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三下《4.1.我们知道的磁铁》word教案(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我们知道的磁铁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我们知道的磁铁》。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磁铁的形状、性质及应用。

要让学生掌握好本课知识,必须以两个活动展开。

第一个活动是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的事情。

先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整理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对于第三个方面,磁铁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一般不含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存在分歧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二、说教法:
在本课中教师主要起梳理知识和起承转合的作用,因此,教师主要采用课件演示法、谈话法、提问法讲述来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以交流、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进行学习。

所以,学生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表演法、动手实验法、谈话法一一展开本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乐于表达和交流。

激发探究兴趣。

说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说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说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课件、摄影仪、塑料小车、纸蝴蝶、纸船;清明采集盒、新年祝福盒、绣花针、刺绣布、手抄报。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情景剧导入
学生表演情景剧《奶奶的绣花针》,采用的道具有绣花针、刺绣布、磁铁和棉线。

通过学生看表演,帮奶奶找到绣花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到磁铁,体验找到磁铁的快乐,从而愉快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说学习新课
1.交流活动:我知道
⑴教师提问法:关于磁铁,你们知道什么?
⑵学生分组拿出采集盒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和搜集到的磁铁知识,并请代表汇报,再把磁铁手抄报投影后张贴于黑板上。

⑶教师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采用讲述法)。

(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全班同学对磁铁知识获得清晰印象,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了解学生对磁铁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整理活动:磁铁知识
磁铁的形状
⑴游戏活动:给磁铁取名字
每个小组拿出新年祝福盒,与里面的磁铁交朋友,给每一个磁铁朋友取名字。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快)。

⑵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各种磁铁图片,让学生喊出它的名字。

⑶教师根据学生的取名进行小结并板书。

⑷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许多形状?(因为磁铁的用途不同)从而导入磁铁的作用。

生活中用到的磁铁
⑴教师提问: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过磁铁?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⑵学生汇报(书包里的磁铁,教室里的磁铁……)。

〔3〕教师课件演示磁铁在生活、学习、医学、娱乐……应用的图片,让学生获得更清晰的感觉。

⑷教师小结并板书磁铁的作用
磁铁的特性
谈话:磁铁的作用真大,我想这肯定与它自身的性质分不开,其实,刚才,你们在汇报
交流中,已经知道了磁铁的许多特性,请你们把磁铁的特性写在P65页“我们所了解的磁铁的性质”的记录单中。

学生书写后汇报,师板书。

(在这个整理活动中,教师起到引领作用,引领学生梳理有关的磁铁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磁铁的形状、作用、性质,为学生的后续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说总结延伸
谈话:学了这么多磁铁知识,请你开动小脑瓜,做一次小小发明家。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关于磁铁的小游戏或玩具。

请学生展示小游戏(“磁悬浮列车”、“放风筝”、“赛龙舟”……)
(教师表扬并激励)
(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七、说互动小游戏
教师课件展示动画小游戏《有趣的磁铁》,学生先看演示,再让学生上台操作。

游戏中的快乐抽签,比一比谁最棒?
(通过这个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样学的轻松愉快,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八、说拓展
1.谈话:关于磁铁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众说纷纭)
想知道这些问题,就请你认真学好以后的每一课,那么你一定会有完美的收获的。

2.小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此拓展,重在打开学生的学习面,拓宽学生的思路,促使他们不好以后的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