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理想的风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就是教会一批批的学生走向理想的殿堂,
而“陪伴着我的心”是表达了老师的影响和
对老师的感动将陪伴着“我”一直到永远。
于是作者深深地呼唤——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 地、深深地思念您……
课文总结
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
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 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 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 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 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文革”期 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 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 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因为他 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 (学生读题)饱含深情地读——理想 的风筝;充满激情地读——理想的风 筝。
作者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 心灵独白: “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 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 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 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 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 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 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对生活充满了爱,对 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和第7--12自然段,思考:
1.课文第4、9自然段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 用“----”划出让你感动的细节,并旁批 让你感动的理由,说说刘老师是怎样的一 个人? 2.在讲述每件事情时,作者都描写了自己 的心情、想法,请用“——”划出这些句 段,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 的含义。
他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 一双时常眯起来的 慈祥的眼睛,一头 花白的短发更衬出 他的忠厚。他有一 条强壮的右腿,而 左腿,膝盖以下被 全部截去了,靠一 根圆木拐杖支撑着。
刘老师是长什么样的?从这 些外貌描写的句子,我们感受到 刘老师是怎样的人。 慈祥、忠厚、腿有残疾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 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 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 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 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 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 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 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 的。”
拓展延伸
轮 椅 上 的 霍 金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 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
者。霍金在21岁是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
氏症,导致完全瘫痪,又因肺炎穿气管手术彻底 剥夺了他说话的能力。然而他却没有向命运低头, 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 的未知世界,为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 有简单的“豆腐块儿”, 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 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 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 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 上了蓝天--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 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 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 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 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 学们说笑。
26
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 苏叔阳出生于1938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 教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78年,40岁的 他离开大学讲台,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 业编剧。1994年,他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 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 了脾脏。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 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 过着每一天。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 作品,出版了7本书。
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 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思念)
于是作者深深地呼唤——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 地、深深地思念您……
以“风筝”为主线贯穿全文,通过对 刘老师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的回忆,特
别是刘老师风筝的情景,抒发了学生对学
校生活的深厚感情。
课文解读
1.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2.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 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3.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 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 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4.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 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 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 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 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力 量。
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 再联系我们从四件事中品读 的人物特点,现在你对理想 的风筝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 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 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理想的风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的是刘老师的信念,
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 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 在想些什么?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 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 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 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从对刘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 描写中,读到了一个坚强 、乐观 、热 爱生活、敢于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这个故事是假的,那同学 们听完故事之后有哪些情感变 化?为什么?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 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 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 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刘老师的风趣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 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 对刘老师充满着理解与同情 )。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
答:笑谈腿疾 上课情节 关爱学生 放风筝
2.在作者的笔下,刘老师是一个怎样
的人?课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答:乐观、幽默、向上、爱学生、
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
追求。
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 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 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 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 疾做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 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