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工作模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谢华军)
萧山中学
萧山中学(2003年度)荣誉册2004年5月2003年度先进和获奖情况一、学校荣誉学校荣获杭州市高师教育实习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12月)学校荣获萧山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2003年3月)学校荣获2002—2003年度萧山区教科研先进集体(2004年2月)学校荣获萧山区学校食堂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6月)学校荣获萧山区先进团委(2004年1月)学校荣获萧山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2004年1月)学校荣获萧山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1月)学校荣获2000—2003年萧山区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5月)学校2004届高三(7)班[郑革修]、高三(11)班[王盈盈]、高三(12)班[董永芳]荣获萧山区先进班集体(2004年3月)二、校级先进集体先进教研组:生化组、物理组、语文组、数学组先进备课组高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高二年级:数学、政治、化学高三年级:语文、生物、化学、历史先进教科研组:信息技术组、语文组、物理组、数学组二、先进个人<一>区级及以上先进个人杭州市高师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俞剑飞、吴家旺杭州市第九届教坛新秀:於郑宏、崔继国、程益明、王华、韩军俞雅芳、倪国静杭州市2002—2003年度无偿献血光荣奖:曹永元、李晓峰、汪国兴、茅佳清萧山区第五届优秀校长:夏国良萧山区教育系统党员积极分子:李晓峰、叶勤尔、王德明、茅佳清、沈朝晖沈建刚、曹永元、费鹏、楼天立、谢忆静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曹永元、董柯峰、韩军、郑革修萧山区第十届教坛新秀:於郑宏、杨丽、崔继国、程益明、王华韩军、高建祥、倪国静、俞雅芳、罗亮萧山区2002—2003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瞿少华萧山区第三届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沈朝晖萧山区德育先进个人:王盈盈、徐国芳萧山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谢忆静萧山区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夏国良、谢忆静萧山区园丁奖:俞云梅<二>校级先进个人党员积极分子:李晓峰、叶勤尔、王德明、茅佳清、沈朝晖沈建刚、曹永元、费鹏、楼天立、谢忆静年度考核优等:夏国良、董永芳、曹永元、程锋、陆建新、董柯峰、韩军高建祥、周斌、汪贤兵、涂壮志、郭丽萍、沈建刚(物)郑革修、王金良、罗亮、唐菲菲、董亚平、黄勇芳、徐国芳崔继国、王德明、瞿少华、汪国兴、费鹏、童吾祥、高明安学校先进个人:张超男、赵新亮、俞雅芳、章也男、娄茁松、马国锋、吴晓红王华、金和平、张国明、徐雅军、樊波、吴幸福、张国煜李金星、楼天立、金涵龙、沈建刚(数)、许兴铭、王仙逸庄庆伟、蒋关贤、夏尔萍、王利军教科研先进个人:罗亮、沈燕、卢解卿、郭丽萍、郑革修丁敏方、王华、汪贤兵、夏国良、瞿少华王德明、王芳、许华燕、沈建刚、茅佳清袁咏群、董永芳、孙佳红、曹永元、汪永毅陈礼明、黄莉萍、杨祥兴、俞建芳、顾伟多蔡珠华、杨素娣、戴巧红、谢忆静、涂壮志吴锡泉、王仙逸、陈柯钦、黄勇芳、杨丽张国煜、吴昊、金维娜、龚小明、金伟强任鑫钧四、教育教学成果萧山中学贾献国、夏国良、张国明、瞿少华等《引导学生走向学科——萧山中学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荣获2003年浙江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五、论文与课件1、论文1 、瞿少华《构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课程》中国教育学会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2 、茅佳清等《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研究》浙江省教研室中学历史、地理、政治学科课题一等奖3 、戴巧红《高三投掷、快速跑说课》中国体育学会、全国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教案设计大赛三等奖4 、瞿少华《构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课程》中国数学会《数学通报》发表5 、周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学月刊》2003.1.发表6 、瞿少华《再谈数学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月刊》2003.5.发表7 、陈瑛《高中起始阶段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发表8 、韩军《“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中学生化学》2002.3.发表9 、蔡珠华《“化学平衡”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新模式初探》《中学生化学》2002.5.发表10、郭丽萍《系统研究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11、茅佳清《师生互动教学理论和实践分析》《中华周刊》发表12 、张瑾华《“望闻问切”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研究成果评审委员会一等奖13、陈柯钦《高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二等奖14、王德明《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二等奖15、吴锡泉《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第三届浙江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16、戴巧红《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发展的空间》浙江省体操科学论文二等奖17、庞水明《物理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福建教育》发表18、俞建芳《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杂志》发表19、肖霞《实施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成才之路》发表并在该杂志举办的全国教师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谢忆静《谈学校档案网站的开发与建设》《浙江档案》发表21、丁敏方、涂壮志《平抛运动课堂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发表21、丁敏方、涂壮志《平抛运动课堂教学》《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发表22、王仙逸《开拓思维,提升语文能力》《学习方法报》发表23、曹永元《班主任工作》《钱江晚报》发表24、俞建芳《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杭州教育》发表25、俞建芳《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杭州教育》发表26、韩军《高中化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27、俞建芳《化学课堂教学构建创新策略的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28、张国明《认识自我,善于实践》、《小康社会教育展望》《萧山日报》发表29、杨素娣《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精神的策略研究》《体育教学》发表30、汪永毅《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杭州市第十五届专题论文一等奖31、黄勇芳、任鑫钧、金伟强《高中语文读本使用现状的研究和对策》杭州市第十五届专题论文二等奖32、茅佳清《让人文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生辉》杭州市第十五届专题论文二等奖33、沈建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杭州市第十五届专题论文三等奖34、沈建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尝试》杭州数学会二等奖35、王芳《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杭州数学会三等奖36、张国明《赞美学生的技术》杭师院教科所三等奖37、郑革修、张国明《动态设计教学—高三物理复习的新思考》杭州市第十五届专题论文三等奖38、郭丽萍《我眼中的泊松亮斑》杭州物理研究性学习一等奖39、徐国芳《资源整合: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的策略研究》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40、李金兴《论数学学习空间的主动构建》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41、吴晓红《高中生物“活动教学”模式初探》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42、戴巧红、王胜勇《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43、孙才良、施国平、朱奇强《在“劳动技术”学科中“自主学习”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一等奖44、金涵龙《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45、王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直觉的培养》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46、汪永毅《注重语篇分析策略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47、樊波《INTERNET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48、高惠《让政治课焕发生机与活力——政治课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49、曹永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50、郭丽萍、沈朝晖《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策略》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51、徐雅军《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52、章也男《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二等奖53、杨华明《重视数学价值,推进素质教育》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4、项慧珍《TBT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5、袁咏群《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实践研究》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6、涂壮志《论高考物理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构建、优化和检索》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7、吴锡泉《化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8、韩军《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研究》萧山区第十六届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三等奖59、徐雅军《信息技术课堂中“主动式协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萧山信息技术学会一等奖、杭州信息学会二等奖60、唐菲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4S模式演绎》萧山区英语学会一等奖61、颜燕来、杨丽《高三复习如何提高中下层学生作文水平》萧山区中语会一等奖62、龚小明《标新立异二月花》萧山区中语会二等奖63、谢忆静《浅谈学校档案网站的开发建设》萧山档案学会一等奖64、谢忆静《萧山中学“年鉴”网站》萧山档案一等奖65、罗亮《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萧山信息学会二等奖66、袁咏群《启发式提问的课堂教学结尾设计》萧山区历史学会二等奖67、顾秀龙《浅谈地理教学中的习题教学》萧山地理学会二等奖68、杨华明《数学教学的价值》萧山区数学会三等奖69、徐雅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萧山信息学会三等奖70、谢忆静《加强档案室的监督指导职能》萧山区学会三等奖71、瞿少华《再谈教学学科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萧山区科协二等奖72、茅佳清《让师生互动教学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萧山区科协二等奖73、瞿少华《例说新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运作》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4、朱奇强《劳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5、金司春《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6、王德明《教育现代化要求的素质教育》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7、张谨华《“望、闻、问、切”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8、陈瑛《夯实英语阅读的基础——词汇》萧山区科协三等奖79、蔡珠华《化学平衡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新模式初探》萧山区科协三等奖80、龚小明《创新——让我们的作文更精彩》萧山区科协三等奖81、颜燕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个性》萧山区陶研会三等奖82、唐菲菲《情理交融——巧用周记实施心理教育实验》萧山区陶研会三等奖83、项慧珍《TBT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萧山区陶研会三等奖84、徐立《班主任工作的哲学思考》萧山区陶研会二等奖85、董永芳《让学生动起来,让政治活起来》萧山区政治学会一等奖86、俞雅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思考》萧山区政治学会三等奖87、楼天立《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萧山区德育会三等奖88、董永芳《班级管理中个性相容与互动》萧山区德育会三等奖89、蔡珠华《夯实基础,重视综合,提高能力》《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90、孙佳红《探究式教学在政治课中的思考与实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91、夏国良《引导学生走向学科》《教育信息报》发表92、顾伟多《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中学生化学》发表93、杨丽《如何拟出好标题》《语文建设杂志》发表94、金维娜《走进北大》《杭州日报》发表95、金维娜《快乐伴我行》《杭州日报》发表96、曹永元《静能生慧》《中学语文报》发表97、王德明《直观性教学的理解与反思》吉林人民出版社98、袁咏群《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实践研究》杭州历史学会二等奖99、丁敏方、韩颖《反思、梳理、记忆》《学习方法报》发表100、沈燕《浅析激发学生兴趣》萧山区信息学会一等奖101、徐雅军《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萧山区信息学会三等奖2、课件1、谢继鸿、王德明、郭丽萍《数学题库》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柳莺《硫酸》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3、卢解卿《数字电子技术基本门电路》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4、高建祥《合成氨制作》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二等奖5、唐菲菲《The Sea》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二等奖6、张国煜《琵琶行》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三等奖7、高惠《主体必须符合客观》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三等奖8、沈燕《动手学—画图软件的应用》萧山区中小学第四届课件制作技能大赛三等奖六、优质课(五个一)评比黄妍屏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一等奖校级徐忠华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一等奖校级柳莺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一等奖校级陈柯钦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一等奖校级王觉人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许华军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高萍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徐刚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陈亚娜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沈燕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二等奖校级袁咏群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王芳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丁艺君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陶琦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葛建红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卢解卿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熊超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王建国校第十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丁雪梅校第九届五个一竞赛三等奖校级七、学科竞赛八、其它。
莞市第十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决定
李永帮 石碣袁崇焕小学 李永帮 黄世好 何衬嫦 谢焕顺 唐兰清 麦衬兰
实施数学学习指导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卢业武
厚街镇溪头小学 方衬云 方桂芬 陈润凤 彭万清 方洁云
能力的探索
刘佩云
优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肖庆铭 厚街中学
陈武乾 陈真新 刘飞雄 钱琼林 付建全 赵军志
项目名称
“尝试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校园的探索 小学互动型孝敬教育的实践 德行天下 小学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探索 幼儿保健“五一三”工作流程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三等奖(51项)
主持人 工作单位
研究主要参与者
何凤兰 长安镇新安幼儿园 廖素娴 蓝惠文 蓝梦君 余味兰 谭娟娟 陈婷
徐朝君 常平黄水职业中学 程贤佑 陈日钧 邓祖芬 邬爱民 凌启然
黎瑞和 高埗镇西联小学 黄笑燕 熊伟权
吴房添 长安中学
莫广良 东城区第一小学 罗婧 周小玲 余妙芬 刘蔓英 张克严 陈飞雅
—6—
项目名称
中职学生好词丽句的积累与运用探索 《蜡染》校本教材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探索 小学语文个性化小练笔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个性化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探索 小学读经诵典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小学蜡染艺术教学的探究 中学作文命题结构与方式的实践研究 小学写字教育校本教研的探索 初级中学书法特色教育的研究 促进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开展“每日一句”积累活动的探索
陈 梦 长安中心幼儿园 刘建新 赵忠芬 周燕
罗焰琼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陈润全 长安中学
吴房添 殷武桂 林俊峰 陈嘉胜 邹慧 付昭权
2016通过结题验收的课题一览表
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的研究 校 浦北县三合中学 伯劳中学 那隆第二中学 灵山中学 灵山外国语学校 武利中学 灵山县陆阳中学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克服初中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广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 践 “诱思导学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 施 基础教育农村中小学学段教学衔接研究
钦州市第六中学 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钦州市合浦师范学 中职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以 校 数学科教学为例 太平中学 灵山二中 伯劳中学 灵山职业技术学校 三隆中学 灵山中学 浦北县金浦中学 青塘中学 钦州市第八中学 灵城一中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特色高中艺术生数学作业设计与有效性研究 数学教学中兴趣课堂的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为专业课 程服务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以教材为本的专题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三体现,四程序”教学模式的 实践与探究 初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基于自主探究、同伴互助下的阶梯式问题导学 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 研究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 在新课改下提高失地青少年语文素养 钦州港区 之品德修养的研究 发区中学 市直 钦州市第一中学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效衔接的研究
2013B067 肖裕梅 梁华挺 毛平 黄志刚 潘秀源 2014B008 黄元君 翟云 吴小明 吴立传 吴安瑜 黄晓燕
张超鹏 凌永庚 潘涛 覃庆芳 林珍 李良凤 檀雁玲 苏方龙 陈创忠 张晃芬 何燕 梁 桥 凌兴爱 梁勇 宁之远 陈振芳 黄艳 卢锦凤 赵金莉
二00四年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二00四年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立项课题名单南昌(16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南昌市八一中学信息化时代如何使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查九年南昌市第十四中学初一数学基于多媒体的课外活动软件的研究徐俊峰南昌市八一中学化学多媒体素材的开发、收集和管理研究周戏庚南昌市第十八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外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喻琍南昌市十五中学网络条件下的学与教的原理、方法研究胡望星新建县第一中学高中计算机学科校本教材的研究胡支连南昌市第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谢弘南昌华联外语实验学校民办学校中学生现状及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韦景颢南昌铁路第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徐良云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的研究陈卫良南昌市第十六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朱伟南昌市滨江学校运用网站建构学校现代管理运作模式万利平南昌市育英学校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和常规教育手段有机结合的研究涂序健进贤县实验学校网络环境下的考试系统高友明南昌市上海路新村小学运用多媒体网络优化课堂教学谭汉明南昌市文教路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双重互长”教学模式研究郑敏慧景德镇(2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浮梁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与农村中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应继祥景德镇市竟成中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能力毛小英萍乡(4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莲花中学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研究刘治和萍乡腊市中学多媒体教学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整合研究王小英萍乡市安源区第一中学CAI课堂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陈松如萍乡市第四中学多媒体课堂教学刘新泉九江(30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九江县第一中学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欧阳华钦瑞昌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立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周庆隆武宁县第一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的研究汪会华彭泽县第一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的研究姚鹏程修水县职业中专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刘余印修水县高级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关系的研究冷文思永修县第一中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课堂主体教学的研究李军洪修水县第一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关系的研究胡辅国德安县第一中学信息化教学与中学政治课整合研究熊晓明九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估欧阳伟坚九江实验中学地理作业在网络上延伸的研究王涛湖口县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化学实验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吴昊永修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杨凝梅彭泽县第二中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试验和研究张家顺九江市同文中学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学质量和决策支持任重九江县第二中学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王达柱九江实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周志芳彭泽县定山中学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陶武政瑞昌市武山学校微机教学与管理蔡骥九江市浔阳区湖滨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戴琳琳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为任务驱动教学研究熊支财九江市浔阳区湖滨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型学习模式的研究戴琳琳瑞昌市码头亚东希望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朱模为彭泽县城关完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齐雪九江市庐山管理局第一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自主教学模式周丽华学九江市私立早期教育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李平卫九江市庐山区实验小学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培养方式的研究桂贤军九江市浔阳区龙山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具体要求探讨段翠霞都昌县蔡岭镇中心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周黎明修水县大桥镇中心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关系的研究朱忠福新余(19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新余市第一中学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傅红卫新余市第一中学各种网络(教室网、校园网、互联网等)下的物理教学模式研究陈荷香新余市第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开发研究付建频新余市第一中学网上写作刘国清新余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动态课堂整合刘霞新余市第一中学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化学家庭作业及辅导的网络应用彭莎新余市第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黎金根新余市新钢中学基于网络的学习研究——通讯系统刘学军新余市第四中学网络环境下中学化学协作教学模式研究符喻萍新余市第三中学新课程引领下的农村中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张海民新余市铁路中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彭新元新余市第五中学普通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写作课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张玉龙新余市渝水区第一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谭建新新余市渝水区第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数学及科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昌宏平新余市渝水区第一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主导主体学生主动主体作用的研究张苏山新余市铁路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廖星明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网络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自主作文的探索与研究林芳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初探严小英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易美华鹰潭(10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贵溪市第二中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张林奎余江县韬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段建党鹰潭市职业中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李忠明鹰潭市逸夫小学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创新教学研究王轶虎鹰潭市冶炼厂小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刘细凤鹰潭市第五小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吴建良鹰潭市第七小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陈泉堂贵溪市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实验研究朱定生贵溪市第四中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戴子建鹰潭奥科现代外语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刘升启赣州(25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赣州市第七中学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研究与实践—《几何画板》与探究性数学傅进赣州市厚德中学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钟军兴国县潋江中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吕守金赣州市第一中学利用“几何画板”突破中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研究刘利剑于都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管素莲于都中学家庭教育系统开发研究刘灶长于都中学中学化学教学资料库的开发研究段绍荣于都中学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化学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刘小亮于都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欧阳连生寻乌中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外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刘承样兴国县平川中学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欧阳荣明赣州市会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的研究刘旭东赣县中学用任务驱动激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梁峰崇义县中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郭春长兴国县潋江第一小学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在古诗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潘昌华上犹县城区小学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研究张娟萍瑞金市八一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刘建兰宁都县第一小学小学跨学科主题化网络教学模式研究温水保南康蓉江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郭长林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学习资源的综合呈现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黄建英于都县第二中学基于师生平等互动下教学CAI校本课程课件的探究温晓庆信丰县第二中学网络技术环境与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谢方明宁都县第二中学网络探究学习提高高一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实证研究曾新荣赣南师院附属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的研究曹仁赣南师院附属中学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黄瑞金吉安(23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吉水县第三中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开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胡旦英吉水县第三中学多媒体与初中英语新课程整合之研究胡旦英吉水县第三中学多媒体课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的实验研究黄林春吉安市第四中学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李泽文永丰县恩江中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张小红永丰县欧阳修中学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先学后教”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王海宁永丰中学利用校园网促进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刘忠泰和县第二中学网络背景下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肖思贵泰和县第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行动研究周佐仟遂川中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探究方小连吉安市县立中学信息化环境下中学化学自主性学习的研究曾效林安福县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彭小华井冈山师院附中多媒体课件开发刘六桂吉水中学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张昌祥吉安市白鹭洲中学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演示教学法中的应用刘和平吉安市吉州区石阳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张建民吉安安福县平一小信息技术与自然教学的整合研究管桂英永新县禾川中学网络条件下的学与教的原理、方法研究刘玲华吉安市第三中学Powerpoint、Authorwsre、Flash多媒体课件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刘方强吉安市第三中学教室网络环境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CAl课件的实验研究刘方强吉安市第三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研究杜超吉安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周斌乐吉安市第六职业中学信息化环境中学生的协作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刘智勇宜春(42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丰城市剑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甘凤辉丰城市剑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模式陈黎明丰城市剑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外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邹玉清奉新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互动的任务型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熊水忠奉新县第二中学网络信息时代中学地理素材库的建立与教学应用阴琴靖安县第三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方式的研究万铭上高县第三中学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研究邹桂根上高县第三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王智敏上高县第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模式黄干才上高县第三中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学生在初中政治活动课中的主体地位辛红英上高县第三中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黄世长上高县第三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丽琴宜丰县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文科课外创新教育模式研究戴晓华宜丰县第二中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李光顺宜丰县第二中学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中学数学诱思探究课堂教学龚长青宜丰县第二中学网络环境下发展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钟勇华宜丰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李桂芬宜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在协调教学中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实验研究罗弦多上高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朱承辉上高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物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潘文华高安中学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内容与途径研究何雪平樟树市实验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肖海娥宜春市袁州区金瑞中心小学运用电教多媒体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谢安俊宜丰县新昌第二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邓建国宜春市实验小学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李文靖安县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整合胡百灵奉新县华林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陈传爱奉新县冯川第一小学信息技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熊立香奉新县冯川第一小学小学艺体个性化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葛银锄丰城市淘沙中心小学新课程引领下的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范汉兵上高中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曹南江宜春市第三中学基于学科自身特点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许燕高安灰埠中学Flash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熊祥胜高安市第二中学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程武军高安市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外境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饶承锋高安市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政治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陶安利高安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化学微观理论教学整合的研究刘作焱高安市第二中学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分析卢艾青高安市第二中学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葛友浪高安市第二中学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式地理教学的模式研究鄢禾根高安市第二中学中学地理教学与多媒技术整合付兰珍高安市第二中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皮冰抚州(38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东乡县第一中学运用网络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段飞龙广昌县第一中学创设优良信息环境,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姜晖抚州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网络课件及教案的建设与应用左印生黎川县第一中学多媒体课堂教学彭美兰东乡县东乡铜矿学校多媒体条件下语文诵读教学的研究黄式春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利用电影课激活中学政治课教学邹军萍黎川县第一中学多媒体与化学教育教学的整合张德广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运用影片资源创设语文自主学习的氛围李冰玉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系统》研究周永桂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多媒休计算机应用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罗金玉黎川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与学的探索姜亚东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陈荣黎川县第一中学网络资源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涂成文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张少平南城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徐忠斌宜黄县第二中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黄国林东乡县第二中学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胡青柏金溪县第二中学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丁安丽抚州市临川区第四中学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付强金溪县第二中学校园网环境下的学校管理信息化丁安丽黎川县潭溪中学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黄文生抚州市临川区第十二中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章淑民南丰县第二中学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文史类学科的教学郑俊华抚州市临川区育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王德泰黎川县洵口中学投影片在英语课堂中的巧用万燕华黎川县中田中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小文黎川县第二小学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江艳南丰县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信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黄才煌东乡县孝冈第二小学"针对任务的信息协作活动"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桂小兵南丰县实验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熊吉辉广昌县附属小学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张升利金溪县秀谷第一小学进行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黎建红崇仁县实验小学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加强校内外教育沟通黄艳燕金溪县秀谷第二小学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教学效率王文斌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中心小远程教育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周向村学抚州市临川区湖南乡中心小构建学习共同体采用"任务驱动"法培训教师利用远教资源龚振学抚州市临川区龙溪镇中心小基于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邓世龙学宜黄县中港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章忠城上饶(10个)学校课题名称负责人铅山县第二中学网络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毛辉慧上饶市第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教学管理研究黄继忠玉山县第二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廖才福广丰县永丰中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运用徐强上饶县电教站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研究柯旭上饶市第五小学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程敏玉山县瑾山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探索童报春上饶市信州区第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吴亚琳万年县六O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刘霞关于公布2004年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立项课题名单的通知根据《关于开展二○○四年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赣电教字[2004]34号)精神,我馆组织了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于今年元月15日至24日,对申报课题逐一进行了认真评审。
清华附中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论文年会
清华附中第二十四届教育教学论文年会一、论文评审组委会:1、评委会名单:组长:王殿军成员:方妍、施平、周兆玉、杜毓贞、解巨钊、赵鸿雁、孟卫东2、分组评委:(共146篇)文科1组:语文(23篇)组长:徐慧琳成员:崔琪、王俊婷、白雪峰、高慧娟文科2组:英语(17篇)组长:程惠云成员:周兆玉、刘辉、张姝敏、黄丽梅文科3组:政、史、地(14篇)组长:周建国成员:田佩淮、刘慧霞、陈红、朱培理科1组:数学(25篇)组长:徐文兵成员:尹粉玉、何晨丽、赵鸿雁、张小英理科2组:理、化、生(29篇)组长:张观成成员:俞家新、胡雷、韩星、莫振伟德育组:班主任、管理:(23篇)组长:杜毓贞成员:辛颖、陈桂芬、罗春霞、陈明秋综合组:音体美技网:(15篇)组长:林冬梅成员:孙书明、乔炜、范秀玲、鞠红二、论文奖项评审原则一等奖:(占20%)文章属教育教学范围。
论文中对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的分析有理有据,紧密结合实际发表个人观点;课题研究报告或教育教学调查报告中体现科学的研究过程,所得结论有借鉴意义;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
二等奖:(占60%——70%)文章或偏重理论分析、或偏重实践描述,理论与实践结合稍有欠缺,但内容新颖,对他人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观点。
文章结构比较完整,文字通顺。
三等奖:(占10%—20%)文章或是自己工作内容的简单描写、论述不够充分,或是离教育和教学工作较远的专论。
注:教案不在参评范围之列。
三、论文题目一览表四、论文统计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46篇五、论文评审结果一等奖:(30篇)徐慧琳徐海鹰汤莉王丽丽卞岩/白沁文白雪峰邱晓云陈媛媛张小英徐蓉张苏孙晓佳张波范永春/罗长文周喆侯彩黄莹陈彦竹刘海燕罗雷生李玉国赵艳波胡雷陈新福周建国陈红向丽刘景奎李秋实鞠红二等奖:(104篇)崔琪邱道学胡静叶春芳刘建钰唐洁高慧娟赵岩邹明寇晓东杜珂余中樑陈晓秋白沁文张锦张彪王俊婷张伟徐文兵解礁/倪斯杰解礁/尹粉玉朱延玲周建军曾建川王太华向永红何晨丽杨锦张钦辛颖范永春尹粉玉李劲松孙星姬齐亚超卢静张晓明刘建改马雯张娜谢慧艳易春丽/吴玥王君周萍李佳亮朱莹/李文平陈建荣黄丽梅熊学勤黄珊吴玥易春丽俞家新张河桥张艳郎君轶潘天俊隋玲玲张观成白建娥李书霞杨彦华/张春旺宋兆爽郑紫烟张敏郭慧玲蒋兆华吴琼英白传江王旭吕宏娟雷红娟吴丹丹徐丹韩星罗霞陈华郎艳刘贝贝杜毓贞李学森张馨月宋薇万军民唐秀梅高昕张伟赵鹏刘慧霞/金云胡军陈克王俊林林冬梅/李伟明张立艳李光明杨辉胡晓华孙书明王宇路韩三等奖:(12篇)程双周欣朱亮党胜军周俊李娜冯婧琨丁富彦范秀玲邱磊张国梅曹洁。
八年级上册语文25 《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5 《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
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赤壁》: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渔家傲》: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
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一、概述2015年度,我校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自觉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南京市高考质量优秀奖”、“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南京市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数字化校园达标校”、“南京市校园冬季体育锻炼暨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先进集体”、“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区教师(校长)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高考本科以上达线人数242人(其中文化类本一9人,本二以上133人;音乐公办本科3人;美术公办本科75人),200%完成市、区教育局下达指标。
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8.89%,有580人次达A。
各类考试成绩名列南京市同类学校前列,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提升。
在2015年度社会评议区级机关活动中,我校在本组30个单位中名列第三名。
二、学校机构和人员1.校长室校长:杨四洲副校长:吕青山陈长友张召中2.党总支书记:吕青山副书记:陈长友委员:吕青山陈长友张召中史敏胡贞福芮芳生张秀珍三、办学情况(下半年)1.班级数:36个高一12个班高二12个班高三12个班。
2.学生数:1638人,其中女生882人。
3.毕业生数: 573人,其中女生314人。
4.招生数: 551人,其中女生301人。
5.住宿生数: 658人,其中女生367人。
四、职工队伍情况(下半年)2.离退休教职工58人(女32人),党员12人(女党员6人)五、获奖情况(一)学校集体获奖六、2015年校舍维修建设及教学设备添置七、大事记一月1月6日,南京临江高级中学部分行政领导和高三数学老师来校交流。
高二(8)班杭首同学,荣获“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高中组一等奖。
路晶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1月16日,召开高三年级管理工作研讨会。
2011年聊城市教学成果奖名单041019105935
高唐第二实验中学
高唐第二实验中学 高唐尹集中学
一等奖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思想体系的创新和实践 崔秀山 赵振林 王树臣 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课堂教学双主体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 教育教学管理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八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日记与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 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 李若龙 魏清泉 许文敏 王秀兰 耿建民 魏清泉 李征 许文敏 肖淑敏 马月存 王志刚 尹达 郝宪伟 牛风亮 孟广贞 王怀昌 张运石 李静鹤 李学安 李彩云 顾幼玲 王靖容 杨慧云 卢玉辉 国振豪 王俊法 张秀杰 王丽丽 刘运清 姚传印 刘连臣 刘兆彦
2011年聊城市教学成果奖名单
成果名称 个性化班级与构建和谐师 生关系的研究 对尖子生培养的研究 班级文化与学生成长的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综合实验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果完成人 彭华言 宋仁海 林宏 李雪芹 杨秀清 邢长新 杜延之 明文英 孙玉桂 林宏 赵峰 张玉娥 郝春红 黄红莲 张蕾 杨敏 陈朝晖 刘霞 田淑霞 李雪芹 盛卫敏 张爱菊 孟宪芳 卢玮娜 吴振荣 张传敬 邱凤春 贾庆梅 郭永杰 荣佑忠 毛武峰 刘文军 刘炳龙 许娜 李闽生 李敏 朱桂青 贾田凤 郑志芳 桑继军 郭焕荣 刘秀清 田少波 武淑秋 杨玉柱 孙玉法 孙学义 张桂明 李冠莲 呈报单位 聊城实验小 学 聊城实验小学 聊城实验小学 聊城实验小学 聊城实验小学 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李红
刘友泉 唐振玲 王新刚 徐艳雪 孙明强 顾兰顺 张雪芹 陈国菊 代桂芹 刘书栋 白洋
李惠 王素华
李文玲
重庆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获奖候选项目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策略和实 效性研究
伉大林、李常明、万礼修、周智良、 刘明海、江宏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重点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宋璞、田祥平、张发光、毛明山、肖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力、卫晋丽、明黎
特色研究: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钟燕、邓沁泉、龚春燕、胡方、卞小 娟、田琪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感谢观看
重庆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获奖候选项目
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小学“生活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马宏、李永强、张帝、丁成浩、李健、 肖力、罗军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小学篮球教学模式研究
邹世平、陈岳祥、蒋毅、叶光发、向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华容、向江宏、程武
重庆市万州区三正初级中学校
文科 三等奖
7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策略的研究
戴能富、张秀峰、冉义尧、罗玉、邓 健、彭晓勇、王余琼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文科 三等奖
8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佘建平、 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幼儿园 曾楝琪、严世芳、龙艳
文科 三等奖
9 农村中学美育特色教育策略研究
文科 二等奖
6
依托国学经典研发德育校本教材,促进学校 陈后林、陈道平、胡明健、张跃林、 重庆市渝北区东和春天实验学
德育工作有效发展实践研究
蒋小敏、易向东、李龙东
校
文科
二等奖
7
以活动为载体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及策略
刘昌海、张国芝、黄华文、刘兆海、 孙立平、何静、李正蓉
台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员200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
网络与语文教学研究
王华德
黄岩新前中学
独立阅读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培养
潘灵芳
椒江八中
李玉学、陈军、王丽萍
班内分层教学,整体提高,提升农村中学的品位
周国奎
椒江八中
陈燕平、李林华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
徐平平
椒江二中
颜培茹、华星、许海丽、王优优、陈军
《历史与社会》学科基本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
马智炉
临海大田初级中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方敏
临海大田初级中学
杨敏芳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研究
李国勤
临海大田初中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卢荣飞
临海东塍中心校
鲍珍珍、赵华群、林辉奖、徐仙红、沈利群
备课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泮君芳
临海东塍中学
科学课件播放实验与真实演示实验关系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社会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
张建辉
路桥区第四中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袁晖蓉
路桥区金清三中
尤翠雪
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应对策略研究
陈青莲
路桥区路南小学
李珍云、林红珠
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选择、评价标准及操作方法的研究
夏瑾晖
路桥实验中学
张晓利
评点式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
方言良
路桥实验中学
陈芳红、应艳彬、冯济德、王伟达、杨海红
小学语文拓展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潘琴燕
临海市白水洋小学
陈招桂、王玲飞、王海敏、宋慧平、王卫琴
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朱平宵
2014年谯城区微课题评议结果
颜集镇中心小学 结题
夏侯分校
结题 结题
亳州七中
附件1:2014年谯城区微课题评议结果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田先仁 贾润华 赵艳 石 陈 磊 杰 单位 亳州三中
夏侯分校
评选结果 结题 结题
新理念下促进新课程实施的英语课堂教学 观察研究 14wkt043 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低年级“ 几何与图形”教学 14wkt078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14wkt240 如何用语言表演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4wkt251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试卷进行反思的实践研 究 三年级小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 qckt104 例研究 qcwkt144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 实践研究 14wkt008 小学生低年级语文说话写话训练的研究 14wkt070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研究 14wkt234 恩维导图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14wkt260 九年级随机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 qcwkt094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14wkt019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 究 有效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小节的评价 14wkt100 研究 亳州三中在校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认知状 14wkt232 况的调查分析 qcwkt082 初中历史趣味性导入的探索与研究 14wkt016 五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订正本环节应用的 研究
14wkt117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的研究 14wkt172 书香班级建设研究 qcwkt001 初中英语教学中面向全体,着眼基础,防 止两极分化现象的研究 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案例研 究
估衣小学
亳州八中
柴法令 冯蔚翔 杨景兰 常振海 张 彪 蒋庆军 冯立伟 李收 李茂金 葛现光 邓诗才 牛 艳 高青云 董梅 徐贺魁 李路化 年 云
杭州市第16届中小幼教学专题研究获奖(1)
范黎明 薇
杭州文澜中学(拱墅) 王 浦沿中学(滨江) 萧山五中(萧山)
胡奇龙 丁世贵
二等奖(11 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研究 探究教材意图实践课程理念 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开放性数学教学探索 对高中学生自编习题能力培养的探究 论问题的开放性与教学的开放性 4 明珠集团学校(下城) 上泗中学(西湖) 余杭中学(余杭) 衙前初中(萧山) 於潜中学(临安) 於潜中学(临安) 临安教研室(临安) 张佳宾 郑明月 厉雄文 闻国明 赵海飞 黄灵华 周邦祥 王林强
周秋敏 潘慧群 裘 卢 微 凌
胡素群
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湖) 牛晓敏 十五中(西湖区) 王梅平 旋
拱墅区教研室(拱墅区) 魏 临平三中(余杭) 临平三中(余杭) 余杭二高(余杭) 余杭二高(余杭) 中泰中学(余杭) 萧山中学(萧山) 朝晖初中(萧山)
赵惠娟 徐政军 汪国红 沈良妹 郑德悦 许永明 徐国芳 王红梅
西湖职业高级中学(西湖) 张灵仙 浦沿中学(滨江) 余杭教研室(余杭) 新湾初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萧山五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昌化中学(临安) 严中新校区(建德) 姜家镇中(淳安) 郑俭安 钱燕瀛 黄亿华 黄萍萍 童桂香 楼海红 童裳胜 潘维真 徐明芳 徐道仁
三等奖(24 篇)
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 构建语文教材教学目标系统的设想——浙江省义务教育语文教 材个案研究 立足课堂,自主发展——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 痛并快乐着——立足于高三冲刺阶段对平时语文教学的反思 关于语感特征与高中生语感培养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悦读"始,以"精读"成——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原因 分析及相应对策 亲近语言,触摸语言——谈阅读教学中语文意识的确立及语言 能力的培养 现代派作品的非传统解读 中职学校语文国家课程校内外拓展之我见——兼述语文校本课 程的开发 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研究 "读图时代"的语文课 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有序构建 无限共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网络 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论古典诗词意境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诗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行 初中学生写作心理流向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说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教育:决不能放弃心灵塑造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状态下写作训练方法的探索 与思考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与思考 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杭州源清中学(直属) 杭州源清中学(直属) 二中分校(直属) 中策职校(直属) 三墩中学(西湖) 和睦中学(拱墅) 长河中学(滨江) 瓶窑一中(余杭) 南苑中学(余杭) 瓶窑中学(余杭) 萧山六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夹灶初中(萧山) 萧山三中(萧山) 天目高级中学(临安) 於潜中学(临安) 永兴中学(富阳) 大慈岩初中(建德) 项红征 项红征 徐彩芳 单一星 廖忠祥 曹国荣 来芬琴 沃美红 姚永安 张建群 楼红维 孔鑫炎 李清平 李建华 陈拥炎 虞学兵 章林华 黄 群 杭州二中(直属) 杭七中(直属) 杭九中(直属) 浙大附中(直属) 浙大附中(直属) 陈 欢
初中师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
初中师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丰富情感、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阶段,师生共同阅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项完善的初中师生阅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将从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
二、基本理念1. 阅读是学生的基本技能。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世界、汲取知识、提升自我。
2. 阅读是学生的兴趣与习惯,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学生才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深度阅读。
3. 阅读是学生终身的技能。
初中阶段的阅读工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生的阅读能力。
三、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品格,增强与他人的共鸣和交流,提升综合素质。
3. 提升教师的阅读引导能力。
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水平,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四、内容1. 阅读书目的确定选择丰富多样、质量高、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包括故事类、科普类、文学类、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名著选读等,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
2. 阅读活动的安排安排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包括课堂内外、个人集体、线下线上的不同形式。
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活动、作文比赛、阅读分享会、书评会等,营造全校人人关注阅读、人人热爱阅读的氛围。
3. 阅读指导的深化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指导,包括师生共读、教师示范朗读、阅读报告报告、阅读心得交流等形式,加深对书籍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方式方法1. 课内阅读将阅读纳入学校课程,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时,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名著选读、课外阅读推荐等形式,通过教师引导和急件辅导,让学生在课上感受阅读的魅力。
2.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设置阅读时间,在学校图书馆、班级书架、家庭图书馆等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供学生选择。
创新读书作文(通用8篇)
创新读书作文(通用8篇)创新读书作文篇1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关读书的谚语和格言不胜枚举,读书可以视通四海,与智者交谈,与伟人说话。
上下五千年,古今锦绣*,包罗万象,尽在书海中。
小时候,多么渴望通过阅读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除了教科书,再也看不到其它的书。
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孩子出世后,我力尽所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5岁开始,我就经常带他到大书城去看书,让他感受人们是多么喜欢读书,读书是有益的。
学完拼音后,就开始给他买拼音版的课外书(可惜当时不了解有这么好的绘画书),从此孩子喜欢上了阅读,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动员孩子读书的时候,自己却读得很少,老是找借口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
不读书真的不行了,于是我们制定了家庭读书计划:每人每天至少阅读20分钟(现在已增加至每天阅读时间30分钟以上),节假日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能少于1个小时。
自从我们制定了家庭读书计划以后,我的阅读时间就有了保障,从阅读教学、教育类到生活类的,等等,再加上塘厦第一小学书香校园的环境熏陶,我还经常跟孩子同读一本书。
通过阅读使我不断成长:读了《教育走向生本》等书让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做的老师》、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等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得以应用,使我更加坚信教育、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读了周泓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让我了解孩子们渴望我们真诚的赞扬和鼓励;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杜郎口旋风》等书认识到课堂竟然可以如此精彩……通过大量的阅读,使我对生活更加自信,生活因为阅读而充实、精彩了。
阅读也成了我教育、教学的润滑剂:当我遇到“麻烦”学生不知道怎么办时,是书给了我答案;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是专家们的智慧使我豁然开朗;是读书让我跟孩子们心灵相交……现在,阅读成了我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不读书,就等于“精神和知识”的营养没有加入,人既然不能缺少营养,我们就不能不读书。
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研究
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来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策略展开研究。
一、现代化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技术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和互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2. 拓展教学资源。
现代化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养水平,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和生活。
4. 促进个性化学习。
现代化技术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供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和特点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和资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
2. 翻转课堂教学。
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可以用来进行讨论、互动、实践等更加高效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利用虚拟实验。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进行“亲身体验”,加深对课文中一些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利用社交平台。
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资料和心得体会,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四、结语在信息化时代,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谢华先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谢华先摘要:高中生已有了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通过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强化自己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养成自己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为自己更好的学习语文做好铺垫。
所以,目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告诉我们,要想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受益,并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现状,研究目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创新方法,改变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基于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引言阅读训练是高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首先需要突破常规传统的教学思路,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多元化。
学生阅读训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一)过分注重功利化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还在按照过去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一味地照本宣科。
重点还只放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上,忽视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以及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教师未能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地选择课外书籍,以及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导致学生缺少阅读目标与阅读计划,阅读时只是随便拿起一本书翻阅,导致阅读效果不好。
此外,中学生普遍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质量难以有效提升,也阻碍了学生对各科目的学习。
(二)部分课堂教学呈无效、无序状态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模式为合作、自主、探究,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变为大部分教师期望达成的目标和成绩。
部分教师通常习惯地将几种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上教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很难独立思考、阅读、感悟。
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对提出要求、内容设计、小组分配等方面缺少合理安排,导致大部分合作学习呈无效、无序状态。
阅读教学 一路芬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实施
92一、实施过程1.学情分析(1)实验对象与工具。
实验对象:海口实验中学2019级初一年级93名学生。
1班为实验班,5班为对比班。
数据来源:学生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的得分。
(2)实验过程中数据分析。
为准确了解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在实验前是否处于同一水平,在实验中,根据试验后的效果情况,我们对实验班(2019级1班)和对比班(2019级5班)的学情进行了三次对比。
实验班与对比班阅读成绩比较检测表(MTSD)实验班(n=0.8)对比班(n=5.5.)T值显著性前测11.63+2.8310.50+3.83 1.62P>0.05后测(中期)14.28+3.1711.69+3.74 3.61P<0.01后测(后期)15.08+3.8512.27+4.41 3.28P<0.01从对比检测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对比班前期阅读成绩的均值分别是11.63、10.50。
两者的方差分别是2.83、3.83。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判断实验班与对比班的p值是否呈现出显著性。
由于前期实验班与对比班的p值>0.05,所以前测差异不显著。
通过中期和后期数据对比,实验班、对比班阅读成绩的p 值<0.001,可知后测两次差异显著。
而且都是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课题实验效果显著。
2.实施内容研究实施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四种课型,即读物推介课、读书指导课、读物鉴赏课、交流汇报课。
第一种:读物推介课(1)课型特点: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结合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课外读物推荐,使学生的阅读范围逐渐向课外延伸。
(2)教学目标:①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②逐步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3)教学策略:推介的内容和角度不拘一格。
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
也可以从人物、情节、语言、主旨等角度推荐。
推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推介,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推介。
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研究
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界和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思路与策略的研究。
一、现代化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现代化技术包括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子书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通过现代化技术,学生可以获取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
现代化技术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陷入泛滥的信息海洋中难以自拔,导致阅读质量下降,对学生的抄袭现象也带来了挑战。
二、思路与策略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虚拟图书馆或者电子书籍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阅读资源,比如有声读物、多媒体阅读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互动阅读,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交互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思路与策略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为学生提供阅读辅助工具,比如阅读软件、词典软件、语音朗读软件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赏析、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深度。
四、思路与策略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在现代化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时间:2020-05-11T07:56:40.356Z 来源:《教育学》2020年6月总第215期作者:杨茁[导读] 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指定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
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中心小学122000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指定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发空间很广阔。
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的“五步教学法” 模式。
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
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学生的独特感悟,教师都要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个环节,教师无需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阅读工作模式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蛇形中心学校泉塘学校谢华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靠它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语文还是学好各门功课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
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所以说,语文太重要了,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阅读。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
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
”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儿童阅读了。
我们要通过大量阅读,喜欢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要通过大量阅读,学会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还要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活跃思维,积累语言。
小学是基础教育,是实现人生美好梦想的第一步。
所以学校必须创新阅读工作模式,通过学生阅读水平。
我们学校艰辛探索,不断总结中构建了以“氛围先导,目标指导,培训引导,活动传导,评价向导,总结督导。
”为创新阅读工作模式,学校紧紧围绕“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这一主题,让阅读的明灯永不熄灭地照亮着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一、氛围先导:环境造就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肥沃土壤与雨露滋润,在校园里的许多有关阅读的横幅,竖幅,展示栏,黑板报。
在教室里营造舒适,美观,丰富多彩的书香氛围。
这样让师生们在文韵飘香的校园,赏心悦目的
书香室精心“悦”读。
校园里的一景一物体现着童心童趣,一语一画都蕴含着哲理,浸润心灵。
二、目标指导:我校是香港梦飞翔的项目学校,必须以《阅读课程大纲》为纲,以学校年度阅读计划和班级学期阅读计划为本来指导我们的阅读工作,严格遵循《阅读梦飞翔教育项目-学校考核细则》开展阅读活动,才能使阅读工作与时俱进,常思常新,架起了学生与图书紧密相连的桥梁,让阅读不断升温。
三、培训引导: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有老师的有效指导,以校本作为培训老师的教材,组织教师经常进行阅读的业务学习,选派老师,统筹员去外地参观学习,请行家、领导为我们上辅导课,利用午读和阅读课培训学生,让学生在大空间、大容量,有立体感和感召力的阅读活动中能人人动起来,个个活起来,逐步实现阅读的有效化、高效化。
四、活动传导:活动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凸显体现,学生把书读实、读活、读好,也体现着阅读指导老师的绩效,是彰显我们阅读工作的成效。
为此,我校每期的阅读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特别是每期举行的“阅读大本营”活动是学生大胆展示的舞台,以活动的传导方式让我校的阅读工作常有收获,在收获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五、评价向导:评价是一把尺子,这边尺子度量着我们工作的数据,告知于我们与目标的距离。
这些数据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压力,我们对班级活动、校级活动都要进行对老师与学生进行评价,发扬优点,修正不足之处,向导引领着学生们在阅读中成长,在健壮大道上
一路健行。
六、总结督导:经验是不断总结出来的。
我们对每堂阅读示范课,每项活动,特别是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家长对学校阅读工作的反馈中,得知书香课堂固然美味,在家长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空里自由自在地阅读更是妙不可言。
泉塘学校是香港阅读梦飞翔的项目学校,于2013年5月28日开馆。
2014年上学期在香港基金会的评估中获得双峰县开馆一年的学校中的第一名,在2015年下学期县教育局组织的评估中获得143分。
在今后的阅读工作中必须以“畅游知识海洋,翱翔碧空蓝天”为阅读梦飞翔的工作红线,以“氛围先导,目标指导,培训引导,活动传导,评价向导,总结督导”为阅读工作的模式,使阅读的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审稿人:谢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