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讲义(含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高考历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讲义(含解析)课题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表现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及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发明灌钢法等,技术长期领先世界2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至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长安设东西织室,规模达数千工人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二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
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发展历程1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2隋唐时期民营手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3宋元时期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4明清时期部分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 [注] 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予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拓]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
和各级官吏的需要,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记] 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
“你汝哥一定当军钧官”。
[注]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联] 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农业上引进高产农作物,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手工业技艺先进,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城镇经济繁荣。
三手工业的影响1.西汉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誉。
2.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二、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1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
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大运河的开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1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重要财源。
2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1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3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位置、时间官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城设有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以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出现专业性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代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明清时期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著名商业市镇 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清朝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拓] 古代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汉代陆路★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古罗马宋代水路★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拓] 隋朝大运河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便利了南北交通,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
作用,促进了沿线一些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从而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拓]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联]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注] “十三行” 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
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注]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