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说理散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大主张 尚贤、尚同;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天志、明鬼; 非乐、非命。 核心思想:兼爱 爱无差等
兼爱 非攻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提倡 人与人之间无差等的爱,与儒家强化等级 差别相对,更具有平民意识。 “兼爱”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 “非攻”,即反对进攻性的战争,但支持、 参与并且擅长防御性的战争。
他极为向往西周的盛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①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 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②反对各种越礼行为。鲁国季氏僭用天子之礼,“八佾舞 于庭”,他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③强调为政必先“正名”,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 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 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 《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 语》、《古论语》不久亡佚。 现存《论语》(鲁)共20篇,492章,约16000字。其 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 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不知白黑之辩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不知甘苦之辩 小非而非,大非而不非 ——不知义与不义之辩
第四节 孟子和《孟子》
非乐
非命
“非乐”即反对儒家的礼乐制度,是 “节用节葬”主张的延伸。 “非命”与儒家所谓“死生由命,富贵 在天”相对立,认为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 天命的安排。
四、墨文风格
1,逻辑推理严谨,明确三表法、类推法,具 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首开论辩散文之先河。 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 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 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 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 非命上》)
ຫໍສະໝຸດ ②对他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作了细致描绘 。这 些生活细节,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守礼而行,严肃 庄重而又谦和温厚的仁者形象。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 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食不语,寝不言。 席不正,不坐。 寝不尸,居不客。 升车,必立正,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 不亲指。
3,写人
刻画出孔子和孔门著名弟子及其他人物 的形象,描绘出人物的仪态举止、神情口 吻和音容笑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孔子: ①大量富于个性特征的言行,真实再现了他的为 人及音容笑貌。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 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三个发展阶段 :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 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 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语录体散 文 特点: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 代表著作: 《论语》、《老子》、《墨 子》
《非攻》的推理
窃桃李亏人——不义——非之罚之 攘人犬豕鸡豚亏人——不仁兹甚——非之罚之 取人马牛亏人——不仁兹甚——非之罚之 杀人取戈剑亏人——不仁兹甚——非之罚之 攻国——至大为不义——从而誉之 ↓
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杀一人→一重不义→一死罪 ↓ ↓ ↓ 杀十人→十重不义→十死罪 ↓ ↓ ↓ 杀百人→十重不义→百死罪 ↓ ↓ ↓ 攻国 → n重不义→誉之谓之义 ↓ 诚不知其不义也
第二期:战国中期 论辩体 特点: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 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 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 成。 代表著作:《孟子》、《庄子》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文
特点: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主 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 代表著作:《荀子》、《韩非子》
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
第二节 墨子与《墨子》
《 史 记 孟 子 荀 卿 列 传 》
孔善 子守 时御盖 或为墨 曰节翟 在用宋 其或之 后曰大 并夫
—— ·
一、墨子与墨家 1,墨子 墨子(约前468—约前376年)名翟,鲁国人, 一说宋国人,墨学家派创始人,战国初期著名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附 有墨子传24字。墨家学派人数众多,主持正义, 不畏艰险,有严密的组织,宗教色彩颇浓,与儒 家并称显学。
2,为政以德(仁政):核心思想 “仁”
①在不破坏等级名分的前提下对包括一般 劳动者在内的众人给予尊重、同情和爱护。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泛爱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②反对过度剥削。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③反对用暴力掠夺和征服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 而患不安(原作‚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贫而患不安‛,从俞樾《群经平议》改),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文艺思想:
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重视诗、乐对人的 教育熏陶作用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2,记事:一些生活片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 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杀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又如“季氏将伐颛臾”、“阳货归孔子豚”、 “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遇荷蓧丈人”等章, 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表现了简单的事件和人物 关系。
第一节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年——前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后人尊为圣人。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移民到鲁国。孔子出生 于鲁国,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曾任中都 宰、司空和大司寇,短期代理鲁国国相。 聚众讲学。首开私学之风,冲击世袭制度,为文 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周游列国。传经布道,谋求施政,但违反历史发 展的趋势,故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整理古籍。暮年返鲁,整理《诗》《书》《礼》 《易》,根据鲁史修订《春秋》。
审美情趣: ①要求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 统一。 辞达而已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②提倡中和之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五)写作特点; 1,记言 ①或者是直陈己见,或者是人物对话。其特点是浅显生动, 言简意赅。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而知来者。‛
二、《论语》其书 (一) 《论语》的成书 《论语》是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 撰的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大约成书于 春秋战国之际,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是一部儒家经典。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 《论语》的流传 汉代有《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种。 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 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 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④主张对百姓进行教化,反对滥施刑罚 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⑤仁同时又是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具体 来说,就是在“爱人”的基础上,克制个 人的欲望,自觉地维护伦理道德规范。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三)《论语》的注本: 三国魏人何晏《论语集解》, 宋代邢昺bǐng 《论语正义》,见《十 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 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中有《论语集 注》, 清代刘宝楠父子有《论语正义》。 今人杨伯峻先生有《论语译注》,后附 《论语字典》。
(四) 《论语》的思想
政治思想: 1,治国以礼:孔子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宗 法等级制度,以保持社会的有序性。
④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 比喻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进也。(《论语· 为政》) 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长短相间,错综变化,造成 纡徐婉转,抑扬唱叹的效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子曰:‚大哉!尧舜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 则之。荡荡乎!其有成功也;焕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 泰伯》)
2,墨家后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成几派,其中一派著 有《墨辩》,发展了墨子的逻辑思想,是 后期墨家的主要派别。另一些墨家后学则 推行墨子的宗教思想,演变成为游侠。墨 家学派战国末期衰微,汉代以后后继无人, 销声匿迹。
二、 《墨子》 《墨子》原有71篇,今存53篇。有的是墨子本人所著, 有的是弟子记录整理墨子言论而成,有的是墨家后学所写。 墨子和《墨子》历来不受重视,历来很少有人研究, 这是因为:第一,墨家讲平等,封建统治者不接受;第二, 墨文缺乏文采,封建文人不欣赏。 司马迁将墨子传附于《孟子荀卿列传》末尾,只有二 十四字。 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闲诂》,并补墨子传记,始作系 统解读。
2,通俗流畅、说理透彻,朴实无华, 不加修饰,崇实尚质,与孔子所谓“辞达 而已”、“文质彬彬”“言之无文,行而 不远”等审美原则相对立,体现了墨家特 有的文章审美情趣。
五、《墨子》于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意义
《墨子》有承前启后作用,它的文体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 论体”过度的趋势。 1,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此标题并非可有可无,也不像 《论语》那样任取文章首句以作篇名,而是如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有 概括全篇中心思想的作用。 2,它里面虽也有语录,但不再各自孤立,而是围绕中心论题, 连缀成一个整体。就每段语录而言,都是该篇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有机组成部分。 3,各篇中虽仍见“子墨子曰”,“夫子曰”,“子墨子言”, 说明它在形式上仍未完全跳出“语录体”对话模式,但文章谋篇布局 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其文纲目昭然,层次分明,已构 成初具规模的完整篇章。 《墨子》文体有因有革,它的出现无疑是散文文体发展的一个重 要环节。
②书中有些段落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概括 出哲理,凝练隽永,耐人寻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善于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尚贤 尚同
“尚贤”即任人唯贤,以反对贵族世袭 制度。“尚同”是对“尚贤”的发展,倡 导国家政治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这两大主 张与儒家、法家基本相同。
节用
节葬
“节用”是指节约活人的生活用度, “节葬”是指节约死人的丧葬费用。
天志 明鬼
墨家相信天的意志和鬼神的存在,折射 出对现实社会强权主体的怀疑,不同于孔 子的“不语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