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
规定了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管理要求、管理程序。
其目的是通过对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审核和记实,以保证研制、生产出符合合同或研制任务书要求的产品,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民品研制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对设计资料中的技术状态项目归口管理和控制。
3.2 工艺部门对工艺资料中的技术状态项目归口管理和控制。
4 程序
4.1 管理要求
4.1.1 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
4.1.1.1 技术状态标识:按产品技术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选择相应的标识符号进行标识,转化成图样、设计文件、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
具体按WJ3—10要求进行。
4.1.1.2 技术状态控制:在基线建立以后,对产品技术状态的更改申请进行系统分析、建议、评价、协调、批准以及执行更改的全过程。
具体按Q/DJSⅡQP0407、Q/DJSⅡQP0210要求进行控制。
4.1.1.3 技术状态审核:为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规范和其它合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做的审查,亦即对技术状态管理的验证。
要求文文、文
实相符,对文、图、实物进行严格核查。
具体按Q/DJSⅡQP1003、Q/DJS ⅡQP1004要求进行。
4.1.1.4 技术状态记实:即对技术状态及其标识文件更改、执行、记录和报告,具体按Q/DJSⅡQP1601要求进行。
4.1.2 确定技术状态标识的三种基线
4.1.2.1 功能基线:即对产品功能做出详细描述和有关问题限定的文件,功能基线应在产品方案阶段前根据技术指标确定,形成系统技术说明书。
4.1.2.2 分配基线:即产品功能分配到产品各组成部分的设计任务书。
分配基线应在验证、确认方案阶段后确立。
4.1.2.3 产品基线:即产品经试制、试验后进行全面定义而形成的设计文件和图样。
产品基线应在技术设计、鉴定试验等阶段后确立,形成成套技术资料,作为批量生产的依据。
4.1.3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要求
使产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等全部技术文件与其零、部、组件到整机系统等实际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两者之间保持严格的一致性。
即成套技术资料对技术状态的规定、无论是现场使用的,还是信息中心保存的都达到文文、文实相符。
4.2 管理程序
4.2.1 产品研制阶段
4.2.1.1 论证阶段:设计部门对使用部门提出的各项技术指
标,进行研究、论证,(必要时在上级部门主持下)经协商、协调,确定各项技术指标,经批准下达后签订技术协议书(合同),明确产品功能特性要求作为功能基线。
4.2.1.2 方案阶段:根据技术协议书(合同)进行研制活动。
通过初步设计得到的经“三级审签”和设计评审的全套白图,是开展技术设计的基础,是技术状态的分配基线。
4.2.1.3 工程设计(技术设计)阶段:经技术设计得到的全套产品图样,是用来指导加工、试制及企业用于鉴定产品的设计资料,其图样标记“S”。
应晒成兰图发有关单位,底图保留在信息中心。
在试制、试验中,应按试制、试验准备状态检查要求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试制、试验条件与图样和文件要求一致。
产品图、更改通知单、试制记录、试验记录应保留到设计定型后整理归档。
4.2.1.4 设计定型阶段
经批准的设计定型全套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是确定技术状态产品基线的主要部分,其产品图样标记为“A”。
底图由科技信息部门管理,兰图发有关单位。
4.2.1.5 生产定型阶段
经生产定型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成套技术文件,是批生产用的产品基线技术状态的标识,其图样标记为“B”。
底图由科技信息部门保存。
4.2.2 生产阶段
4.2.2.1 生产阶段使用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即经生产定型后的产品图样及成套技术文件,应严格贯彻执行,并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和质量因素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的符合性质量。
做到文文、文实相符,生产现场的图样、技术文件资料现行有效。
4.2.2.2 加强质量记录管理,具有可追溯性。
4.2.3 使用阶段
4.2.3.1 产品出厂时应配齐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2.3.2 建立外部质量信息网络,使产品在使用中发生的质量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
4.2.3.3 需订货方合作的技术状态更改项目,应采取措施,及时与订货方商定,使之能在产品使用中顺利实施。
5 相关文件 5.1 Q/DJSⅡQP0502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5.2 Q/DJSⅡQP0407 《设计文件更改程序》
5.3 Q/DJSⅡQP0210 《工艺文件更改程序》
5.4 Q/DJSⅡQP1301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5 Q/DJSⅡQP1401 《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5.6 Q/DJSⅡQP0603 《器材代用控制程序》
6 记录表单
(无)
7 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