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专项练习题1.名著阅读。

八(1)班正在举行名著《傅雷家书》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名著《傅雷家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是同学们对《傅雷家书》的发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从《傅雷家书》中,读到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傅雷那么严厉,却又不乏爱心。

B.读了《傅雷家书》,我也要像傅聪那样,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C.我是把这本书当作艺术修养读物来读的,其中谈美术、音乐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D.我喜欢傅雷先生的语言,他创造性地使用北京市民的口语,让人感觉新鲜、活泼。

(2)同学们拟把交流心得写成读后感,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为《傅雷家书》读后感拟一个标题。

示例:旧事重提,韵味醇厚——读《朝花夕拾》有感
(3)我们学习了《关雎》《蒹葭》等诗歌,引发了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做了怎样的指导?除了情感问题,还对哪些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指引?请结合名著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回答。

2.名著阅读。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语段中的文字选自《________》。

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的艺术家。

(2)联系整本书说说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达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1956年2月29日夜
②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③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

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

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④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

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⑤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⑥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

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纯洁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3.用原文语句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真正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

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

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

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

(节选自《傅雷家书》)5.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个怎样的父亲?结合内容简要说说。

6.面对人际交往,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而傅雷却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你认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7.“一本亭”推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

进入“一本亭”借书读书的同学需完成知识小问答,请你也来试一试。

①《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①下面是《傅雷家书》里的一段文字,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

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

音色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写出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
聪:
我再要和你说一遍:平日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

你必有许多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

这儿的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在觉醒,苦于没材料。

他们常来看我,和我谈天;我当然要尽量帮助他们,你身在国外,见闻既广,自己不断的在那里进步,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告诉我们。

同时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与速度。

此外,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孩子,你千万记住这些话,多多提笔!
(节选自《傅雷家书》)8.在这封信中,傅雷提醒儿子“平日多来信谈谈音乐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作答。

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10.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
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

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你有什么收获或体验。

(2)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傅聪1955年至1956年间曾在波兰参加肖邦竞赛荣获三等奖,并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得到众多美誉后产生了骄傲的心理,傅雷夫妇的书信使他及时找回了自我。

B.母亲曾告诫傅聪,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万要和气,也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傅雷希望傅聪将来不光是个演奏家,必须同时兼做教育家,所以思想、理智更需要长期训练,傅雷处处替傅聪作这方面的准备,更是为中国音乐界作准备。

D.傅雷对傅聪谈及修养应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

11.小松最近在读《傅雷家书》,他发现在这本书中,傅雷曾用长篇文字和傅聪探讨中国古代诗词和诗人。

有两个问题小松想和你一起探究。

七月二十七日深夜——二十八日午夜
你车上的信写得很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好信。

你说到李、杜的分别,的确如此。

写实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

短处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灵动的韵致。

但杜也有极浑成的诗,例如“风急天高狼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首胸襟意境都与李白相仿佛。

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

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

这是时代使然,无法可想的。

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

杜甫有许多田园诗,虽然受渊明影响,但比较之下,似乎也“隔”(王国维语)了一层。

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底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

(选自《傅雷家书》)
(1)傅雷认为李白与杜甫的诗谁更胜一筹?结合语段说说你的理解。

(2)除了文学艺术的交流,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给傅聪哪些做人方面的指导?
12.(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是傅雷的教育观念。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雷教育傅聪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因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A_________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木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国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请结合语段,说说作者在家书中提到的人物A是谁?举这位艺术家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3)傅雷对儿子的成长倾注满腔心血,《傅雷家书》中处处体现傅雷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和“读书的教诲”,请各举一事例。

(选文中的除外)
13.本学期我们学了《傅雷家书》,在一封封书信中感受到父子情深。

(1)读整本书,一定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小高同学在阅读《傅雷家书》时,被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那深沉而温暖的父爱吸引,请你细心揣摩小高选择的语段,思考下列问题: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到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语言特色考虑,填入横线处的应是下面哪一句。

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我认为选项( )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小明在《傅雷家书》的读书交流
会上,想就“感动自己的父爱”发表感言,请你协助小明,想一想哪些内容
..适合这个阅读目的?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 [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
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14.这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傅雷对此进行怎样的评价?
15.在这封信中,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16.文段结尾说“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劝诫儿子?你在生活与学习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7.阅读下面一段书信并思考:这段文字主要强调日常生活中哪方面的教子之道?体现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

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

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选自《傅雷家书》
18.阅读《傅雷家书》选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安慰你,又该谁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
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的),拿出这封信重读几遍。

(1)从选文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3)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19.阅读《傅雷家书》中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A.《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书中傅雷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B.《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以及如何对待生活。

“赤子之心”是其贯穿的精神,也是傅雷做人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C.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等,表现出他对儿子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关注。

D.傅雷夫妇的骨灰安葬在他们的家乡—上海浦东,而墓碑的正面则镌刻着《傅雷家书》中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20.仿照下面“名家评论”《傅雷家书》,请你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也为这部名著写几句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字数60字左右)
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中研究教育
子女的方法,人才学家从中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文学家从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从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从中探索20世纪至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广大读者则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

《傅雷家书》,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叶永烈
21.(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音乐家,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B.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做人第一,学问第一,真理第一。

C.傅雷建议儿子读《矛盾论》和《实践论》,从中了解马列主义及辩证法,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

D.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兴趣”时,是以听贝多芬的音乐为例子。

(2)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我做父亲的一项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工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回过来说,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也许对你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帮助的。

结合原著谈谈“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具体指什么事情?傅雷认为“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帮助的”指哪一点?
2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你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游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
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去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告诉了儿子怎样的生活道理?
(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作者连用三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
(3)“……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