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长的欲望非常强烈。

同时,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他们面临的压力普遍加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加剧,由此引发心理障碍。

心理学专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意志正常;3、适应良好;
4、良好的自我意识;
5、良好的人际关系;
6、有良好的人格。

与这些标准相对,就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之中所存在的普遍的心理障碍。

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1、环境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

如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

再将以上几点按照问题所针对的不同方面,又可以分为:
一、自我认知障碍
当代的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的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体验的是优越感、自豪感。

但到了大学以后,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大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挫伤,少数大学生由原来的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产生了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心理。

而有的则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忌妒心理,由此产生对周围环境以至社会的不满。

在这种客观和主观的条件下,大学生们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自傲。

很多大学生事事以我为中心,过分高估自己,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

自诩天资优异,相貌出众,品学兼优,家庭背景优越,能力强,人缘广,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负感。

具体表现有:喜欢哗众取宠,在大庭广众向别人炫耀自己;对他人的不顺眼之处进行讽刺和挖苦,蔑视身边不及自己的同学,盛气凌人;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习惯支配别人、命令别人,不容许他人指责、谈论自己的缺点及不足之处,“唯我独尊”。

自傲的学生容易形成固执已见,不听别人劝,不仅人际关系不协调、社会适应不良,而且严重阻碍了自己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

解决办法:乐于接受批评,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已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客观诚实的评估自己的实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了解一个人不可能完美的。

然后,想想别人比你优秀的地方,想想别人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每一件事情,明白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标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与人平等相处。

2、自卑。

不少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自己的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了自惭形秽过多的体验,使他们的自我否定形成了一种难以摒弃的习惯。

具体表现有: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品头论足,人缘差;认为自己天资愚钝,成绩和能力都不及身边的同学,悲观看待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就业、生活,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认为自己出身贫寒,家庭背景卑微,担心被人看不起;害怕与身边的异性以及优秀的人交往;面对学习、任务往往因不够自信而退缩或放弃等等。

自卑心理极大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很容易形成消极人格。

解决办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变短为长。

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缺点,正确的评价自我。

面对现实,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应太高。

知足常乐,在满足中增强自信心,自卑感也就随之而去。

正确对待挫折,面对挫折不应心灰意冷,应奋发努力。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好好把握利用,增强自信心。

3、虚荣。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自尊心过盛,追求面子,荣誉和名利,希望周围人关注自己,羡慕自己,赞扬自己。

甚至有时不顾现实的条件,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意味,具体表现有: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潮流,男生装“酷”,女生装“靓”;言行举止虚伪做作,喜欢哗众取宠,却经常口是心非,爱吹牛,说到而做不到;爱在学习、特长、金钱、爱情等等方面与身边的人攀比炫耀,不愿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千方百计遮掩自己的缺点……虚荣心过盛往往会使同学朋友疏远自己,让自己显得“虚伪”,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难以获得友谊。

解决办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的价值如何,不在于他的自我感觉,而在于他行为的社会意义。

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不为一般的荣誉、地位和一时的虚荣所缠绕。

正确对待荣誉,每个人都需要成就、威望、名誉、地位和自尊,但这一切都应当与一个的真实努力相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另外,要有自知之明,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绩,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

只有对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避免过高估计自己,从而克服虚荣心理。

4、从众。

从众心理也称顺从心理或遵从心理,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信仰和情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式的校园环境之中,身边有着形形色色的人。

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足,因而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缺乏主见,言行举止等方面就会受周围人们的影响,当觉得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会模仿他人。

集体表现有:大学生中充满了追星一族,穿着打扮模仿明星,“超女”“快男”遍布校园;流行词汇满天飞,“曾哥春哥”“杯具洗具”不绝如缕;遇事经常参考别人的解决方法,缺少主见,人云亦云等等。

从众心理往往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的个性,逐渐被主流人群所同化,甚至可能会误入歧途,违法犯罪。

解决办法:鼓励自己独立思考,敢于对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和正确意见。

做事要培养自己的主见,在他人给出参考意见的情况下要能正确分辨孰是孰非。

对于流行事物要提高辨别是非能力,不贪图虚荣,对于正确的应当接受,对于不正确的要给予纠正或分析判断,决不可凡事人云亦云,被他人左右。

努力树立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心。

坚持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情绪障碍
大学生在生活之中面对着多方面的压力,学习竞争激烈,就业形式严峻,自我定位不明确,缺乏目标,家人的期望值高。

在生活学习之中往往会遭遇挫折,因而大学生会经常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情绪障碍。

1、焦虑。

焦虑是一种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心理情绪。

具体表现有:担心自己外在形象不好,缺乏吸引力;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急躁慌忙,左顾右盼;考前紧张,考后不安,经常失眠;害怕恋爱失败,担心恋人的感情背叛自己;害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害怕面对困难的事情……情绪上的过多焦虑很可能会引发进一步抑郁情绪,也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人格。

解决办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足常乐。

其次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

要心宽,凡事
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

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自我疏导,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

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

2、抑郁。

大学生面对着多方面的压力,经常和遇到挫折和失败,而且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加上长期努力得不到回报,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遭遇失恋等等问题。

从而感到心情压抑、郁闷。

抑郁情绪的往往是由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所引发,常常伴随着焦虑和自卑一并产生。

具体表现有:对事物失去信兴趣,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易怒,压抑时责备自己,容易产生负罪感;日常生活无精打采,睡眠等生活习惯紊乱无规律等等。

抑郁情绪使大学生对生活失去兴趣和期待,是引发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提高认识,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用拼搏精神努力争取。

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

多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当感到心情不好时向朋友亲人诉说,从中得到获取自我安慰,从而消除精神压力。

与朋友分享战胜困难挫折后的愉快心情。

也可以通过唱歌、奔跑、大吼的方式把自己的心中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3、嫉妒。

大学生普遍自尊心较强,往往不愿意接收身边的人在学习、能力、名誉、地位、爱情等等方面胜过自己,因而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包含着厌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

迫切想得到别人取得的那些令自己羡慕的东西,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愿让别人得到。

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具体表现有: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或者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事事争强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压倒别人。

嫉妒情绪扭曲人的心灵,妨碍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正常真诚地人际交往。

解决办法:首先要认识嫉妒心理对人对己的危害,培养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开阔视野,开阔心胸,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

提倡在平等的基础是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提倡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拼搏精神。

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评价他人,学着为同学、朋友取得的成就而高兴。

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享受取得成绩的乐趣,即使自己暂时取得不了突出成绩,也应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胜过别人,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发展自己,就有可能超过别人。

三、学习障碍
大学是高中学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众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

进大学后部分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己学一些社会急需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的考级他们处于超负荷运转中。

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这些原因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另外,学生们在原先所读中学都非常优秀,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优越感的丧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而与此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因而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

这就造成了学习障碍。

1、学习动机不当。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经历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被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长期被灌输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拼搏”,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等等思想。

因而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有的会盲目的追求学习成绩,追求奖学金,追求各项比赛中的名次
与荣誉。

另外,由于中国现在的社会现状,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很多大学生迫于压力,把所有学习和努力的目标定位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把优秀的成绩、荣誉等等作为求职时的筹码。

也由很多大学生厌倦了应试教育之下那种高负荷的学习,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大学的开放式管理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具体表现有:学习漫无目的,缺乏目标,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害怕学习,逃避学习;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化,为奖学金、成绩、荣誉、就业而学习,没有自我兴趣爱好的发展等等。

学习动机不当会造成大学生失去个性和兴趣的发展。

解决办法: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转换表面的学习动机为深层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2、考试焦虑。

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学生们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有很多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分班、分级考试,中考,高考等等这些考试都与学生的学业发展息息相关。

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环境之下,考试成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成绩的好坏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着亲人、老师、同学对于自己的看法,决定着未来学业的发展。

面对着种种的应试压力,成绩左右着学生的情绪,很多学生害怕成绩不如人意而受到责备。

进入大学后,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奖学金、就业,很多大学生害怕挂科而影响前程。

综合两方面的原因,在考试的时候,大学生往往会因为准备不足,自我感觉欠佳或者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紧张、慌忙、烦躁不安的情绪。

具体表现有:考前情绪波动大,焦虑、烦躁不安,上课、复习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进入考场后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心跳加速,四肢发抖,出冷汗;考后不断回忆所考内容,与周围人交流考试答案,生怕出现错误而影响成绩。

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考试成绩,而且也容易造成焦虑症,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解决办法:改变学习为了成绩的心态,正视自己的学习目的。

考试前告诉自己说一些鼓励和积极的话语,如“我能行!”“我肯定会成功!”等等的话语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可以与同学进行体育运动,放松精神。

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花几秒钟的时间做几次深呼吸,自我放松。

平时学习时要树立信心,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不要给予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合理的要求自己,知足常乐。

四、人际障碍
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大多数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

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

从大学生的个体素质来看,人格中的不良因素与心理障碍呈相关关系。

他们心理有一定的易损性和生活事件的易感性。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追求交往过程中的纯粹情感,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化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缺点和交往过程中的不足就深感失望。

因此,和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挫折感较强,容易由于交往受挫引发心理障碍。

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人群。

1、性格孤僻,与人交往少。

很多大学生性格内向,腼腆,或存在自卑心理。

不信任身边的人,总是
认为周围的很多人品质低下有很多缺点。

想与周围的人保持距离,不愿接近。

具体表现有:凡事独来独往,基本不与同伴进行交往,不愿主动参与或很少参与群体活动;有意疏远周围人,对人态度冷淡,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

性格孤僻会导致人际关系圈狭窄,被孤立,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形成消极人格。

解决办法:学会对周围的人群敞开心扉,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在实际交往中学会合作、包容、共享与帮助等积极交往方式。

敢于同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交往,在与人的交往中正确认识别人,改变消极对人的心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与异性交往障碍。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是被严厉禁止谈恋爱的,而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渴望与异性交往。

但是在学校的严格管理下,学生都不敢同异性发生亲密的交往。

另外一方面,中小学期间大部分学生主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之上,又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男女授受不亲”等等的影响,无暇顾及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而当他们进入大学,且都基本发育成熟后,由于缺乏异性交往体验,而不知该如何与异性交往,害怕与异性交往。

具体表现有:面对异性,害羞腼腆,局促不安,不知如何正确应对;与异性交流吞吞吐吐,语无伦次,不敢直视对方;面对异性的热情,采取冷淡的方式对待,有时故作姿态等等;对于周围异性之间交往大惊小怪,说三道四,捕风捉影。

与异性的交往障碍往往会造成异性朋友稀少,缺少对异性的了解,社会交往会受到阻碍。

甚至会造成恋爱上的胆怯与失败。

解决办法:更新观念,主动交往,培养自己开放型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将与异性交往神秘化。

创造良好交际环境,打破封闭式的生活,用全新的观念和热忱的态度,发展同性友谊和异性友谊。

树立正气,在交往时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不抱杂念,对别人的交往不冷眼,不遏制,不捕风捉影,不制造流言。

另外,交往时要自然大方,不要故作姿态,掌握尺度,不可粗俗轻浮。

善于学习异性的优点,男女在性格和气质方面各有长处,男生坚毅、刚强、勇敢、独立;女生细腻、温柔、严谨,通过与异性正常交往,可以取长补短。

3、交往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很多从小被家庭百般呵护,溺爱。

因而自尊心较强,自我意识明确,性格相对比较骄傲。

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往往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

具体表现有:交往过程中过分维护自己,不善于站在他人立场角度考虑问题;对他人和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往往带有主观片面性,总希望周围的人和事符合自己的意愿;对别人的要求过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总想让人代劳,在关键问题上经常推卸责任等等。

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在校园之中很容易被同学和老师孤立,难以被人接纳。

解决办法:使自己懂得同伴交往的现实性与平等性,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谦虚接受他人。

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尝试着真诚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言行举止,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

正视社会现实,努力团结集体,培养利他奉献的价值观。

综合以上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可以发现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应试教育的苦果,新生活环境带来的适应问题,家人过高的期望值,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就业竞争带来的精神压力等等。

为了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大学生应该倡导自我教育,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树立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境,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动力力和潜力,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

学校应该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每个学生家庭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不给予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建立和睦
的家庭环境。

另外,社会应该优化就业体制,减小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为大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