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机械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农机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我市农机总动力达76.65万kw,单位耕地平均拥有动力8517kw/万亩,农机化综合生产水平达63%(耕、种、收三大主要生产环节按4:3:3计)。

农机的保有量和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尤其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全省遥遥领先。

具体情况如下:
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机保有量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始(小型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开始积极购买小型拖拉机,并于90年代初得到迅猛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耕作和农业生产运输的机械化。

二是快速发展(大中型化)阶段。

90年代末,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机械化联合收割技术的推广及跨区作业的开展,掀起了我市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背负式联合
收割机的高潮,从1998年的7台套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猛增到2001年的1500多台套各种类型的收割机,三年多时间就基本实现了稻麦联合收获的机械化。

三是由量向质转变(高新化)阶段。

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向高性能和新式机具倾斜,加快了我市农业机械的更新步伐,一大批自走式、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正逐步取代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特别是插秧机和小麦免耕条播机的推广运用,正逐步实现我市粮食栽(种)植的机械化。

近十年我市农机化发展较快有五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机
化工作,推动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机插秧技术和小麦免耕机条播技术的
推广工作。

二是项目资金的拉动。

近五年,市农机局共引进农机化项目资金600
多万元,补贴推广了各类农机具2000多台套。

三是市场化运作的带动。

机耕、
机播、机插、机收等市场化服务,既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

四是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已成为许多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五是
中低产田和农业基础实施的不断改造,有利于农业机械的作业。

二、存在问题
1、小型农机利用率低。

小型拖拉机占保有量的95.6%,而大中型拖拉机仅
占4.4%,小型化十分严重,形成了农民家家办农机,户户小而全局面,其利用
率较低,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此外,动力机械作业单一,也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机
化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我市小型拖拉机有14200台,都是在农村实行生产责
任制后购买的,机具老化,油耗高,动力性能低。

2、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除了联合收割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外,我市农
民的小型机械多是自用,农机化规模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

3、机械化插秧水平较低。

我市小麦耕、种、收三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水稻耕、收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机械化栽插才刚进入起步推广阶段。

虽然今
年我市插秧机的拥有量达458台,占滁州市的3/4,全省的1/3,机插水稻4.5
万亩(含大圹圩农场),但仅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不到5%。

由于农村劳动力
十分紧张,年轻女性已基本上不再从事高强度的栽秧劳动,全面推广机械化插秧
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该项技术已十分成熟,只是一些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
缚和有些地方受到水利条件的制约,使水稻机插秧推广进度不快。

4、高新机具少。

如收获机械,我市拥有量是2490台套,其中背负式联合收割机1125台套,占拥有量的45%,且多是桂林6号、常柴3号、上海向明Ⅲ型等,已明显属于淘汰机型,接近报废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就有280台套。

小型履带收割机有1365台套,其中高性能的洋马、久保田等只有210台。

5、水稻收割价格高。

今年水稻收割价格高达150元/亩,导致农业丰产丰收不增效。

造成水稻收割价格高的原因一是由于水稻倒伏较为严重,且田块较潮湿,许多普通背负式收割机难以下田作业,履带全喂入式和高性能收割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二是由于柴油紧缺,价格太高;三是价格管理不到位。

此外,农机管理服务体制不顺,农机推广经费缺乏,农业机械供求信息不对称等也是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1、利用购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购买大中型及高性能农机具,变小而全为少而精。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政府配套部分补贴资金,并积极引导,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高性能机具和新机具倾斜。

2、推广芦龙农事合作社的经验,以村为单位,整合农机资源,组建农机服务组织,走农机产业化、专业化道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农机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要尽快向民间化转变,让农业机械专业服务人员真正做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3、农机与农技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大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力度,同时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基础实施建设的步伐,适应机械化的需要。

4、农机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进行干预,制定统一、合理的农机作业指导价格。

政府尽快出台政策,根据各镇、村的耕地面积和农机总动力,合理、优先安排农业生产用油,并给予适当补贴。

5、健全农机管理体系,切实解决我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农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经费问题。

保证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力争早日实现我市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