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CS护理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PCS护理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ESPCS护理对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分为两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ESPCS护理,护理时间为1个月。

护理结束后,对两组
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调查,观察组的情绪管理、疾病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得分分
别为20.8±3.2分(50.7±3.3分),(44.2±6.2分),高于对照组(17.9±3.7分),(44.7±3.7分),(40.2±5.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SPCS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ESPCS护理;冠心病;自我效能
另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心肌坏死、贫血引起的,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的心脏,引起血管阻塞和狭窄。

然而,冠状动脉硬化的范围可能更广,栓塞、炎症等被血管腔和狭窄所阻塞。

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硬化的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显著降低了急性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发病率,但仍能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不能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缓解,冠心病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效能。

对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它影响疗效并影响患者的病情。

ESPCS护理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包括解释、模拟、实践、沟通和支持护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患者纳入标准
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2.没有其他的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3.能够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运动、饮食注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知识教育、药物指导、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ESPCS的护理。

首先,护士讲解如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药物和器械的使用。

护士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常规活动,以充分说明住院的重要性。

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身体质量,降低其发病率和复发率。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正确的日常生活训练方法,并给予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模拟时间2周。

护士通过他们的模型来模拟患者的日常活动,例如,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床上的腹式呼吸,卫生间和洗手间,以及自己吃饭上下楼梯,练习时间3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经过讲解和模拟,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需要与患者沟通,加强与患者的语言和情感交流,使患者的情绪更具攻击性,也接受健康准确的生活习惯,加强患者自我管理。

护士与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互动,支持患者的心理支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讲解患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家庭知识,支持患者治疗和康复,两组护理周期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自我效能评定方法
护理前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经济收入、住院待遇、病史、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和记录。

护理结束后进行自我效能问卷调查,采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行为表进行调查,分为情绪管理(5)、疾病医疗管理(11项)、日常生活管理(10项)三部分,总分为26%,自我效能水平较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基础资料特征
前两组护理患者基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项目对照组观察组X2
例数60 60 0.324
年龄32 35 0.193
性别42 39 0.265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2 24 0.175
已婚58 57 0.228
收入少于2500 27 24 0.178
自费住院支付16 19 0.294
病程18 18 0.247
有合并症44 42 0.223
表2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水平
组别例数情绪管理评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对照组60 42.3±4.1 37.4±5.2 34.4±4.7
观察组60 54.2±3.3 46.7±4.7 47.5±3.6
t —— 2.35 2.41 2.52
P ——0.026 0.019 0.014
3 讨论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根据世贸组织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发病过程和发病后的治疗影响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差异问题,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康复,而患者良好的自我效能水平肯定是控制冠状动脉硬化症一定能有助于治疗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及作用。

在医学人才的培养中,要融入ESPCS,强调理论,有机物与实践相结合,解释、模拟、实践、交流、支持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进。

本研究旨在探讨ESPCS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护士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还通过讲解、模拟、实践、交流、支持五个环节,学习了冠状动脉硬化症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准确健康的日常活动的训练方法,以及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冠状动脉硬化症的认识逃避和创造积极的心理因素。

结果表明,ESPCS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护理患者,通过ESPCS护送的患者通常能够面对自己的疾病,准确地认识到对恢复治疗无效的行为,主动自发地合作,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信心,并能明显地减少负面情绪。

二、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3-75岁,平均(63.7±5.2岁),文化程度6-12年,平均(9.3±1.6)岁,高血压35例,合并糖尿病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30例,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上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血管护理,观察组采用ESPCS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持续4周。

方法是:第一,住院后讲解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常用药物的使用、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让患者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恢复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然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加强四肢力量,活动身体,并主动喂食,增强康复的灵活性和信心。

(2)模拟。

从第二周开始,护士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座椅训练、床边站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慢跑训练、太极拳训练等。

在此阶段,护士解释活动要点,引导患者的规范行为,鼓励患者。

(3)实践。

患者在掌握了活动方法后,能够在家庭出勤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各项训练,责任护士总是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

(4)沟通。

从第二周开始,我们每天安排20分钟,并与许多患者沟通,如日常习惯、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家庭护理、医疗监护、医德医风、情绪管理、情绪维护等。

(5)支撑。

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理解和关爱,帮助患者立即摆脱消极情绪,改善心理状况,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升患者幸福感。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参与程度在4周后由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表(CSMS)进行评估。

这个量表包含日常生活、情感和疾病医学三个维度,一共有26项。

各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各维度的总评价点越高,患者的管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平均数描述。

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ESPCS护理干预后CSMS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组别例数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对照组60 44.53±6.57 21.6±3.16 51.37±3.11 观察组60 37.26±5.76 17.34±3.41 18.13±3.0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很多压倒一切的患者都要接受长期治疗,从这里和社会上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易出现躯体应激机制的应激和自我管理的薄弱,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依赖性,削弱了患者的日常康复和健康训练,而患者最终停滞不前,最终患者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变得沉重。

ESPCS护理干预模式起源于照护模拟教育方法,通过各种模拟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沉浸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有利于临床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本研究采用ESPCS模式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实施ESPCS模式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了ESPCS模式的干预。

如上所述,ESPCS护理有效地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淑梅,杨秀兰,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
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04:297-300
[2]高阅春,何继强,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
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03:178-181
[3]毛静远,牛子长,等.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
医杂志,2011,11:958-961
[4]王勇,李中峰,等.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小型猪血清核磁共振代谢
组学的研究[J].分析化学,2011,08:1274-1278
[5]李洁,杨希立,等.老年冠心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
科杂志,2010,S1:20-23
[6]王彦鑫,张萌,等.ESPCS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我感
受负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6:1984-1985
[7]胡大一.积极推进心脏康复结合二级预防的综合医疗模式[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6):481.
[8]郭媛,彭然,许丹焰,等.心脏康复的适宜人群及其获益证据[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7):752-756.
[9]张抒扬.从我国心脏康复实践看专业心脏康复的发展方向[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3-4.
[10]张晓霞,李玉翠,常淑娟.系统的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7):544-546.
[11]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3):206-210.
[12]李楠,崔晓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果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547-1550.
[13]金风,赵秀芹,周爱霞.讲解-模拟-练习-实践-评价教学方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6,6(3):7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