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整合
摘要:长输管道压气站的变频器、同步电机、离心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供应
越来越多样化,给电动压缩机组不同设备的集成控制带来了困难。

笔者结合自身
研究工作经验,此次针对控制系统调试与集成中常见的问题,采用系统分析、理
论推导和数据统计等方法,阐述了电动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
影响压缩机和电机主要运行参数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所得文献以供同行业人员参考,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过负荷,一键启机;时钟同步
与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相比,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压缩机组具有环境污染小、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天然气管道增压站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1]。

据统计,2007年至2015年,陕京三线、西二线、西气东输三线、
中缅线共使用变频电机驱动压缩机组97台,占压缩机组总数的56%。

变频器、电
机和压缩机由不同的制造商以不同的设计理念制造,有11种系统组合。

如何实
现变频电机与压缩机控制系统的集成,提高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已成为压气站
建设和运行人员关注的焦点。

1电驱压缩机组控制系统
电动压缩机组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组控制系统和变频器控制系统。

数据通信
通过工厂总线通信和终端总线通信(图1)通过光纤环形连接进行。

西气东输工
程rv080压缩机组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IMATIC PCS7集散控制系统,集成在PLC
控制柜中,它由入口压力限制器、出口压力限制器、防喘振控制器、机器监控系统、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等组成,具有紧急停机、设备运行参数(转速、压力、温
度等)的监控、压缩机和主电机的启停。

负荷控制可以在手动模式下直接选择给
定转速范围内的每台压缩机的转速,也可以通过入口压力控制、出口压力控制、
站场流量控制等自动方式,根据相应的方法调整每台工作压缩机的转速,从而实
现压缩机工作点的平衡运行[2]。

逆变器控制系统采用三菱三菱melsec-q系列可
编程控制器(CPU)和图形显示终端系统(got1000)对逆变器、电机运行和电源
故障进行保护、控制和监控,CPU具有电机温度监控、净化系统监控、传输监控
等功能,RTU、DeviceNet等数据传输设备,PLC与压缩机系统(UCS)、励磁柜、电机等设备通讯,显示电机的传输状态温度,电机转速(给定值和反馈值)、吹
扫系统数据、过载保护停机报警信息等参数。

2 压缩机组过负荷保护
2.1 问题描述
2015年5月,在西气东输工程某压气站压缩机组负荷分配运行试验中,一台
压缩机转速由4700r/min迅速升至4985r/min,变频器输出电流达到1998a,超
过电机满载额定电流(1857a),导致过载保护跳闸和电机停机。

2.2 原因
首先,在产品选型和性能方面,电站变频调速系统采用了东芝三菱电机最先
进的36脉冲整流器和5电平逆变器,没有采用高次谐波滤波器和无功补偿。


频器具有较强的抗功率干扰能力。

新型高速可调正压通风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振
动小、效率高,该压缩机是德国曼透平公司的大功率离心式压缩机,以上产品均
为首次成熟应用。

根据tmdrive-xl75变频器安全保护设定,过载5min停机,根
据电站日常运行报告,机组跳闸前正在进行负荷分配试验,控制中心设定出口压
力9.3MPa,压缩机自动升速过程中变频器输出过载保护关闭,变频调速系统中产
生的电流超过最大值和变频器输出电流有两个原因:①变频器输出电流超过最大
值;② 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不工作,如低流量、压缩机喘振或高压高温运行不
稳定,驱动系统输出电流过大。

2.2.1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功率P与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和效率η成正比。


动机功率计算公式为:P=3uiηcosφ(1)负荷β一般用电动机实际功率Po与
额定功率PN之比表示:β=Po/PN(2)根据20mV atmdrive-xl75变频器驱动电
机现场试验数据(图2),在额定工况(100%PN)下,功率因数和效率达到最大值,当以电动机功率(75%PN~100%PN)ηcosφ为依据确定电流时,公式(2)可
简化为实际电流IO与额定电流in之比:β=IO/in。

由式(3)可知,造成重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过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通过控制实际电流来控制负载。

2.2.2 压缩机
压缩机承担着管道输气的直接负荷,其电耗与流量、转速、进出口压力、进
出口温度和工艺气体成分有关。

根据18mwrv080离心式压缩机的试验数据,发现
在相同流量下,转速越大,功率越大,在相同转速下,流量越大,功率增加越大(图3,n为额定转速)。

因此,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功率和负载不会超过此情况,但当转速突然升高且流量很小时,功耗会突然增加,引起压缩机喘振等[2],如果不及时调整控制系统,机组将停止运行。

2.3 解决措施
2.3.1 电机限流
为了避免电动机跳闸和停机,首先限制变频器的输出功率来控制电流,使其
不超过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对变频电机的监控系统进
行改造,设定最大限流值(限流值应低于额定电流值,以避免电机电流波动时振
动超标),即设置变频器tmdrive-xl75的转速上限值,使压缩机系统转速参数
信号增大时电机转速保持不变。

如果电机电流超过额定电流1s,变频电机监控系
统会向压缩机系统发出预过载报警信号(图4),这样压缩机系统就可以降低转
速参数,避免发出过载停机信号。

当电机电流低于设定值1秒后,报警信号关闭,如果报警信号持续1分钟以上,监控系统将以每分钟2%的减速率降低速度参数的
上限值,以降低电机电流。

2.3.2 降低压缩机负载
调度员在选择工况时,应控制压缩机流量,使其在压缩机性能曲线的合理范
围内运行,可通过降低出口压力、打开防喘振阀和提高进口温度来降低负载。

2.4 改造效果
限流改造后,这种停机没有发生,减少了非正常停机次数,提高了机组运行
水平,同时对压缩机负荷控制程序进行了修改,使喘振阀快速开启,避免了压缩
机喘振。

3 自动启机和时钟同步
3.1 问题描述
压缩机组启动运行,不仅需要启动辅助设施(压缩机、电动机润滑油系统、
干启动密封系统)、压缩机充注(指天然气进入压缩机和进出口管道),最终启
动压缩机,而且在启动过程中还需要人的干预。

如果润滑油系统出口油温符合要
求并经人工确认,启动就地PLC柜上需要手动复位的压缩机和电动机润滑油系统
信号,另外,压缩机控制系统与电机控制系统的时间仍不一致,不能正确判断压
缩机组功能部件故障的先后顺序。

3.2 原因分析
3.2.1 考虑到压缩机的安全性,压缩机供应商在压缩机控制系统中隔离了
辅助设施的启动和压缩机的启动。

控制系统未设置自动识别条件,当润滑油系统
等辅助设施满足压缩机启动条件(如油温、油压等)时,需手动确认是否启动压
缩机,在上位机调试压缩机时,不考虑匹配电机的时间同步。

3.2.2 电油系统启动前,电机润滑油流量开关信号传送至PLC柜,油系统
启动后,虽然油流符合要求,但PLC具有故障自保持功能,需要手动复位(图5),变频电机控制系统供应商担心网络病毒入侵,不直接与系统外的网络通信。

在机组调试阶段,变频电机控制系统未按压缩机控制系统或上位机系统的基准时
间进行校验,也未与UCS进行72小时同步试验(图6)。

3.3 解决措施
3.3.1 压缩机
压缩机供应商对UCS进行了重新编程,并在系统控制界面上增加了一个新按钮,将辅助设施和启动整合到一个程序中。

运行人员发出“一键启动”命令后,
润滑油系统开始运行,并自动判断油温(一般20-30分钟内可达到润滑油设定温度),压缩机的UCS系统中设置了m-guard防火墙,具有安全隔离功能,可以保
证电机接入网络时,不会有外部病毒入侵。

3.3.2 电机
为了实现电机润滑油流量开关信号的自动复位,设计了两种方案:①在供油
正常时,将电机流量开关的复位信号从UCS硬件或软件传输到PLC柜,故障信号
复位后,逆变器进入就绪状态。

② 当油系统启动且流量满足条件时,变频器PLC
自动消除润滑油流量报警,变频器PLC向机组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准备启动机器。

由于方案2只涉及电机供应商,工作量小,集成成本低,所以选择方案2,在时
钟同步调试方面,三菱melsec-q系列控制器CPU时钟精度高,无需反复检查时间。

为此,对变频系统的监控程序进行了修改,每天通过以太网直接与压缩机UCS系统进行时钟校准。

3.4 改造效果
通过10天的调试,压缩机组控制系统实现了站场一键启动,解决了时差引
起的电机故障分析问题,控制了机组运行,实现了站控系统的远程启动。

4 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近年来电动压缩机组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为了使管道压缩机系统的效率最大化,必须加强设备的综合研究。

在此基础上,
对压缩机电机在线运行系统进行了研究,制定了限流保护、一键启动、时钟同步
等控制措施,实现了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有利于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
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气动压缩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了控制系统
的出厂试验验证[3]。

参考文献:
[1]王华青,姜进田,潘涛,等.燃驱压缩机组GE普通型与GE-DLE型能效对比
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8,8(4):50-51
[2]刘子晓,梁伟,林扬,等.一种燃驱压缩机组效率的评价方法[J].流体机械,2017,45(12):38-44
[3]郭刚,高仕玉,卜乾.西气东输管道燃驱压缩机组节能改造的实施与效果[J].燃气轮机技术,2017,30(2):6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