐刺耳,这是由于共鸣腔没充分打开而挤出来的声音;又未与中、低音区共鸣连通,在头腔共鸣中仅仅使用了额窦;还有气太浅的原因,这种“贼亮”的声音会让观众难受,一定要克服它。

要充分打开各共鸣腔,放松紧逼的部分肌肉,用气不要太猛,气要吸得深,这样才能练出明亮、柔和而悦耳的声音来。

(五)通畅
就是,通,是指声音要上下通畅。

前面讲了“点”,有了点就有线,通
要将五个点连通起来,这五个“点”好比五座城市,要用一个现代化的交通络联通起来,才能互相促进,发展更快。

身体的各共鸣腔互相连通组成一个庞大的发生管,就会形成“顶天立地”的、宏亮而立体的声音。

二、歌唱的呼吸:
在歌唱发声中气息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声音是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而法术来的,气息使声带发声的动力。

学习声乐首先就要学习歌唱的呼吸,懂得了歌唱呼吸的原理,还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大量的练习,打好歌唱呼吸的基础。

(一)吸气
1、胸式吸气法又称锁骨吸气法。

吸气浅,吸气时锁骨抬高,胸廓上踢,气息的越多,肩耸得越高,造成双肩,上胸,锁骨,喉肌一连串的紧张。

气仅吸在肺上部狭小的地方,其容量小,肺下部有着大容量的部位不但未利用,反而随着胸廓上提而缩小。

此法致使喉肌过分用力,发声器官极易疲劳。

由于气往上吸使得上胸饱胀,阻碍胸腔共鸣的产生,不能很好的形成“声柱”而影响声音的畅通,从而形成“吊着嗓子唱”的效果。

它还能造成声音挤卡和尖锐,实不可取。

2、腹式吸气法又称“横膈膜吸气法”。

此法吸得深直至肺叶底部,迫使横膈膜向腹腔扩张,腰的周围膨胀起来。

要求锁骨,双肩,喉咙完全放松,发声器官可以轻松自如的工作,吸气的容量大增。

有的同学不能体会,可以平躺在长椅上,像平日睡觉一样放松,这时会感觉呼吸很自然,肩也不耸了,只有独自一起一伏的呼吸。

有人提出“胸腹联合呼吸法”,虽然法不同,其实相差不大。

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本来就包含着胸腔与腹腔肌肉在内,说它为“联合呼吸”并没错。

但在观念上和感觉上略有差异,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胸式呼吸,提出“腹式呼吸法”有助人们把注意力放到下面去,这样气就深了。

再则,所有用四肢在地上奔跑的哺乳动物都是用腹部呼吸,如:狗,它天天大声叫个不停,却从不喉咙嘶哑,且声音宏亮。

这也足可说明腹式呼吸法的优越性。

(二)呼气
对于歌唱发声来说,呼气比吸气更难理解,更为复杂,比较难以运用。

在人体内有许多肌肉群是作用于吸气工作的,称它为“吸气肌肉群”;另外有许多肌肉群是用作呼气的,称之为“呼气肌肉群”。

生活中当吸够了气,吸气肌群便停
止工作,由呼气肌群接任,依次反复。

这些动作是下意识的不需人为的控制,其目的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已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

在歌唱发声中则完全不同,?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住气息使之慢慢呼出呢,他需要较慢的呼气以适应歌唱的需要.
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锁紧喉头挡气
当吸气肌肉群吸足气后就停止工作,为了挡气,作为“海关”的喉
头将“大门”关起来,只开了一个“小门”让气慢慢放出来,以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以这种方法来控制气息的结果会使喉肌高度紧张,歌唱时会青筋突起,唱得脸红脖子粗,声音呆滞,音色闷暗,高音唱不上去,字、音都不清晰。

长此下去定将产生咽喉疾病甚至损坏声带。

2、用吸气肌群来控制气息
在呼气时,吸气肌群继续工作并与之对抗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当吸完气后,吸气肌群仍然保持扩张状态与正积极工作的呼气肌群相对抗,达到共同完成用气息支持歌唱的目的,他们是相反相成的,既对抗又统一。

由于喉头放松而敞开,气息本可顷刻间抛光,但因吸气肌群继续工作致使气息得以保持让其慢慢呼出,已达到歌唱的需要。

用一句术语说就是“在呼气的时候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用吸气的感觉来唱。

这就使得锁骨,双肩,喉肌能够放松,从而使发声器官能轻松自如的工作, 这种呼气方法是正确的,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歌唱的呼吸训练
有许多声乐老师不主张进行呼吸训练,其意思是呼吸只有从声音体现出来才有实际意义,因而主张在练声的同时去讲气息。

这对于学习了较长时间的学生或是“天生丽质”的极个别学生(嗓音好,乐感强,反应灵,天生没什么毛病的)是可以的。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先进行分解训练为好。

打个比喻:汽油只有对于汽油发动机才有意义,可是汽油是从地底下抽出来的石油,经多道工序在精良的炼油厂里提炼出来的。

如果没有这些提炼的过程,难道让汽车去用原油不成? 人的气息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用生活当中的原始呼吸方法去歌唱,需要经过训练的、合乎歌唱要求的气息用于歌唱。

如果这单纯的呼吸练习做好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声带练习,就能牢牢的掌握科学呼吸的要领。

实践证明采用纯呼吸训练其进度要快得多,效果也好的多。

经过纯呼吸训练的学生,在以后的练唱中凡遇呼吸方面的问题,老师一点就懂了,无需琢磨半天。

(四)呼吸的运用
现代科技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可是还有很多现象尙无法解释,在声乐中的某些部分就是其中之一。

1、声乐重在找感觉①胸腔、腹腔的共鸣问题
胸腔中的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内吸气时储满了气,吸气时气息源源仅仅只,腹腔内全是肠子、肝、肾等器官?哪还有腔体去产生共鸣呢,不断往外流.
有吸气后横膈膜下压进入腹腔,好像没有什么可以产生共鸣的腔体。

可是实际上在演唱中不但有浑厚的胸腔共鸣,而且因底气足声音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音柱”。

的确感到声音唱到了脚底下去了。

②头腔共鸣中的脑后音问题中国传统戏曲的“黑头”在演唱中确有脑后音。

如果分析头腔共鸣体,好像在后脑找不到可以共鸣的“窦,而“黑头”的头部共鸣犹如一座敲响的宏钟,仿佛有明显的脑后共鸣。

③要用吸气的感觉唱在日常生活中和演唱中气从哪儿吸入还从哪儿呼出,这是客观存在。

但在歌唱时要感觉到气息不是从里往外呼出来,而是边唱边往里面吸气。

为什么要这种感觉呢?因为这能使各共鸣腔充分打开;能使呼气肌群用力与呼气肌群相对抗,从而使气息得到控制;用吸气的感觉唱还能使鼻道、筛窦等高位共鸣腔张开促使“脑后音”的形成,使头腔共鸣更辉煌。

由于用吸气的感觉唱,中低音共鸣腔撑扩张状态能产生良好的混合音响,以致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声柱”,故声音畅通,色彩丰富。

2、歌唱时始终要充满激情
歌唱用气时,腹、腰等部位及心理状态的感觉要像哈哈大笑那样充满激情,这样唱嗓子不费力。

平日人们围在一起听笑话时,只听说肚子笑疼了而从没人说嗓子笑疼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我国着名的嗓音专家林俊卿博士提到过的“贝诺利氏作用”。

贝诺里发现人在大笑时声带靠拢发声是毫不费力的,因为根据气动力的原理,当笑的强烈气息通过喉腔,自然会对喉壁组织产生一种吸引作用,这样
就把两条声带吸往中间靠拢来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喉肌是一点也不用力的。

哈哈大笑的激情是非常强烈的,激情不但能充分表现歌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能使发声器官轻松自如地工作,减轻喉头肌肉的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激情从何而来?它是客观事物映入人体的视、听感官,从而有大脑指令有关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反映。

一个好艺术家或好的歌唱演员,可以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想象出一种景象而能充满激情,这就叫做“内心视像”。

有了它,不论在什么地方去表演都能投入到作品规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得十分真切和生动。

人的发声是由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所致,但声带的闭合却并非气息所为,而是大脑指令喉返神经的作用。

歌唱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所以歌唱时大脑指令的结果。

每一首作品都是要为了表达某一种意境,这意境是否表达的深刻就要看演员的素质(文学修养和气质)以及是否有激情。

所以每一首作品的演唱者要从头到尾充满激情。

从上面哈哈大笑的例子来看,激情不光是能带出科学的声音,也带出了科学气息。

所以不但要提“以情带声”,还要提“以情带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3、歌唱的气息控制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

高多少?搞到让观众一看一听觉得这就是生活,但比真实的生活更有趣一些,也更有意义一些。

如果观众说这根本不想生活,那这“艺术”就不成功了,这就是艺术的“分寸”,把握好分寸感才能写出好作品。

歌唱的呼吸也是一样,那一个音有多少拍,需要唱多强,就正好吸那么多的气和使用那么多的气。

气太多会使呼、吸肌群僵硬而影响声音的流畅,而且使声音难以控制;如果气太少,则歌未唱完就没气了。

在歌唱中如果没有强、弱、连、顿的处理,就谈不上艺术了,而这些处理又离不开气息的控制。

到底什么是控制呢?怎样来控制呢?简言之,控制就是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对抗的平衡,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控制。

这从理论上来讲是很容易懂的,如果运用到实际演唱中去,却需要进一步的阐明。

如:当你发一个没有强弱变化的音,这种平衡比较容易掌握,可是要你唱渐强、渐弱时,会不会失去平衡?渐强唱法的气息状况是:吸气肌群的对抗力量相对逐渐的小于呼气肌群的力量。

以达到逐渐增强气势,同时声带的振幅也逐渐增大,达到渐强效果。

4、不同声区用气量不同
音域的宽广与否,也是衡量歌唱家艺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音域越宽,对声带的伸缩与闭合能力要求越高,对气息的要求也越高。

唱中音时气息用量最少,因为声带变化不大,这一段正好是靠近人们说话的音域,所以唱的也很轻松;唱低音时声带要相对伸长,闭合不紧,所需气量相对增加;唱高音时声带相对缩短,边缘变薄,由原来的整体振动变成边缘振动,所需气量大大增加。

若你去吹口琴便会体会到吹中音、低音、高音用力(气量)规律分别是:较小、较大、更大。

所以歌唱家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出的经验是唱中音时的气势犹如说话搬;唱低音时的气势好像谈起一样,唱高音时的气势如同向远方喊人。

声乐艺术可以说
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音乐、语言、情感、形体等,但作为发生动力的气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5、唱时用鼻还是口吸气好用鼻吸气的好处是卫生,因鼻孔中有粘液和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还能使空气变得湿润免使喉咙干燥;寒冷的天气还可使空气变得温暖了才进入喉咙。

可是鼻道较狭窄,阻力较大,最大空气流量每秒仅2升。

而在歌唱时的换气时间极短,光用鼻吸气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歌唱的共鸣:
(一)人体有哪些共鸣腔
若要知道共鸣必先知道共振,前面说到的频率还记得吧?从物理学来说,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这就是共振,而振动时所发出来的声音叫做共鸣。

当我们唱歌的时候,气息吹动,这声音会使人体内的许多腔体发生共振而产生共鸣,声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共鸣越多声音就越美,也越宏亮,那些与声带发生共振的腔体就叫共鸣腔。

共鸣的作用气息吹动闭合的声带而发出声音,这时的音量小也不美,当它进入人体的共鸣腔体中,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分振,这许多分振所产生的泛音会使声音变得优美,由于各个大小腔体的配合会产生一种“混合音响”,这共振和混合音响组成了一种立体的混合共鸣,从而使声音的音色丰富多彩,嗓
音宏亮。

人体有哪些共鸣腔人体共鸣腔分为三大类:即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共鸣腔。

1、高音区共鸣腔(头部共鸣) 2、中声区共鸣腔(口咽共鸣) 3、低音区共鸣腔(胸腔共鸣)
(二)头腔共鸣的训练
头腔共鸣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高位置的声音才会明亮;只有高位置而集中的声音才有穿透力。

头部共鸣腔好比自来水厂的过滤池,从头腔共鸣出来的声音纯净、清脆。

把声音练上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闭口哼鸣,刚开始不要去练音阶,而是单纯的练。

首先要站好,深吸气,两肋及腰部要撑起来,在练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吸气状态,丹田内收与收缩的臀部相对抗,口唇轻闭发声。

(三)胸腔共鸣的训练
第一可以练习带声音的叹气“唉”。

第二就是气泡音,设想你现在肚子疼,很疼,口里不断发出呻吟,于是你找到沙发坐下来并靠在沙发上,仿佛全身无力,呻吟声变成哼鸣声,似乎想睡觉,疼痛减轻一些了,哼鸣声变成了气泡声,仿佛有一串串的气泡从腹部往外冒出来,气泡要清晰均匀,像摩托车发动的声音。

开始练时一般是气泡颗粒太密并在口腔内,这必须打开咽、喉让其下到腹腔去;有的是断断续续,不是气供不上来就是气太多;有的则是通道不畅。

此练习主要是放松,气不能多,该用力的部位还是用力,但比唱时力量要小。

这种练习对练低音共鸣非常好,而且对嗓子有恢复疲劳的作用。

(四)咽腔共鸣的训练
中声区共鸣的关键是在口咽腔,当你张大嘴巴用镜子照照,会发现后咽壁有许多褶皱,这些褶皱不但不能起共鸣作用,反而会吸收部分声音。

如果将后咽壁张开,咽腔腔体会大增,口咽的褶皱被拉平了,此时的口咽腔不但不会吸引,反而会将声音反射出去,使声音变得宏亮而有金属色彩。

口要打开,在训练时要将上颌提起向上打开;不要拉下巴以免下巴肌肉紧张和压迫喉肌。

用手捏着下巴,使下巴保持稳定而又完全放松,用抬头的方式将口向上打开,这样反复练习。

此时你会发现后颈部已经成为一个支点,不论开合都与这个支点有相连。

如果下巴真硬口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