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据《柳浪湖记》记载,柳浪湖别业的整体布局大致可以看作三层同心圆堆叠的效果,最内层为凭高台而起
的柳浪馆,四周环以渠水与枫柳,
中层空间为放生池与抱瓮亭,最外侧空间由堤岸围合而成,在园内地势较低
处挖一“红莲池”,池中建“等死堂”,方便友人留宿[5]。
园
主人巧妙运用多层次的堤岸和姿态各异的枫柳,让原本缺乏高程变化的水景变得富有创造性。
在内部空间布局上,园主人也颇为考究,由于水体面积大,人工痕迹少之又少,追求的是一种自然野趣的景象,园内曲折迂回的道路更是让人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荆楚地区水网密布,舟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三袁”多次归故里皆由孟溪泛舟而下[5]。
因此,除了
常见的避暑消夏、读书会友等功能外,
舟游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园林活动之一,从柳浪馆出发,
可至斗湖折返,沿途路线蜿蜒曲折,能充分享受水上出行的乐趣。
5结语
追思先贤,传承性灵。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文明进步的标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三袁文化是公安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三袁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
走出书本,深入大众,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可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加强现有
三袁文化遗存的保护和整理,
结合道路命名、城市绿地建设等植入三袁文化元素,重现当年辉煌,形成一批可视化的三袁文化。
(收稿:2023-04-24)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陈植.长物志校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申旸,周向频.晚明公安三袁的造园实践与特色[J].华中建筑,2020,38(11):126-131.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刘源源.晚明公安三袁村居园林荷叶山房营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1):49-53.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闫川1,刘慧颖2
(1中冶建筑研究总院,
北京海淀100000;2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海淀100000)
摘要: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构建一流的大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扩大招生体系
的稳步推进,许多高校相继在其他省市或地区建立分校区,为校园建设和发展拉开了新的篇章,注入了新的活力。
系统梳理了我国校园发展历史,总结和评述国内校园发展概况。
对校园景观的类型进行区分,并以史为鉴,从选址、风格、布局、功能分区等多个层面着重论述校园中不同区域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从建筑、水体、道路广场、雕塑小品等角度,探讨不同校园景观要素设计中需注意的要点,为校园景观设计提供一个普适性高、可操作性强的设计要素体系。
关键词:校园发展历史;校园景观;设计要素
校园景观按学龄阶段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大学校园。
不同校园景观空间形态各异,功能结构各异,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
其中幼儿园是比较特别
的校园,中小学校园有大学校园的雏形,
而大学校园是最复合的一类,结合了所有教学科研与生活特征,设计难度最大。
1.4校园景观育人功能
学校精神需通过校园景观实现,
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校园功能区规划和布局,中观层面的主体建构筑物和区域节点,及微观层次的景观形态、小品雕塑等方面。
同时,校园景观设计中要将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观、宇宙观、行为模式、审美取向等予以体现,激励学生人格的正确养成和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对不同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异,但通过校园景观可以影响学生的感知,陶冶学生情操,降低内在的差异化。
1.5校园景观发展趋势
校园景观将逐渐向生态绿色校园、低碳校园、可持1相关知识概述1.1校园景观的定义
校园景观设计是指对校园有效范围内的空间和人
的行为的再创,是物质设计的综合体,
是多种设计相互叠加的艺术。
校园的完整性和健全性也可以由校园景
观来体现。
在精神层面,校园文化将占据中心地位,
围绕着文化和功能,合理地运用景观媒介能够满足日常师生的教学和生活需求。
在物质层面,用景观的元素有效地美化校园,涵盖场地内所有物象,包括建筑、道路、花草等[2]。
1.2校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包括5个方面:创新性原则———设计根源,是否独创、历久弥新;功能性原则———有效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功能;美学性原则———校园景观围绕艺术氛围而构思;协调性原则———要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情感性原则———使人心情愉悦,唤起人们爱美之心。
1.3校园景观分
类
1
39〇
清华大学东区校园1954年规划图———典型苏联式行政景观校
园
续校园发展。
其中,生态校园建设实践需在景观设计中体现生态绿色理念,强化全员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维持校园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保证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低碳校园则需践行低碳理念,合理规划校园结构
功能组合,保证校园有足够的碳汇储备,校园建筑、校园公共设施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和设备,校内采用步
行绿色交通,减少校园内空气和噪声污染,确保校园有宁静、洁净的教学生活环境,使人员流动效率最大化。
对于可持续校园,土地利用上应留有校园未来拓展的空间,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等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凸显文化可持续理念,以体现校园文化的传承,
保证校园原有生态肌理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贯穿始终。
2中国校园景观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2.1礼乐相融的古代校园
2.1.1城市中的官学。
官学盛行于城市,
从用地性质来说,多为古代的城区建设用地,
整体场地轮廓也是规整四方。
祭祀孔子的文庙和讲学的校舍两组院落构成了古代的官学校园。
官学秉承尊师重道、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其空间布局成对称布局和轴线序列空间。
其元素包括水、回廊、汉白玉栏杆等,植物单株成行种植,并以柏树、槐树为主,无灌木和地被植物。
2.1.2自然中的书院。
书院萌芽于唐,
经五代,兴盛于理念,多选在远郊风景秀丽的区域。
近代校园景观空
间布局主要分为院落轴线式与空间轴线2种,其中院
落轴线式以合院为基本模式建设学堂,
主体建筑与院落以中轴序列式递进,以建筑为中心,
围合出广场空间为基础元素,围绕中轴布置其他建筑和院落。
空间轴
线则打破传统建筑围合式布局,
以空间为重点形成院落,院落朝向内部景观空间,构筑校园空间轴线。
以西方审美规划构架的景观风格主要表现为轴线对称、整齐道路与规整草坪的复合体,而中国传统园林式近代校园则体现古典园林风格景观形态,建筑隐藏山水间,局部迂回曲折、意境深远。
2.3建国初期的校园
建国之初,
中国政府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来建设新校园。
当时的中国校园是民族特色和苏联行政主义形式的融合。
莫斯科大学为大多数校园建设的典范,形成严谨、有序、大尺度的校园建设。
大学多
选址在城市郊区,分散布置于专业特色相关区域,大学
的一些院系与工厂构成综合体,形成培养人才的新高地。
由于校园规划理念借鉴苏联城市规划,因此在校园规划上有西方严谨治学的影子,规整甚至呆板。
校
宋,延续于元,与官学同在,是古代民间的高等教育模
式。
其特点是师生同居同住同学习,
师父带徒弟一起做学问。
书院通常择圣地而建,如岳麓书院倚山望湘江、
白鹿洞书院前潺潺流水等。
规划多为抱阳负阴格局,常有古朴气息,映射出古代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
庭院依
据功能划分为藏书、讲学、祭祀、游憩四大空间,通过建
筑组合成空间序列和内部庭院,一院一画,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建筑包括祭奠先师和学派泰斗的祠堂、教学讲堂、独立的藏书楼等。
其景观特点主要表现为因地制宜,注重场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书院内小环境的打造,如以入口泮池作为主要水景,兼具防灾、调节小气候的功能,古时有登桥拜师仪式,跨过泮池寓意走进了智慧大门。
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书院为: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2.2中西合璧的近代校园
近代校园因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建立,其形态与传统书院相似。
最初建校选址考虑城市功能和市民活动,
学堂大多以建筑形式呈现。
后来,
借鉴美国的校园规
划园延续城市经纬道路的肌
理,遵循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建筑布局上完全平行于划分地块的道路,形成严谨格式化的空间格局。
如清华大学东区校园在1954年的规划图就
是
1
40〇
典型的苏联式行政景观校园布局。
2.4自由的当代校园
改革开放后,
国民被束缚的意识形态突然被放开,校园景观空间也随着时代的潮流成为区域文化中心,打破原有的空间格局融入城市。
传统的空间格局不再被限制在条条框框中,校园规划也借鉴国外案例,常以组团或共享空间延伸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格局和自由不受轴线制约的空间布局。
校园选址多为原地扩建校区或新建校区。
原地规划融入旧校区肌理中,延续校园文脉;新建多在大城市的郊区,或在中等城市、小城市设立分校。
规划突出校园环境的自然优美、景观特色,突出校园的人文性与生态性。
校园采用轴线式和组团式布局相结合的规划方式,有主入口仪式空间、宏大轴
线、气派广场,遵从选址处的自然环境,
多处应用变动的景观轴线打造交流空间,因地制宜,灵活布局,满足
不同需求。
在山水与密林间会设置趣味性的小园路联系各区域,形成亲近自然的园林场所。
3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总论3.1规划设计依据
校园景观的设计目标是:运用景观手法,将校园绿地规划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文化深厚、个性凸显的生态型校园。
校园景观按功能可划分为:校前缓冲区、教学区、科研区、体育健身区、师生宿
舍区、休闲游憩区、后勤服务区、道路景观区等。
其中的教学科研区应与教学用房性质和功能协调,以观赏规则式为主,种植以常绿、整形植物为主,通常设草坪,景观规划上重点运用植物配植、建筑小品及雕塑等突出中心;休闲游憩区和师生生活区主要考虑日常师生散步、休息、交流、学习及即兴的小型活动;体育运动区主要以实用为主,考虑场地遮阴及其他分区的隔离,植物以冠大遮阴为佳。
布局分为线性布局、平行布局及向心布局3种,其中线形布局的主要功能是建筑沿校园内直线道
路或环状道路布置;
并行布局用于设施较多或面积很大的校园,主要功能建筑朝校园2个或多个方向并行分布;向心布局建筑主要围绕中心广场或重点区域展开,容易辨认方向,校园整体感强。
现代校园规划的设计依据理论多样化,其中较为经典的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环境心理学,包括对领域的认知和空间的界定,通过媒介影响人的感觉和知觉汇集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学科领域。
1960年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理论,指出良好的环境印象可以让环境使用者和拥有者有着重要的感情庇护,其中关键的构成要素包括
道路、边缘、区域、
节点和标志等。
此外,城市设计专家扬·盖尔提出交往与空间理论,即依据每种活动(如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等)对景观空间的需求而进行设计[4]。
3.2影响校园景观设计的因素
影响校园景观设计的因素较多,如场地物质因素、人文因素、行为模式及师生学习需求等。
场地物质因素既包括所处周边环境特征和地貌特征,也涵盖基地内的水文、地质结构、土层深度和质量、植物的种类乃至风向、风速等。
人文因素是指师生使用者的观念和设计者、校园负责人及投资人的因素,涉及相关人员对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观念、欣赏性观念、生态观念,及地
形、水、植物等对造园要素的认知等。
师生的行为模式,
如规律性生活、多样性活动、多样性学习等,以及师生员工、周边城市居民、外来访客的学习需求也是影响校
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4
校园环境景观要素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的要素包括入口区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景观小品、雕塑景观小品及道路广场设计等。
4.1入口区景观设计
入口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有:与城市交通连接,聚集,外卖等候。
入口最为关键的设计是大门,大门是交通枢纽和安全保卫的重要门户,是校园的重要标志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第一印象门户。
大门的设计需要满足校园外部形象要求,同时为师生提供活动场地、交往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大门的平面布局形式分为“一”字形式、圆形集聚式布局与三角形布局。
大门的立体形式包括牌坊式、“阙”门式、界碑式、庭院门、过街建筑等[1]。
4.2建筑景观设计
建筑要素是校园的功能性为主体,与其他景观元
素相比,设计性更强,要求也更高。
校园主体建筑包括:
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科研试验建筑、体育运动建筑等。
图书馆一般是校园里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可对应中国古代书院中的藏书阁。
此外,还有功能与景观兼顾的构
筑,如亭台楼阁、长廊、花架等。
4.3水体景观设计
水景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环境微气候和局部湿度,同时丰富空间层次、活跃气氛。
有的校园选择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水景处建校,学校拥有自然水体,
轮廓
1
41〇
有艺术特色的曲线但无规律,主要为对自然水系的改造或者再造。
而大部分校园水体非天然形成,经过人工修饰呈现,可以利用人工水景形成动态水和静态水,
可用方形、圆形、矩形、椭圆形等规则式,或溪、涧、河
流、池塘、潭、瀑、
泉等艺术形式表现。
此外,还有更易与建筑融合的混合式水体,更能够活跃气氛。
景观的
设计应遵循生态化与人性化原则,生态化应用雨水、生活水及地下渗水等再利用,既经济又实用;而人性化需
在学生交往学习的场所设置水景观,增加儿童娱乐、老人垂钓等水景观。
北大的未名湖是静态水的典型代表,比较适合学习和思考,引人遐思、净化心灵。
“水木清华”及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水景之美。
4.4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包括亭榭、座椅、灯具、花架、铺地、指示系统、校园雕塑等。
其主要作用是增添校园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环境美化等。
4.5雕塑小品设计
雕塑有利于塑造独特的校园景观,记载学校诞生成长历程,是场所精神的凝缩,可作为永久可视形象符号,把历史瞬间变成永恒,具有承载和教育的作用。
纪念性雕塑常放置在校园主大门至主要建筑的序列空间上,常记录为学校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和事。
典型的雕塑小品如南京大学雕塑“孺子牛”,吉林大学医学部“白求恩”等。
代表大学重要文化的雕塑位置设在轴线的中心,构成主景。
如大学的孔子雕塑、毛主席雕塑等。
具有统一主题的雕塑自然布置,
辅助园路、休息设施,成为校园交通、交流场所。
如南京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雕塑等。
雕塑形式按种类分为人物、
动物、物象,按手法分为圆雕、浮雕、透雕,按状态分为静态与动态,
按材料分为金属雕塑(青铜、紫铜、黄铜、不锈钢)和非金属(山
石、灰石、玻璃钢、陶土)等。
雕塑的选题常关注历史人文,
如历史人物、革命烈士、科学泰斗等,此外还有富有哲理的选题,如警世名言、日晷等。
4.6道路广场设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提到:道路是意象重要的
主导元素,各种元素应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与道路关系密切[3]。
大学校园早晨教师和学生进出校门,中午、晚上学生吃饭和上晚课,所以校园道路特点是规律高峰脉冲性、流向单一性。
校园广场与道路关系紧密,分为道
路引向广场、道路穿越广场、
道路在广场一侧经过等,为师生们提供休息交往的场所,
具有休闲属性。
广场根据位置和校园生活的作用有外向型与内向
型之分。
外向型广场是入口广场与城市的过渡空间,作为校园与城市的礼仪性空间,可集中展示校园的形象,通常采用对称轴线式布局,并在广场终端配以高大主楼,烘托宏伟气氛。
内向型广场可丰富课余生活,开展各种活动,既可设置在教学区内,也可坐落在区域组团内部,并结合自然景色体现休闲属性与教育功能。
5
结语
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学习技能的教学场所,同时通过景观设计也可让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景观化处理带给校园环境的整体提升,师生的感官愉悦,同
时,也为校内师生提供学习交流场地与休闲场所,
起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
富有人文情怀的校园景
观寓教于乐,是校园的一种隐性文化,即校园“场所精
神”的重要体现。
校园景观的设计核心在于功能的高效利用。
景观设计本质绝非只是形式,不能单纯定义校园景观就应该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
校园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校园景观更强调景观的功能性,交通集散与组织、读书交流空间的划分与设定、休闲娱乐场地的区分等。
校园整体景观的设计不能从点入手,而要从面展开,建筑物和景观应该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内在的秩序,各种元素的相互影响,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整体的呈现。
景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浑然一体的。
(收稿:2023-04-26)
参考文献:
[1][美]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2010.
[2]刘东志.绿色校园建设之道[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
[3][美]凯文·
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4][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作者简介:闫川(1987-),男,汉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
林;刘慧颖(1987-),女,汉族,博士,主管技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1
42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