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丛文军.萨克斯超高音的演奏技巧[J].戏剧之家,2017,10:78. [2] 邱鑫.萨克斯吹奏中超高音域的表现与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6, 08:104. [3] 郭嘉.超吹在萨克斯演奏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23:88.
29
◎ 器乐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0期 总第535期
谈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赵 博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 也有着“音响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本文从乐器性能的不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的不 同、演奏曲目文化积淀的不同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异同
一、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的形成 “指挥是乐队的核心与灵魂”,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指挥家在乐 队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探究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 挥排练的异同之前,我们需要对二者形成做简要阐述。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且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与此同 时还拥有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是著名的爱好 音乐的皇帝,盛唐音乐的繁荣,为今后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唐玄宗演奏羯鼓极为出色,他曾说过:“鼓为八音之领袖。” 他曾在“梨园”组织了三百人的乐队,音响齐发中凡有一声失误, 一定会发现并予以纠正,据此推测,唐玄宗很有可能是一边击鼓一 边指挥乐队。另外我国后世戏曲“文场”、“武场”乐队均由“鼓 佬”起着“指挥”作用,有可能是一种历史传统的延续。由此可 见,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便有了类似“指挥”产生。 我国拥有民族管弦乐的专业化指挥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初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间音乐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萨克斯 受到了我国许多音乐人士的喜爱。萨克斯在超高音域的演奏技巧是 一项难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我国许多萨克斯演奏者都对其进行过研 究,想要切实掌握这一演奏技巧,萨克斯吹奏者需要提升自己在进 行萨克斯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的控制能力,还应当加强在萨克斯泛 音方面的练习,同时还要努力练习萨克斯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 音结合时的演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在萨克斯超高音域 的演奏技巧。■
能保证吹奏出的声音在音质、音色等方面都能与泛音匹配,之后还 要练习从泛音向基本音的回转,并且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萨克斯 吹奏者应当注意感受喉部的动作变化情况,然后形成直接的身体记 忆,身体记忆的形成可以让吹奏者轻易就找到最佳的吹奏状态,从 而提升其进行萨克斯吹奏时的临场发挥水平[3]。
(四)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音的结合 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吹奏时,通常需要结合自然颤音和滑 音,这样可以有效丰富萨克斯在超高音域的音色。自然颤音和滑音 最常出现在萨克斯曲目的高潮阶段,这样可以使得萨克斯曲目高潮 阶段更具感染力,而这同时也是萨克斯超高音域演奏技巧中比较难 掌握的一部分。萨克斯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音相结合的演奏技 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萨克斯演奏者必须对吹奏时的气息进行非常完美的控 制,这样才能保证其吹奏效果。吹奏者的气息必须非常强,这样才 能在融入自然颤音和滑音时,泛音不会受到破坏。另外,萨克斯演 奏者必须保证吹奏气流的集中,否则一旦出现气流分散的情况就会 破坏所吹奏声音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吹奏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 吹奏时,吹奏者应当尽量控制气息向上,使其能够冲击到反射板, 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反射板的折射作用,使得气息的集中性更好,这 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吹奏效果。 其次,在萨克斯超高音域和自然颤音结合的过程中,吹奏者应 当尽量控制下颌的咬合力度,保证咬合力度不能过大,同时还应当 确保口风不死,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萨克斯发音效果。这是因为在 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演奏时,对口型有一定的要求,这种口型条
艺术专业独立出来,指挥这一新生事物很快得到欧洲音乐家的青睐, 同时得到世界乐坛的公认,迅速地传播、蔓延到世界许多国家。
二、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 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也有着“音响文 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在这里“音响文化”是指器乐艺术形 式和作品内涵深度与指挥家、演奏家的艺术水准综合于一体所体现 的听觉艺术的高层次文化。 (一)乐器性能的不同 我国的音乐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乐器制造亦是如此,都 是通过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来完成,乐器种类繁多,个性极为鲜明, 色彩性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更是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源宝 库。但缺失科技含量,各色乐器相互之间的音色较难融合,不同乐 器遵循的律制也不同。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受到律制的影响,指挥 需要调控“音准”问题,还要协调音响平衡与音色的关系,同时还 要力求准确诠释作品的风格特色。由此可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指 挥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尽管如此,现今社会只有中国才有条件成立 具有东方情韵的、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的“民族管弦乐团”,这一点 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想做而做不到的。 西方的音乐文化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乐器制造业的工 业化、机械化程度发达,生产的乐器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生产出来 的乐器均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设计统一制造,木管、铜管乐器一 律用“按键”调控音律,因此西方管弦乐队在演奏的过程中,群体 音色协调一致,指挥只需要全力以赴地诠释乐队演奏作品风格的内 涵和深度即可,不需要去过渡顾虑乐器组合和乐队编制事项。 (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种类繁多,且个性鲜明,声部构成主要分 为:分吹、拉、弹、打。其中弹拨乐器如扬琴、古筝、柳琴、琵 琶、阮、三弦、古琴等会在较大型乐团中作为特色乐器使用。当特 色乐器组成一个声部时,由于预期本身的发音、律制、材质等问 题,在加上各自的技法丰富,发音体形式多样,使得这些乐器较难 融于一体。西方管弦乐队中,弹拨乐器只有竖琴,不能构成一个独 立的声部,只能依靠拉弦乐器拨奏。民族管弦乐队的拉弦乐声部中 的高胡、板胡、二胡等乐器,由于缺乏“黏合度”,因此在实际演 奏中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替代。管乐声部则以高、中、低成组的竹 笛、笙、唢呐构成主体,乐器本身各具特色,演奏技法差异也很 大。目前就民族管弦乐队乐队编制和乐器组合而言,存在的缺陷在 于声部音群上有着“散、混、杂”的问题。 西方管弦乐队除木管、铜管乐器在制作原理上几乎是统一规范 标准外。拉弦乐器则更为规范,它作为乐队的基础声部,不论是外 观、颜色、还是材质、形制都完全统一,发出的群声音响同样协和 一致。乐队中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四大声�
(二)西方管弦乐队的形成 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则是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宗教音乐、 歌剧音乐发展到18世纪的室内乐、管弦乐、交响乐。交响乐历经了 四百余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乐种,并逐 渐被世界各国乐坛广泛认同。 欧洲专职指挥艺术的诞生,如果从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路易 斯•施波尔(Louis Spohr,1784~1859)于182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次 面对交响乐队执棒指挥算起,其历史不足二百年。专职指挥作为交 响乐不可或缺的部分,顺应了管弦乐队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作为一项
期才拥有了专业、专职、专任民乐指挥家。20世纪20年代初由上海 “大同乐会”倡导并实践民族音乐器乐化之后逐渐形成的共识。从 那时起,乐队人数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的五六十人,时至今日乐队人数已经近百人左右,人数的变动使 得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称谓上也由“国乐合奏”、“民间器乐合 奏”、“民族器乐合奏”逐渐演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
件下哨片和笛头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融合自然颤音时必须 保证下颌的咬合力度不能过大。
再次,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吹奏时,如果需要与滑音进 行结合,需要保证嘴唇、下颌等处的松弛程度不能太大。这是由于 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吹奏时,笛头部分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这种 情况下如果对笛头部分不能进行较好的控制时,就会导致声音不 稳定,而且嘴唇、下颌等部分的放松会使得高音出现比较明显的降 低,所以需要保证其松弛度不能过大。这样才能保证萨克斯超高音 域的演奏效果。
29
◎ 器乐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演奏实践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0期 总第535期
谈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赵 博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 也有着“音响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本文从乐器性能的不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的不 同、演奏曲目文化积淀的不同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异同
一、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的形成 “指挥是乐队的核心与灵魂”,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指挥家在乐 队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在探究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 挥排练的异同之前,我们需要对二者形成做简要阐述。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且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与此同 时还拥有高度发达的音乐文化。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是著名的爱好 音乐的皇帝,盛唐音乐的繁荣,为今后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唐玄宗演奏羯鼓极为出色,他曾说过:“鼓为八音之领袖。” 他曾在“梨园”组织了三百人的乐队,音响齐发中凡有一声失误, 一定会发现并予以纠正,据此推测,唐玄宗很有可能是一边击鼓一 边指挥乐队。另外我国后世戏曲“文场”、“武场”乐队均由“鼓 佬”起着“指挥”作用,有可能是一种历史传统的延续。由此可 见,我国早在一千四百年前,便有了类似“指挥”产生。 我国拥有民族管弦乐的专业化指挥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初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间音乐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萨克斯 受到了我国许多音乐人士的喜爱。萨克斯在超高音域的演奏技巧是 一项难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我国许多萨克斯演奏者都对其进行过研 究,想要切实掌握这一演奏技巧,萨克斯吹奏者需要提升自己在进 行萨克斯吹奏时对气息、口型的控制能力,还应当加强在萨克斯泛 音方面的练习,同时还要努力练习萨克斯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 音结合时的演奏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在萨克斯超高音域 的演奏技巧。■
能保证吹奏出的声音在音质、音色等方面都能与泛音匹配,之后还 要练习从泛音向基本音的回转,并且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萨克斯 吹奏者应当注意感受喉部的动作变化情况,然后形成直接的身体记 忆,身体记忆的形成可以让吹奏者轻易就找到最佳的吹奏状态,从 而提升其进行萨克斯吹奏时的临场发挥水平[3]。
(四)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音的结合 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吹奏时,通常需要结合自然颤音和滑 音,这样可以有效丰富萨克斯在超高音域的音色。自然颤音和滑音 最常出现在萨克斯曲目的高潮阶段,这样可以使得萨克斯曲目高潮 阶段更具感染力,而这同时也是萨克斯超高音域演奏技巧中比较难 掌握的一部分。萨克斯超高音域与自然颤音、滑音相结合的演奏技 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萨克斯演奏者必须对吹奏时的气息进行非常完美的控 制,这样才能保证其吹奏效果。吹奏者的气息必须非常强,这样才 能在融入自然颤音和滑音时,泛音不会受到破坏。另外,萨克斯演 奏者必须保证吹奏气流的集中,否则一旦出现气流分散的情况就会 破坏所吹奏声音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吹奏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 吹奏时,吹奏者应当尽量控制气息向上,使其能够冲击到反射板, 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反射板的折射作用,使得气息的集中性更好,这 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吹奏效果。 其次,在萨克斯超高音域和自然颤音结合的过程中,吹奏者应 当尽量控制下颌的咬合力度,保证咬合力度不能过大,同时还应当 确保口风不死,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萨克斯发音效果。这是因为在 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演奏时,对口型有一定的要求,这种口型条
艺术专业独立出来,指挥这一新生事物很快得到欧洲音乐家的青睐, 同时得到世界乐坛的公认,迅速地传播、蔓延到世界许多国家。
二、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排练的差异 指挥艺术是具有共性的,在基本原理上,民族管弦乐队和西 方管弦乐队的指挥职能是具有相似和相通之处,但也有着“音响文 化”内涵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在这里“音响文化”是指器乐艺术形 式和作品内涵深度与指挥家、演奏家的艺术水准综合于一体所体现 的听觉艺术的高层次文化。 (一)乐器性能的不同 我国的音乐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乐器制造亦是如此,都 是通过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来完成,乐器种类繁多,个性极为鲜明, 色彩性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更是一座无比丰富的资源宝 库。但缺失科技含量,各色乐器相互之间的音色较难融合,不同乐 器遵循的律制也不同。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受到律制的影响,指挥 需要调控“音准”问题,还要协调音响平衡与音色的关系,同时还 要力求准确诠释作品的风格特色。由此可见,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指 挥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尽管如此,现今社会只有中国才有条件成立 具有东方情韵的、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的“民族管弦乐团”,这一点 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想做而做不到的。 西方的音乐文化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乐器制造业的工 业化、机械化程度发达,生产的乐器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生产出来 的乐器均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设计统一制造,木管、铜管乐器一 律用“按键”调控音律,因此西方管弦乐队在演奏的过程中,群体 音色协调一致,指挥只需要全力以赴地诠释乐队演奏作品风格的内 涵和深度即可,不需要去过渡顾虑乐器组合和乐队编制事项。 (二)声部构成原理的不同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种类繁多,且个性鲜明,声部构成主要分 为:分吹、拉、弹、打。其中弹拨乐器如扬琴、古筝、柳琴、琵 琶、阮、三弦、古琴等会在较大型乐团中作为特色乐器使用。当特 色乐器组成一个声部时,由于预期本身的发音、律制、材质等问 题,在加上各自的技法丰富,发音体形式多样,使得这些乐器较难 融于一体。西方管弦乐队中,弹拨乐器只有竖琴,不能构成一个独 立的声部,只能依靠拉弦乐器拨奏。民族管弦乐队的拉弦乐声部中 的高胡、板胡、二胡等乐器,由于缺乏“黏合度”,因此在实际演 奏中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替代。管乐声部则以高、中、低成组的竹 笛、笙、唢呐构成主体,乐器本身各具特色,演奏技法差异也很 大。目前就民族管弦乐队乐队编制和乐器组合而言,存在的缺陷在 于声部音群上有着“散、混、杂”的问题。 西方管弦乐队除木管、铜管乐器在制作原理上几乎是统一规范 标准外。拉弦乐器则更为规范,它作为乐队的基础声部,不论是外 观、颜色、还是材质、形制都完全统一,发出的群声音响同样协和 一致。乐队中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四大声�
(二)西方管弦乐队的形成 欧洲交响乐的诞生则是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宗教音乐、 歌剧音乐发展到18世纪的室内乐、管弦乐、交响乐。交响乐历经了 四百余年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乐种,并逐 渐被世界各国乐坛广泛认同。 欧洲专职指挥艺术的诞生,如果从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路易 斯•施波尔(Louis Spohr,1784~1859)于182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次 面对交响乐队执棒指挥算起,其历史不足二百年。专职指挥作为交 响乐不可或缺的部分,顺应了管弦乐队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作为一项
期才拥有了专业、专职、专任民乐指挥家。20世纪20年代初由上海 “大同乐会”倡导并实践民族音乐器乐化之后逐渐形成的共识。从 那时起,乐队人数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的五六十人,时至今日乐队人数已经近百人左右,人数的变动使 得称谓也随之发生变化,称谓上也由“国乐合奏”、“民间器乐合 奏”、“民族器乐合奏”逐渐演化为“民族管弦乐合奏”。
件下哨片和笛头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融合自然颤音时必须 保证下颌的咬合力度不能过大。
再次,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的吹奏时,如果需要与滑音进 行结合,需要保证嘴唇、下颌等处的松弛程度不能太大。这是由于 在进行萨克斯超高音域吹奏时,笛头部分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这种 情况下如果对笛头部分不能进行较好的控制时,就会导致声音不 稳定,而且嘴唇、下颌等部分的放松会使得高音出现比较明显的降 低,所以需要保证其松弛度不能过大。这样才能保证萨克斯超高音 域的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