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留白策略”的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建设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留白策略”的优化
——
—幼儿园创意剪纸活动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幼儿园都飞丹
留白可解释为:留出空地,留出空间,能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游戏环境应该具备“激趣、导疑、求索”的功能,才能让幼儿在其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适当利用墙面、空间、区角等的留白让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们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却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聚焦现状:包办多,预设多,缺自主
1.环境——
—包办代替,缺少幼儿参与每次角色游戏开展前,发现教师们总是忙于角色游戏场地的安排、材料的制作等,大部分都是教师的想法,幼儿参与较少,有时只是象征性地要求幼儿帮忙收集需要的材料。

没有真正考虑幼儿的想法,孩子们也只是机械地玩着教师们提供的玩具、材料,毫无自由可言。

2.内容——
—预设太多,生成太少
开学初教师们忙于制定计划,所有的内容都是教师预设好,教师教的成分比较多,幼儿按部就班玩游戏。

教师对孩子的约束太多,总是不放心,害怕幼儿会出现安全问题和偏离自己的目标,以教为主,不能使孩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观念——
—缺失儿童为本的理念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比较陈旧,缺失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是一味遵循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孩子真正的需要。

有时看似忙乱,实质没有意义,对于幼儿的发展没有起到作用。

二、透过问题,分析原因
1.从环境上分析——
—场地固定、缺乏自主教师们常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在设置场地或开展活动时,总是喜欢自己辛苦地思考、准备,而忽视征询为之服务的主人——
—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虽然几个区域主题是与孩子一起讨论决定的,但忽视了一些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2.从内容上分析——
—设计过多,缺乏自由幼儿的游戏状态重复和单一,游戏主题被决定后,里面的游戏角色、情节发展都已经被局限和固化了,游戏的环境设计以及材料投放其实也就限制了孩子们的角色选择,把孩子局限在了一个游戏情境之中。

3.从观念上分析——
—理念模糊,缺乏创新在角色游戏指导中,目的不明确,常常让教师如同走钢丝般小心翼翼不知所措,于是,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要么手忙脚乱,马不停蹄地在各个游戏区中救场。

三、方法扫描,探求留白策略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怎样进行留白?结合我平时所看到的现象再做些调整,“留白”便能自然诞出。

(一)环境留白,为幼儿提供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
环境留白是指在空间和材料上不给予幼儿任何的框架和限制,给予幼儿奇思妙想足够的空间。

小班幼儿对半开放式、半包围空间有安全感。

对于中班来说,当他们有了游戏经验后,会主动寻找空间。

大班幼儿的游戏空间相比中班来说需要的面积更大了,班级里的留白空间面积相比中班来说更广阔。

1.游戏空间呈现“隐形白”
空间上的留白能够让幼儿游戏范围不断延伸,游戏情节才会不断丰富,游戏兴趣不断被激发,游戏的魅力才能散发。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空间,能让游戏不局限于班级某个时空,在区块、人数、游戏内容上都能以幼儿的想法为主,让游戏更加自主,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1)区域设置留白——
—拓宽游戏
区域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而确定,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鼓励幼儿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幼儿想象,这一点尤其对于中大班幼儿更是需要。

班级区域内容确定前,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量,以便确定班级区域的位置,如设置固定与可变相结合的区域。

. All Rights Reserved.
理论建设
(2)区域布置留白———发展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适当的“留白”可以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因此当区域设置固定后,可与幼儿共同来布置这个区域的环境。

包括标牌的设计、进区域的规则等,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

如本学期,我们开展的主题:公交车站,事先组织孩子们进行商量,让他们自行商定场地,最后孩子们决定把地点定在走廊上,需要的材料也是孩子们自己商量决定的,如汽车的方向盘,孩子用呼啦圈代替,车身则用印纸板箱替代,最后孩子们还自己设计了票价。

在整个公交车环境的布置中,都是孩子们一起完成的,充分给予幼儿创造的机会。

2.材料收集展现“参与白”
让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内容是多方面
的,材料收集是最能够让幼儿一起参与的方面。

在提供材料的时候,以低结构材料为主、高结构材料为辅。

我们可以发现,在游戏材料种类上,小班和中班进行了明显的区分。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象的思维方式,故提供成品的材料能有效地激发游戏兴趣。

中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更为丰富,故低结构材料更加能引
发幼儿开展不同主题的游戏,提高幼儿以物代物和自
制玩具的能力。

3.百宝箱尽显“探索白”
在很多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该是能够一物多玩的,能够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当我们的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时,怎么办?比如,在医院游戏中,病人说,他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样,为什么吃的药是一样的。

这时配药人员想到了用纸撕,于是便去百宝箱中寻找材料。

找到了皱纹纸后,教师巧妙地将其交给“加工厂”进行加工,完成后再投放到医院库房里。

看到病人满意的笑容,药房人员内心肯定很快乐,幼儿能够感受到自主进行材料选择的自由感。

因此,“百宝箱”的投入,应保持材料的动态性,种类可以多一些,数量则可以少一点。

(二)指导策略“留白”,让幼儿更自主
1.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融,更自主
留白是一种遐想,它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

角色游戏的氛围应是自由和宽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但很多教师却没能用好这个资源,常常自作主张、包办代替。

案例:小班游戏后期教师打算增设一个“理发店”,教师开始收集和制作游戏所需的理发玩具、理发用具等材料,并加班加点地创设区域环境,大功告成后她向孩子们介绍理发店,告诉孩子怎么玩、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理发店”便隆重开张了,孩子们按教师的思维和设定的情节开始游戏。

刚开始他们感到新鲜,想进去的孩子挺多,角色区里也很热闹。

可几次游戏后教师发现进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是门可罗雀,角色游戏几乎深入不下去了。

游戏中孩子们似乎并没有领教师的情,因为这都是教师的游戏,而不是孩子们的,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和经验,说到底是教师没有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游戏空间。

角色游戏应让孩子成为活动、游戏的设计者和主人,教师只是支持者,支持他们的设计和想法,支持他们所需的游戏材料和环境,以角色的身份适当引导和点拨他们游戏的发展,这样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专注地游戏和发展。

2.教师减少干预把主体还给幼儿,更自由
留白是一种技巧,它赋予孩子更多的(下转12页)
固定类区域
非固定类区域(隐形白)
娃娃家
医院图书馆
理发店等
午睡室
走廊
教室空旷的教学区
︙︙




小木块;各种形状的泡沫;养乐多瓶子;牛奶罐;棉花;纸筒芯;吸管;瓶盖;海绵
垫;各种各样的盒子:鞋盒、化妆品盒子、牙膏盒、手机盒、食品盒子、首饰盒;各种罐:蛋糕罐、饼干罐、话梅罐;树枝;泡沫的圆柱体;木棍;洗碗布
成品的餐具:蛋糕盘、一次性餐盒成品的包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
小木块;各种形状的泡沫;养乐多瓶子;牛奶罐;棉花;纸筒芯;吸管;瓶盖;海绵垫;各种各样的盒子:鞋盒、化妆品盒子、牙膏盒、手机盒、食品盒子、首饰盒;各种罐:蛋糕罐、饼干罐、话梅罐成品的蔬菜:茄子、玉米、黄瓜、蛋糕、胡萝卜、蘑菇、青菜、面包
成品的餐具:蛋糕盘、一次性餐盒、锅、铲
成品的玩具:包、电话、厨房大型玩具、夹子小中班角色游戏材料对比.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09页)机会,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案例:暑假时,一位孩子的妈妈发了一个朋友圈,孩子在几张广告纸上绘画,妈妈帮忙写了字:3元一杯。

朋友圈里写道:乐乐说,开学了要去班里开奶茶店。

看到这样的朋友圈,留白区“小口袋”应运而生。

教师为孩子们已经生成的微主题创设了一个个的“小口袋”。

名为小口袋,其实是一个小框。

想开报亭的孩子,投放报纸到报纸小口袋中。

想开跳舞房的女孩子,放了一双舞蹈鞋。

想开奶茶的小朋友,自己收集不了那么多的奶茶杯,妈妈群里喊一声,星巴克、阿姨奶茶……伙伴们齐相助,很快就把奶茶小口袋放得满满的!
减少教师的干预,减少来自教师的压力,隐退教师的“角色”,才能让孩子尽情地释放和游戏,才是孩子自由游戏的保障。

3.教师多元介入与幼儿想象创造相融袁更好玩
留白是一种智慧,它赋予孩子更多的想象创造。

“留白”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游戏中教师不要直接干预和介入指导,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看游戏,耐心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观察也不是观看,它需要教师看、听、问、思、记,是一种多元的观察。

在游戏中教师会认为幼儿不会游戏,其实是幼儿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式和玩法在进行游戏。

通过观察才能给孩子开辟一个讨论的空间,通过观察才能看到孩子的游戏行为,也能看出行为背后的意义。

总之,留一份空白吧,那份空白将会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发展,那份空白将会让角色游戏盛开出更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玉哲.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创设[J].速读(下旬),2017(5).
[2]盖伊.格朗兰德著,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主题精选
要体现评价的客观和全面,就要有不同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

在评价时,还要进一步改变目前重教师评价轻幼儿评价,重同伴评价轻自我评价的现状,真正做到多元化、全面化。

3.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中,不仅要重视静态的结果评价,更要重视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师幼之间的静态知识传递,而是在教师支持下,幼儿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等一系列的动态活动。

所以应该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态度、学习方法等都予以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评价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幼儿成为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尤为重要!相信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教师们的支持策略以及课程决策能力也会更加优化和提高,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也必将成为幼儿开启科学世界的金钥匙。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