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为了便于理解隧道内镜技术,人们提出了隧 道内镜外科手术(TES)的新概念,即通过 黏膜下打隧道的方式和途径,利用自然腔道 之间的空间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2007年,报道了运用ESD技术成功建立黏 膜下隧道作为NOTES手术器械的通路,这 标志着隧道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安全。
返回 4
2010年,Inoue开展了第一例经口内镜 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 症获得成功,标志着TES兴起。2010 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 心又在开展POEM的基础上,将TES 的技术创新地应用于治疗来源于固有 肌层的食管或胃黏膜下的肿瘤,将该 项技术命名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 切除术(STER)。
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
焦虑等。
10
STER操作方法
STER是通过在病变部位的口侧端
3~5cm处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层进 行剥离,建立黏膜下隧道,并逐步 剥离达到肿瘤部位,充分暴露肿瘤 后,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 经由隧道取出肿瘤,最后关闭隧道 入口黏膜。
11
1. 定位 2.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 3.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 4.缝合黏膜切口
返回
5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的优势
传统内镜下电切除术
STER术
6
1.传统的内镜下电切除术或套扎
法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 容易导致出血,穿孔和肿瘤残留。 尤其是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的 SMT,在切除肿瘤时可能会需要 全层切除(包括固有肌层和浆膜 层),这样就破坏消化道的完整 性,导致穿孔的发生。虽然大部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 瘤切除术
1
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
STAT ESD
TES
STER
2
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
隧道内镜技术最早可溯源至2004年,
Kallo等首次描述了在猪模型中利用 胃镜行经胃腹腔活检术的可行性, 由此激发了人们对经自然腔道内镜 外科手术的极大热情。 2007年,Sumiyama等首先报道了 一种建立NOTES手术器械通路的新 技术,称为黏膜安全瓣技术。同一 返回 年,Moyer几乎在同时描述了一种在
21
12
定位
1.
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 确定位,对于不易定位的 贲门部SMT,可以在黏膜 下注射少量靛胭脂或美蓝 原液帮助定位。
13
建立黏膜下隧道 ,显露肿瘤
2. 选择距离SMT近口侧直
线距离5cm处食管或胃黏膜 作为切口,将2~3ml靛胭脂, 1ml肾上腺素和100ml的生 理盐水混合后,用注射针注 射将局部黏膜隆起,用电刀 纵向切开黏膜1.5~2cm,初步
15
缝合黏膜切口
4.
肿瘤切除后,以处理出 血灶,若食管外膜或胃壁 浆膜层完整,可用生理盐 水反复冲洗黏膜下隧道, 内镜退出黏膜下隧道,直 视下应用4~6个金属夹完整
16
17
并发症 :
1.气胸,气腹
2.黏膜损伤 3.出血 积液
18
术后护理
1.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取侧
卧位或去枕平卧头偏一侧6~8小时,给予 氧气吸入。 2. 手术中出现气胸的患者,做好胸腔闭 式引流的护理。 3. 术后禁食1日,第2日如无胸闷气急, 腹痛,B超检查无胸腔或盆腔积液,可进 流质。忌烫 ,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19
4. 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止
血药物。 5. 术后观察有无胸闷气急,发绀,有无 腹痛,腹胀和腹膜炎体征,及时报告医 生处理,如有必要,再次配合医生胃镜 下治疗。 6. 术后 1 3 6 9月复查内镜 。
20
STER应用前景
隧道内镜治疗术仍有很大的的发
展空间,目前正在开展经食管的 隧道内镜和胸腔镜相结合(简称 双镜结合)的微创技术,在逐步 客服单纯隧道治疗术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于4cm或一些不规则 生长的固有肌层肿瘤,由于隧道 空间有限,完整切除较为困难,
14
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
3.
应用电刀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 保持瘤体包膜完整,将瘤体自固有肌层 剥离,尽量避免损伤食管外膜或胃壁浆 膜层。对于部分瘤体与浆膜紧密粘连的 SMT,若无法将瘤体直接剥离,可应用 电刀沿瘤体周围切开浆膜,完整切除肿 瘤。切除过程中如瘤体凸向胃腔外,换 用双钳道胃镜,异物钳拖拉瘤体至隧道 内,应用圈套器圈套电切包括周围固有 肌层和浆膜层在内的瘤体。
7
8
与传统治疗相比,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
肌层的SMT,其优势在于:
1. 应用隧道内镜技术,内镜直
视下进行黏膜下肿瘤的切除,这 样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恢复 消化道的完整性,可以避免术后 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膜腔的继发感 染。
9
术前准备
1.检查前禁食6~8小时,幽门梗
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 前洗胃,将胃内积存的食物清除。
为了便于理解隧道内镜技术,人们提出了隧 道内镜外科手术(TES)的新概念,即通过 黏膜下打隧道的方式和途径,利用自然腔道 之间的空间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2007年,报道了运用ESD技术成功建立黏 膜下隧道作为NOTES手术器械的通路,这 标志着隧道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安全。
返回 4
2010年,Inoue开展了第一例经口内镜 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 症获得成功,标志着TES兴起。2010 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 心又在开展POEM的基础上,将TES 的技术创新地应用于治疗来源于固有 肌层的食管或胃黏膜下的肿瘤,将该 项技术命名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 切除术(STER)。
2.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
焦虑等。
10
STER操作方法
STER是通过在病变部位的口侧端
3~5cm处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层进 行剥离,建立黏膜下隧道,并逐步 剥离达到肿瘤部位,充分暴露肿瘤 后,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 经由隧道取出肿瘤,最后关闭隧道 入口黏膜。
11
1. 定位 2.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 3.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 4.缝合黏膜切口
返回
5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的优势
传统内镜下电切除术
STER术
6
1.传统的内镜下电切除术或套扎
法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 容易导致出血,穿孔和肿瘤残留。 尤其是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的 SMT,在切除肿瘤时可能会需要 全层切除(包括固有肌层和浆膜 层),这样就破坏消化道的完整 性,导致穿孔的发生。虽然大部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 瘤切除术
1
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
STAT ESD
TES
STER
2
隧道内镜技术的发展
隧道内镜技术最早可溯源至2004年,
Kallo等首次描述了在猪模型中利用 胃镜行经胃腹腔活检术的可行性, 由此激发了人们对经自然腔道内镜 外科手术的极大热情。 2007年,Sumiyama等首先报道了 一种建立NOTES手术器械通路的新 技术,称为黏膜安全瓣技术。同一 返回 年,Moyer几乎在同时描述了一种在
21
12
定位
1.
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 确定位,对于不易定位的 贲门部SMT,可以在黏膜 下注射少量靛胭脂或美蓝 原液帮助定位。
13
建立黏膜下隧道 ,显露肿瘤
2. 选择距离SMT近口侧直
线距离5cm处食管或胃黏膜 作为切口,将2~3ml靛胭脂, 1ml肾上腺素和100ml的生 理盐水混合后,用注射针注 射将局部黏膜隆起,用电刀 纵向切开黏膜1.5~2cm,初步
15
缝合黏膜切口
4.
肿瘤切除后,以处理出 血灶,若食管外膜或胃壁 浆膜层完整,可用生理盐 水反复冲洗黏膜下隧道, 内镜退出黏膜下隧道,直 视下应用4~6个金属夹完整
16
17
并发症 :
1.气胸,气腹
2.黏膜损伤 3.出血 积液
18
术后护理
1.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取侧
卧位或去枕平卧头偏一侧6~8小时,给予 氧气吸入。 2. 手术中出现气胸的患者,做好胸腔闭 式引流的护理。 3. 术后禁食1日,第2日如无胸闷气急, 腹痛,B超检查无胸腔或盆腔积液,可进 流质。忌烫 ,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19
4. 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止
血药物。 5. 术后观察有无胸闷气急,发绀,有无 腹痛,腹胀和腹膜炎体征,及时报告医 生处理,如有必要,再次配合医生胃镜 下治疗。 6. 术后 1 3 6 9月复查内镜 。
20
STER应用前景
隧道内镜治疗术仍有很大的的发
展空间,目前正在开展经食管的 隧道内镜和胸腔镜相结合(简称 双镜结合)的微创技术,在逐步 客服单纯隧道治疗术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于4cm或一些不规则 生长的固有肌层肿瘤,由于隧道 空间有限,完整切除较为困难,
14
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
3.
应用电刀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 保持瘤体包膜完整,将瘤体自固有肌层 剥离,尽量避免损伤食管外膜或胃壁浆 膜层。对于部分瘤体与浆膜紧密粘连的 SMT,若无法将瘤体直接剥离,可应用 电刀沿瘤体周围切开浆膜,完整切除肿 瘤。切除过程中如瘤体凸向胃腔外,换 用双钳道胃镜,异物钳拖拉瘤体至隧道 内,应用圈套器圈套电切包括周围固有 肌层和浆膜层在内的瘤体。
7
8
与传统治疗相比,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
肌层的SMT,其优势在于:
1. 应用隧道内镜技术,内镜直
视下进行黏膜下肿瘤的切除,这 样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恢复 消化道的完整性,可以避免术后 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膜腔的继发感 染。
9
术前准备
1.检查前禁食6~8小时,幽门梗
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 前洗胃,将胃内积存的食物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