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幼儿期是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更需引起家长和教师的
高度关注。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改进呢?本文将从成因解析
和改进措施两方面进行浅谈。
一、成因解析
1.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互动质量、家
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家庭中受到惩罚、被人指责和斥责,家长忙
于工作无法给予足够照顾和关注,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会导致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2. 基因遗传因素
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与基因有关,这种倾向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例如,一
些孩子天生就容易焦虑、易冲动、难以自我调节,这种情况容易引发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
文化传统、社会风气、媒体影响等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
如社会需要、社会期望、社会评价等的存在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4. 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是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有些幼儿身体
虚弱,抵抗能力差,容易生病,情绪容易受外界激发而反应剧烈等都是导致幼儿出现不良
行为习惯的因素。
二、改进措施
1. 建立良好家庭关系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培养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和信任。
在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分享、爱心等道德行为,从而帮助孩子树
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建立强有力的教育制度
幼儿教育应建立起健全的教育制度,强调进步、奖励和纪律。
在执行惩罚时也应有严
格的程序,制定出明确的教育措施,同时适度延长纪律执行的时间,让孩子在行为上有所
改善。
3. 提供适宜的社交环境
社交环境能促使幼儿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合作、协调等能力,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组织协作能力,减少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提供适宜的社交环境和活动能够加速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同时让孩子摆脱单调与孤独的生活,降低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
4. 早期干预教育
早期干预教育是针对幼儿期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
它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均衡性。
通过早期教育,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的改善,以及提供科学、系统的干预教育手段。
做好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预防和改进工作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