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2)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5)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6)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6)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8)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9)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1)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11)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11)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12)
3.4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16)
4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8)
4.1样本行业选择 (18)
4.2盈余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19)
4.3盈余数量与盈余质量二维分析评价 (23)
5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25)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

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筹集所需的资金,可以预防和改善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乏的局面,能更好的增加竞争力,不断改进公司的营运机制,从大方面看,也促进行产业,行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逐年增加,又加上资本市场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现象。

公司的高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修饰报表,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让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误解,从而使得因信任报表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人损失巨大。

进行报表修饰,对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不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而在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典型的有“紫光古汉”四年业绩造假,“万福生科”欺诈上市,还有“绿大地”等,它们使得投资者迫切的需要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质量的高低。

所以对盈余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关注其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本文对评价盈余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通过研究分析后提供一个可以对盈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标,从而运用其来评价盈余质量的高低,以在广大的投资者做决策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正常的选择。

1.1.2研究意义
如今在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前人研究的成果,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同时对盈余质量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也是较晚的。

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分析和研究是相当迫切的,而且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对盈余质量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构建综合的指标,以及通过对模型的应用分析,使得运用上市公司的盈余作为投资选择的基础的投资者对盈余质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本文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助于完善现在的理论成果,也更充实了研究的成果,对盈余质量的深入分析研究,也为今后的会计盈余质量评价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思路。

在现实意义上,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的盈余操纵案件也是时常的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所以这些都引起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的关注。

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的质量的高低的评价,不仅仅是帮助投资者能够正确的评价上市公司的业绩,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可以让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与财务风险有深刻的,全面的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的评价也能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和平稳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分析盈余质量的方式方法上,国外学者们与国内的有着不同的着重点,在国外,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是尤其重视的。

而在国内,对盈余质量的研究中一方面在对盈余质量的定性分析上,另一方面在定量研究上。

1.2.1国外研究现状
而现在的国外学者对盈余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中,有基于盈余具有时间序列性质,盈余的反应系数(ERC),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三个角度评价盈余质量。

从盈余具有时间序列性质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有,Lipe(2009)提出“如
果是未来的盈余持续性越强,公司盈余质量就越高”;Choi(2010)在他的文章中表示“盈余的持续性,即:在未来经营中,能够保持或在现有基础上增长的可能性”;Arthur Levitt(2011)通过研究表示“管理层对盈余的管理使得在时间上看来是平稳的,但却使得盈余质量下降”。

从盈余的反应系数(ERC)这一角度上研究的学者有,Komendi和Lipe(1998)表示“若是盈余的持续性强,ERC 越高,且盈余质量就越好”;Dhaliwal和Reynolds(2002)表示“当一个公司财务风险越高性,ERC越低,盈余质量越低”;Easton和Zmijewki(2010)表示“公司规模大小,不会明显的影响ERC”。

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这一角度研究的学者有,Klein与Todd(2008)通过研究得出“现金流量与盈余的变动越是相关,则盈余质量越高”。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盈余质量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但大多数的学者是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分为从单个指标或多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

以单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陆宇峰(2009)与蒋义宏和魏刚(2011)均以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来评价盈余质量;王志台(2010)则以主营业务利润来评价盈余质量;宋剑峰(2010)以ERC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

以多个指标评价盈余的质量的学者有,徐晓伟和李林杰(2009)以两个指标评价盈余质量高低;卜华(2011)以13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刘晓敏(2012)与迟艳萍(2013)均以十几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赋权;而陈钰珺(2012)以13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理论建立综合指标模型,来评价盈余质量高低。

1.2.3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由此来看,大部分的学者倾向于对盈余质量的定量分析,多指标体系的分析,这对本文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本文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全面的选择评价盈余质量的多个指标,运用赋权方法,构建一个盈余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使投资者能够易于理解和运用,并帮助投资者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研究,着重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质量高低,并对其进行定量的评价。

本文首先阐述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包括有盈余质量的涵义,盈余质量与盈余,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盈余质量的特征与影响分析;其次是依据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8个指标以2011年的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再接着是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以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例,最后是本文结论及局限性。

1.3.2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是绪论。

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第二部分是对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分析,着重阐述了盈余质量的相关概念,它的特征认为有四大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上市公司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盈余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构建。

本章首先对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阐述,结合第二章的盈余质量的特征的分析与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指标,进而利用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2011年的被审计的财务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

因此本文是认为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若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被视为是真实的。

第四部分是模型的应用,本文是应用于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以2011年至2013年的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应用分析。

帮助识别业绩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

第五部分是总结全文,并阐述本文存在的局限性。

2盈余质量相关理论分析
2.1盈余质量及相关概念
2.1.1盈余质量的涵义
2.1.1.1信息观下的盈余质量
公司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是能使股票价格产生相应的反应,意味着会计信息对投资具有有用性,财务报告的信息观把会计信息有用性与信息含量等同。

信息观认为信息含量的大小反映决策有用性,即投资者希望公司出具的会计信息与决策所需的信息更相关,以便作出适当的决策减少风险。

在此观点下,盈余质量被认为是当前会计盈余,未来的会计盈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当前会计盈余能很好的的预测未来会计盈余,那盈余质量就越高。

2.1.1.2计量观下的盈余质量
计量观是指有效的市场中,计量观认为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经济盈余指的是调整资本投入与产出之后,公司净流量的变化。

在此观念下,盈余质量则是指会计盈余,经济盈余两者之间相关性。

越相关,则盈余质量越高。

2.1.1.3经济收益观下的盈余质量
经济收益观下经济收益是公司在现行价值的基础上计量,在期初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期末超出投入的那一部分,它讲求的是可靠的,且具有可预测的性质,而会计收益则仅讲求要可靠性。

由于考虑到会计收益的缺陷,则在此种观点下,
盈余质量指的是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两者之间的匹配度。

会计收益越可靠,越可预测未来的收益则是越具有经济意义,越与经济收益相近,则盈余质量越高。

2.1.1.4契约观下的盈余质量
契约观下公司是各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联结而成的,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是事先契约而定的。

会计盈余是公司计量产出的重要指标,而如何计算也是契约而定的。

此时就有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出现,这也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结果。

在此观点下,由于信息不对称,那么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基础上计算的盈余为契约的形成与履行的状况提供证据。

那盈余质量则是公司确定收益的计算过程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之间的吻合度。

越是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匹配,则盈余质量也就越高。

2.1.2盈余质量与盈余数量
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所获得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说的盈余数量。

公司在进行业绩评价之时,盈余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但对于盈余数量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看,盈余数量是指公司经营过程中净增加的财富,即当在公司股东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超出投入的那一部分财富就是从经济学角度看的盈余数量。

但从会计学角度看,又有不同的解释,盈余数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的公司的经营成果,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计算来的。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财务状况,以及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所以会计学角度上的盈余数量成为了必然趋势。

基于各种的原因,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得公司的盈余数量与其应有的盈余数量有差异,当这种差异大时,盈余质量就低下,差异越小则盈余质量就越大。

2.1.3盈余管理与盈余质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盈余管理这一概念出现在公众面前。

盈余管理在其程度和范围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认为,管理层对盈余的适当的程度与范围的管理,能够降低报酬风险,也能够对公司带来正面的影响,此为适当盈余管理。

反之,当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又或为了公司的利益,使得管理层有意识的对公司会计盈余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或是其它的行动来管理盈余的这一管理行为,称为过度盈余管理。

过度盈余管理是非法的,使得公司的盈余不真实,对投资者欺骗,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秩序。

本文所讲的盈余管理指过度盈余管理。

当管理层对盈余进行过度过量的管理,必然会影响盈余质量,使得质量低下。

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是使得盈余的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其它影响公司盈余质量低下的原因,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盈余管理一定会导致盈余质量不真实,但盈余质量低却不是一定是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不能由此得出存在盈余管理。

2.2盈余质量的特征
2.2.1安全性
公司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且各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

所以盈余的安全性是直接受风险的影响的。

虽然减少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但是不能全部的消除。

所以,对公司的盈余质量的评价必须考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公司风险越大,则其质量就是越低。

反之,盈余质量越高。

2.2.2盈利能力
盈余能力,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是投资者的最直接的关注点。

所以对于公司来说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能够吸引投资者,还使得公司经营压力小,这是公司有着高质量的盈余的基础,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保障。

所以,盈利能力持续稳定也是盈余质量高的体现。

2.2.3持续性
公司盈余能否在以后年度持续是公司盈余质量的一个特征。

从近年来的造假案件可知,盈余高的公司并不代表盈余质量也是高的,盈余高的公司反而是低的盈余质量的表现。

盈余的持续性的高低反映了连续获利的能力大小,评价盈余的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盈余的持续性通常是从盈余结构来看了,不同的收益对公司的有着不同的价值。

会计盈余按不同的收益的持续性不同分为长期盈余(持续性盈余),能够较好的预测公司的未来的盈余;短期盈余(暂时性盈余),只是出现在本期的,不会在下期持续出现的;与经营无关的盈余,主要由会计政策变动引起的,对本期与未来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

所以,长期盈余在盈余中的比重越大,
则盈余的持续能力越强,则盈余质量就越高。

反之,盈余质量越低。

2.2.4现金保障性
盈余的变现金的能力的大小,就是盈余的现金保障性。

一个公司的盈余变成现金流的能力,强调公司的盈余与现金流的匹配,只有具有相应的现金的流入才能说盈余是高质量的。

现金流的稳定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如果没相应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则公司的盈余是具有很大的风险。

所以盈余的变现的能力越大,则盈余的现金保障性越强,其质量也就越高了。

2.2.5成长性
盈余能否持续的增长也是反映公司盈余质量的特征。

公司的盈余的成长性与公司的发展,以及竞争力有很大相关性,但成长阶段不同,其成长的能力也不同,在公司创办阶段,毛利高,净利低,风险大,但成长快。

在公司成长阶段,毛利比前期低,但净利高了,成长慢下来,趋于平稳发展。

到了衰退阶段,公司不成长或许还会缩减业务。

在公司与公司盈余数量相同时,成长快而稳定的公司盈余质量高;在公司与公司成长速度相当时,盈余数量高的其质量也高。

2.3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组织因素
2.3.1.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所有者,董事会以及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层中的每一个主体的自身利益都与盈余信息相关,每一个主体都有对盈余进行管理动机,于是公司治理结构会对盈余质量评价产生重大的影响。

2.3.1.2股权结构
不同的股权结构与盈余信息的质量也有着密切关系的。

如果公司的股权是高度集中,那么公司的大股东是有充分的动机和能力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的,但是又由于股权的持有者有着不同性质,于是便有了不同的利益取向,每一个股权的持有者都会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对盈余进行管理,甚至不惜对会计信息虚假陈述,从而这使得对公司盈余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使得公司的盈余质量的问题不易被发现。

2.3.1.3管理层
管理层是经营管理者,对公司的经营承担着责任,而公司的业绩,股东的利益与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的好坏直接相关,则管理层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盈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管理层进行管理了,于是对盈余的质量产生了影响,盈余质量低下。

2.3.1.4内部控制的制度
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督促公司遵循法律法规是内部控制的责任。

由此可见,公司的内控的好坏对盈余的真实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盈余质量的高低。

2.3.2制度因素
2.3.2.1会计准则及政策
会计准则及政策虽然是由政府制定,但也如其他的规章制度一般,不可能考虑到公司实际经营中所有的因素,于是便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会计准则及政策便也会给盈余的质量带来影响。

而且会计人员是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于是在相同情况下算出来的数也可能是不同的,使得盈余质量受到影响,有效性下降。

2.3.2.2法律监管环境
在严格的法律监管环境下,公司行为会更规范,便会有高的盈余质量。

而且若公司所处在的行业有法律,政策的支持条款,便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也有助于公司盈余的质量的提升。

所以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结果将会更为准确,更为可靠,更为有效。

2.3.3经济因素
2.3.3.1行业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公司的业绩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若是在垄断性的行业中,公司的竞争力强,进入行业的障碍大,那么公司经营所面临的压力更小,那么公司可能会有高的盈余质量。

若是在完成竞争的行业中,公司的竞争力小,进入行业的障碍小,那么公司的经营压力大,更可能会出具虚假的财务报表,则盈余质量可能会低些。

因此行业竞争对盈余质量有着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2.3.3.2市场需求
公司的业绩也受市场的需求的影响,在一个市场中,需求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当市场的需求量大时,公司经营的压力就小,当需求量小时,公司的经营压力就大,所以公司面临大的压力之时,就更可能出具不实的财务报表,那么盈余质量就可能会低。

所以市场的需求变化会对盈余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1盈余质量的评价标准
通过对盈余质量的界定,是可以发现其运用于实际是有困难的,因为信息观下的盈余质量与计量观下的盈余质量皆在有效市场的假设上提出的,这不符合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这样是不客观的。

如果把经济收益视为会计收益的目标,经济收益又受管理层的管理盈余的行为等非财务与经营活动的影响。

然而若是契约观下的盈余质量是计算盈余的方法和过程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吻合情况,这对于投资者是很难进行直接评价的。

财务报表上的财务信息提供的是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与受托责任的相关信息,则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合理评价公司价值,从而作出经济决策。

在第二章中已经对盈余质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质量的特征是具有真实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与安全性,所以本文认为,会计盈余信息应该是可靠的,能有助于使用者利用历史盈余对公司未来盈余进行预测,且盈余是安全有现金保障的,从而作出对自身最有利的决策。

因此,本文的应用研究对盈余质量确立的评价标准是: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盈利水平保持现有或在现有水平上持续增长的能力,可称为“盈余的可持续性”。

3.2盈余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由于研究者对盈余质量概念的理解不同,则会选取不同的指标作为盈余质量的评价指标。

当前的研究成果中选取的指标有:利润总额;非经常性损益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等。

而选取的指标都是从企业的不同角度,分别考察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情况。

也就有必要在选取指标的时候,所应该遵循的一此原则做一
探讨。

3.2.1系统性原则
公司的盈余信息是从公司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而且盈余又有着它的复杂性,若想要较为准确的评价它,也就需要在选取指标时,能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盈余的质量。

在构建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时,也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对盈余进行评价,要全面而又系统。

3.2.2成本效益原则
尽管在评价盈余质量时所用的指标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评价的结果就越接近公司的真实的盈余,但是并不是越全面系统越好,如果选取的指标越多的话,就可能使得成本会越高。

换句话说,盈余在某些方面的质量低劣它所造成的损失是低于当它被发现后,投资者修改自己决策然后所带来的收益的。

因而这是低效的评价,选取这样的指标是不可取的。

3.2.3可行性原则
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公司管理层会关注公司的盈余信息,如果财务指标在计算和运用的时候过于复杂与繁琐,再加上难以获取数据,那么最后这评价体系的使用范围也将因此而受到很多的限制。

所以在选取指标时,应尽量选取形式简单可行的指标,数据来源直接且又能反映盈余质量的指标。

3.3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3.3.1安全性指标
3.3.1.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A)=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1)
式中A——资产负债率
X——负债总额
Y——资产总额
该指标体现的是通过外部借款方式所筹的资金在公司整个资产总额中的份额,是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若是该指标结果较低,则公司的财务危机就越小,债务负担轻。

站在股东的角度,负债的资本成本低,股东希望大量借款;但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负债越大,则风险越大。

所以,当指标结果过高,就难以再通过借款筹资了,影响筹资能力。

3.3.1.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X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2)
式中——流动比率
A——流动资产
B——流动负债
该指标体现的是流动资产变现后可以用来偿还近期到期的短期借款的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近期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指标结果越大则盈余越安全,越稳定,越具有预测性,盈余质量高。

3.3.2盈利能力指标
3.3.2.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X3)=净利润÷营业收入
(3.3)
式中——销售净利率
A——净利润
B——营业收入
该指标体现的是公司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所带来利润的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获利能力。

若是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同行业,那么公司有较大的竞争力,表现了公司的盈利的能力强,越可能持续发展。

如果是低于同行业,则竞争处于劣势。

权益净利率(X4)=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值
(3.4)式中——销售净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