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五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五版)
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 社会生产经济管理
2. 期初结存期末结存
3.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4. 核算监督控制预测参与决策前两项(或者核算与监督)
5.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6.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
7. 货币货币计量
8. 日历年度
二、单项选择题
1.C2.A3.A4.A5.C6.A7.C8.B9.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E3.ACEF4.ABC5.ABCD6.ABC
四、判断题
1.×2.√3.×4.√5.×6.√7.√
五、简答题
1.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第二,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第三,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第四,会计核算必须遵循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
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第二,会计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第三,会计监督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2.相关性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即应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生成和报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使得产出的信息既能满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也能满足债权人、投资者等社会公众的需要。
3.会计核算方法是对各单位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的专门方法: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
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
4.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包括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
会计的内容,即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般来讲,会计的内容是企业、行政和事业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
六、论述题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一个特定单位和组织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从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观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淆。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持续经营假设要求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它为会计核算作出了时间规定。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定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
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并假定在不同时期货币本身的币值不变。
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作为会计事项的经济活动均能用货币计量;二是货币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2.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
会计最终是通过会计
信息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并且由于面对的会计主体不同,其目标也不一样。
现代会计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维护资本保全、增大资本收益、减少资本风险等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为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降低债务风险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3)为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及利益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4)为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5)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调控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填空题
1.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
2.费用收入
3.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4.减少数
5.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单项选择题
1.B2.C3.C4.D5.C6.D7.D8.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3.BCE4.BC5.ABCD6.ABCDE7.ABC
8.ABDE9.BD10.CDE11.ABCD12.ABD
四、判断题
1.√2.×3.√4.×5.×6.×7.√8.√
五、简答题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的经济资源。
它是指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则是指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
因此,资产和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有效的权益;同样,企业拥有的资产也完全不能脱离权益而存在。
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彼此相等,从任何一个时
点来看,两者之间都必然保持数量上的平等关系,即资产等于权益。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既要全面反映会计核算的内容,又要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具有系统性;
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适应性;
第三,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政府有关机构的规定,具有统一性;
第四,设置会计科目,要严格规定核算内容,具有简明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在账簿中具有一定格式的记账实体。
账户与会计科目有密切联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账户的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决定于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
这就使得账户的核算内容、分类和核算方法与会计科目基本相同。
它们的区别在于:从结构上看,会计科目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而账户却必须有便于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结构;从制定权限看,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账户则是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和管理需要开设的。
4.资产和权益之间客观存在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用下列等式表示: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业主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称为会计恒等式,也叫会计基本等式,或称会计方程式,它是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平衡关系的公式化。
因为上述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现了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会计恒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六、论述题
1.所谓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就是会计科目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就是
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
工业企业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六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第一类,资产类会计科目。
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可将资产类会计科目进一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会计科目。
第二类,负债类会计科目。
根据负债的期限长短和负债的构成,可将负债类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会计科目。
第三类,共同类会计科目。
共同类会计科目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5个,基本上只有银行、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等企业使用。
第四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根据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方式,可将其分为资本类、公积金类和未分配利润类三部分。
第五类,成本类会计科目。
成本类会计科目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各行业会计制度之间有区别,具体业务不同,会计科目名称、种类也不同。
工业企业一般设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第六类,损益类会计科目。
根据企业经营损益形成的内容,可将损益类会计科目进一步划分为收入类和费用类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
设置总账科目,可以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各类会计对象进行总体上的核算与监督,直接对某一类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进行管理。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应按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相应的总分类账户,所进行的核算称为总分类核算,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是某类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总括性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称细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分类核算的科目。
企业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自行设置明细科目。
企业应按明细分类科目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是某类会计要素项目更具体和详细的指标。
七、业务计算题
练习一
经过汇总,资产=1 190 000元,负债=260 000元,所有者权益=930 000元,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成立。
练习二
各项业务发生以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列表计算见下表。
注:表中的圈码为题目中所给出的经济业务号。
练习三
根据所给资料填表如下:
练习四
1.应收账款=120000-(1000+59000+35000+18000+1000+2000)=4000(元)
2.应付账款=80000-(10000+5000+1000+2000+23000+5000)=34000(元)
3.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所以,
收入总额=(2000+28000+25000+18000+30000+5000+75000+20000)+(6000+680+800+22000+3520)
-(8000+10000+30000)-100000
=203000+33000-148000
=88000(元)
设乙产品收入为x,甲产品收入为3x,则其收入为:
乙产品收入=88000÷4=22000(元)
甲产品收入=22000×3=66000(元)
第三章复式记账
一、填空题
1.借贷记账法
2.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
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记账规则会计恒等式
6.简单分录复合分录
二、单项选择题
1.D2.B3.C4.A5.C6.B7.C8.A9.C10.A11.A
三、多项选择题
1.ADE2.BCE3.BC4.BCD5.ABD6.CD7.CDE8.AB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1.单式记账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优点:单式记账法对于那些经济活动很简单的经济个体,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缺点:运用单式记账法记账,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联系,也没有相互平衡的概念,不能全面地揭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能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会计对象。
2.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
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借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一种科学方法。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二是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3.会计分录是指在记账凭证中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以及应记入账户
的金额的记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一项经济业务的借、贷账户之间的关系。
处于这种关系的账户,互称为对应账户。
六、论述题
1.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2)账户的结构:任何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通常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登记时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
(3)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采用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进行试算平衡。
2.(1)所谓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
(2)在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这样就使得根据该项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其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是相等的;将一定时期内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因此,有以下计算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余额试算平衡法。
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即: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将一定时期内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根据“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计算每一个账户的期末余额,所有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代表该单位一定时期期末的资产总额,所有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代表该单位一定时期期末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它们两者之间也必然相等。
因此,借贷记账法余额试算平衡的公式如下: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数
七、业务计算题
根据资料内容,其会计分录编制如下:
1.借:固定资产3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2.借:固定资产2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
3.借:应付账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4.借:银行存款80000
贷:应收账款80000
5.借:库存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6.借:原材料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7.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实收资本———B企业50000
8.借:原材料25000
贷:应付账款25000
9.借:其他应收款800
贷:库存现金800
10.借:短期借款70000
贷:银行存款70000
11.借:银行存款15000
贷:固定资产15000
12.借:生产成本30000
贷:原材料30000
13.借:管理费用500
贷:银行存款500
14.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库存现金10000
15.借:库存商品34000
贷:生产成本34000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一、填空题
1.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2.投资者投入债权人借入
3.材料买价采购费用
4.财务成果
5.费用
6.直接制造
7.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8.在途材料
9.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二、单项选择题
1.B2.B3.A4.A5.B6.B7.A8.B9.B10.A
11.C12.B13.A14.C15.C16.C17.A18.B 19.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2.ACD3.ABCDE4.ABE5.ABC6.ADE7.CDE 8.ACD9.ABCDE10.ABCD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1.会计处理基础,也称记账基础,它是指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标准。
会计处理基
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它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收付基础或实收实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2.“本年利润”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在本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该账户贷方登记转入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借方登记由“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账户转出的期末余额;余额可在借方,也可在贷方,借方余额反映本期发生的亏损,贷方余额反映本期实现的净利润额。
3.资金筹集的核算主要设置的账户有“实收资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等账户。
当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货币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当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实物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贷记“实收资本”;当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无形资产时,借记“无形资产”,贷记“实收资本”。
当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长期借款”;当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记入“财务费用”。
4.供应过程的核算主要设置的账户有“材料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
当企业从外单位购入材料,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款,材料尚未入库时,借记“材料采购”,贷记“银行存款”。
当企业从外单位购入材料,尚未支付材料款,材料尚未入库时,借记“材料采购”,贷记“应付账款”。
当企业从外单位购入材料,以商业汇票支付材料款,材料尚未入库时,借记“材料采购”,贷记“应付票据”。
当企业以银行存款预付材料款时,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当材料验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
5.生产过程的核算主要设置的账户有“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库
存商品”等账户。
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某种产品耗用材料时,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
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某种产品耗用人工时,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某种产品,车间耗用材料、人工时,借记“制造费用”,贷记
“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当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贷记“银行存款”。
同时,发放工资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库存现金”。
当企业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当产品完工、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商品”,贷记“生产成本”。
6.销售过程的核算主要设置的账户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
当企业销售产品,收到货币资金时,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
收入”。
当企业销售产品,收到商业票据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当企业销售产品,尚未收到货币资金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当企业销售产品,支付相关费用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当企业月末结转已售产品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99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六、论述题
1.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
分配,以计算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成本计算的内容与程序如下: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范围。
它是计算成本的客体,是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和生产耗费的承担者。
一般而言,劳动耗费的受益者应当作为成本归属的对象。
(2)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两次成本计算之间的间隔时间。
由于费用和成本是随同经营过程的各个阶段逐步发生和积累形成的,因而从理论上讲,成本计算应同生产日期一致,但在实际确定成本计算时还必须考虑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特点。
(3)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将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
成本是由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组成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有的用来管理和组织生产。
将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而划分为若干个成本项目,即为产品成本项目。
(4)归集、分配各种费用。
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是按一定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的过程。
产品生产成本是对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化,所以按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是成本计算的主要内容。
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一般应做到如下几点要求:第一,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只能将符合规定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不能归属产品成本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第二,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第三,按受益原则,划清费用的受益对象;第四,对于能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不能直接归属的费用按受益原则及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
(5)将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如果某成本计算对象没有在产品,则计入该对象的全部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如果某成本计算对象没有完工产品,则计入该对象的全部生产费用为月末在产品成本。
2.(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它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收付基础或实收实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2)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基础下,凡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实际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选择上确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来确认本期的收入、费用和损益。
在现金收付制会计处理基础下,凡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不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现金收付制会计处理基础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时,把一些应计入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款项不列入本期收入或费用,而把一些不应计入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款项列入本期收入或费用。
因此,在现金收付制会计处理基础下,会计处理不尽合理,不能准确地计算和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它主要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七、业务计算题
练习一
本期制造费用=800+1500+700=3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3000÷2000=1.5
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1200×1.5=18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2000-1200)×1.5=1200(元)
练习二
1.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0
2.借:原材料400000
贷:实收资本400000
3.借:固定资产70000
贷:实收资本45000
累计折旧25000
4.借:银行存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