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重点名词
官僚政治: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二、重点掌握
1. 霸主专制到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P16、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P20
2.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P34、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P37
第二章王权和皇权制度
一、重点名词
皇帝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
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
年。
嫡子继承制:古代王位继承制度。
根据嫡子继承制度,
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
则在庶子选择,其优先考虑则是妃嫔的家世和本人素质,
不考虑是否年长。
外戚政治: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
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舅父的名义,在
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
其
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分封制:西周灭商,推
行”封建”制度,即分封制,具体来说就是“封诸侯、建藩
卫”。
二、重点掌握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P58
2.皇帝名位制度P63、皇权的行使方式P71、皇帝
制度的特点P79
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体现形式P58
4.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的特点P90
第三章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和元首制
一、重点名词
临时参议院:P134、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成立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具有国会性质。
同年4月29日,参
议院迁往北京。
为了便于区分,后人习惯上把这一时期
的参议院称为“临时参议院”。
大元帅制:P163中华
民国前期实行的一种元首制。
按照法规,大元帅是在特
殊条件下出现的实权元首,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
等权力于一身。
政治会议P141最初称行行政会议,本
是政府下令召集研究国家行政问题的机构,袁世凯别有
用心地把持了这个会议,毫无法律依据地扩大它的职权,
使之成为抵制和对抗国会的机关。
政治会议于1913年
11月5日召集,1914年6月20日结束。
国民政府委
员会P164:是在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军政府被迫实行
的集体元首制。
但国民政府委员会仅在名义上具有立法、
司法、行政等权力,是虚权的集体制元首。
政治协商会:
P147
二、重点掌握
1.国共两党合作制P131
2. 议会制度的评析P152
3. 中华民国元首的产生和任期P154 中华
民国元首制的特点P167
第四章中枢辅政制度及运行机制
一、重点名词
宰相开府辅政制:P178-183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
以设置自己的衙署(丞相府),可以自辟属僚,可以依照
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
秦汉时期承担宰相职责的是
丞相和御史大夫。
西汉丞相府的规模较大,丞相有总领百
官、主持朝政、召集朝议、决定国家军政大事、对上谏诤
和对下执行诛罚等权利,凡国家要政均有参与权,不过还
是要受御史大夫的监督。
宰相开府辅政制在汉武帝时期发
生变化,到汉成帝时正式设置三公官,只是荣誉之职,失
去辅政的作用。
票拟: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
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
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
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五院:南京
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
理论,在1928年10月成立的国民政府的主体和核心机构。
(2分)五院包括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
第 1 页共18 页
院五院。
行政院位列五院之首,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
五院长官为正、副院长。
五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国民政府组织体系的主干。
二、重点掌握
1.宰相参议辅政制与皇权的关系P182
2. 清末的责任内阁P 197、北洋政府的责任内阁与辅
政内阁P198
3.五院辅政制P207、五院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P214
4.辅政制度在君主专制以及在近代制度下发展变化及
特点P217-222
第五章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
一、重点名词:
三省六部: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
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
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
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
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
卿。
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二十四司:尚书省所属各部门的总称。
唐宋两朝,尚书省
统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
六部下面分置
二十四司处理政务,即: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
功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礼部:
礼部、祀部、主客、膳部兵部:兵部、职方、驾部、
库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工部:工部、屯田、
虞部、水部
二、重点掌握
1.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P230
2.晚清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变革P251
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P232
4.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P239
5.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P249
第六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一、重点名词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
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
即是废除土司制度,该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
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郡县制:确立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广泛采行的地方行政区
划制。
(1分)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
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
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
郡的长官
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
县的长
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
汉代以后州、路、
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二、重点掌握
1.历代对特别行政区采取的不同管理方式P292
P302
2.明清两代改土归流政策及其评价P311
3.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P312
4.中华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P300
第七章法律制度
一、重点名词
三司会审制: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
的。
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
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
三司会
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
皇帝批准执行。
三司推事:在唐代时,每逢大案,常常
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刑部尚书、
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
二、重点掌握
1.中国古代司法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P316-324
2.辩护和检查制度,包括辩护与讼师P365
3.近代律师制度P366 、检查制度。
P368
第八章监察制度
第 2 页共18 页
一、重点名词
谏诤:P386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
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宪台。
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
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
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二、重点掌握
1.古代监督弹劾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P389
2. 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P392
3. 古代监察的主要方法P386-391
第九章军事制度
一、重点名词
郡县兵役制:中国古代的兵役制之一,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建立在郡县在籍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充当军兵。
另一种是以郡县为单位强行征发兵役的制度。
谪罪兵役制:p396 招募兵役制:p398、世袭兵役制:P399
二、重点掌握
1.古代兵役制度的主要形式P396-403
2. 古代军事领导与指挥制度P412
第十章财经科技文教等制度
一、重点名词
摊丁入亩:P423 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
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
遍实行。
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
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二、重点掌握
1.土贡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P427
2.古代中央财政行政体制P430 、地方财政行政体
制P433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
一、重点名词
诏敕:P461 奏章:P459
二、重点掌握
1.古代文书工作的特点;P463
2. 中华民国公文程式P466
第十二章行政辅助人员制度
一、重点名词
胥吏:P478-479胥是供官府驱使的劳役,负责催征
赋税、维持治安、把手关卡、看守仓库、看管和押解犯人,
站堂、看门、传唤、传送文移,押解官府物品等诸多杂事。
吏是在官府中承办具体公务的人员,其地位高于胥,他们
在官府中负责文书事务,承办具体事务。
胥吏不是官,但
却在政府职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重点掌握
1.书吏、幕友、家人、与地方官的关系;P486
第十三章职官管理制度
一、重点名词
荫袭制:所谓荫袭是指勋贵子弟依靠父兄的权位得以
进入仕途的制度。
古代国家长期保留这种选官方式,实际
上是世袭制的一种变态遗留,但它与世袭制有根本的区别。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
220年,三国
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实行,亦称为九
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
具体做法
是: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
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
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
大中正审核,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吏部选用。
科举
第 3 页共18 页
制:P494科举制度是在举荐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
征辟制:征召、辟除制的简称,是秦汉时代皇帝和地方长官选拔官员和属吏的制度。
(2分)征召制是由皇帝直接下诏征求士人并拜任其为官的制度,它由先秦的简任制演变而来,征召的特征是“德举”,对象多为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征召意义在于礼敬人才的示范作用。
辟除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长官自行选拔与任用属吏的制度,其中被辟为公府属吏者任职条件、地位最高,其升迁、转徙都较一般官府属吏更便捷、轻快,而地郡县长官属吏的辟除可直接从普通百姓中选用。
察举制: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士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
此制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朝,而在其后历代王朝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重点掌握
1. 古代官吏选拔制度P489
2. 荐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P489
3.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P494
4.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P504
四、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
行( B )。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A )。
A.贵族君主制
B.贵族君主制向
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
C.君主丞相制
D.君主宰辅制
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
期是在( A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春秋
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
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
约 D.辛丑条约
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C )。
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的
1905年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
期后
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A )。
A.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
制
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封建地主和
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B )。
A.戊戌变法
B.清末君主立
宪
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中华民国的
建立
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确立了( B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第 4 页共18 页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
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
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朝
D.秦朝
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C ) 。
A.君主立宪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
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C )。
A.1898年的戊戌变法
B.1911年的辛亥革命
C.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
D.1919年的五四运动
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D )。
A.军事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法律制度
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 A )。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参政会
C.国民政府委员会
D.总统
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B )。
A.联俄
B.联共
C.扶助
农工 D.民生
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 C )。
A.南京临时政府
B.南京政府
C.北洋政府
D.苏维埃政
府
19.我国第一部具有民主、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性
质的文件是( B )。
A.《参议院法》
B.《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C.《临时政府组织法》
D.《中华民国
宪法》
20.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实行集体元首制的
行政机构是( A )。
A.国民政府委员会
B.国民党中央
执行委员会
C.行政院
D.总裁会议
21.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的是
( A )。
A.清太祖努尔哈赤
B.清太宗皇太
极
C.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
D.清圣祖康熙
皇帝玄烨
22.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 B )。
A. 丞相、太尉
B. 丞相、御史
大夫
C.太尉、御史大夫
D.丞相、大司
马
第 5 页共18 页
23.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 D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4.中国古代三省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 C )。
A.汉朝
B.两晋南北
朝
C.隋朝
D.唐朝
25.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 A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26.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B )。
A.康熙朝
B.雍正朝
C.乾隆朝
D.嘉庆朝
27.北洋政府时期以参战督办、边防督办名义掌握皖系军队的是( B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曹琨
D.张作霖
28.1927年6月以“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名义组
织安国军政府的张作霖原属于( C )。
A.直系军阀
B.皖系军阀
C. 奉系军阀
D.滇系军阀
29.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使南京国民政
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的是( D )。
A.李宗仁
B.阎锡山
C.冯玉祥
D.张学良
30.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
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其举行地是( D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31.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 C )。
A.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国民党中央
执行委员会
C.行政院
D.国民政府
32.在南京国民政府五院中,职权最广泛,机构最庞
大的是( C )。
A. 司法院
B.立法院
C. 行政院
D.监察院
33.南京政府考试院,主管的事宜是考选和( D )。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
34.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 A )。
A.君主
B.丞相
C.三公
D.士族
35.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形成于( B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6.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大鸿胪)
D.奉常
37.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
立机构的时期是( A )。
A.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曹魏
D.隋朝
第 6 页共18 页
38.西魏时期,相国宇文泰制定并建立六官制度,所依据的是( D ) 。
A.《礼》
B.《仪礼》
C.《礼记》
D.《周礼》
39.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A )。
A.司隶台
B.都水台
C.殿内省
D.少府监
40.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是( D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1.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
42.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C )。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国子监
43.明代首创的国家政务部门是( B )
A.都察院
B.通政司
C.大理寺
D.六部
44.清末改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居各部之首的是
( A )。
A.外务部
B.法部
C.大理院 D.资政院
45.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以下那个朝代,( B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6.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47.唐代行政机构“道”的主要长官称( D )。
A.太守
B.知府
C.州牧
D.节度使
48.“路”级行政机构始设于(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9.宋代为造成正副职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在府、
州一级设立的副职长官是( D )。
A.知府事
B.知州事
C.提举常平司
D.通判
50.近代以来部分省最早成立军政合一的军政府是
( C )。
A.甲午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
时期
51.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
是( D )。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52.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
间设置( B )。
A.特别行政区
B.市制
C.首席县长制D行政督察专
员公署
53.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54.我国律师制度的推行是在(C )。
A.洋务运动时期
B.晚清时期
第7 页共18 页
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时期
55.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C )
A.夏商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56.历史上御史台脱离从属地位,成为完全独立的部门,直接由皇帝控制是在( D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57.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
58.明代为进一步提高监察官的地位,将御史台改为( c )。
A.大理寺
B.大理院
C.都察院
D.台院
59.在北洋政府前期的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实际负责监察的是其属下的( A )。
A.肃政厅
B.惩戒委员会
C.审察决算委员会
D.审计院
60.广州国民政府设立的负责弹劾官吏的监察机构是
( C )。
A.都察院
B.平政院
C.监察院
D.道尹公署
61.从中国古代兵役制来看,明代的“戚家军”属于
( C )。
A.郡县兵役制
B.谪罪兵役制
C.招募兵役制
D.世袭兵役制
62.我国近代工商业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的
(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民国初期
D.五四运动以后
63.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取士
制度属于( A )。
A.制度荐举
B.私人荐举
C.官府荐举
D.自荐
64.在中国古代,获得“秀才”称谓是指通过( A )。
A.童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65.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由各省主持,考中者取得举人
资格的考试是( A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66.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 )。
A.世卿世禄制
B.乡举里选制
C.简选制
D.军功、事功选
拔制
67.夏商周三代实行官员由王任命,官职世代相袭的
( C )。
A.军功选拔制
B.荐举制
C.世卿制
D.荫袭制
68. 1928年10月,颁布《考试院组织法》的是
( D )。
A.北京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69.举行我国第一次文官考试的是( A )。
A.北洋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70. 主管官吏人事部门在西汉是( D )。
第8 页共18 页
A.尚书台
B.吏部
C.文官归吏部
D.丞相御史二府
71.南京国民政府负责公务员考选的是( D )。
A.司法部
B.内政部
C.教育部
D.铨叙部
7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
A.70岁
B.65岁
C.60岁
D.55岁
二、多选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
B.政体构成形式
C.各种典章制度
D.领导制度
E.文化制度
2.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 AE )。
A.君主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内阁制
E.王权制
3.西周早期是执掌国家各项任务的政务官是
( DE )。
A.御史台
B.廷尉
C.司徒
D.卿事寮
E.太史寮
4.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之洞
D.梁启超
E.孙中山
5.晚清实行“新政”时期所增设的国家机构有
(ACDE )。
A.商部
B.财政部
C.巡警部
D.学部
E.邮传部
6.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地方割据势力
B.君主制
C.贵族元老
D.宗教信仰
E.法律
7.明朝宦官掌握特殊权力,主要通过具有侦缉、刑狱职
能的特务组织滥施暴行,这些机构是(AC )。
A.东厂
B.西厂
C.十二监
D. 内行厂
E.御史台
8.基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而建立的中华民国的五院
除了行政院还包括(ABCE )。
A.司法院
B.考试院
C.监察院
D.参议院
E.立法院
9.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ABCD )。
A.帝
B.天子
C.王
D.皇
帝 E.诸侯
10.西周的官制从大类上划分,实际上只包括
(AC )。
A.政务官
B.军务官
C.王家事务官
D.法务官
E.庶务官
11.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授权于民选之
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BCD )。
A.议政
B.军政
C.训政
D.宪政
E.参政
1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发展衰亡先后经历
第9 页共18 页
的阶段是(ABCE )。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 隋唐宋元
D. 北洋政府
E. 明清
13.清代中后期国家中枢机构军机处大臣的称谓有(ABCD )。
A.首席军机大臣
B.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上行走
D.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E.南书房行走
14.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主管在职公务员的事项包括( ABDE )。
A.薪俸
B.任免
C.教育
D.退休
E.晋升
15.唐代国家政务管理体制中的五监有(ABE )。
A.国子监
B.将作监
C.都水监
D.司天监
E.军器监
16.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
A.蒙古人
B.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人
17.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
(ABCE )。
A.司土(司徒)
B.司马
C. 司
工(司空)
C.司士
D.司寇
18.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ABC )。
A.联俄
B.联共
C.
扶助农工
D.民族
E.民权
19.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
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 )。
A.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
台 C.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理宗教和民族
事务的宣政院
20.以下在宋代属于同一级行政区的是
(BCD )。
A.省
B.府
C.
州
D.军
E.县
21.明清中央一级主管司法事务的“三法司”,其机关
包含(BCD )。
A.宪台
B.刑部
C.都
察院
D.大理寺
E.御史台
22.以下属于宋代官员名称的是(BCD )。
A.州牧
B.知府
C.
知州
D.通判
E.提点刑狱
23.夏、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核心是(AB )。
?
A.封诸侯
B.建藩卫
C.设郡县
D.设省
E.设州
24.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为(BCE )。
第10 页共18 页。