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篇一:自己的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摘要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位作家。

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创者,
赵树理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高雅的文学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农村几十年巨大变化的宏伟画卷,彰显出他文学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真正为农民所受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成功开创出一个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写作形式和内容称雄于解放区文坛。

然而他小说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归根结底在于他小说的“民间性”上。

赵树理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民间立场,通过对其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乡土口语化的语言手法的运用和深入农民生活的写作视角等方面的分析,表现语言、形式创作和作品内容上的统一,解析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风格。

同时,使赵树理先生的这种创作方法给当代人重要的创作启示。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民间立场
Abstract
Zhao Shuli is a very special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pioneer
of the “Potato School”of literature, Zhao Shuli associate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the real life of the masses by using his unique literary expressive methods, which vividly described the great changes in rural areas for decades,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zed and popular artistic style in his works. His nove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ks of local literature, are really popular with peasants and initiate the popular creative style, and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of literary writing in the liberated are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tyle of his novels just lie in “folk” wo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Zhao Shuli`s works and the folk standpoint Zhao Shuli stuck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of his relevant works, the author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language, form,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then explores the folk style of Zhao Shuli`s novels in more depth. What`s more, the thesis reveals its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ies in literary creation.
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 artistic style; folk position
目录
前言 ........................................................ (1)
一、赵树理及其作品 (1)
二、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2)
三、赵树理民间化特征 (3)
(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立场——民间化 (3)
(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3)
1、“懂”与“透”的特色 (3)
2、“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 (3)
四、赵树理小说民间化风格的启示 (4)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谢辞 ........................................................
8
前言
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执着坚守民间立场的作家,他以民间立场为出发点,毕生追求大众化文艺风格的创作,在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中取得了重高成就,同时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

赵树理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他一生的创作都是站在广大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审美态度、价值视角深入观察农村中的人和事,去展现现实世界的面貌,本文试图探讨其小说作品的艺术化风格,以及赵树理对民间立场的坚守。

一、赵树理及其作品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他是贫困家庭的唯一男子,受到亲人的关爱,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经过学校的系统学习,促进了他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在那个农村正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赵树理作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横空出世。

他的作品顺应中国社会的变革,符合政治的发展趋势。

在三四十年代,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展现农村风貌的小说,如、、、等。

全国解放以后的小说有、、等。

[1]文革中,赵树理被迫害
致死。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农民作家,他把挖掘研究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创作风格、创作特色,当作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合当时实际,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赵树理先生能够活到今天,必将创作出更多关于农村生活景象、农民工现实生活状况和农业现实障碍等相关问题的“三农”作品。

二、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民间化的特征,民间化具体是指什么呢?民间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简称,是指民俗文化,是人类群体的草根文化。

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底层,来源于民间自发流行的文化传统。

从社会外在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民俗文化,从自身内部的角度来看,它是自发的由民间社会创造的文化。

民俗文化表现的是一种农业背景的社会生活,它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文化色彩。

民间化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即“自娱自乐型”的文化。

它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为素材,以娱乐作为一个普遍的形式,在自娱文化模式创建中不断形成的。

自发性,从创作过程中的民俗文化方面来说,自发性表现为它的创作是任意的。

但从书面作品的目的来看,民俗文化是一种在生活中的无名人所作,所以它
往往是自我娱乐,人们不必担心作品的形式是否合乎规范,作品意义是否深刻,作品内容是否有吸引力等。

继承性。

继承反映为言传身教。

其次,它体现在口碑上,在民
俗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面对面”是最显著的特点。

如民歌,传说,谚语,戏剧,讲故事,民俗等需要实践活动,在市场、街头、院子同样可以传播这些艺术形式,
实用和现实性。

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的修饰,只需强调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意图的实用性功能。

三、赵树理小说的民间化特征
赵树理小说具有民间化的风格,其创作风格的形成受他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赵树理的作品非常强调在民间化中的现实性、娱乐性、传承性,使作品内容不但具有普遍的接受性,为人民所喜爱,同时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一)赵树理小说的创作立场——民间化
民间立场是相对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言,将生活中的文化模式与世界文化进行民间照应。

从而站在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立场,应对时代的变动,反映农民在所有这些变化,和在变化中原有意识观念的差异。

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真正以农民需要为己任,一直致力于农民作品的创作,并自觉地站在民间立场,坚持公民价值取向的作家。

他的民间立场,使他的创作为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确立了“赵树理方向”,然而这也为作家最终悲惨命运埋下隐患。

民间化的手法运用,虽然把他逼入绝境,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成就了他。

[2]
现实主义的精神是赵树理民间创作的一贯特点。

因为他的小说是在解放区深挖农村生活,是对解放区农村的巨大变化的真实反映,
他被称为“正宗的解放区歌手”。

解放后,赵树理依然进行现实主义的创作,继续长期深入农村,解读农村生活中的真实内涵,剔除杂乱因素的困扰,还原生活的本真。

他的作品,是对不断发展和曲折前进的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真实再现,揭示农村独特而深刻的问题。

1962年在大连召开农村主题短篇小说创作论坛会议上,与会同志一致好评赵树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主要反映在:
在生活中反映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的特色。

他的作品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重现真实的生活色彩;同时也注意深挖生活,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深入探讨研究农村中广泛涉及的问题,提醒大家加以注意。

赵树理作品通过描绘农村风貌,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

作品,以小飞蛾、婆婆和艾艾三代的爱情故事展开,小飞蛾阻挠女儿追求自由恋爱,后来经过党的教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思想。

赵树理的,围绕着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和王金生几
篇二: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doc
广西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系别: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
学号:
学生姓名:蒋
指导教师:吴职称:副教授
广西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系别 __ 文学院 ______
专业 __汉语言文学__ ____
班级 __ 2013级成人本科函授班
学号 __ __ __ _
姓名 __蒋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2014年3月20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 2014年3月25日
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目录
题目 ........................................................ ........................................................... ....................................... 1 摘要 ........................................................ ........................................................... ........................................ 1 关键
词 ........................................................ ........................................................... .................................. 1 英文题目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Key words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 ........................................................ . (3)
(一)老一代农民形象 ........................................................ ...........................................................
3
(一)新一代农民形象 ........................................................ ...........................................................
4
(二)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 . (5)
二、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艺术手段与特色 ........................................................ (6)
(一)人物对话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 ........................................................ (6)
(二)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展示农民形象 ........................................................ (6)
(三)以大团圆的结局来刻画人物 ........................................................ (7)
(四)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情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8)
三、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的历史意义 ........................................................ ................. 8 参考文献 ........................................................
........................................................... ........................... 10 致谢 ........................................................ ........................................................... .. (11)
浅析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摘要
赵树理的小说以华北农村为背景,成功塑造农村各式农民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

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也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而是以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农民形象与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老一代农民划分。

他的小说批判封建迷信、封建思想,封建残留势力,赞美觉醒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展示党的农村政策带来的农村精神面貌的变化。

关键词:赵树理农民形象
一、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的类型
赵树理小说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农民形象,如(1943)中的小二黑、小芹、“三仙姑”、“二诸葛”,(1943)中的李有才,(1946)中的铁锁,中的陈秉正,中的吃不饱、小腿疼,中的艾艾、燕燕,以及长篇小说(1955)中的王金生、王玉生、范灵芝、王满喜、马多寿、常有理、马有余、惹不起等等。

这些农民形象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
老一代农民形象(2)新一代农民形象(3)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的农民形象
(一)老一代农民形象
赵树理笔下老一代的农民与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人物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阿Q、祥林嫂等人物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社会,既缺乏反抗的意识也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而赵树理笔下的老秦()二诸葛、三仙姑()等,他们这一代农民已经进入新社会并且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他们没有像阿Q、祥林嫂那样不幸,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出路,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们的头脑中,依然固守着陈旧的思想,不但束缚了自己,也阻碍了青年人的前进。

篇三:赵树理作品
赵树理作品的特色
摘要: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戏曲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有明确的目的意识,为农民、写农民、给农民听、给农民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并且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结构完整、趣味性强。

赵树理在创作中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他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他就不会因为讲求剪裁
而把故事割断了。

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能叫大多数人读,这是赵树理进行创作时刻意追求的。

本文主要从赵树理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赵树理政治问题小说文学大师
美国作家贝尔登认为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因为创作而享誉整个解放区,并被树立为“方向作家”,是文艺大众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篇小说的发表使赵树理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真正解决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一位作家。

三十年代左翼进步文艺界撒下的种子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此后,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等的接连问世,进一步显示出赵树理在文艺大众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赵树理的创作使文艺大众化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而发表后却又受到严厉批判,最后这个只着眼于农村题材的作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他的作品只是真实的反应了不同时期农村的面貌以及出现的问题,却忽而誉满天下忽而谤满天下。

一、文学创作与政治的方向
(一)政治方向下的创作
赵树理因创作而一举成名,被树立为“方向作家”号召文化界学习,之后的也是备受推崇的佳作。

但在1948年创作的却受到了批判,而后的虽为赵树理赢回了一些声誉,但是却再一次为他的写作生涯带来厄运,直至文革被迫害,赵树理几乎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赵树理因成名可以说是一个巧合。

在1943年10月刊登了毛泽
东的号召文艺工作者走“工农兵方向”要做到“文艺为大众服务”。

发表于1943年5月,描写了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表现了民主政权在农村中的力量,这正好与的精神不谋而合。

所以,赵树理被党的文艺干部周扬积极宣传,树立为了“方向作家”是在小说界的成功实践。

(二)文学创作的褒贬
因为赵树理的小说是搭上了“政治方向”这趟顺风车,所以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美国学者夏志清在中评价道:“赵树理的早期小说,除非把其中的滑稽语调(一般人认为是幽默)及口语(出声念时可以使故事动听些)算上,可能找不出太多的优点来。

”而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他学习民间表达方法的天赋,令他无论如何也算是在中国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革新者。

他的农民形象显著地区别于‘五四’代表者。

他强调的不是苦难,而是乡村中人们的活力。


有学者认为不能因为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就轻易贬损一个作家的贡献,因为意识形态与文学本身就密不可分。

若非要把意识形态从文学剥离,则不能显示文学的真正价值,对
于赵树理的评价就更应该是这样。

赵树理是牺盟会的成员,又做过的编辑,当时做得就是抗日宣传的工作,怎能不会对意识形态进行宣传?而后赵树理在解放区看到了新政权在改善农民生活中起的力量,就创作了等作品。

从作品的发表时间来看,就可以知道作者并不是在刻意的跟随“方向”,因为作品是在发表前就已完成;其次,
在中代表先进力量的“章工作员”在工作中不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容易被现象所蒙蔽,这与后继作家中“高大全”的党代表形象并不相符,还有“变质”的小元。

这说明作者对意识主流形态进行宣传时,并没有回避其中出现的问题,因而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状况很具参考价值。

但是在解放战争和建国时期,他对“方向”的感觉越来越差,仍纠结在农村问题上不能自拔,对“工人阶级的文艺”创作完全没有尝试,反而还写下了揭露土改问题的的作品,在大跃进时期发表和批判浮夸风。

在抗战中,为了结合大多数农民群众政治上要求“工农兵方向”,于是赵树理被树立为典型,他的作品也成了经典;但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成为建设的主力军,他仍只写农村出现的问题,不去歌颂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也就无怪乎会受到批判。

讽刺的是到在文革时期,树立他为“方向作家”的周扬又发表使他受到了严酷的迫害。

二、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一) 体现农村变化中的主要问题
赵树理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我写的小说,都是我下乡工作时在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的工作的进展,应该把它提出来。

”他在作品中提到的问题确实是工作中遇到的。

他创作的是因为“不少地方每次运动开始,常有贫下中农尚未动布之前,而流氓无产阶级趁势捷足先登,抓取便宜的现象。

”“例如我写时,那时我
们的工作有些地方不深入,特别对于狡猾的地主还发现不够,章工作员式的人多,老杨式的人少,应该提倡老杨式的做法。


他之所以能够提出问题,是因为他真正的深入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

因为他出身是一个农民,也就能以农民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他也是以农民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例如在中,范高登、马有余夫妇、马多寿夫妇身上表现出的只是“思想上都有倾向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路线的代表。

小说中也提到,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也都是当年给地主做长工的,再加上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对这部分人的改造只是思想教育,并没有采取批斗这种方式,与对待地主阶级的方式截然不同。

他不把“倾向”与“道路”问题相混淆,也就不会把问题“上纲上线”。

虽然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很难消灭,但是并不是不可解决。

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了问题,并且用农民的方式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式,这使得做品读起来很真实,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就拿马多寿夫妇的转变来说,马多寿夫妇一开始不同意入社并且和老大家的抱成一团,目的想多积些粮食,买头驴,过好日子;当形势不允许那样做的时候,老两口却谋划着分家后跟着孝顺的老四,而不是自私的老大。

马多寿的转变并不是因为突然感悟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而是认为自己的小九九实现不了,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孝顺的儿子——老四而不是老大——养老,故事的发展合乎人之常情,没有丝毫的不自然。

这与那种因为外来的一两个党员就唤醒了全村人进行合作社生产的苏联模式比较,更符合人之常情。

他在写作中把农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既不掩饰问题,也不无中生
有地扣帽子,同时也不把他们神化,立刻就把他们送入社会主义。

他在表现问题上运用的写实的手法很成功,对于当时广大的农民会觉得这就是他们身边发生过的问题“糊涂涂”就是我们村里的某某,我们在合作社工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窘境等等,这是他能够在农村广泛流传的原因。

如产生于“问题小说”贬值,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严峻考验的时候。

作者仍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反映农村生活,不讳饰小农意识的顽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艺术形象。

“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典型地概括了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二)作品真实的表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次要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不仅表现了农村变化中的主要问题,在他真实的表现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次要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这是他问题小说成功的第二个方面。

在里王聚财先被流氓无产阶级小旦小昌分走了20亩好地,再次改革的时候只补偿了15亩,王老汉也高兴地说:“咱又不是相当地主啦,不论吃亏便宜,能过日子就好!”这句不经意的话却把农民在进行改革中的不彻底表现的淋漓尽致。

多少年来的压迫使得农民把过上好日子当作唯一目标,中国百姓始终奉行“有粮不反”的生存哲学,至于要能有口饭吃,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践行“吃亏是福”的原则,只要能活下去,其他的对与
农民来说都是奢求。

这也是造成流氓趁机而入的原因。

一方面,流氓分子在改革中表现得很积极,使没有经验的“章工作员”容易被蒙蔽;另一方面,受惯了压迫的农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敢出头,甚至是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也只会忍气吞声。

这和中张铁锁虽被冤枉,但大多数人都只想赔钱了事的心态相同。

这种问题不是作者刻意表现,但是确实真实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赵树理的这种表现方式比鲁迅的更成功。

鲁迅先生是站在铁屋子外面呐喊,想叫醒里面的人,他描写国民的劣根性是居高临下的,没有管里面的人是否愿听;而赵树理就在人中间,他可以体会到即使是铁屋子被打破了,火被扑灭了,有些人也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出到铁屋外面过自由生活。

他认为“?不过农民也并不是共产主义者。

将来他们会是,现在还不是。

现在的农民总是农民,总是中国农民。

”在他的作品中农民问题是一以贯之的主线,不管路线如何,方向向哪,赵树理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思路。

三、人民的艺术家文学大师
(一)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文学特色主要在于语言。

他曾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向写给农村中识字的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

”既然是给农村人读的,采用“土得掉渣”的农民语言是再合适不过的。

赵树理总是尽量用普通的、平常的话语,要求每一句话都能适合每个人物的特殊身份、状态和心理。

比如里打谷场上的一段人物对话:
??一场谷打罢了,打谷的人都坐在老槐树底休息、喝水、吃干粮,蹲成一圈围着老杨同志问长问短,只有老秦仍是毕恭毕敬站着,不敢随便说话。

小顺道:“杨同志!你真是个好把式!家里一定种地很多吧?”老杨同志道:“地不多,可是做得不少!整整给人家住过十年长工!”老秦一听老杨同志是个住长工出身,马上就看不起他了,一屁股坐在墙根下道:“小福,不去场里担糠还等什么?”小福正想听老杨同志谈些新鲜事,不想半路走开,便推托道:“不给人家小顺哥割谷?”老秦道:“担糠回来误得了?小孩子听起闲话来就不想动了!”小福无法,只好去担糠。

他才从家里挑起篓来往场里走,老秦也不顾别人谈话,又喊道:“细细扫起来!不要只扫个场心!”他这样子,大家都觉着他不顺眼,小保便向他发话道:“你这老汉真讨厌!人家说个话你偏要乱吵!想听就悄悄听,不想听你不能回去歇歇?”老秦受了年轻人的气自然没有话说,起来回去了。

小顺向老杨同志道:“这老汉真讨厌!吃亏、怕事、受了一辈子穷,可瞧不起穷人。

你一说你住过长工,他马上就变了个样子。

”老杨同志笑了笑道:“是的!我也看出来了。


这些话,短小、简捷、明快,到了各个人物的嘴上都活了。

其中老杨的长工本色和革命者气质,老秦的落后心理,小顺的虎虎生气,小福追随老杨而又不得不依从父亲老秦的复杂心情,都各各表现出来了。

最精彩的是,作品中加入很多快板,对情节的发展很有帮助。

下面引一段小元变坏时的快板,略加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