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导游词
成都导游词14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都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都导游词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我们现在到的呢就是济公故居了,济公现在都被神话了,其实济公是真有其人的,济公原名李修缘,法号道济,是天台县永宁村人,他出生在天台,少年在赤城山读书,出家在国清寺。

民间之所以那么喜欢济公,是因为在南宋期间,济公扶贫济困,惩恶扬善,好打不平,所以深得百姓的崇拜。

济公故居主体建筑有李府、覌霞阁和陇西园三处,我们现在的地方时李府,李府占有面积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

在20xx年的时候(济公传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首先,我们看一下照壁上的四个字,“慈悲仁慧”,意思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慧,大家看,“慈、悲、慧”三字的底部都有一个“心”字寓意人们“心”不要太高,要有平常心。

我们现在到的是李府门前,大家现在抬头看一下门匾下面的四根圆柱,这个就叫做门当,在古代,大户人家嫁娶都讲究门当户对,那么看这个就知道是不是门当户对了,我们再看下那边上面的---斗拱,我们可以从斗拱可以看出在以前遮护人家的地位,斗拱越多,地位就越高了,在皇家都是九级斗拱的,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李府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济公故居建筑格局是“三进九名堂”。

在以前这是天台富豪人家的典型,三进就是三个分隔的'道地。

每个道地三个堂(一
中堂二横堂)合起来称三进九名堂,而且三个道地的图案都不同,那我们现在就进去参观一下李府吧。

我们现在站的就是整个李府的中轴线,我们现在看一下,我们前面这块道地,中间鹅软石铺的是五福,旁边为梅花,意为梅开五福。

中道地是鹿,后道地是寿,合称“福,禄,寿”。

第一台是前厅,是迎宾接风、为贵宾洗尘以及随从人员歇息的处所,一旁是管家房,便于接待。

当时隐居乡间的李家拥有许多田地,现在李家洋一带全都是,还有在天台城区及临安的许多店铺都归管家打点。

对面一间为局房,用于收发接物等办事用房,现陈列济公相关资料的各种活动资料。

成都导游词篇2
成都特产
地道老成都—棒棒娃牛肉
品品人生牛板筋中华老字号—耗子洞鸭肉
竹香营养好—竹筒肉口口香味道长—香香嘴
天府一绝—辉煌糕点系列
美味成都—宋世成核桃糖
佐菜佳品—唐场豆腐乳
成都的特产主要有:蜀绣,调料,腊肉,香肠,牛肉干,茶叶,川酒。

多数出去旅游的朋友都习惯性的会买些当地的纪念品和特产。

但是景区的纪念品价格就真的太不可爱了,而超市的特产实在没有特别之处个人感觉进超市的食品大多都全国流通了,在外地一样能买到。

在此小猪告诉各位旅客朋友,在哪里可以买到便宜又特色的纪念品,到什么地方可以买真正的成都特产。

蜀绣:很多外地游客逛锦里和宽窄巷子的时候看到很多蜀绣的`店,但是价格都太贵了。

如果喜欢蜀绣文化的可以到送仙桥古玩城看看,那里有几家蜀绣店还不错,另外在四川博物院正对面。

即浣花溪公园附近也有一些小店,这里的蜀绣很正宗价格也相对可爱点。

调料:成都作为美食第一城对做菜的调料尤其苛刻。

辣椒,花椒,豆瓣这些常见的做菜调料可以带一些回家,成都的调料绝对是可以受到美食追求者的亲耐的。

但是小猪不推荐到超市买,而是要到菜市场
买,那些小商家的调料都很正宗的。

如果不懂得挑选的可以在小猪买菜的时候跟着去,小猪妈妈绝对是一个火眼金睛,砍价高手。

腊肉,香肠:腊肉和香肠是四川人民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腊肉一般是由猪肉经过盐浸渍数日,而后经过柏树枝条树叶熏烤和凉干的工序。

其独特的烟熏的香美味道令食客难以忘却。

但是一般的超市里的腊肉味道真的太一般了,直接影响成都美食之城的地位。

青城山的老腊肉是最香的,大多都是村民自己做的,没有色素加工,味道也很纯正。

成都导游词篇3
牛肉干:超市和特产店的`牛肉干琳琅满目,但是真正好吃的却只有几种:张飞牛肉,刘洋狗,红光牛肉。

张飞和刘洋狗一般超市都有红光牛肉在西藏饭店楼下有卖。

个人最喜欢吃的是红光,感觉真正宗实惠。

茶叶:川茶有蒙顶甘露,竹叶青,毛峰,永川秀芽,文君嫩绿,碧潭飘雪,蒙顶皇茶,叙府龙芽,三花茶,茉莉清茶。

这些是大家常见和常喝的茶。

这些茶一般的茶叶店都有,因为常见,成都人喝茶也很普片所以价格都差不多。

川酒:四川酿酒历史悠久,名酒众多。

如文君酒,全兴大曲酒,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泸州老窖经典调料—陈麻婆豆腐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养生有道—青城四绝蜀中魁宝—蜀锦蜀绣竹编桂花庄香肠腊肉青城山老腊肉雪域草原—牦牛肉干
成都导游词篇4
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爱情化身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所以住在这里,您不得不了解他们的爱情故事。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

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

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

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

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
富贵。

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

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

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

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

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

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成都导游词篇5
屹立于武侯祠大门内碑亭中的唐碑,又称三绝碑,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

说到在后世的名声和影响,此碑在成都则首屈一指。

三绝碑唐碑本名《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立。

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宽95cm,厚25cm,下有碑座。

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

其石质为峡石。

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

元和二年(807)成都动乱,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

裴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

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

序文开篇处,裴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

斐度说,当[汉末]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士人奔走献策唯恐不力,诸葛亮独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一旦刘备三顾,诸葛亮便以《隆中对》一言而定其机势,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出手不凡。

斐度赞扬诸葛亮革除[汉末]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治戒讲武。

他认为经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汉]政令划一,道德风行,一跃而为殷富之国,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斐度驳斥崔浩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认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假如上天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必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铭文为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铭文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

最后,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

铭文:昔在先主,思启疆宇,扰攘靡依,英雄无辅,爰得武侯,先
定蜀土。

道德城池,礼仪干橹。

煦物如春,化人如神。

劳而不怨,用之有伦。

柔胜蛮落,铺敦渭滨,摄迹畏威杂居怀仁。

中原旰食,不测不克,以待可胜,允臻其极。

天未悔祸,公命不果,汉祚其亡,将星中坠。

反旗鸣鼓,犹走司马,死而可作,当小天下。

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齐管晏,揔汉萧张,易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

呜呼:奇谋奋发,美志夭遏。

吁嗟严立,感受谪罚,闻之痛之,或泣或绝。

甘棠勿翦,骈邑斯夺,由是而言,殊途共辙。

本于忠恕,孰不感悦,苟非诚悫,徒云固结。

古柏森森,遗庙沉沉,不殄禋祀,以乞于今,靡不骏奔,若有照临。

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

元和四年,岁在己丑,二月二十九日建。

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

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

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

如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

其后,人们便习称为三绝碑。

三绝碑一千多年来,唐碑随岁月流逝也有所损伤,但剥蚀不大,至今绝大部分仍字迹朗整,基本完好。

由于石质、气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区保存下来的古碑较少,此碑即为成都仅存较完整的唐代碑刻。

成都武侯祠中现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被誉为三绝碑的唐碑。

此碑刻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因为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由当时蜀中名匠鲁建所刻,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故被称为三绝碑,而其《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本名,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

成都导游词篇6
各位游客,早上我们去了宽窄巷子,那么现在小优就就带大家去领一个景点——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杜甫草堂就是杜甫以前住过的草堂,之所以有现在这个景点,是由于以前的草堂太破太旧,所以政
府出资又把草堂重新修了一下。

而杜甫草堂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成都必去的景点之一。

所以我们也要去看一看。

现在我们呢金额如草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杜甫的'塑像,大几可以看见杜甫身穿大披风跪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好像在思考什么,大家都说,杜甫有一双写得好诗歌的手,谁摸了就能占了他的灵气,写得一手好文章。

所以小朋友要写作文的或者是想写好文章的,都可以去摸一摸,希望给大家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向前走,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古老的房子,市的,没错,那就是杜甫住的房子,里面有九个屋子,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个草堂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建成的。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一定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特别漂亮。

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
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

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了吧。

成都导游词篇7
腊肉,川味香肠,缠丝兔,腊排骨,卤菜:四川人民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味道相当巴适。

青城山的老腊肉味道最正,不过实在买不到买其他的也可以。

卤菜什么的不能放久了,带不回去的话就在路上吃吧
调料:辣椒(这个太多了,实在不知道买什么就买干辣椒,还有二荆条海椒),花椒,郫县豆瓣,老干妈,这些常见的做菜调料可以带一些回家,成都的调料相当安逸。

但是最好不在到超市买哈,而是要到菜市场买,那些小商家的调料都很正宗的
其他吃的:夫妻肺片,阆中保宁醋,夹江豆腐乳,长宁竹荪,富顺香辣酱,宜宾芽菜,新都桂花糕,折耳根,银耳,木耳,丰水梨,脐橙。

有些不能放太久,实在带不回去的话就路上消化吧
火锅底料:这个不解释咯,要牛油的`比较好。

看看火锅店能买不,没有的话再去超市。

牛肉干:真正好吃只有几种,张飞牛肉,溜洋狗,
红光牛肉,老城南。

灯影牛肉比较有特色,可以带回去送人哈茶叶:川茶有蒙顶甘露,竹叶青,毛峰,碧潭飘雪,叙府龙芽,三花茶,茉莉清茶。

苦荞茶。

这些茶一般的茶叶店都有,喝的人多,也不贵
川酒:很多哈,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文君酒,全兴大曲,郎酒
其他还有:蜀锦,蜀绣,竹编(篮碗扇灯盒),川剧脸谱工艺品,手工剪纸,关于的熊猫玩意儿到处都能买到还是算了吧…
成都导游词篇8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

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

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

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

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

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

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

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
“五城区”。

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

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

大约25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从樊乡(今彭州市、新都县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

这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

公元前320年,秦国把四川纳入版图,成都是蜀郡的首府。

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皆为郡、州、省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

其间,成都曾前后有7个割据政权的都城设在此,它们是,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大成政权”,公元二世纪时“三国”的蜀汉王朝,三世纪的“成汉”政权,九世纪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大蜀”政权和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成都导游词篇9
说到“诗圣”,都知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就是他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1955年,在此建杜甫纪念馆,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985年5月,杜甫纪念馆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生于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他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的社会弊端、民族矛盾、战乱现实和民生疾苦,用诗歌记录下,其传世的1400余首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

他在诗歌创作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取得了辉煌成就,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962年,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代表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

公元759年冬,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同谷(今
甘肃省成县)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被后人誉为“诗史”,其人则被尊为“诗圣”。

后人尊崇杜甫,其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受到关注和保护。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现今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部的梅园形成的,总面积300余亩,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胜地,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最具代表性的胜景之一。

馆藏文物、资料1。

19万件,以南宋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宋、元、明杜诗刻本和河南巩县手抄本《杜氏家谱》最为珍贵。

园内格局典雅、建筑古朴、庭园幽美,是杜甫行踪足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馆藏最多和知名度最高的地方。

馆内“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建筑,循序屹立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堂廨之间,以回廊连结,曲折宛转,风韵别致。

东连“花径”,西凭“水槛”,梅竹成林,古楠参天,清幽古朴,为一别具风格之园林。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

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

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

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
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

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碑亭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

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

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

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
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

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茅屋景区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

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

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

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不觉间吟诵出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

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成都导游词篇10
概况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成都武侯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