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36) 发酵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
(三十六)发酵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潍坊模拟)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向果酒发酵样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可以鉴定酒精的生成
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检测发酵样液pH的变化可鉴定果醋发酵是否成功
D.果醋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发酵阶段的温度
解析:选B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通过向果酒发酵样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A正确;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错误;果醋发酵过程醋酸菌可产生醋酸,使发酵液pH降低,故检测发酵样液pH的变化可鉴定果醋发酵是否成功,C正确;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 ℃,果酒发酵的温度为18~30 ℃,D正确。
2.(2020·淄博三模)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发酵条件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
C.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
解析:选C根据发酵条件要求,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A正确;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来制取谷氨酸钠(味精),B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缺乏时,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制作酸奶和泡菜时使用的菌种为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D正确。
3.如图所示为面包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面包霉来大量合成氨基酸A,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
B .进行高温高压的发酵
C .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新菌种
D .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①的新菌种
解析:选C 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这样氨基酸A 和B 都可以及时排出,进而解除对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提高氨基酸A 和B 的产生量,A 错误。高温高压不利于面包霉的代谢活动,B 错误。面包霉被诱变成不能合成酶③的新菌种,这样中间产物只能通过酶②催化为氨基酸A ,可以大量生产氨基酸A ,C 正确。面包霉被诱变成不能合成酶①的新菌种,这样底物不能生成种间产物,进而不能生成氨基酸A 和B ,D 错误。
4.(2020·浙江模拟)某同学依据图操作步骤,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其中尿素固体培养基和尿素液体培养基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素固体培养基比尿素液体培养基多了琼脂
B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的灭菌方式是过滤灭菌
C .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振荡以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D .两种步骤获得的菌落比值相等⎝ ⎛⎭
⎪⎫甲1甲2=乙1乙2 解析:选C 尿素固体培养基比尿素液体培养基多了琼脂和酚红指示剂,A 错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的灭菌方式是湿热灭菌,其中的尿素用过滤灭菌,B 错误;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振荡可以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C 正确;两种步骤获得的菌落
比值关系为⎝ ⎛⎭
⎪⎫甲1甲2>乙1乙2,因为后者经过了对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所以尿素分解菌的比例变多,D 错误。
5.(2020·泰安三模)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如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 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
B.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
C.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
解析:选C由于甲醛分解菌能利用甲醛作为碳源,而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不能利用甲醛做碳源,所以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在此培养基上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生长,A正确;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接种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分解甲醛的菌体,B正确;步骤⑤中自变量是挑取的不同的菌落,甲醛溶液浓度是无关变量,故甲醛溶液的浓度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错误;将不同的甲醛分解菌分别接种到各个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瓶中甲醛的含量,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可获得分解甲醛能力强的甲醛分解菌,D正确。
6. (2020·上虞区二模)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接种时应单手打开皿盖,然后取出浸泡的玻璃刮刀直接涂布
C.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
解析:选C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接种时单手打开皿盖,取适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培养基表面,B错误;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C正确;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7.(2020·滨州二模)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菌株,可自然产生或人工诱导获得。用一定方法诱变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上,一段时间后将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一段时间可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B.甲丙两种培养基中均添加了特殊营养物质
C.乙培养皿中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