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学习《归园田居》,老师设置了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诵读和鉴赏,体会陶诗的风格特点。
这样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因是,陶渊明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毕竟,如果我们初次接触某位诗人,只学了他的一首诗歌就来讨论他的诗歌风格,那是比较勉强的。
既然陶渊明是一位老朋友了,那这些【手指PPT,PPT上的内容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人,东晋大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他宅前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
】基本的知识我们就不再多说,因为这些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作为重点学习过了。
老师现在要强调的是,这些课文【指示PPT:《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都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我想问一下,我们学了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这些作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生:向往自由。
生: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的热爱。
师:很好,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到的陶诗都是这样的主题,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主题呢?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可以通过分析某一个字,或者某一句,又或者某几句来谈一谈你对这首诗歌主题的理解。
老师建议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提纲式的写出来。
(学生准备,老师巡回观察,三分钟后)
师:看着同学们已经准备好了,谁来说一下?
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说,“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是热爱山川田园的”,迎合世俗,就是迎合官场,说自己年少时就没有这样的本性,“性本爱丘山”生性就喜欢丘山,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他喜爱田园。
师:你看,他是不是说地非常明确,“爱丘山”,那如果我们要把这份对山川田园的“爱”读出来的话,你会怎么读这一句呢?
(生读这一句,“爱”字读音较重)
师:请坐,读这一句,“爱”字如何来读很重要,我们同学是重读了。
大家还能想起《再别康桥》的第一吗?念出来。
生: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师:读这一句,我们总会把“轻轻的”读得很轻,表达诗人对康桥的爱,一点都不想惊扰到她。
如果我们也把此处的“爱”读得很轻的话,会是怎们样的效果呢?同学们读读看。
(学生按要求读)
师: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对田园无比的珍爱。
师:再来一位。
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几句描写了温馨、悠闲、宁静、优美、和谐的田园图景,写地这样美,就可以看出,他对自由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师:写得这样美,当然是喜欢的了。
这几句我们同学一开始读得就很好,因为后面还要重点来讲,此处我们先不展开。
再来一位。
生:我准备的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的“羁”是“束缚”的意思,用“羁鸟”来表达自己进入官场,认为是不自由的,被束缚了的。
“池鱼思故渊”也是这样,用它来表达对田园的渴望。
师:两个十分相似的比喻,工整的对仗,来强化自己对官场的不喜欢。
能试着读一下吗?
(学生读,声音很轻)
师:把表达情感的“思”与“恋”重读试试看。
(生按要求读)
师:这两个字突出出来,情感全出。
最后一位。
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把官场比作了樊笼,后面又是回归田园的庆幸。
师:你读这句看看,就读这份庆幸。
(生读,将“复得”重读)
师:同学们都试着读一读,就读这份庆幸。
(学生自由试读)
师:我们几乎分析到了每一句,发现这一首《归园田居》表达的也是对田园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弃。
那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诵读体会,把这首通读一遍,看作者的这份情感要怎样读出来。
(学生自由试读)
师:我们推荐一位同学读一下。
(学生推荐,推荐学生朗读)
师:整体很好,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同学读得腔调听起来太轻松了,这一句要将“三十年”重读,表达对误落官场时间之久的遗憾。
他的这种腔调,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几句就非常好。
师:其实对这首诗歌老师是有疑问的。
看PPT上的绿色字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草屋、鸡、狗,老师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些景物太常见太普通了,怎么就在陶渊明的笔下成了被千古传唱了呢?下面就看我们同学有怎样的神花妙笔了。
看PPT上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大家用描述性的语句扩写“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这几句中的任意几句,要求语言优美,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另一个是选择角度鉴赏“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
颠”。
景句如何鉴赏是我们经常做的,那诗句该如何扩写呢?老师这儿有一个示例: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两岸绿草如茵,蜂蝶起舞。
距岸不远处,有十余亩的田地,弥望的是绿油油的稻田……(老师深情的读)这两个问题二选一,五分钟,写出书面成果。
(学生按要求写,老师巡回观察指导,5分钟后)
师:好了,时间到了。
我们的同学真的是非常好的,大部分都写到了四行以上,这么短的时间,还要去思考,还要去表达,很厉害。
先请一位进行诗句情境再现。
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如画的山水间,远眺山的那一边,有一村庄坐落在那里,如被水墨晕染,若隐如现。
仔细去看,有一缕炊烟冉冉升空,逐渐飘隐在天空,飘隐在暮色苍茫的天际。
师:很好,完全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在这渺远的境界中,诗人放置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呢?
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树和柳树在房前屋后投下一片荫翳,青青的榆柳的枝条轻柔地抚摸着绿荫下矮矮的屋檐,刚刚采下的桃子和李子整齐的摆放在草屋的前面,那果实的芬芳飘散的满院都是。
师: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树木充满了感情,这个很好。
再请一位。
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清风吹拂着万物,我极目远眺,依然可以看到远处的村庄里有人在劳作。
傍晚时分,村庄里袅袅的炊烟升起,那烟雾最终将村庄轻轻的笼罩。
师:用到了第一人称,好像已经在这样的景象之中了。
从同学们的扩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景色虽然常见,但当放在心里的时候,它却很美。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同学们的鉴赏。
生:我是从空间的角度鉴赏的。
刚进山口,先由远及近的描写了,田地、房屋、榆柳、桃李,又由近及远的写到了村庄、炊烟。
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在诗人看来却是最亲切,最喜爱的,导向了诗人闲适高雅,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师:哦,我以为就是这样随意放的,没有想到有空间的安排。
从榆柳桃李写到远村炊烟,意境归于空旷苍茫,很适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下一位。
生:我选的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句,这四句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写出了村落中炊烟轻柔飘升的样子和鸡犬之声相和的听觉感受,勾画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
师:不仅说到了艺术手法,而且说到了表达效果。
在艺术手法上除了空间的安排,视觉听觉的结合以及动静结合,还有什么呢?和这首诗很类似的,景物不饰渲染直接写出。
个别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这种手法叫什么?
生:白描。
师:对,那什么是白描呢?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
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白描的技法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李白也是我们熟悉的一位诗人,他写诗喜欢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呢?
生:夸张。
师:同学们能想起几句来吗: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豪迈,积极,振奋的。
师:如果李白的夸张给我们的是激动与振奋的话,陶渊明的白描带给我们的就是宁静。
是什么使得他们有了这样的区别?
生:生活经历不同。
师:这就回到了咱们的学习目标。
一个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艺术素养不同,他们的创作特色就不同。
那陶渊明的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呢?下面通过一个“合作探究”题来认识一下。
(PPT展示:结合熟悉的陶诗(《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移居(其二)》),说一说陶渊明的诗歌在描写对象、艺术手法、思想情感、语言特色四个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PPT呈现补充的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
(学生合作探究,4分钟后)
师:哪一组来说一下?
生:描写对象方面,都写的是农村常见的景、人、事。
艺术手法方面,多用白描。
表达的都是对田园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弃。
语言很质朴。
师:回答得很概括,却字字珠玑。
鉴于陶渊明大部分诗歌的这些特点,文学史给他的风格定义是——平淡自然。
同学们或许要问了,自然的东西的确挺好,可我的作文被老师说成平淡,可是在批评呀!我们的平淡与陶渊明平淡有什么不同吗?还真就不同。
看这些评价。
(PPT呈现——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细细品味之下,却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
(学生齐读)
师:是啊,正如苏洵所说,只有经历了“进”“退”“达”“穷”,才能超越“荣”“辱”“得”“丧”。
陶渊明经历了多少心灵的煎熬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又用这样的诗句抚慰了多少受伤的灵魂。
对这首诗不妨再做欣赏,对陶渊明不妨说些什么。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
生:老师请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