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试题及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题试题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藏国,超细钨粉是生产硬质合金所必须的原料。
(1)工业上可以采用铝热还原法生产钨铁合金,已知:
①WO3(s)+2Al(s)=W(s)+Al2O3(s) ∆H1
②3Fe3O4(s)+8Al(s)=9Fe(s)+4Al2O3(s) ∆H2
则四氧化三铁与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反应热写为∆H3并用含△H1、A H2的代数式表示);在反应②中若有0.1molFe3O4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___mol。
(2)自然界中钨主要存在于黑钨矿中(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从中制备出黄钨(WO3)后再用H2逐级还原:WO3→WO2.90→WO2.72→WO2→W,总反应为
3H2(g)+WO3(s)ƒW(s)+3H2O(g) ∆H,实验测得一定条件下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该反应的∆H____(填“>”或“<”)0;a点处的v正___v逆(填“>”“<”或“=”)。
②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填序号)。
A.v正(H2)=v逆(H2O)
B.加入WO3,则H2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容器内压强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③由图可知900K,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_,K p(900K)=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
算,已知:平衡分压=p总×气体物质的量分数)。
④已知在高温下,氧化钨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挥发性极强的水钨化合物WO2(OH)2,因此在反应中要适当加快氢气的流速,原因是__。
【答案】3Fe3O4(s)+4W(s)=9Fe(s)+4WO3(s) △H3=△H2-4△H1 0.8 > > BD 75% 27
加快氢气的流速可以脱除氢气中的水蒸汽,提高钨的产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WO3(s)+2Al(s)=W(s)+Al2O3(s) ∆H1
②3Fe3O4(s)+8Al(s)=9Fe(s)+4Al2O3(s) ∆H2
由盖斯定律:①-②×4,则四氧化三铁与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Fe3O4(s)+4W(s)=9Fe(s)+4WO3(s) △H3=△H2-4△H1(反应热写为∆H3并用含△H1、A H2的代数式表示);在反应②中若
有0.1molFe3O4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8
3
×3×0.1mol=0.8mol。
故答案为:3Fe3O4(s)+
4W(s)=9Fe(s)+4WO 3(s) △H 3=△H 2-4△H 1;0.8;
(2)①由图可知,3H 2(g)+WO 3(s)ƒW(s)+3H 2O(g) 随温度升高,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平衡正向进行,正向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 >0;a 点要达平衡状态,氢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反应正向进行,a 点处的v 正>v 逆 。
故答案为:>;>; ②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A .氢气消耗的速率与水消耗的速率相等,v 正(H 2)=v 逆(H 2O),故A 正确;
B .WO 3是固体,加入WO 3,则H 2的转化率不变,故B 错误;
C .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同,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 正确;
D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变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D ;
③由图可知900K ,M 点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25%,设氢气的起始量为3mol ,转化率为x ,氢气的变化量为3xmol ,列出三段式:
()()()()
232333333330H g WO s W s H O g x x x
x
++-ƒ开始转化平衡
则有
33100%25%3
x
-⨯= ,x=0.75,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为75%; 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气体分压=气体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水蒸汽的
分压为p 总×0.75,氢气的分压为p 总×0.25,K p (900K)=33
3
0.75=30.25
=27。
故答案为:75%;27;
④在高温下,氧化钨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挥发性极强的水钨化合物WO 2(OH)2,因此在反应中要适当加快氢气的流速,原因是加快氢气的流速可以脱除氢气中的水蒸汽,提高钨的产率。
故答案为:加快氢气的流速可以脱除氢气中的水蒸汽,提高钨的产率。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盖斯定律计算焓变、化学平衡三段法、转化率及K p 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难点(2)③列出三段式,利用K p 的定义进行计算。
2.(1)SO 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 SO 2。
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SO 2(g)+NH 3·
H 2O(aq)=NH 4HSO 3(aq) ΔH 1=a kJ/mol ; ②NH 3·
H 2O(aq)+ NH 4HSO 3(aq)=(NH 4)2SO 3(ag)+H 2O(l) ΔH 2=b kJ/mol ; ③2(NH 4)2SO 3(aq)+O 2(g)=2(NH 4)2SO 4(aq) ΔH 3=c kJ/mol 。
则反应 2SO 2(g)+4NH 3·
H 2O(aq)+O 2(g)=2(NH 4)2SO 4(aq)+2H 2O(l)的 ΔH=____kJ/mol 。
(2)SO 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燃煤脱硫原理为 2CaO(s)+2SO 2(g)+O 2(g)⇌2CaSO 4(s)。
向
10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 CaO ,并通入 2mol SO 2 和 lmol O 2 发生上述反应,2min 时达平衡,此时 CaSO 4 为1.8mol 。
0〜2min 内,用 SO 2 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 2)=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上述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 SO 2 的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NO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净化原理为:2NO(g)+2CO(g)⇌N 2(g)+2CO 2(g)
ΔH=−746.8kJ/mol 。
实验测得,v 正=k 正·c 2(NO)·c 2(CO),v 逆=k 逆·c(N 2)·c 2(C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 正增大的倍数____(填“>”“<”或“=”)k 逆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1mol NO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40%,则k 正︰k 逆=____。
(4)以连二硫酸根(S 2O 42-)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 ,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 NH 4+,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 0.3mol e -,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mL 。
(5)欲用 5L Na 2CO 3 溶液将 23.3g BaSO 4 固体全都转化为 BaCO 3,则所用的 Na 2CO 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
[已知:常温下K(BaSO 4)=1×10−7、K(BaCO 3)=2.5×10−6]。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2a+2b+c 0.09mol/(L·min) 增大 ﹤ 20
81
2SO 32-+4H ++2e - =S 2O 42-+2H 2O 1344 0.52mol/L 【解析】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 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据此解答;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 v =正逆故
222222(CO )
(NO)k c(N )c k c c (N )K ⨯==⨯正逆,平衡时()2c N 0.2mol /L =,()2c CO 0.4mol /L =,据此解答;
(4)①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从图中找出阴极反应物,写它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写出关系式,按电子数守恒,求出一氧化氮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5) n(BaSO 4)=
23.3g
233g/mol
=0.1mol ,将0.1mol 硫酸钡溶解于5L 溶液中,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
浓度为xmol/L 的Na 2CO 3溶液,当BaSO 4完全溶解后,所得5L 溶液中c(SO 42-)=0.02mol/L ,此时溶液中c(CO 32-)=(x-0.02)mol/L ,由BaSO 4+CO 32-=BaCO 3+SO 42-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
()()
()()2227444622233
3c SO c SO c Ba sp BaSO 1100.02
0.04sp BaCO 2.510x 0.02
c CO c CO c Ba K K K -
-+
---
-+⨯=
=
====⨯-。
【详解】
(1)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①×2+②×2+③得:
()()()()()232242422SO g 4NH H O aq O g 2(NH )SO aq 2H O l +⋅+=+,故该反应的()2a 2b c KJ /mol H =++V ,故答案为:2a+2b+c ;
(2)生成CaSO 4物质的量为1.8mol 的同时消耗SO 2的物质的量为1.8mol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SO 2)=1.8/(10×2)mol/(L·
min)=0.09 mol/(L·min);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 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故答案为:0.09mol/(L·min);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浓度不变,故k 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 逆增大的倍数,故答案为:<;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 v =正逆故222222
(CO )(NO)k c(N )c k c c (N )
K ⨯==⨯正逆,平衡时()2N 0.2mol /L c =,()2CO 0.4mol /L c =,则
222222222(CO )(NO)(k c(N )c 0.20.420k c c 0.60.68N )1⨯⨯===⨯⨯正逆,故答案为:20
81
; (4) ①由图可知,阴极区通入液体主要含SO 32-,流出主要含S 2O 42-,所以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SO 32-+4H ++2e -=S 2O 42-+2H 2O ,故答案为:2SO 32-+4H ++2e -=S 2O 42-+2H 2O ;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区n (SO 32-)减少了0.3mol ,此过程转移0.3mole −;由于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 4+,NO ~NH 4+~5e −,若电路中转移转移0.3mole −,消耗NO0.06mol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O)=0.06mol×22.4L/mol=1.344L=1344mL ,故答案为:1344;
(5)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 的23Na CO 溶液,当4BaSO 完全溶解后,所得5L 溶液中
()2-4c SO =0.02mol/L ,此时溶液中()
()2-3c CO =x-0.02mol/L ,由
()()()()2-2-4334BaSO s +CO aq =BaCO s +SO aq 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
()()
()()
()()2227444622233
3c SO c SO c Ba sp BaSO 1100.02
0.04sp BaCO 2.510x 0.02
c CO c CO c Ba K K K -
-+
---
-+⨯=
=
====⨯-,解得x=0.52mol/L ,故答案为:0.52mol/L 。
3.水蒸汽催化重整生物油是未来工业化制氢的可行方案。
以乙酸为模型物进行研究,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H 3COOH (g )+2H 2O (g )⇌2CO 2(g )+4H 2(g ) △H 1 Ⅱ.CH 3COOH (g )⇌2CO (g )+2H 2(g ) △H 2 Ⅲ.CO 2(g )+H 2(g )⇌CO (g )+H 2O (g ) △H 3 回答下列问题:
(1)用△H 1、△H 2表示,△H 3=___。
(2)重整反应的含碳产物产率、H 2产率随温度、水与乙酸投料比(S/C )的变化关系如图(a )、(b )所示。
①由图(a )可知,制备H 2最佳的温度约为___。
②由图(b )可知,H 2产率随S/C 增大而___(填“增大”或“减小”)。
(3)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H 和H 2O 混合气体,若仅发生反应Ⅰ至平衡状态,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CH 3COOH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
(4)反应体系常生成积碳。
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答案】
21
H -H 2
V V 800℃ 增大 40% C(s)+H 2O (g)CO(g)+H 2(g)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反应Ⅲ=1
2(反应Ⅱ-反应Ⅰ),由盖斯定律可得213-2
H H H ∆∆∆=,故答案为:
21
-2
H H ∆∆; (2)①由图(a)可知,制备H 2在800℃时,达到最高转化率,则制备氢气最佳的温度约为800℃,故答案为:800℃;
②由图(b)可知,S/C 增大时,反应I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III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体系中的H 2的量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3)设CH 3COOH 和H 2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平衡时,反应了CH 3COOH x mol ,列三段式
有:
()()()()()()()
3222CH COOH g +2H O g 2CO g + 4H g mol 1100mol x 2x 2x 4x mol 1-x
1-2x
2x
4x
ƒ
起始转化平衡
测得H 2的体积分数为50%,则41
112242
x x x x x =-+-++,计算得x=0.4mol ,醋酸的转
化率为:
0.4mol
100%1mol
⨯=40%,即CH 3COOH 平衡转化率为40%,故答案为:40%; (4)当温度一定时,随着S/C 增加,积碳量逐渐减小,是由于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CO 和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H 2O (g)CO(g)+H 2(g),故答案为:
C(s)+H 2O (g)
CO(g)+H 2(g);
4.秋冬季是雾霾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1)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 ,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已知: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ΔH=-574kJ·mol −1 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ΔH=-1160kJ·mol −1
甲烷直接将NO 2还原为N 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理为2NO(g)+2CO(g)
N 2(g)+2CO
2(g)ΔH<0
T ℃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 和CO 充入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①已知: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体系的总压强,T ℃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 ,则T ℃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 p =_______;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NO 和CO 2各0.3mol ,平衡将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15min 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填序号)
A .增大CO 浓度
B .升温
C .减小容器体积
D .加入催化剂
(3)工业上常采用“碱溶液吸收”的方法来同时吸收SO 2,和氮的氧化物气体(NO x ),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得到Na 2SO 3、NaHSO 3、NaNO 2、NaNO 3等溶液。
已知:常温下,HNO 2的电离常数为K a =7×10-4,H 2SO 3的电离常数为K a1=1.2×10-2、K a2=5.8×10-8。
①常温下,相同浓度的Na 2SO 3、NaNO 2溶液中pH 较大的是______溶液。
②常温下,NaHSO 3显___性(填“酸”“碱”或“中”,判断的理由是(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____。
(4)铈元素(Ce)是镧系金属中自然丰度最高的一种,常见有+3、+4两种价态。
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 ,可以被含Ce 4+的溶液吸收,生成NO 2-、NO 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可采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再生Ce 4+,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Ce 4+从电解槽的_____(填字母代号)口流出。
②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ΔH =-867kJ·
mol −1 0.0875(MPa)-1或7
80
(MPa)-1 不 AC Na 2SO 3 酸 因为HSO 3-的电离常数K a2=5.8×10-8,水解常数K h =
w
a2
K K ≈8.3×10-13,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 a 2NO 2-+8H ++6e −=N 2↑+4H 2O 【解析】 【分析】
(4)电解过程中Ce 3+在阳极失电子,变为Ce 4+,则b 进Ce 3+,a 出Ce 4+,NO 2-在阴极得电子变为N 2,则d 进NO 2-,c 出N 2。
【详解】
(1)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 1=-574kJ·mol −1 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ΔH 2=-1160kJ·
mol −1 +2①②得: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ΔH =-1-1(-574kJ mol )+(-1160kJ mol 2
)
⋅⋅=-867kJ·mol −1,故答案为: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ΔH =-867kJ·mol −1; (2)①由图可知,NO 起始物质的量为0.4mol ,0到15min 共减少了0.2mol ,则
222NO(g)+2CO(g)N (g)+2CO (g)
/mol 0.40.400/mol 0.20.20.10.2/mol
0.2
0.2
0.1
0.2
垐垐?噲垐?催化剂起始值变化值平衡值,平衡时p(NO)=
20MPa×
0.2
0.2+0.2+0.1+0.2=407MPa ,同理可得:p(CO)=407
MPa ,p(N 2)=207MPa ,p(CO 2)
=407MPa ,所以K p =()()()()2
2222
p CO p N p NO p CO ⨯⨯=2
224020MPa MPa 774040MPa MPa 77
⨯⨯(
)()()
=0.0875(MPa)-1或7
80
(MPa)-1。
再向容器中充入NO 和CO 2各0.3mol ,加入的NO 和CO 2物质的量相等,那么二者引起压强增大量相等,假设二者引起的压强增量分别为p ,则
Qc=2
224020MPa+p MPa
774040MPa+p MPa 77
⨯⨯(
)()()=
780(MPa)-1,Qc=Kp ,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0.0875(MPa)-1或
7
80
(MPa)-1;不; ②由图可知NO 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A .增大CO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 物质的量减小,A 正确;
B .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 物质的量增大,B 错误;
C .减小容器体积,等同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 物质的量减小,C 正确;
D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NO 物质的量不变,D 错误; 故答案为:AC ;
(3)①HNO 2的电离常数为K a =7×10-4,H 2SO 3的电离常数为K a1=1.2×10-2、K a2=5.8×10-8可知,HNO 2的酸性强于HSO 3-的酸性,则NO 2-的水解程度小于SO 32-,所以相同浓度的Na 2SO 3、NaNO 2溶液,Na 2SO 3的碱性更强,pH 更大,故答案为:Na 2SO 3;
②HSO 3-+H 2O ƒH 2SO 3,K a2×K h =K w ,故HSO 3-的水解常数K h =-14-2
10
1.210
⨯≈8.3×10-13,又因为HSO 3-的电离常数K a2=5.8×10-8,所以,HSO 3-的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常温下,NaHSO 3显酸性,故答案为:酸;因为
HSO 3-的电离常数
K a2=5.8×10-8
,水解常数K h =w
a2
K K ≈8.3×10-13,
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
(4)①生成Ce 4+,则Ce 3+-e -= Ce 4+,Ce 4+在阳极生成,从a 口流出,故答案为:a ; ②NO 2-转化为无毒物质,则NO 2-在阴极得电子,转化为N 2,结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可得阴极电极反应为:2NO 2-+8H ++6e −=N 2↑+4H 2O ,故答案为:2NO 2-+8H ++6e −=N 2↑+4H 2O 。
【点睛】
K a ×K h =K w ,越弱越水解。
5.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一氯胺(NH 2Cl )是饮用水的二级消毒剂,水解生成一种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
①NH 2Cl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②NH 2Cl 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 2和CO 均为燃煤产生的烟道气中有害成分,在催化作用下可利用二者相互反应进
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硫。
有关资料如图1所示。
则:
①常温常压下,质量均为11.2g 的CO (g )和S (s )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 2(g )或SO 2(g ),放出的热量前者比后者多________kJ 。
②SO 2(g )+2CO (g )=S (s )+2CO 2(g ) △H=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 2和3.0molH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如下转化:CO 2(g )+3H 2(g )=CH 3OH (g )+H 2O (g ) △H=-xkJ/mol x>0)。
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 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__________(选填“I”、“Ⅱ”或“Ⅲ”);b 点v(正)___v(逆)(选填“>”、“<”或“=”)
②此反应在a 点时已达到平衡状态,a 点的转化率比c 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常温下,H 2CO 3的电离常数为:K a1=4×10-7,K a2=4×10-
11。
已知0.1mol/LNH 4HCO 3溶液
的pH=8,则在此溶液中:
①下列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c(NH 4+)>c(HCO 3-)>c(OH -)>c(H +) B .c(NH 4+)+c(NH 3·H 2O)=c(HCO 3-)+c(H 2CO 3) C .c(H 2CO 3)-c(CO 32-)-c(NH 3·H 2O)=9.9×10-7mol·L -1 ②
232-3c(H CO )
c(CO )
=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 NH 2Cl +H 2O=NH 3+HClO (或NH 2Cl +2H 2O=NH 3·
H 2O +HClO ) 9.6 +270.0kJ/mol I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 6.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发生水解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不发生变化,一氯胺(NH 2Cl )水解时能生成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HClO ),可知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水解的方程式为:NH 2Cl+H 2O=NH 3+HClO (或NH 2Cl +2H 2O=NH 3·H 2O +HClO ),故答案为:+1;NH 2Cl+H 2O=NH 3+HClO (或NH 2Cl +2H 2O=NH 3·H 2O +HClO ); (2)11.2gCO 的物质的量为0.4mol ,完全燃烧生成CO 2放出的热量为
283.0kJ×0.4=113.2kJ ;11.2gS 的物质的量为0.35mol ,完全燃烧生成SO 2放出的热量为296.0kJ×0.35=103.6kJ ,前者比后者放出的热量多9.6kJ ;SO 2(g )+2CO (g )=S (s )+2CO 2(g ) △H=296.0kJ/mol -283.0kJ/mol×2=+270.0kJ/mol ;故答案为:9.6;+270.0kJ/mol ; (3)根据图2,相同温度时,在催化剂Ⅰ的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CO 2的转化率最大,因此催化剂Ⅰ的效果最好;b 点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CO 2的转化率还会继续增加,反应
正向进行,因此v(正)>v(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 点时达到平衡,从a 点到c 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 2的转化率下降,故答案为:Ⅰ;>;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4)0.1mol/LNH 4HCO 3溶液中,NH 4+水解:NH 4++H 2O NH 3·H 2O+H +,HCO 3-水解:HCO 3-
+H 2O
H 2CO 3+OH -,溶液pH=8,说明HCO 3-水解的程度更大;
①A. 由于NH 4HCO 3溶液中HCO 3-水解的程度更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H 4+)>c(HCO 3-
)>c(OH -)>c(H +),A 项正确;
B.NH 4+达到水解平衡后,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NH 4+、NH 3·H 2O ,HCO 3-达到电离、水解平衡后,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HCO 3-、CO 32-、H 2CO 3,因此物料守恒式为:c(NH 4
+
)+c(NH 3·H 2O)=c(HCO 3-)+c(H 2CO 3)+c(CO 32-),B 项错误;
C.列出电荷守恒式:c(NH 4+)+c(H +)=c(HCO 3-)+2c(CO 32-)+c(OH -),与上述物料守恒式联立,得到:c(NH 3·
H 2O) +c(CO 32-)+c(OH -)= c(H +)+ c(H 2CO 3),则c(H 2CO 3)-c(CO 32-)-c(NH 3·H 2O)=c(OH -)-c(H +)=10-6 mol·
L -1-10-8 mol·L -1=9.9×10-7mol·L -1,C 项正确;故答案为:B ; ②232-3c(H CO )c(CO )=-2+
233-
+2-+
33c(H CO )c(HCO )××c (H )c(HCO )c(H )c(CO )c(H )⋅⋅=2+12
c (H )Ka Ka ⋅=6.25,故答案为:6.25。
【点睛】
在水溶液中,若要计算两种离子的浓度之比,往往可从平衡常数的角度思考,将公式进行变换,得到有关平衡常数及c(H +)、c(OH -)的式子,再代入数据计算:
要计算232-3c(H CO )c(CO )
,K a1的表达式分母是c(H 2CO 3),K a2的表达式分子中有c(CO 32-)这一项,因此把K a1、K a2的表达式取倒数相乘,再乘c(H +)的平方,可推导出公式
232-3c(H CO )c(CO )=-2+
233-+2-+33c(H CO )c(HCO )××c (H )c(HCO )c(H )c(CO )c(H )
⋅⋅=2+12c (H )Ka Ka ⋅
6.碳和氮的氢化物是广泛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 2(g)2NH 3(g) △H=-92.2kJ/mol ,反应过程中能量
变化如图I 所示。
①氨分解:2NH 3(g)N 2(g)+3H 2(g)的活化能为_________kJ/mol
②合成氨时加入铁粉可以加快生成NH 3的速率,在图I 中画出加入铁粉后的能量变化曲线。
_______
(2)联氨作火箭燃料的反应为:2N 2H 4(l)+N 2O 4(l)=3N 2(g)+4H 2O(g) △H 1
已知:2O 2(g)+N 2(g)=N 2O 4(1) △H 2 N 2H 4(1)+O 2(g)=N 2(g)+2H 2O(g) △H 3
上述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 1=____。
某新型火箭用液氧/煤油代替联氨/N 2O 4,这种替换可能的好处是___(一条即可)。
(3)天然气制氢气是工业上制氢气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反应如下:
i .CH 4(g)+H 2O(g)
CO(g)+3H 2(g) ΔH=-+206.4kJ/mol , ii .CO(g)+ H 2O(g)CO 2(g)+H 2(g) ΔH=-41.0kJ/mol
在一定温度下,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CH 4和2amolH 2O 发生反应,t min 时反应达平衡,测得容器内CObmol 、CO 2cmol 。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可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 .CO 的体积分数不变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 .3v(CH 4)=v(H 2) D
.2n(CO)n(H )不再变化 ②0~tmin 反应速率v(CO 2)=_____,CH 4的的转化率为_____,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______。
③图Ⅱ中T ℃之后c(CO 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427.2 2△H 3-△H 2 环境污染小(或成本低) AD c 2t mol/(L·min) b+c a
×100% c(3b+4c)b(2a-b-2c) T ℃之后,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是影响c (CO 2)的主要因素,故c (CO 2)减小
【解析】
【分析】
(1)①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 =—(E a2—E a1);
②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即E a 、E a1均减小,但反应热不变; (2)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可得;液氧/煤油所用原料成本低,无毒;
(3)①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②依据题给数据,建立三段式,结合速率、转化率和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可得; ③反应i 为吸热反应,反应ii 为放热反应,由图Ⅱ可知T ℃时反应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i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ii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对c (CO 2)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
【详解】
(1)①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 =—(E a2—E a1),由图可知E a1=335.0 kJ /mol ,则合成氨反应△H =—(E a2—335.0 kJ /mol )=—92.2kJ /mol ,E a2=427.2 kJ /mol ,即
2NH 3(g )N 2(g )+3H 2(g )的活化能为427.2 kJ /mol ,故答案为427.2;
②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即E a 、E a1均减小,但反应热不变,则加入铁粉后的能量变化曲线为,故答案为; (2)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由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①,则△H 1=2△H 3-△H 2;用液氧/煤油代替联氨/N 2O 4的主要原因是液氧/煤油所用原料成本低,无毒,对环境污染小,故答案为2△H 3-△H 2;环境污染小;
(3)①A 、CO 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平衡前后气体质量是不变的,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中,整个反应过程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是不变的,不可作为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故错误;
C 、3v (CH 4)=v (H 2)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可作为判断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故错误;
D 、2n(CO)n(H )
不再变化,说明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中CO 和H 2的浓度不在变化,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AD 正确,故答案为AD ;
②设反应i 生成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由题给条件建立如下三段式:
CH 4(g )+H 2O (g )CO (g )+3H 2(g )
起(mol ) a 2a 0 0
变(mol ) x x x 3x
平(mol ) a —x 2a —x x 3x
CO (g )+ H 2O (g )CO 2(g )+H 2(g )
起(mol ) x 2a —x 0 3x
变(mol ) c c c c
平(mol ) x —c 2a —x —c c 3x +c
0~tmin 内,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为cmol ,浓度的变化量为
c 2 mol /L ,则反应速率v (CO 2)= c 2t mol /(L ·min );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bmol ,则有x —c =b ,x =c +b ,CH 4的转化率为
b+c a ×100%;平衡时,c (CO )为b 2 mol /L ,c (H 2O )为2a-b-2c 2
mol /L ,c (CO 2)为2c mol /L ,c (H 2
O )为3b+4c 2
mol /L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 =222c CO c H c CO c H O (
)()()()=3b+4c 22b 2a-b-2c 22
c ⨯⨯=c(3b+4c)b(2a-b-2c),故答案为c 2t mol /(L ·min );b+c a
×100%;c(3b+4c)b(2a-b-2c); ③反应i 为吸热反应,反应ii 为放热反应,由图Ⅱ可知T ℃时反应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反应i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浓度增大,使二氧化碳浓度有增大的趋势,反应ii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二氧化碳浓度有减小的趋势,由于温度对c (CO 2)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所以c (CO 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T ℃之后,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是影响c (CO 2)的主要因素,故c (CO 2)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热与活化能的关系、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计算为解答的关键。
7.工业上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 ,还含有一定量的Zn 、Fe 、SiO 2、CaO 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下:
(1)请写出一种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I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除铁时,控制不同的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的滤渣II 。
已知滤渣II 的成分与温度、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若控制温度40℃、pH=8,则滤渣II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控制温度80℃、pH=2,可得到黄铁矾钠[Na2Fe6(SO4)4(OH)12](图中阴影部分),写出生成黄铁矾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除铁后所得100 mL溶液中c(Ca2+)=0.01mol·L-1,加入100 mL NH4F溶液,使Ca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Ca2+)=1×10-5mol·L-1,则所加c(NH4F)=_________mol·L-1。
[已知K sp(CaF2)=5.29×10-9]
(4)加入有机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镀镍试剂的化学式为M x Ni(SO4)y(M为+1价阳离子,Ni为+2价,x、y均为正整数)。
为测定该镀镍试剂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I.称量28.7g镀镍试剂,配制100 mL溶液A;
Ⅱ.准确量取10.00 mL溶液A,用0.40 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
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mL;
Ⅲ.另取10.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4.66g。
①配制100 mL镀镍试剂时,需要的仪器除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镀镍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废镍催化剂粉碎、适当加热,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或搅拌等SiO2、CaSO4FeOOH 2Na++3ClO- +6Fe2++4SO42-+9H2O =Na2Fe6(SO4)4(OH)12↓+3Cl-+6H+6.6×10-2除去溶液中的Zn2+100 mL容量瓶(NH4)2Ni(SO4)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废镍催化剂中SiO2与硫酸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的产物CaSO4微溶于水;(2)根据滤渣II的成分与温度、pH的关系图,可知控制温度40℃、pH=8时,滤渣II的主要成分;
②Na2Fe6(SO4)4(OH)12中铁元素化合价是+3,可知ClO-把Fe2+氧化为Fe3+,同时生成
Na2Fe6(SO4)4(OH)12沉淀;(3)根据方程式Ca2++2F-= CaF2↓,沉淀Ca2+消耗0.002mol
NH4F ,根据K sp(CaF2)=5.29×10-9,沉淀Ca2+后,溶液中c(F-)=;(4)根据流程图,加入有机萃取剂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Zn2+;(5)①根据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分析需要的仪器;②根据Ni2++H2Y2-=NiY2-+2H+计算Ni2+的物质的量,根据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根据10.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4.66g,可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根据n(Ni2+):n(SO42-)计算y值,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计算x值,最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升高温度、把废镍催化剂粉碎、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或搅拌等,都可以提高“酸浸”速率;废镍催化剂中SiO2与硫酸不反应,CaO与硫酸反应的产物CaSO4微溶于水,所以滤渣I的成分是SiO2、CaSO4;(2) ①根据滤渣II的成分与温度、pH的关系图,可知控制温度40℃、pH=8时,滤渣II的主要成分是FeOOH;
②Na2Fe6(SO4)4(OH)12中铁元素化合价是+3,可知ClO-把Fe2+氧化为Fe3+,同时生成
Na2Fe6(SO4)4(OH)12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3ClO- +6Fe2+ +4SO42-
+9H2O =Na2Fe6(SO4)4(OH)12↓+3Cl-+6H+;(3)根据方程式Ca2++2F-= CaF2↓,沉淀Ca2+消耗
0.002mol NH4F ,根据K sp(CaF2)=5.29×10-9,沉淀Ca2+后,溶液中c(F-)=,设加入c(NH4F)=c mol·L-1,则 =;c=6.6×10-2;(4)根据流
程图,加入有机萃取剂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Zn2+;(5)①根据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100mL容量瓶;②根据Ni2++H2Y2-=NiY2-+2H+,n(Ni2+)=0.025L0.4 mol·L-
1=0.01mol ,根据,M x Ni(SO4)y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0 mL溶液A,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硫酸钡4.66g,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
0.02mol,根据n(Ni2+):n(SO42-)=1:y,则y=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x=2,设 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则2a+59+96=287;a=18,所以M是NH4+,该镀镍试剂的化学式为(NH4)2Ni(SO4)2。
8.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 x(主要是NO和NO2)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Pl-g-C3N4光催化氧化法脱除NO的过程如图-1所示。
在酸性水溶液中,光催化脱除原理和电化学反应原理类似。
g-C3N4端的反应:O2+2H++2e-=H2O2,Pl端的反应:___。
(2)次氯酸盐脱除NO的主要过程如下:
①NO+HClO=NO2+HCl
②NO+NO2+H2O2HNO2
③HClO+HNO2=HNO3+HCl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
a.烟气中含有的少量O2能提高NO的脱除率
b.NO2单独存在时不能被脱除
c.脱除过程中,次氯酸盐溶液的pH下降
(3)NaClO溶液能有效脱除NO。
25℃时,NO的脱除率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pH=4时,NO的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①25℃时,随着pH 降低,NO 的脱除率增大的原因:___。
②pH=4时,60~80℃NO 的脱除率下降的原因:___。
(4)一定条件下,将一定浓度NO x (NO 2和NO 的混合气体)通入Ca(OH)2悬浊液中,改变2n(NO )
n(NO),NO x 的去除率如图-4所示。
已知:NO 与Ca(OH)2不反应;
NO x 的去除率=1-2x 2x Ca(OH)NO Ca(OH)NO 从悬浊液中逸出的的物质的量通入悬浊液中的物质的量
×100% ①2n(NO )n(NO)
在0.3-0.5之间,NO 吸收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②当2n(NO )n(NO)
大于1.4时,NO 2去除率升高,但NO 去除率却降价。
其可能的原因是___。
③O 3与NO 反应的方程式为:NO+O 3=NO 2+O 2,(该条件下不考虑O 2与NO 的反应)。
保持NO 的初始浓度不变,改变n(O 3)/n(N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Ca(OH)2悬浊液中吸
收。
为节省O 3的用量,又能保持NO x 总去除效果好,则3n(O )n(NO)
合适的值范围为___。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NO−2e -+H 2O=2H ++NO 2 ac pH 降低,ClO -+H +=HClO ,溶液中c(HClO)增大 HClO 受热分解,溶液中c(HClO)减小 NO+NO 2+Ca(OH)2=Ca 2++2NO 2-+H 2O NO 2量太多,剩余的NO 2和水反应生成NO 逸出,导致NO 去除率降低 0.55~0.58
【解析】
【分析】
(1)g-C 3N 4端得电子,那么Pl 端失电子,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写P1端离子方程式;
(2)次氯酸盐脱除NO 的主要过程可看出,脱NO 的本质是转换成HNO 3;
(3)NaClO 脱NO 的过程可看出,实际上是HClO 与NO 反应,所以pH 变化HClO 跟着变化,脱NO 效果也会跟着变化;
(4)NO 和Ca(OH)2不反应,NO 、NO 和Ca(OH)2三者反应,分析化合价可知产物为亚硝酸钙,在此基础上分析解答。
【详解】
(1)g-C 3N 4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P1端NO 失电子变成NO 2,这样左边就出现了正电荷,右边加H +,结合原子守恒,左边应加H 2O,所以P1端的离子方程式为:NO−2e -+H 2O=2H ++NO 2,故答案为:NO−2e -+H 2O=2H ++NO 2;
(2)a .从给出的条件看,次氯酸盐脱除NO 是先将一部分NO 氧化成NO 2才脱出的,O 2和NO 反应生成NO 2,就省了第一步了,所以烟气中含有的少量O 2能提高NO 的脱除率,a 正确;
b .从原理上看,氮氧化物转换为HNO 3就被脱出了,NO 2单独存在时能和水反应生成HNO 3和NO ,有一定的脱出率,b 错误;
c .次氯酸盐水解显碱性,从原理来看,最后生成硝酸和HCl ,pH 下降,c 正确; 故答案为:ac ;
(3)①pH 降低,c(H +)增大,产生更多的HClO ,所以NO 的脱除率增大,故答案为:pH 降低,ClO -+H +=HClO ,溶液中c(HClO)增大;
②HClO 会分解,温度太高,HClO 分解得太多,溶液中HClO 浓度减小了,故答案为:HClO 受热分解,溶液中c(HClO)减小;
(4)①NO 和Ca(OH)2不反应,所以反应物有NO 、NO 2和Ca(OH)2,根据氧化还原规律,产物为Ca(NO 2)2和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NO+NO 2+Ca(OH)2=Ca 2++2NO 2-+H 2O ,故答案为:NO+NO 2+Ca(OH)2=Ca 2++2NO 2-+H 2O ; ②当2n(NO )n(NO)
太大,NO 2量太多,吸收不完,有一部分NO2就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这样就导致NO2去除率升高,但NO 去除率却降价,故答案为:NO2量太多,剩余的NO2和水反应生成NO 逸出,导致NO 去除率降低;
③从图上看NO x 总去除效果最好时,2n(NO )n(NO)
介于1.2到1.4之间,设NO 的物质量为1,那么则NO 2的物质的量为1.2介于1.4之间,由NO+O 3=NO 2+O 2可知,此时消耗O 3和NO 的量均为1.2到1.4之间,所以O 3的量为1.2-1.4,NO 的量为(1.2+1)到(1.4+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