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习作教学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训练
【摘要】当前的习作教学中存在重语言训练轻思维训练,重求同轻求异,指导模式化,习作雷同化的现象,大大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每一步骤都离不开思维。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从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出发,强化思维训练,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正文】习作是一种思维活动,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发散思维能开阔思路,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从各个方向想出许多新奇、独特的办法。

聚合思维能将各种办法、方案加以分析、比较,为创新选择方向。

只有把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当做一种思维方式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一、发散思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①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习作的机会,放手让他们独立地进行创造性地习作,而不苛求其成熟与完美。

因此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
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② 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习作中思路的拓
展,主题的深化,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

把这种解放性的无拘无束的思维,自始至终地贯穿整个习作过程,那么学 生的习作无论是在事物的观察,题材的 选择,还是对作品的构思,结构的安排, 都可以别出心裁。

下面将结合案例来阐述。

在习作教
学前,我借鉴前苏联沙塔洛夫创立的纲 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用大屏幕演示了发 散思维结构图(图1)。

图 1 发散思维结构图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B1
B2
B3
B4
A1 A3 A4
A5
A6
A7
A2
主 题
① 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② 邵瑞真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接着,简单介绍了结构图,告诉学生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认识,从一个主题联想到很多与主题有关的类别,即A 类。

然后再想想A 类又与哪些内容相关,分出B 类,再细化分成C 类,或是继续延伸。

就像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许多辐条一样,又像树枝向周边分叉一样。

由于讲解通俗易懂,图形直观形象,学生很快就领悟了发散思维的含义和方法,为开启思维之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方法后,就要提供机会让他们“下水”,使其在思维的实践中激活发散思维,学会发散思维,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会对习作主题进行多角度审视和多方位思考。

如我执教六年级上册习作一,当指导学生写“暑假生活”时,我通过设置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平台。

例如:“暑假生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除了学习和外出旅游两方面,回忆一下我们暑假一个多月的日子还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思维活动中,思维不断碰撞,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发散思维的方法,开启了习作思路和灵感之门。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有关暑假生活的作文构思图(图2)。

这样的发散思维,不但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

图2 有关暑假生活的作文构思图
老师布
置 的
学习
语文
数学
英语
读课外书
生 活
体 验
夏令

主题
实 践做家务
小小志愿
主 题
调 查
旅 游
国内
国外
杭州
新加
坡 泰国
南昆
山 踢球
游泳
骑单车 身体
方面
饮食 睡眠
运动
娱乐
室 内
看电

玩电脑
野餐 打野

钓鱼
室 外
兴 趣
爱 好
画画
与寒假
生活比
家人布
置 的
练字 做练
习 辅导班
书法
奥数
跳街

唱歌
暑假 生活
面对“暑假生活”这一主题,全班学生在发散思维训练之前只想到了两种常规思路:一是介绍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二是讲述假期参加了哪些培训班。

思维被激活后,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有写钓鱼需要看天气,一年四季钓鱼的技巧也不同,然后着重写夏季钓鱼的注意事项;有写参加夏令营如何与认识不久的同龄人和睦相处;有写假期睡觉太多,造成身体不适,然后研究一天如何科学安排睡眠时间;有写寒假假期太短,暑假有足够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习作构思新颖多样,而且立意、选材、结构、语言都不雷同,学生的习作真是百花齐放。

逐渐,学生对思维结构图很感兴趣,后来他们在习作前小组内会先画思维结构图,然后再根据思维图进行讨论,最后轻松习作,自然成文。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往往能帮助他们打开闭塞的思路,增加了思维的广度,活跃了思想,使他们觉得生活中有许多材料可以写,许多材料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

让他们体味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思维快感,习作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新的境界。

二、聚合思维的训练
在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后,还需进行聚合思维训练。

一种好的思维方法,就好像一张渔网,不但要有“线”还要有“纲”,“纲举目张”才能捕到“鱼”——内容。

指导学生习作时就好像教他们织网捕鱼,发散思维时牵出很多条线,聚合思维时便是要用这些“线”有条理地交叉打结,再总编成一张“纲”,这样,洒网捕鱼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

所谓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表现为“以一趋多”,聚合思维表现为“以多趋一”,就是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或一种)正确的选择。

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概括性,就是把众多的不同东西加以归纳综合;第二是程序性,聚合思维总是在考虑应该怎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步接着一步,能使问题的解决有章可循;第三是比较性,就是以一个目标为其归宿,在现有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和措施。


在习作过程中,就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将不同方向的材料、不同角度的思考,经过分析、筛选,集中到中心点,围绕中心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结构。

如执教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我敬佩的一个人》,在学习第七单元课文前,我结合单元导读和习作要求给全班的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

“从今天开始,请大家留意观察身边的人,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可以是学校里经常见到的人,可以是放学路上看到的人,也
①邵瑞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可以是亲朋好友,总之,只要是你身边的人,就留心观察观察。

注意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一个星期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一周来观察的结果,然后出示习作要求,弄清习作主题。

我先引导学生说说“敬佩”的意思,然后说说对哪些人可以用“敬佩”这个词,再说说哪件事情让你很敬佩他。

通过这样的引导,把他们发散的思维,聚合在一起。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完成了示意图(图3)。

敬佩
人────|─────|─────|──────────|────────>品质
谁外貌性格……具体事例
图3 示意图
又如“暑假生活”的习作指导,习作要求是通过事例来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就要将发散的思维再聚合起来,看看哪些事件能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于是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一条主线,选择最有感受,最有体会的事情写一写。

学生的思维聚合后,一个个深有感触、体会深刻的鲜活事例跃入眼帘。

如:钓鱼也能钓出大学问;万事都要把握度,不能过度;与人交往也是一种学问、一种艺术……
帮助学生聚合思路,构思习作,再进行交流、修改,直至誊清,学生原先被激发起来的兴趣就在思维的“线”和“线”之间打起了“结”,编起了“纲”织起了“网”。

学生习作自然能够围绕中心进行选材、组织语言。

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成功地为学生的思路领了航,引导学生聚合了思路,理清楚了顺序,而且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构思方兴未艾,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与习作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习作能力。

三、“聚”“散”合一
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认为:“现在中国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怎么简单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做,对世间万物形成了大量的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思维训练中缺乏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互补,无法使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①发散思维是由主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聚合思维是由四面八方指向主题的中心。

前者是一种求异思维,为在广泛的范围内搜索,要尽可能地放开,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都设想到。

后者是一种求同思维,要集中各种想法的精华,达到对问题的系统全面的考察,为寻求一种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而把多种想法理顺、筛选、综合、统一。

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执教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写写自己的小伙伴”时,在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后,首先让①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学生想想自己从幼儿时期到现在有哪些小伙伴,接着想想这些小伙伴有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然后再让学生把所有的小伙伴进行比较,筛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小伙伴来写,最后写一两件让你记忆犹新的事情来体现小伙伴的特点。

学生的思维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不断使创新思维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这样,学生的习作自然情感真实、内容不同,立意各异。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一种辨证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

没有发散思维的广泛收集,多方搜索,聚合思维就没有了加工对象,就无从进行;反过来,没有聚合思维的认真整理,精心加工,发散思维的结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创新结果,也就成了废料。

只有两者协同动作,交替运用,一个创新过程才能圆满完成。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中,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习作,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周云.发散思维训练与习作教学结合例谈——小学语文教学,[J]太原:山西教育报刊
社2008(6)
4.邵瑞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