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吓死人的黄马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吓死人的黄马褂
第一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吓死人的黄马褂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紧接着骄横跋扈的湘军就开始大规模地裁减人员。
小兵小卒自然免不了要遭遣散,就是一些在镇压太平军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品军门提督也不能幸免,只领了几个月的所谓“恩饷”,便回家自谋生路。
一时间,湘军的地面上“游官散勇”多如牛毛。
有一年的冬天,湘西县令带领三班衙役去南河街抓赌,赌徒们听到风声,转眼间一个个都逃得无影无踪。
只有一个年龄大一点的,手脚不灵便,被抓了个正着。
一个衙役走上前去,“啪”“啪”两皮鞭,劈头盖脸打了下去,打得那赌徒的脸立刻血肉模糊。
那人被打怒了,立即从一边的桌上拿过一个包袱,从包袱里取出了一个挂着单眼花翎的帽子,把帽子戴在了头上,然后又解开扣子,将外面罩着的破衣服“哗”地撕开,指着衙役的鼻子破口大骂:“王八蛋,你狗眼看看清楚,爷穿的是什么?”
县令推开衙役,走上前去一看,呆了:那人戴的竟是单眼花翎,穿的又是皇上御赐的黄马褂呀!这黄马褂,只有功勋显赫的人,皇帝才会赏给他,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耀呀,你敢打他,活得不耐烦了?
县令吓坏了,连忙带着衙役转身就跑。
回到县衙,县令心有余悸,他立刻升堂,大骂刚才打人的那个衙役:“你这狗奴才,他穿的是皇帝御赐的黄马褂,你打他,就是犯了欺君之罪,你在我的手下干事,我怎么担待得起呀?来呀,给我重打二十大板,也好给别人有个教训!”
县令话音刚落,忽听那衙役一声大喝:“且慢!”
这一喊,把满堂的人都惊呆了:这小子好大的胆,竟敢咆哮公堂!县令大怒,正要斥骂,却听见那衙役不紧不慢地说:“他是单眼花翎黄马褂,你再看看我是什么!”说着,那衙役顺手从腰间取出了一个帽子戴上,帽顶上竟是双眼花翎,衙役随即又解开了衣扣,袒胸一晃,不得了,也是吓死人的黄马褂!
县令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撞撞地走下堂来,伸出双手搀住了那个衙役,结结巴巴地说:“请大人恕罪,卑职该死,卑职该死!”
第二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不贪为宝的人
春秋时代,有个宋国人上山开凿石料,无意料,无意间发现一块精光灿烂、温润晶莹的东西,估量它是块难得的宝玉,心里非常高兴。
他带着它回去,请了个玉工来鉴别。
那玉工接过一看,连声称赞说:“好宝贝!找不出一点毛病。
不过听说你们这村里风气不好,你得小心一点,不要在别人面前露眼。
”
那人平日很少交往,这次玉工突然在他家里出现,早已引起别人的猜疑。
村里几个不务正业的人,时常进门来东张西望。
那人明知道来者不怀好意,尽管早把宝玉藏好,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着实不安。
他担心迟早将会出事;但如拿宝玉去出售,自己又不知道时值价格,白白给商人占了便宜,盘算多天,他最后决定把宝玉送人,留个人情,这天早上,他避过旁人耳目,径奔都城而去。
他一路寻到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里,拜见子罕,献上宝玉。
子罕好奇怪:“你我素不相识,为什么要送东西来呢?大概你有什么为难的事要我帮忙吧?我是从来不受任何礼物的!”
那人说:“不!我没什么事。
这块玉我请玉工看过,说是宝物,才敢奉献给您,略表敬意。
”子罕道:“我不能受。
如果我受了你的,你我大家都有损失。
”那人不懂话里的意思,呆呆地望着子罕。
只听到子罕又说:“我以不贪为宝(我把不贪作为宝贝),你以玉为宝。
如果你把玉给了我,你自然失去了宝贝;可我受了你的玉,我就失去‘不贪’这件宝贝。
这不是你我都有损失了吗?”
那人见子罕执意不受,没奈何只得实说道:“人小留着这东西,到处安身不得,早晚要被盗贼所害,所以要来献您。
”子罕知道宋国治安情况不好,自己多少也有责任,心上感到惭愧,决心协助那人摆脱困境。
他让那人暂时留下,命玉工为他雕琢宝玉,然后替他上市场去卖掉。
最后,子罕打发侍从护送那人带着钱回家。
那人一路上欢欢喜喜地叨念着:“难得这样‘不贪为宝’的人!这辈子,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第三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
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
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
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
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
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
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
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
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
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
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
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
土一样摊在地上。
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
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第四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顾命大臣霍光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危,顾命霍光、金日碑、上官桀等近臣辅佐少子刘弗陵继位,并晋升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
不久,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昭帝年幼,未能亲政,由霍光主持国事。
大将军幕府里,有个军司马姓杨名敞,系华阴县人氏,甚得霍光厚爱,过不几年就升为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财政收支的官,是九卿之一)。
汉昭帝元凤年间,上宫桀为了篡位夺权,阴谋杀害霍光。
稻田使者燕苍得知消息,便来告诉杨敞。
谁知杨敞胆小怕事,不但不敢向上告发,反而称病请假,以免惹起是非。
燕苍见杨敞是个胆小鬼,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
延年立即奏知皇上。
汉昭帝这时才十八九岁,处事却很有谋略,马上与霍光定计,捕杀了上官桀及其同党。
燕苍因告发有功,封为列侯。
杜延年不仅封侯,且升为太仆(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
杨敞无功可言,不得封赏。
杨敞为人庸懦无能,本不堪重任;只因办事谨小慎微,博得大将军霍光信任,后来居然也升至丞相,封为安平侯。
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生了一种绝症,在未央官告崩。
继位者昌邑王刘贺,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大将军霍光深以为忧,乃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农田延年秘密计议,打算废黜刘贺,另立贤君。
计议已定,霍光派田延年转告杨敞。
敞虽居相位,并无胆识,听了田延年的话,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汗出洽背”),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杨敞的夫人,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才识,见此情景,急忙趁田延年去更衣的机会,走出东厢对丈夫说道:“这是国家大事,大将军已有成议,君侯若不速应,祸在眼前了。
”
杨敞还是迟疑不决,可巧田延年更衣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和丈夫杨敞共同表示愿听大将军教令。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甚为满意,安排杨敞领衔群臣上表,奏请皇太后(年仅十五岁,实际上由霍光决定)废了刘贺,另立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第五篇: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继承王位时年纪还未满三十,真是年轻得意,全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天天在宫里饮酒作乐,有时要喝到天亮才罢。
临到应该坐朝的时候,他才刚刚睡去,旁人自然不敢去叫醒他。
这样一连三年,非但朝政混乱,而且边境被侵的警报也接二连三地飞来。
百官群臣都担心这样下去要亡国,可是谁也不敢进宫直谏。
过了很长一段时期,他们才决定推派大夫淳于髡前去。
淳于髨长得个子不高,但他心灵嘴巧,最会随机应变。
一天,他进宫叩问齐王说:“国中有只大鸟,住在您王宫里,一晃三年了,它不飞也不叫。
大王,您知道这只鸟为什么这样吗?”
齐王知道他暗指着自己,便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是这鸟不飞也就罢了,一飞就要冲上天去;不叫也就算了,一叫就要让人大吃一惊。
淳于髨不再说话,想看他下一步怎么办。
齐王果然说到做到,把酒杯撇在一边,带着群臣到各地视察。
他到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地方,看到田地开垦得好,庄稼生长得好,百姓生活得也好,心里十分满意。
他召来即墨大夫,夸奖他说:“从你来到即墨之后,天天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坏话。
现在我亲眼看到你治理的成绩,知道你脚踏实地,不愿讨好我手下的人来骗取好名声。
”于是当场封给他一万户。
后来又巡视到阿地,看到田里长满了草,老百姓愁眉不展,跟即
墨完全两样。
他召来了阿大夫呵斥说:“你把这地方搞得不成样子。
可是我在宫里呢,天天听到有人帮你说好话,大概你送了许多厚礼吧?”
当下,齐王叫把那阿大夫绑了,带回京都去;一面发下命令,召全国七十二个县的令(大县的长官叫县令)、长(小县的长官叫县长),入朝听候赏罚。
县令、县长到齐之后,齐王把该赏的赏了,该罚的罚了,最后下令将阿大夫扔进油锅里,连平时帮他说话的人也同样放进油锅了,一个也没有幸免。
从此,齐国内政清明,百姓安定。
齐王就发兵进攻魏国,报复前几年魏军侵齐的仇恨。
魏惠王没有办法,自愿割地求和。
齐威王奏着凯歌,班师回国。
齐国国内的风气也从此大变。
当官的也罢,老百姓也罢,大家变得说话老实、做事诚恳。
各诸侯也不敢再来侵犯齐国,齐国一直安定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