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黄冈市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经典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速度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 m/s
B .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90 km/h
C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 m/s
D .“和谐号”动车从厦门到福州的速度是l60 km/h D
解析:D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故A 错误;
B .汽车速度计某时刻的读数是90km/h ,指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 错误;
C .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是10m/s ,为某一位置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 错误;
D .“和谐号”动车从厦门到福州的速度是160km/h ,对应的是一段位移,所以是平均速度,故D 正确;
故选D 。

2.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 ,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 .汽车的速度是30m/s C
解析:C
A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t 1=0.5s ,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超声波运动的时间是12
t ,距测速仪 110.534085m 22
t x v ⋅⨯=== 故A 错误;
B .同理,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20.334051m 22
t x v ⋅⨯=== 故B 错误;
CD .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 ,则汽车遇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
1200.50.31.1 1.0s 2222
t t t t -
+-+=== 汽车的位移 x =x 1-x 2=85-51=34m
所以汽车的速度
3434m/s 1.0
c x v t =
==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 .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
C .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
D .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B
解析:B
A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体积和质量无关,A 错误;
B .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忽略每一位同学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B 正确;
C .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不可以忽略每一位同学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 错误;
D .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不可以忽略同学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把该同学看做质点,D 错误。

故选B 。

4.从高出地面6m 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如图所示。

它上升10m 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

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10m ,6m
B .16m ,6m
C .26m ,6m
D .26m ,16m C
解析:C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球上升10m ,又下降16m ,故全过程的总路程是
10m 16m 26m s =+=
全过程的总位移是
6m x =-
则位移大小为6m 。

故选C 。

5.2020年10月29日上午9时30分枣阳一中的秋季运动会正式开始。

在此次运动会中,小明报名参加了400m 跑(且为最内圈跑道)和铅球两项比赛,已知小明400m 跑步的成绩为1分06秒,铅球成绩为12.1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9时3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 .1分06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 .小明400m 跑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78m/s
D .小明的铅球成绩12.1m 是指铅球位移为12.1m B
解析:B
A .9时30分指的是时刻,故A 错误;
B .成绩为1分06秒指的是时间间隔,故B 正确;
C .小明400m 跑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m 066s
x v t =
== 故C 错误; D .铅球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比赛成绩是抛出点的竖直投影点到落地点的距离,该距离要小于位移,故该成绩不是铅球的位移,故D 错误。

故选B 。

6.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空中燃放起璀璨的烟花,打出巨型“人民万岁”字样,如图所示。

若烟花竖直上升,则关于烟花上升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烟花的上升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烟花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烟花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烟花在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
解析:B
A .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速度大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 错误;
B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烟花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 正确
C .根据∆=∆v a t
可知加速度a 由速度的变化量v ∆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 ∆共同决定,v ∆虽然大,但t ∆更大时,a 可以很小,故C 错误;
D.在最高点,烟花的速度可以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7.质点甲、乙从同一起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当t=t1时刻,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B.当t=t1时刻,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C.在运动过程中,质点甲路程比质点乙的路程小
D.质点甲的加速度大于质点乙的加速度A
解析:A
A.当t=t1时刻,两质点的纵坐标相等,则位移相同,故A正确;
B.当t=t1时刻,两图线的斜率不等,则两质点的速度不同,故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在0-t1过程中,甲质点的位移比乙质点小;在t1后,甲质点的位移比乙质点大,故C错误;
D.两质点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8.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如果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就减小
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的
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
D.因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B
解析:B
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增加的很慢,但一定增加,A错误;
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无论加速度大小,物体的速度一定会减小,B正确;
C.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物体速度一定增加;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C错误;
D.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均匀变化,D错误。

故选B。

9.某段高速公路上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下面对牌上面数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位移大小
B .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路程
C .乙图上“120”的单位为m/s
D .乙图上“120”指的是平均速率的上限B
解析:B
AB .甲图上“40km”表示该处到渭南的路程,故A 错误,B 正确;
C .乙图上“120”的单位为km/h ,故C 错误;
D .乙图上“120”指的是瞬时速率的上限,故D 错误。

故选B 。

10.一只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10m/s ,当它在一条河水中逆流行驶经过一座桥下时,船上一木箱不慎掉入河水中,15min 后才被发现,立即掉头追赶,已知河水流速为4m/s ,则船从掉头到追上木箱,需要时间为( )
A .5min
B .10min
C .15min
D .20min C
解析:C
以木箱为参考系,小船来回时间相等,都是15min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二、填空题
11.一支队伍长100 m ,在匀速直线前进,通讯员从队尾追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又立即返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 m ,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员共用40 s ,比队伍多走了80 m 路程,则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是______,平均速度是______。

280m5m/s 解析:280m 5 m/s
[1]队伍前进了200 m ,而通讯员比队伍多走了80 m ,故全过程通讯员的路程为280 m 。

[2]根据位移的定义,通讯员的位移大小为200 m ,故平均速度大小为
5m/s x v t
== 12.如图所示为某一质点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物体
(1)在0-2秒内速度变化量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
(2)在2-3秒内速度变化量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
(3)在3-4秒内速度变化量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
(4)在4-6秒内速度变化量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
(5)质点在1秒末的速度是______;
(6)质点在5秒末的速度是______。

4m/s2m/s2-4m/s -4m/s2-4m/s -
4m/s24m/s4m/s22m/s -2m/s
解析:4m/s 2m/s 2 -4m/s -4m/s 2 -4m/s -4m/s 2 4m/s 4m/s 2 2m/s -2m/s
(1)[1]由图可知,在0-2秒内速度变化量为
1204m/s 04m/s v v v =-=-=
[2]加速度为
221124m/s 2m/s 2
v a t ∆=
==∆ (2)[3]同理在2-3秒内速度变化量为 △v 2=-4m/s
[4]加速度为
2222
4m/s v a t ∆=
=-∆ (3)[5]在3-4秒内速度变化量为 △v 3=-4m/s
[6]加速度为
2333
4m/s v a t ∆=
=-∆ (4)[7]在4-6秒内速度变化量为 △v 4=4m/s
[8]加速度为
2444
4m/s v a t ∆==∆ (5)[9]由图可知,质点在1秒末的速度是2m/s ;
(6)[10]由图可知,质点在5秒末的速度是-2m/s
13.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8.2 m/s ,这里的8.2 m/s 是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最后用时12.5s 冲过终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 m/s 。

瞬时速度8
解析:瞬时速度 8
[1]这里的8.2 m/s 是瞬时速度;
[2]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100m/s 8m/s 12.5
x v t === 14.某商场二层楼高4.56m ,一楼和二楼之间安装有“坡道式”自动扶梯,自动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其运行的速度是0.76m/s 。

一顾客在自动扶梯上站立不动由一层楼去二层楼购物,已知扶梯的运行速度不变,则该顾客乘扶梯从一楼到二楼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_____s 。

12
解析:12
由几何关系得自动扶梯的长度为
9.12m sin 30h s ==︒ 顾客乘扶梯从一楼到二楼,需要的时间为 12s s t v
== 15.以下情景中,哪些带下划线的物体可看成质点,哪些不能看成质点?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1)小敏观察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的肢体是如何分工的。

(______)
(2)小英测算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1min 爬行的路程。

(______)
(3)在跳水比赛中,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评分。

(______)
(4)教练在训练中观察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

(______)不能能不能不能
解析: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1)[1]小敏观察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的肢体是如何分工的,不能把蚂蚁看做质点,否则就肢体动作了。

(不能)
(2)[2]小英测算蚂蚁拖动饭粒时,蚂蚁1min 爬行的路程,蚂蚁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看做质点。

(能)
(3)[3]在跳水比赛中,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评分,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否则就没动作了。

(不能)
(4)[4]教练在训练中观察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否则就没动作了。

(不能)
16.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漏滴,每隔2.0s 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 点对齐,若从小车通过O 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 时,小车运动时间是___________s ,AH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如果小车匀速直线运动,打下点F 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0214250
解析:0 2.14 2.50
[1]若从小车通过O 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 时,小车运动时间为
7 2.0s 14.0s t =⨯=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AH 段的平均速度为 32.0 2.0m/s 2.14m/s 72
v -==⨯ [3]打下点F 时的速度就是EG 段的平均速度,为
26.016.0m/s 2.50m/s 22
F v -==⨯ 17.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______V 以下,电源频率为50Hz 时,每隔0.02s 打一次点,如果每打5次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

交流801
解析:交流 8
0.1
[1][2]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在8V 以下
[3]时间间隔
0.025s 0.1s T =⨯=
18.小球从距地面10m 高处落下,又被地面反弹回,在距下落处5m 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位移大小为______m ;15m5m
解析:15m 5m
[1]路程是物体通过的轨迹的长度,小球从10m 高处下落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5m ,而反弹到5m 高处通过的路程是15m ,故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15m
[2]位移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故位移大小为5m
19.某物体向东运动60m 后向西运动20m ,再向北运动30m ,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m ,位移为_____m ,方向为________.50东偏北37°
解析:50 东偏北37°
[1]如图,60m AB x =, 20m BC x =,30m CD x =
路程
60m 20m 30m 110m AB BC CD s x x x =++=++=
[2]总位移大小
22223040m 50m AC CD x x x =+=+=
[2]根据
303tan 404
θ=
= 即位移方向是东偏北37° 20.一个皮球从5m 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 。

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___m 。

5 解析:5
[1]通过得路程为轨迹长度
5m 1m 6m s =+=
[2]通过的位移为初末位置间距离
5m x =
三、解答题
21.我国自主研制了运-20重型运输机,飞机获得的升力大小F 可用F =kv 2描写,k 为系数;v 是飞机在平直跑道上的滑行速度,F 与飞机所受重力相等时的v 称为飞机的起飞离地速度,已知飞机质量为1.21×105kg 时,起飞离地速度为66m/s ;装载货物后质量为
1.69×105kg ,装载货物前后起飞离地时的k 值可视为不变。

(1)求飞机装载货物后的起飞离地速度大小;
(2)若该飞机装载货物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1521m 起飞离地,求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的时间。

解析:(1)78m/s ;(2)2m/s 2,39s
(1)设飞机装载货物前质量为m 1,起飞离地速度为v 1;装载货物后质量为m 2,起飞离地速度为v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飞机起飞离地应满足条件
211m g kv =
222m g kv =
解得
278m/s v =
(2)设飞机滑行距离为x ,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
222v ax =
2v at =
联立可得
22m/s a =
39s t =
22.一列火车以5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求
(1)隧道的长;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运动的时间。

解析:(1)0.5km ;(2)
1h 135
(1)设隧道的长为x 千米,则 0.1x vt +=
解得
0.5km x =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1500m 100m 400m x x L =-=-=车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10.41h h 54135
x t v === 23.汽车遇到紧急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 ,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2.2s 。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

求:
(1)反应过程的时间;
(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3)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1)0.7s ;(2)7.3m/s ;(3)10.3m/s
(1)反应过程的时间
1114s=0.7s 20
x t v =
= (2)制动过程的位移 x 2=30m-14m=16m
则平均速度大小
22216m/s 7.3m/s 2.2
x v t =
=≈ (3)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230m/s 10.3m/s 0.7 2.2
x v t t ==≈++ 24.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v 1=10 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前
13位移,以v 2=30 m/s 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
的位移,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18m/s
设全程的位移为s ,完成前
13位移所用时间为1t ,完成剩下23的位移所用时间为2t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s v t = 12t t t =+
11
3s
t v =
22
23s
t v =
联立并带入数据得 18m/s v =
25.一列队伍长L ,行进的速度为v ,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尾端跑到队伍排头,他的速度大小为u ,然后立即用与队伍行进时相同的速度大小返回队伍尾端。

求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回到尾端共需要多少时间?
(2)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了多少距离?
解析:(1)()()2u v L t v u v +=-;(2)()()
2u v L s u v +=- (1)设通讯员从队伍尾端跑到队伍排头需要时间1t ,则通讯员前进的距离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加上队伍的长度,如图所示,即
11ut L vt =+
求得
1L t u v
=-
设通讯员由排头返回队伍尾端需要时间2t ,则
22L vt vt =+
求得
22L t v
= 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尾端到重新回到队伍尾端共用时间
()()
1222u v L L L t t t u v v v u v +=+=
+=-- (2)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22()
u v L u v L s vt v v u v u v ++==⋅=-- 26.如图为甲、乙两个质点沿x 轴运动的v -t 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做怎样的运动;
(2)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 (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

解析:(1)甲做反方向的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在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后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2)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4/3
m s -和1m /s 2,方向甲的与规定方向相反,乙的与规定方向相同;(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甲乙速度相同。

(1)在v -t 图象中,可以判定甲做反方向的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在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减速到零后做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
(2)甲的加速度为
22044m /s m /s 33
v a t ∆--∆甲=
== 乙的加速度 ()2202m /s 1m /s 2
v a t --∆∆乙=== 方向甲的与规定方向相反,乙的与规定方向相同;
(3)甲、乙两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速度相同。

27.根据速度的定义x v t ∆=
∆,当t ∆极小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反映在位移—时间图像中,x t
∆∆就是图像上t 时刻对应点切线的斜率)。

类比瞬时速度的定义,请写出瞬时加速度的定义。

解析:加速度的定义∆=∆v a t ,t ∆极小时,v t
∆∆即为t 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反映在速度—时间图像中,v t
∆∆就是图像上t 时刻对应点切线的斜率)。

类比瞬时速度的定义:
加速度的定义∆=∆v a t ,t ∆极小时,v t
∆∆即为t 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反映在速度—时间图像
中,v t
∆∆就是图像上t 时刻对应点切线的斜率)。

28.一物体以v 1=2 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3 s 后又以v 2=6 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2 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2m/s ;2.2m/s
前5s 的位移为:
x 1=v 1t 1=2×5m=10m ,方向向东 最后2s 的位移为:
x 2=v 2t 2=6×2m=12m ,方向向西 所以总的位移:
x =x 2-x 1=12m-10m=2m ,方向向西 平均速度大小为:
2m/s 0.2m/s 532v ==++,方向向西 全程的路程为:
s =x 1+x 2=10m+12m=22m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率: 22
m/s 2.2m/s 532s
v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